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与解析.docx
《名著阅读与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阅读与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著阅读与解析
专题十六 名著阅读与解析
考纲解读
考纲要求
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
能力层级为B级。
考点阐释
1.名著名篇的阅读,将采取不同的题型来考查多方面的理解能力:
对名著故事情节的识记能力和概括复述能力,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能力,对体现个性特征的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对作品的情节梗概和主题意蕴的了解。
2.考试内容将由侧重对内容的识记逐渐过渡到对内容的分析鉴赏。
3.考查点坚持宏观微观兼顾,设问在坚持开放(体现对阅读主体的尊重)的前提下,同时考虑相对具体性(利于阅卷评分操作)。
考情观察
1.考题设计采取客观题(1道多选题)+主观题(2道简答题)的组合形式。
2.设题注意名著名篇的覆盖面(占总篇目的70%左右),多选题的五个选项和简答题的两个问题所涉及的作品篇目一般互不重复。
3.设题仍将既兼顾面的覆盖又有重要篇目的突出,其中《红楼梦》《呐喊》和《三国演义》考查频率较高。
分析解读 近年来,名著阅读的命题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题型为多项选择题和简答题,每年的考题均未超出当年规定的名著目录范围。
1.名著阅读的选择题命题特点
(1)概述名著中某一故事情节,要求考生对此内容的正误进行判断。
一般在时间、地点、人物姓名和关系、细节描述等方面设题。
(2)概述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主旨、艺术特点等相关内容,要求考生对其正误进行判断。
2.名著阅读的简答题命题特点
(1)以故事重要情节为命题的切入点,要求考生指出或者简明扼要地复述指定的某个或某几个相关故事情节。
如2016年江苏卷第25题第
(1)小题、2013年江苏卷第23题第
(2)小题。
(2)根据名著的相关内容提示,指出小说中人物的名字,或者与人物相关的住处、物件等。
(3)针对名著中重要的人物形象的某一典型性格特征进行简洁明了的分点列举描述。
分点列述的内容既可以是关于主人公的,也可以是关于次要角色的,还可以是围绕人物性格特征的事件列举。
这种题型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思想性格的认识、理解以及对典型情节的识记和复述能力。
如2015年江苏卷第24题第
(1)小题。
(4)对小说的人物形象、思想主旨、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进行鉴赏。
此类题难度最大,考生必须在熟读名著的基础上,抓住人物、情节和环境分析小说的内涵。
如2017年江苏卷第25题第
(2)小题。
命题探究
核心考点 名著的主要情节内容、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等。
审题关键 “不正确的两项”表明该题是选错误选项的五选二式多项选择题,需要考生明白一般设置错误的方法,如张冠李戴、先后易位等。
解题方法 ①逐字阅读法,因为选项设置的错误较为隐蔽,需要逐字慢慢阅读查验;②排除法,先排除一眼看出问题的错误选项;③唤醒验证法,解答该题,需要针对选项内容唤醒自己的名著记忆,细细验证。
易错警示 ①对名著阅读不细,记忆不牢,不懂得对名著的鉴赏分析;②对题干不能仔细辨别。
命题规律 ①江苏文科加考题必考内容,分值均为5分;②考查选项一般涉及五部名著,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两项。
能力要求 ①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名著的情节内容、主旨思想、艺术技巧具有一定识别和判断能力;②对所给选项的细节内容能仔细辨别。
答案 AD A.刘备听了大吃一惊,筷子都掉在了地上;恰巧响起一阵雷声,他借雷声掩饰自己的惊慌恐惧。
曹操于是认为刘备胆小,也不再将其看作对手。
D.哈姆莱特识破了奸计,将信的内容改为杀死两位使臣,并盖上了父亲的信玺。
恰巧又被海盗劫了船,不久就把他放了。
答案 黛玉在行酒令时“失于检点”,宝钗私下提醒;宝钗教导黛玉要做女性“分内的事”,“看杂书不好”;宝钗关心黛玉的身体健康。
解析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是钗黛感情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情节,是黛玉对宝钗态度变化的重要内容,应该熟知。
答案 民众愚昧、落伍,无法理解新思潮及其运动的意义;新思潮及其运动脆弱、不彻底,无力走入民众的世界。
解析 两个细节的共同点是:
对于新思潮运动,民众不理解,甚至排斥,且他们还停留在为崇祯复仇、百日维新的旧事上。
应从“民众”“新思潮运动”两个角度概括。
命题技巧 ①材料选自《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的名著;②五个选项分别针对五部名著命题,体现命题的导向性;③在错误选项中设置的错误内容一般比较细微,需要考生仔细审读。
核心考点 分析重要情节内容,并归纳概括原因。
审题关键 题干表明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了变化,但问题问的是“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需要从前文梳理归纳,概括的内容要能构成促使黛玉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
