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3980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docx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整理精校版

沙龙——以色列的铁血恺撒

素材汇编

01112221

 

多面沙龙

有人称他“战鹰”,有人称他“屠夫”

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尔·沙龙的医生2日说,沙龙的病情持续恶化,生命垂危。

沙龙作为一名个性十足、富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加。

有人称他是“战鹰”、“以色列之王”,也有人称他为“屠夫”、“推土机”。

在支持者眼中,他是以色列的保护神;在反对者眼中,他是屠杀阿拉伯人的元凶。

如今,他的生命指针可能要停止了。

【年少生猛】拿着大棒看果园

沙龙1928年2月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附近沙龙山谷马拉勒村的一个犹太农民家庭,沙龙家原姓施恩内曼,后来才改以家庭所在地的沙龙山谷为姓氏。

沙龙的父母都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

1922年,他们从前苏联移民到以色列。

他的父亲脾气暴躁,非常专制,习惯用拳头解决问题,他在沙龙6岁时就交给他一根大棒去看管自家的果园。

胖墩墩的沙龙经常抡着一根大棒虎虎生风,谁敢来侵犯,他就毫不留情地揍谁一顿。

当地的阿拉伯少年都对他十分发怵,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大棒小子”。

1942年,年仅14岁的沙龙加入了犹太青年准军事组织“加德纳”。

在特拉维夫高中求学期间,沙龙主修了农业、政治和军事等科目,就在这一时期,他成为犹太人地下武装组织“哈加纳”的成员之一。

1945年,沙龙作为未来犹太军队军官的培育对象,开始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

1947年,沙龙成为“哈加纳”组织的教导员,负责犹太定居点和集体农庄的安全保卫工作。

【屡立战功】从“排长”到司令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

不到24小时,由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等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军就向以色列国发动了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开战之初,沙龙即被提升为以色列国防军“亚历山德罗尼旅”的排级。

在战争中,沙龙显示出了其过人的军事才能。

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沙龙指挥以军伞兵部队攻占了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米拉通道,为以军最终占领西奈半岛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由于他在战争期间屡次违反军令,使得以军领导层对他大为反感,以至于连续好几年他都无法升迁。

1962年,沙龙终于升迁,被授予陆军准将军衔,同时被任命为一个装甲旅的旅长。

1964年,沙龙升任以色列国防军北部军区参谋长。

1966年,沙龙被任命为以色列国防军作训部队司令。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即六日战争)爆发,沙龙指挥以军再次夺回西奈半岛上米拉通道的控制权,并乘胜攻占了苏伊士运河走廊。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即赎罪日战争)爆发后,沙龙在西奈半岛前线指挥以军作战。

在这次战争中,沙龙指挥2.7万名以军士兵跨过苏伊士运河攻入了埃及境内,遏止了以军被动挨打的局面,一举扭转了战局。

【人称屠夫】制造了大大小小惨案

1953年沙龙在耶路撒冷旅担任营指挥官时,立功心切,命令士兵杀害了经常到交界处水井里取水的两名约旦妇女,吸引约旦军队炮击,以军借机还击,造成更多平民死亡。

沙龙曾受命率领新组建的101突击队袭击位于加沙的埃尔布吉巴难民营,15户阿拉伯难民全部被杀戮。

1982年6月,在沙龙的极力主张下,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

在此之前,沙龙亲自秘密访问贝鲁特,带着保卫人员走遍贝鲁特的大街小巷,对每一条街道、每个重要的建筑物都进行了仔细的观察。

1982年9月,在以军的默许下,黎巴嫩基督教民兵组织进入贝鲁特附近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屠杀了1500名巴难民。

这一惨案震惊了世界。

1983年,以色列议会调查委员会经过调查,认为身为国防部长的沙龙对巴勒斯坦难民营屠杀事件负有直接责任,沙龙因此被迫引咎辞职。

当时沙龙多年的顾问乌里·丹说,那些不想看到沙龙担任参谋长的人,看到他当国防部长;而现在,我要说,那些不想让他当国防部长的人,将不得不接受他有一天当总理的事实。

这句话在2001年2月变成了现实:

沙龙以利库德集团领导人身份参加总理竞选并获胜了。

【政风强硬】碾碎面前一切绊脚石

作为政治家,沙龙毫不留情地推倒、碾碎他面前的一切绊脚石,有“推土机”之称。

1999年,利库德集团在竞选中一败涂地,从执政党沦为在野党,沙龙也变为反对党议员。

巴拉克上台后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这使得沙龙极为不安。

2000年9月28日,沙龙破坏以巴和平进程的行动发挥到了极致——在保镖的护卫下强行访问被巴勒斯坦人视为“尊贵禁地”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地区,从而引发了最新一轮持续数月仍无终止迹象的以巴流血冲突。

当时的巴拉克总理被迫辞职,而沙龙自己却趁乱以73岁的高龄当选为以色列总理。

对于中东和平进程,沙龙一直坚持“以和平换和平”的立场,反对“以土地换和平”的立场。

2002年,他派军队围困阿拉法特的官邸,使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不得不在地下室里,借助微弱的蜡烛继续工作。

不过,以巴奥斯陆和平协议签署后,沙龙还是采取了较为务实的态度,承认自己“无法改变历史”,接受巴勒斯坦终将建国的现实。

2005年9月,他顶住各方压力,结束了以色列对加沙地带长达38年的占领。

【铁汉柔情】先后娶一对姐妹为妻

这位铁腕人物也有柔情的一面。

他经历了两次婚姻,先后娶了一对姐妹,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1947年,19岁的沙龙认识了他的初恋情人戈莉。

1953年3月,两人结婚。

1962年,戈莉不幸遭遇车祸去世。

送葬那天,沙龙把早年的情诗撕成碎片,撒入墓穴,表达了迟来的柔情蜜意。

妻子去世后,5岁的儿子变得沉默寡言。

无奈之下,沙龙只好请戈莉最小的妹妹莉莉搬来同住,照顾儿子。

莉莉对这位姐夫非常崇拜。

16岁那年,她曾在沙龙的伞兵营服过役,对他的强悍作风印象深刻。

1963年秋天,沙龙和莉莉结为夫妻。

几十年间,莉莉伴随沙龙一起经受战争的血雨腥风,但她却没能看到丈夫登上以色列最高权力宝座的那一刻。

2000年,莉莉身患癌症离开人世。

莉莉去世后,沙龙当选以色列总理,这位强人在发表胜利演说时提到了自己的爱妻:

“不管是困难还是开心的时刻,都有莉莉陪伴着我,全心全意支持我。

这一刻她虽没能站在我身边,我仍然思念她。

” 据《北京》

 

    沙龙:

以色列的铁血恺撒

杨鸿玺: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

提到今年已经75岁的以色列现任总理阿里克·沙龙,一个形象马上就会在人们的脑海里浮现。

壮硕肥胖的身躯顶着斑白银发,迈着重量级脚步向前挪动,可以想象他年轻时肯定象一头有力的“公牛”,沙龙还被冠以许多绰号——“推土机”、“刽子手”、“变色龙”、“常胜将军”、“战神”、“以色列恺撒”等等。

沙龙的一生充满传奇和争议。

也许惟其如此,沙龙才是沙龙。

青年军官崭露头角

呱呱坠地。

1928年在英国治下的巴勒斯坦,特拉维夫附近的卡法·马拉尔村,一对来自前苏联的移民夫妇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

他的父亲萨寥尔给他起名“沙因纳尔曼”,他就是沙龙。

一说“沙龙”这个名字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以色列国父本·古里安给他改的,剔除其中的德国味道,一说他的出生地周边就叫沙龙地区。

大棒小子。

沙龙的父亲萨廖尔是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并影响到其母亲维拉。

萨廖尔脾气暴烈刚硬,思维专制,用拳头解决问题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但夫妇俩对女儿赫迪塔和儿子沙龙严加管教,让他们懂得劳动的甘苦。