解题方法 ①系统梳理法,对宝钗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需要对前文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能够作为原因的情节;②分条概括法,对梳理出的原因应分条概括;③角度定位法,即定位准回答的角度,如本题问“黛玉对宝钗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一般应分别从两人的角度回答。
易错警示 ①对名著情节内容不够熟悉,找不出原因;②对情节内容的概括不准确,不能针对问题去回答。
命题规律 ①江苏文科加考名著题《红楼梦》在简答题中为必考内容;②近五年《红楼梦》考查分值除2015年5分外,其他年份均为6分;③近五年考查内容涉及情节的归纳概括以及人物的情感、性格和态度,在备考时要充分重视这些方面。
能力要求 ①对《红楼梦》的情节内容、人物特征以及艺术技巧具有一定归纳概括和鉴赏能力;②对所给细节内容能仔细辨别,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命题技巧 ①《红楼梦》由于有宏大的内容和高超的思想性、艺术性,在名著简答题中为首选命题材料;②针对名著中的某一具体内容设题,不泛泛设题;③在题干设置上,题目进行了较多的限定或提示,有利于限定或提示考生答题方向。
核心考点 名著中的某些细节所传达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审题关键 ①读懂“两个细节”,揣摩小说细节所传递出的作者的观点态度;②找出两个细节所能“共同”传达出的观点。
解题方法 ①整体鉴赏法,即对两篇小说分别整体鉴赏,明晰鲁迅的观点态度,再针对细节鉴赏;②求同法,即针对两个细节共同反映的鲁迅的观点进行归纳;③唤醒记忆法,由于两篇小说学生都在课堂学过,可以唤醒平时学习的记忆;④分点概括法,由于本题为4分,一般需要从不同角度概括。
易错警示 ①对名著阅读不细,鉴赏不够深入;②对题干审读不清,看不出“共同传达”出鲁迅的观点。
命题规律 ①江苏文科加考题简答题中,2017、2016和2014年均对《呐喊》进行了考查,分值均为4分,考查频率较高;②考查涉及作者的观点、认识或心理,可见对《呐喊》的考查更倾向于鉴赏评价,要求较高。
能力要求 ①对考纲要求掌握的名著能够鉴赏评价,能够看出细节背后蕴含的作者的观点态度;②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课外迁移。
命题技巧 ①材料选自《考试说明》要求考生掌握的名著,且有效避开选择题五个选项的考查所涉及的名著;②针对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命题,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命题内容学生在教材中均学过,掌握得应该比其他名著更深入透彻;③命题角度从“写了什么”转向“为什么写”,需要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更加透彻。
五年高考
模块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一、(2016江苏,24—25)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通过“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单骑救主”“义释曹操”“水淹七军”等情节,塑造了忠心耿耿、智勇双全、有情有义的关羽形象。
B.《子夜》里,吴少奶奶与雷参谋的感情信物是一本破旧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本书和这朵花曾经见证过浪漫、自由的“密司林佩瑶时代”。
C.《茶馆》中,一茶客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另一茶客则抱怨“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这些台词流露出老舍对于底层满族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D.哈姆莱特为复仇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在死前让霍拉旭活下去并传述他的故事,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执著和对荣誉的珍视。
E.尽管欧也妮的堂弟背叛了她,没有兑现娶她的诺言,欧也妮也没有任何怨恨,始终保存着堂弟送给她的梳妆盒。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两回中,贾政称宝玉为“无知的孽障”,“手足眈眈小动唇舌,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一回中,又称之为“不孝的孽障”。
请结合相关情节,说明这两处的“孽障”分别表达了贾政对宝玉什么样的感情。
(6分)
答:
(2)在《药》中,华老栓眼里的观刑者时而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眼里闪出攫取的光,时而像鸭,被无形的手捏住,向上提着。
这两种联想表明鲁迅对于“庸众”有什么样的认识?
(4分)
答:
一、
1.答案 AE
2.答案
(1)“元妃省亲”前,贾政带着宝玉给各个景点题匾额、对联,宝玉文思泉涌,贾政称其为“孽障”,表面上是责怪,实际上是欣赏;“宝玉挨打”中,贾政认为宝玉在外流荡优伶,在家淫辱母婢、荒疏学业,斥之为“孽障”,表达了强烈的痛惜之情。
(2)一方面,凶残、贪婪;一方面,愚昧、无聊。
二、(2015江苏,23—24)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中,关羽接受曹操赠送的新战袍后,仍将旧战袍穿在外面,说明关羽生活简朴,对新战袍格外珍惜。
B.鲁迅《白光》中反复出现的“这回又完了!