夫妇俩尤其舍得花大本钱培养孩子学习知识,同时不时向幼小的沙龙灌输强硬的犹太复国主义思想和强权生存理念,教育他对当地的阿拉伯人不要客气,这给沙龙一生打下深深烙印。

萨廖尔在沙龙6岁时交给他一根大棒去看管自家果园,胖墩墩的沙龙经常抡得一个大棒呼呼生风,当地的阿拉伯少年对他很是怵头,看管果园的效果也就很不错,当地人给这个惹不起的小家伙送了一个外号“大棒小子”。

10岁时,不时扛着棒子逞蛮的沙龙赢得了当地“劳工青年运动”负责人戈劳鲍夫的赏识,并于1942年10月被后者推荐秘密参加了犹太防卫组织“哈加纳”,为后来正式从军奠定了基础。

由于表现出色,17岁中学毕业后的沙龙被提拔为卡发马拉尔农业学校的青年教官,把训练科目抓得井井有条。

初试牛刀。

英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难以为继,联合国于1947年11月通过以巴分治决议,以色列国于1948年5月14日宣告成立,但翌日即遭到阿拉伯国家集体进攻,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此时已加入以色列国防军的沙龙受命率领尖刀排前往炸毁一座要冲地带的桥梁,沙龙灵活机动,胜利完成任务并无一伤亡,此后他从不循规蹈矩的典型战法不断取得出乎想象的成功。

沙龙后奉总理本·古里安和总参谋部之命,率领尖刀排占领由约旦军团控制的拉特鲁恩警察总部时,遭遇约旦士兵的顽强抵抗负伤住院。

伤愈后重回部队担任巡逻队长的沙龙被亚历山大旅长弗里丹看中并直接被为营长。

为革除队伍懒惰陋习,一次他紧急在寒夜集合,让那些准时出岗的士兵回去睡觉,然后用车把来晚了的士兵拉到10英里外,让他们跑步回营,沙龙自己则只穿着短裤和T恤衫!

士兵们心服口服,至此沙龙善于带兵的事迹早已广为流传。

知遇名人。

1946年4月,沙龙受命指挥亚历山大旅的侦察营。

很快硕果累累并得到以北部军区司令阿维达少将欣赏。

这时他的老连长、已经任中央军区参谋长的格尔曼将沙龙调往中央军区负责情报工作。

后选派他深造,在军官学校里,他受到当时已经才华横溢的伊扎克·拉宾赏识,经过拉宾的着力栽培和熏陶,沙龙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完善了大将之材。

毕业后仍在北部军区做情报工作的沙龙不久又知遇了另一个以色列名人——“独眼将军”摩西·达扬。

达扬此时出任北部军区指挥员。

达扬治军严厉,一时士气大振。

沙龙的才干很快就引起达扬注意,一次达扬半开玩笑地问情报部能否抓几个约旦士兵对换被抓的以军士兵,沙龙不动声色,与另一同伴半夜就结伙绑架了两名约旦士兵回来,达扬瞠目结舌。

达扬调走后,失意的沙龙于24岁时进入希伯莱大学研究远东国际问题。

总理褒奖。

1953年重回部队的沙龙率领突击队袭击阿拉伯武装领导人穆斯塔法·萨姆伊里,虽未成功但突击行动引起本·古里安的兴趣。

时任耶路撒冷旅长的格尔曼和总参谋部作战部长的达扬决定组建“反恐”特种部队,代号101部队,由25岁的沙龙亲自挑选40多个队员并亲自对进行严格训练。

突击队业绩甚至赢得本·古里安的大力褒奖。

1954年,时任以军总参谋长的达扬亲自任命26岁的沙龙指挥089部队(也即新组建的伞兵旅),该由突击队和伞兵营合并而来。

之后的一次负伤竟使总理本·古里安亲自手持鲜花来医院探望,沙龙受宠若惊。

成就的光环也逐渐使沙龙的胆大妄为、脾气粗暴等坏习性暴露出来,不时擅自做主修改指令,有时出奇制胜,有时也惹出祸端。

一次伞兵旅受命渗入约旦执行报复任务,但沙龙擅自扩大打击范围而对平民下手,引起约旦军队强烈反击,一度导致两个营被差点包了饺子,世界舆论也予以抨击,把达扬气得要命。

战场骄将智勇双全

勇敢与卤莽并存。

1956年10月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前夜,沙龙受到总理兼国防部长本·古里安、总参谋长达扬的亲自接待,并向其新扩编的202伞兵旅布置任务,要其率部出其不意空降到西奈半岛的米特拉山口附近,配合陆军部队和英法部队进攻。

总部对其行动职权进行了严格限制,并亲自派人督察。

沙龙还是擅自命令一个特种分队向米特拉山口推进,中了以逸待劳的埃军埋伏,死伤惨重,后多亏英法两国的军事介入才扭转了乾坤,202伞兵旅配合攻占了西奈半岛的沙姆沙伊赫。

但沙龙闯下了大祸,本·古里安和达扬为有个交代,忍痛割爱,罢免了沙龙的旅长职务,派他去英国伦敦金伯利军事学校深造,在那里现代军事技术和军事战略理论深深吸引了沙龙,丰富了他的军事思维。

但回国后他被赋予闲职,期间他抓住机会研究军事战例和理论。

一晃七年,1963年本·古里安亲自授命新任总参谋长、绰号“鹰爪鸽”的拉宾起用沙龙,让其担任北部军区参谋长,期间沙龙也不忘在以叙边境挖空心思制造事端。

不久,他被提拨为总参谋部训练部长。

未雨绸缪,摩拳擦掌。

1967年5月以已经基本做好对埃及发动战争的准备,意图一举摧毁纳赛尔构建的军事力量。

总参谋长拉宾和沙龙一唱一和,迫使优柔寡断的总理艾希科尔同意其大胆作战方案,并将兼职的国防部长职位让给达扬。

说服艾希科尔时,沙龙抓住他犹豫的一面,带着手枪直奔总理府,总理办公室主任拦住他,他把手枪一扔说,“如果你认为我要用手枪吓唬总理的话,你就错了。

我根本用不着这样干,我只要嚷嚷几句,他就会吓得拔腿而逃的”。

艾希科尔也没辙,只好任他们去做了。

“六·五战争”显身手。

1967年6月3日以已做好战争准备,但为迷惑埃军,达扬下达士兵休假令,并允许记者参观兵营和采访。

达扬和沙龙等趁纳赛尔受到麻痹的时机精心选择好了空袭时间,选在6月5日周一上午8点多钟埃军交接班的时候。

经过精心计算、侦察,以军196架飞机采用超低空飞行等高超技术,很快炸毁了埃及近200架飞机。

埃及失去制空权,以陆军放心进攻,沙龙师负责中路,他熟练运用多年积累的理论和实战经验,发挥步兵、坦克兵协同作战优势,配合友邻部队,取得重大胜利,沙龙师以死40人、伤120人的代价,歼灭埃军1000多人,只用4天时间就占领了西奈半岛。

随即他又临阵受命指挥基普里装甲旅作战,与遭到伏击但仍很英勇的埃军步兵旅展开了激战。

战争打了六天结束,史称“六日战争”或“六五战争”。

以创造了战争神话,阿拉伯国家损失飞机560多架,坦克820辆,伤亡15万人,以只损失61辆战车,伤亡3100多人。

以夺取了加沙地带、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共6.5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扩张三倍,大大增加了后来和谈中讨价还价的筹码,沙龙功不可没。

马放南山。

尽管沙龙很早就得到以最高领导人赏识,但沙龙的倔强脾气和居功自傲使得他与上司关系紧张。

他先与总参谋长巴列夫在修建“巴列夫防线”等一系列问题上不和,被解除总参谋部训练部长职务。

后经梅厄夫人和达扬干预,巴列夫才重新任命他为南部军区司令。

但沙龙对当地阿拉伯平民的镇压政策迎合了以政府需要,同时又无形中成为替罪羊,到1973年7月,国防部长达扬也难以提拨他了,南部军区司令届满的沙龙告别了25年的军队生涯,由后来指挥他参加十月战争的戈南继任南部军区司令。