”既是指陈士成又一次的科举考试失败,也是暗示他对人生前景的绝望。
C.《子夜》开头,吴荪甫的一九三年式雪铁笼汽车与吴老太爷的《太上感应篇》形成强烈比照,标志着资产阶级全面压倒了封建阶级。
D.第一幕开场时,哈姆莱特的父亲被克劳迪斯杀害,造成了哈姆莱特与克劳迪斯之间不断的争斗,全剧人物无一例外被卷入其中。
E.《老人与海》中,老人年轻时曾在黄昏时分看到海滩上的狮子,后来又多次梦到狮子,这里的狮子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青春。
2.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中,鸳鸯说:
“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儿。
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
”鸳鸯她们要取笑的“女篾片”指谁?
请结合本回情节,归纳她的性格特征。
(5分)
答:
(2)《边城》中,端午赛龙舟,二老失足落水,上岸后迎面碰上翠翠。
翠翠没有说话,到处找黄狗。
黄狗泅水而来,翠翠说:
“得了,你又不翻船,谁要你落水呢?
”翠翠对黄狗说话这一情节,体现了她什么样的心理活动?
(5分)
答:
二、
1.答案 AD
2.答案
(1)刘姥姥。
朴实善良,善解人意;老于世故,精明狡黠;幽默风趣,性格诙谐;顺从讨好,偶有反抗。
(2)因为听到碾坊一事,心中有些忧愁、嗔怪;因为二老明明对自己有意,又隐隐地有些欢喜。
三、(2014江苏,24—25)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中,徐庶之母大骂徐庶不识刘备之伪,“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骂完自缢而死,其行动具有鲜明的拥曹反刘的倾向。
B.茅盾《子夜》主要描写光怪陆离、大开大阖的都市生活场景,仅第四章写到双桥镇的农民暴动,所以此章游离了整部小说。
C.《边城》由今年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写起,回溯之前的两个端午节,因而整部小说都洋溢着赛龙舟、捉鸭子的狂欢气氛。
D.《哈姆莱特》采用多线索布局,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福丁布拉斯三条线索安排得繁简得当、缓急有序,全剧气势跌宕起伏。
E.泰戈尔《飞鸟集》歌颂了自然、生命与爱情,诗句如格言般短小精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和隽永的哲理性,语言清新,意象美妙。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
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
(6分)
答: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
接着,“我”又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
(4分)
答:
三、
1.答案 AC
2.答案
(1)“葬花魂”的依据:
小说中有黛玉葬花的重要情节;表达女性精神在一个时代的毁灭。
“葬诗魂”的依据:
小说中多有黛玉吟诗的情节;表达对诗意消亡的哀悼。
(2)关系:
后者否定前者。
心态:
自己感到虚无、迷茫、寂寞,但不愿将它们传递给读者。
四、(2013江苏,22—23)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葛朗台原本是一个贫穷的箍桶匠,40岁时娶了木材商的女儿为妻,又从岳母、外婆、外公处得到了三笔遗产,于是成为州里“纳税最高”的人物。
B.《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于入川之时布下“八阵图”以拦截东吴大将,在南征时火烧藤甲军七擒孟获,在攻打天水郡的战役中收服了姜维。
C.《棠棣之花》中的聂荌和聂政姐弟二人是“愿将一己命,救彼苍生起”的爱国志士,作者借他们歌颂了我国古代那些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英雄。
D.《哈姆莱特》中“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的著名独白,刻画了主人公极度困惑、痛苦挣扎的心理,也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
E.《茶馆》共三幕,严格按照“三一律”的艺术法则,以裕泰茶馆为中心,分别写了清末、民初、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结束前这三个时代的旧中国生活。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时,在入画的箱子里寻出一大包金银锞子、一副玉带板子和一包男人的靴袜等物,在司棋的箱子里发现一双男子的锦带袜、一双缎鞋和一个小包袱,包袱里有一个同心如意和她表弟潘又安写的大红双喜笺。
入画和司棋分别是谁的丫鬟?
在处置入画和赶走司棋时,她们的主子各是什么态度?
(6分)
答:
(2)《边城》中,二老说:
“爸爸,你以为这事为你,家中多座碾坊多个人,便可以快活,你就答应了。
若果为的是我,我要好好去想一下,过些日子再说它吧。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因为我命里或只许我撑个渡船!
”“得座碾坊”和“得一只渡船”分别指什么?
“我尚不知道我应当得座碾坊,还应当得一只渡船”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答:
四、
1.答案 AE
2.答案
(1)惜春和迎春的。
惜春的态度是“立逼凤姐带了去”,“或打或杀或卖”,“一概不管”。
迎春的态度是“含泪”劝司棋离开。
(2)“得座碾坊”,是指他与王家女儿的婚姻;“得一只渡船”,是指他与翠翠的婚姻。
他认为,哥哥天保的死与自己有关,觉得自己如果娶了翠翠就对不起哥哥。
三年模拟
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
(每题训练时间为10分钟)
一、(2018徐州调研,24—25)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B.《端午节》里的方玄绰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其表里不一的虚伪相被作者刻画得惟妙惟肖。
C.《边城》中,大老天保为了成全弟弟傩送的爱情,放弃了团总顺顺一座碾坊的陪嫁,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光明磊落,胸怀宽广。
D.《老人与海》中,老人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一条鱼,周围的人们都认为他“倒了血霉”,可小男孩马诺林却称赞他“最好的渔夫是你”。
E.《哈姆莱特》中,哈姆莱特利用到宫中演戏的戏班子,让他们在克劳狄斯面前演出《贡扎古之死》,借此观察克劳狄斯的神情反应,来确定他是不是杀父凶手。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在宝钗的生日宴会上,“至晚散时,贾母深爱那作小旦的,因命人带进来……凤姐笑道:
‘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
’宝钗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
宝玉也猜着了,亦不敢说。
史湘云接着笑道:
‘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
’宝玉听了,忙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色。
众人却都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
这段文字中表现了宝钗、宝玉、湘云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6分)
答:
(2)《欧也妮·葛朗台》中表现葛朗台对金子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的细节很多,请举两例。
(4分)
答:
一、
1.答案 AC
2.答案
(1)宝钗:
城府深(有心计)。
宝玉:
体贴、细心。
史湘云:
心直口快。
(2)(示例)①葛朗台看到查理送给女儿的金梳妆匣,立刻眼睛发亮,身子一纵,好似一头老虎扑向一个熟睡的婴儿,向梳妆匣扑去。
②葛朗台临死时,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让他亲吻,他却做出一个骇人的动作——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最后的努力要了他的命。
③葛朗台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
④弥留之际,葛朗台让欧也妮把金路易铺在桌上,他几小时地用眼睛盯着,像孩子一般,露出一点儿很吃力的笑意。
有时他说一句:
“这样好教我心里暖和!
”脸上的表情仿佛进了极乐世界。
(写出两例即可)
二、(2018苏州期初调研,24—25)(改编)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鲁迅的短篇小说《药》的创作以秋瑾的英勇就义为背景,用民间的“人血馒头治痨病”为故事主体,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
B.《老人与海》中的形象具有很强的象征意蕴,作者用大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和人类作为生命本身的欲望,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C.《边城》中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并且为人类的“爱”作恰如其分的说明。
D.《茶馆》中王掌柜处处小心经营着隆泰茶馆,到头来因茶馆还是要被霸占而无奈自尽;常四爷年轻时强干气盛,一心要实业救国,最后一生的家业被政府没收化为灰烬。
E.《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过生日,公证人德·蓬风一家和初级裁判所所长克罗旭先生到葛朗台家吃饭,还带来珍贵的礼物,他们都是来向欧也妮献殷勤的。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有一位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小人物——村妪刘姥姥,书中写到她三次进荣国府,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
(4分)
答:
(2)《家》中高老太爷做主答应了冯乐山提出的觉民与冯侄孙女的婚事,对此高家三兄弟各自有何态度和行动?