十月战争力挽狂澜

以色列差点消失。

由于以国内高层和高级将领的轻敌和战略失误,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在完全出乎以预料的情况下爆发的,而此前沙龙早就对形势发展做了准确的预测,可惜被拒绝采纳,关键时刻以却在“赎罪日”里歌舞升平,梅厄夫人和达扬仍陷于争论。

10月6日下午2点,战争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全面爆发,埃及也是采用瞒天过海和突然袭击的战法,战争初期势如破竹,打头阵的埃及空军从30个机场同时出动240架飞机直扑对岸以军阵地,只用了20分钟就摧毁了以军在西奈半岛90%以上的军事目标,埃及仅仅损失5架飞机,事实上将1967年以空军辉煌进行了反向改写。

接下来埃空军一鼓作气打得以军难有喘息之力,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前后击毁以军坦克和装甲车400余辆。

在遭受埃、叙军队夹击下,经营8年的巴列夫防线只用了20分钟就被摧毁,而沙龙早就对该防线提出严重置疑。

以腹背受敌,危如累卵。

但埃及再次受到苏联谎言蛊惑,一段时间停止了进攻,美国尼克松总统却命令直接从北约武器库中提取坦克飞机和大炮武装以色列,才使以扭转了被动局势。

沙龙力挽狂澜。

在紧要关头,以军紧急召回沙龙,委以装甲师师长(与沙龙的资历相比,这一级别低得多了,因为他的上司许多都曾是其部下)之职,他毫无怨言,立即投入战斗。

不按常理出牌出奇制胜是沙龙的惯用手法。

沙龙以敏锐的观察发现埃及第2、3军团结合部这个薄弱环节,并提出横渡苏伊士运河、打到埃及后方的大胆计划。

他命令第一旅从西面进攻埃军,第二旅从真空地带绕到埃军后方,自己亲率第三旅发起进攻。

沙龙不顾南部军区司令戈南等人的严厉斥责,以及部分军队高层的激烈分歧,执意率200余人利用缴获的苏制坦克乔装成埃军,渡过运河到达西岸。

在进军中,他被弹片击伤头部,昏厥过去,士兵以为他阵亡了,后炮弹又震醒了他,他猛然跃起,呼喊着“跟我冲”,组织部队发动攻击,强渡过苏伊士运河,搭建浮桥后掩护大部队过河,接着指挥部队勇猛挺进,截断了埃军与后方的联系,并打开了通往开罗的大门,一举扭转战场不利形势。

此举被认为是战争的转折点。

英国一位将军事后评价说“这是军事史上最大胆的行动之一”。

沙龙的超常胆识受到国防部长达扬、总参谋长戴维迪和接替戈南续任南部军区司令的巴列夫的肯定,得到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褒奖和全国上下的崇敬。

10月21日,美苏经过激烈讨价还价后,敦促安理会通过338号决议,要求交战双方12小时内实现停火。

梅厄夫人迫于压力宣布停火,但沙龙置若罔闻,研究快速行动和大范围穿插,为以在谈判桌上赢得了有力砝码。

战后沙龙仍受到军内高层非议,他愤而离开军队。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重大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他。

军事天才出奇制胜

“巴比伦行动”长途奔袭。

1981年6月,以再次面临大选,时任总理的贝京面临威望很高的佩雷斯挑战,为确保连任成功,贝京决定抓住伊拉克的核反应堆问题做文章。

因为当时萨达姆加紧发展核反应堆,对以国家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他伙同农业部长沙龙筹划“巴比伦行动”,长途奔袭巴格达。

沙龙非常看中以空军的战斗水准,在第三和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空军分别以60:

3和56:

1的格斗战绩,保证了战争胜利。

经过预警飞机和空中加油机协同作战,以战斗轰炸机最终将伊拉克的两个核反应堆彻底摧毁,凯旋而归,贝京连任如愿以偿。

第五次中东战争逼走阿拉法特。

1981年,连任成功的贝京任命沙龙为国防部长,沙龙准备大干一场。

为彻底消灭驻扎在黎巴嫩的巴解武装,消除以北部安全威胁,在黎南部建立纵深40公里的安全区,震慑驻扎黎的3万多名叙军,沙龙制定并发动了“加利利和平行动”计划。

战前1年,沙龙就亲自秘密访问贝鲁特,带着保卫人员走遍了贝市大街小巷,对每一街道、每个重要建筑物都作了仔细观察,为战争准备第一手材料。

一个国家的国防部长在战前潜入敌方首都侦察,这在人类的战争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

准备就绪后,1982年6月,以投入10万兵力,1300辆坦克,2400辆装甲车,300架飞机,分西、中、东三路大军直扑黎巴嫩首都贝鲁特。

阿拉法特领导几万名巴解战士在装备悬殊情况下,经历了11周顽强抵抗,伤亡达4000多人。

终因寡不敌众,也为避免战斗伤及更多贝鲁特平民,在联合国斡旋下,12500名巴解战士含泪分15批撤往8个阿拉伯国家。

贝卡谷地空战神话。

叙利亚在位于黎东部边境靠近叙的贝卡谷地部署着20个萨姆导弹连,威胁着以领土和空中安全。

以必欲除之而后快。

以先是采用无人驾驶飞机采用欺骗手段引诱导弹连暴露方位,在地中海上空的预警飞机及时捕捉到所有导弹位置,随后96架轰炸机集体出动在短短6分钟内彻底摧毁了所有导弹阵地。

叙利亚空军急了,先后派出160多架俄制米格飞机升空作战,以则先后出动180架美制F15和F16飞机,双方在贝卡谷地上空展开激烈空战,结果叙80架飞机被击落,而以飞机无一损伤,这简直是神话般的空战奇迹。

从政多年不忘铁拳

国外筹款初露政治才能。

1967年战争后,以虽赢得胜利但国库空虚,这时财政部长、沙龙的政界好友萨皮尔决定利用沙龙的鼎鼎大名,请他“出国筹款”,在中国香港的犹太富翁卡道里的大力支持下,沙龙在香港、和德黑兰的短暂行程中不仅扬名海外,而且筹集到大笔捐款,使沙龙看到自己还有另外一手能耐。

参与创建利库德集团。

以建国后就一直由工党主政,工党许多领导人都是犹太复国主义重要领导人,在以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功勋卓著。

但长期执政也令工党内部臃肿,导致争权夺利和腐败作风。

再说,梅厄夫人领导的工党政府对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估计严重失误,差点葬送了以色列。

沙龙瞅准时机,弃军从政。

沙龙和好朋友财政部长萨皮尔、内政部长约瑟夫商议联合所有右翼政党,建立一个“以色列全国自由联盟”,即人们熟悉的利库德集团。

当时,以最大的反对党是由典型的鹰派人物——贝京领导的自由党等组成的“加哈尔”集团。

除各宗教政党外,还有如民族党和自由中心等小党。

沙龙软磨硬泡首先取得自由党领导人贝京和沙米尔的认可而加入该党。

在沙龙积极鼓动下,“加哈尔”集团联合其他一些小党于1973年9月5日正式组成利库德集团,沙龙被任命为利库德集团全国竞选总指挥,但不幸竞选失败。

贝京手下的农业部长。

1973年沙龙又产生了借助早就器重他的新任总理拉宾,而再次从军的念头,他盯上了总参谋长的职位。

沙龙的个性使其很不顺,只弄了个国家安全顾问头衔,1976年3月他辞职不干。

1977年又逢以大选,执政了29年的工党已日薄西山,沙龙考虑到正是反对党出头的好时机,他成立了自己的政党——犹太和平,虽仅获2个议席,但由他参与创建的利库德集团却取得取得胜利,贝京为报答沙龙,将农业部长的职位给了他。