(6分)
答:
二、
1.答案 DE
2.答案
(1)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繁荣、鼎盛和衰落,是贯穿《红楼梦》的重要线索;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贾府变化,并且借助穷苦人的感受,显示出封建社会的贫富悬殊。
(2)觉新虽不赞成,但也认为祖父的命令应当遵守,他求助于迷信希望能得到“不吉”的回答,未能如愿,劝觉民答应婚事。
觉民反抗,认为亲事应当自己做主,他求助于大哥未果,与觉慧商量决定反抗,失败便逃走,之后逃婚。
觉慧鼓舞、支持觉民,他要觉民开一个例子,给他和兄弟们开辟一条新路,帮助觉民逃婚。
三、(2018宿迁、淮安期中,24—25)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三国演义》故事起始阶段,刘备、关羽、张飞虽有英雄气度,能转战四方,但由于缺少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智谋之士,未能成就大业。
B.《红楼梦》中,平儿心地善良,处事得体慎重。
她知晓丫鬟坠儿偷了虾须镯,但为了顾全宝玉的面子,没有将此事告诉王熙凤。
C.《边城》中,爷爷和翠翠愿守清贫,乐于助人。
第八章中,团总妻女过渡时,翠翠见到小女孩手上戴的银手镯,毫无歆羡之意。
D.《茶馆》中,黄胖子与二德子等人在茶馆后院调停鸽子之争,卖东西的老人一句“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表达了对清朝末年民不聊生的愤慨。
E.《哈姆莱特》中,奥菲莉娅发疯后,手握花草与众人告别。
其中,她送给王后的迷迭香象征阿谀,三色堇则象征善变,以此暗讽王后的匆匆再嫁。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五十六回的回名是“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请简要写出宝钗“小惠全大体”的内容。
(6分)
答:
(2)《阿Q正传》第九章题为“大团圆”,有人认为作者使用“题喜文悲”的反讽技巧,反思了国民性的弱点。
请列举本章中体现这种反讽技巧的相关情节。
(4分)
答:
三、
1.答案 CE
2.答案
(1)提出承包的婆子可不向账房交账,但是也要承担相应的开支,使得账房不会反对;要求承包的婆子每年拿出若干钱,给园中其他照看当差之人,让不承包的婆子也得到实惠。
(2)阿Q被诬告为强盗同伙而被枪毙;白举人因损失钱财而无法追赃,对把总生怨;赵家因为秀才进城报官被剪了辫子又出了赏钱,全家大哭;看客们认为枪毙没有杀头好看而倍感遗憾。
四、(2017苏锡常镇四市二模,23—24)(改编)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赤壁之战,曹操败退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未在险要处设伏,被关羽义释,回到江陵后大哭杨修,把责任推给谋士。
B.《风波》中赵七爷对七斤骂自己“贱胎”耿耿于怀,趁七斤没有辫子,挟私报复,可见其内心深处的狭隘、阴暗和狠毒。
C.《边城》中老船夫教导孙女要有一种坚强的精神:
“不管有什么事皆不许哭,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
D.《家》塑造了善良却抑郁的梅、贤惠的瑞珏、柔中带刚的鸣凤等三位悲剧性女性形象。
作者通过对她们悲惨遭际的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无辜、善良女性的迫害。
E.哈姆莱特以为是叔叔在偷听而误杀奥菲莉娅的父亲波洛涅斯,他为此陷入了深深的悔意中,性格也变得复杂而多疑。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的贾探春有“敏探春”之称,根据“偶结海棠社”“兴利除宿弊”“抄检大观园”三回中的有关情节,概括探春的“敏”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答:
(2)《老人与海》中,老人独自驾着小船出海捕鱼,当他通过紧绷的钓丝发现有大鱼上钩并拖着小船向远海游去时,几次大声地说“真希望那孩子在我身边”“要是那孩子在就好了”,这体现了老人什么样的心理?
(4分)
答:
四、
1.答案 AE
2.答案
(1)才思敏捷;目光敏锐,洞察贾府弊端和隐患;行事敏捷,处世干练,敢作敢为。
(6分,每点2分)
(2)孤独,心里一直惦念着曼诺林;感到力不从心,希望得到曼诺林的帮助;有些自负和自豪,想让曼诺林见识自己捕大鱼的场面。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得4分)
五、(2017南京、盐城一模,24—25)(改编)名著阅读题(15分)
1.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茶馆》把悲剧和喜剧有效地融合起来,以喜剧的形式表现了悲切的内容,形成了悲喜结合的特色,悲中有喜,笑中有泪,人们在含泪的笑声中送别那个罪恶的旧世界。
B.《三国演义》中,曹操讨伐张绣,张绣听从谋士贾诩劝说假意投降曹操,在宴会上灌醉典韦,突袭曹营,曹操猝不及防,典韦、操长子曹昂和操兄子曹安民皆阵亡。
C.《老人与海》中,虽然桑地亚哥最终未能将大鱼完好地带回海边,但他仍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在精神上具有非凡的人格力量,因此他是精神上的强者。
D.《家》中写道:
“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的幻梦而哭。
”这里的“他”指的是觉民,而“梦”的内容则是指他打算中学毕业以后到有名的大学里继续深造,想到外国留学,梦想与表妹结婚等。
E.《哈姆莱特》中乔特鲁德轻易从老国王去世的悲伤中解脱出来,投入克劳狄斯的怀抱,但她没有参与克劳狄斯谋杀哈姆莱特的阴谋。
2.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第六十二回中平儿说:
“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