从小对农活并不陌生的他还把农业搞得有声有色,他任农业部长期间,以整个农业总产值增长了15%,农作物产量增加了21%。

,农产品出口额也以每年16.5%的速度增长。

沙龙任农业部长期间还参加了贝京与埃及总统萨达特之间的和平谈判。

由于卡特总统的鼓劲,沙龙努力配合总理贝京和外交部长达扬,为促成埃以和约的达成做出了贡献。

但沙龙一面促成埃以和约,却一面在约旦河西岸和西奈半岛扩建犹太人定居点,其目的不言自明。

政坛走马。

1990年到1992年沙龙任沙米尔政府住房部长,1996年利库德集团领袖内塔尼亚胡上台后任命他为基础设施部长。

1998年10月到1999年7月任外交部长期间,他促成以巴达成《怀伊协议》,但在执行和落实上就施展拖字诀了,致使协议不了了之。

1999年9月沙龙当选利库德集团领导人。

两度入阁本性难移

狂热思想。

沙龙在其狂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支配下,曾雄心勃勃地要在整个西岸地区建立新定居点的“沙龙计划”,以将约旦河西岸领土永久并入以版图。

沙龙也因此被冠以“犹太人定居点总设计师”称谓。

正是这些定居点不断毒化巴以关系,导致多次武装冲突,事实上成为阻挡和平进程的毒瘤。

和平外衣与强硬立场。

2000年9月底,正当巴以谈判进入关键时刻,绰号“推土机”沙龙强行“参观”耶城阿克萨清真寺,引发巴以之间持续至今近三年的大规模流血冲突。

到2003年5月已经造成3100多人丧生,其中2400多人是巴勒斯坦人,几万人受伤。

2001年3月,沙龙战胜巴拉克上台后,表示愿意恢复同巴谈判,前提是暴力和恐怖活动必须停止;在谈判中有三条“红线”,即统一、不可分割的耶路撒冷是以永久首都、巴难民不准返回家园以及以必须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保留一些“安全区”、如约旦河谷等。

尽管他曾一度认可巴建国权利,但事实证明这都是他灵活反应战略的一部分而已。

美国新任总统布什在中东问题上奉行“超脱”政策,继续偏袒以。

“9.11”事件后,沙龙政府执意要将巴人民反以起义等同于恐怖主义,巴以冲突陷入空前危机。

布什政府于2002年6月宣布中东和平新计划,2002年12月,中东问题国际会议正式为“路线图”计划定稿,但迟迟未予公布。

古稀之年难知天命。

2003年2月底,沙龙第二次组阁成功。

2003年4月30日,“路线图”计划正式公布,美国虽然极力推动该计划实施,沙龙也几度作出让步姿态。

但到目前为止巴以局势严重恶化,阿拉法特命运堪忧,“路线图”濒临破产。

沙龙继续在有关问题上持强硬态度和铁拳政策:

继续围困阿拉法特,扬言驱逐甚至清除他;继续修建隔离墙和大规模扩建犹太人定居点;继续执行打击巴激进组织领导人的“定点清除”政策;继续关押几千名巴囚犯等。

10月4日,海法遭遇恶性自杀性爆炸后,沙龙正酝酿激烈行动,以军首先轰炸了叙境内的“杰哈德”训练营地,接下来要采取何种激进举措还要拭目以待。

鉴于沙龙本人的一贯立场和他面临的国内压力,按照沙龙一生奉行的铁血政策,他,至多会在斗争方式上采用温和与灵活的一面,不会收拢骨子里强硬的一面。

2004年11月,沙龙的老对手阿拉法特去世后,他继续在保持对巴优势,努力维护以色列既得成功的前提下推进巴以谈判。

关键时刻命运弄人。

2004年,他游说美国总统布什接受“单边行动计划”,并于后来实际上基本取代了路线图计划。

出于以色列的安全考虑,他于2005年下半年顶住压力完成了从加沙与约旦河西岸定居点撤军的单边行动计划,并努力使隔离墙走向成为划定以巴边界的既成事实。

2005年末,他脱离利库德集团,领导组建新党——前进党并宣布参加2006年3月举行的提前大选,角逐总理并盛事隆盛,表现出众望所归之势,甚至工党前主席佩雷斯支持沙龙不惜代价,认为目前情况下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