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255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docx

中国地理综合训练2

读我国自然要素分界线和西气东输管道路线示意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a线以北、以东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②b线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③c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④d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西气东输管道

A.经过了我国地势的一、二、三级阶梯

B.经过了兰新线、宝成线、京九线C.经过了中部经济地带的山西省、河南省

D.全线经过的自然带为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3;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A.改变用气地区能源构成,改善大气环境B.降低散热量,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C.减少气源地天然气对大气的污染D.改变天然气化学工业过分集中的现状

 

读上右为我国2002-2006年粮食产量及其增长速度示意图,回答4—5题。

[]4.该图可以说明

A.2003年~2006年我国粮食增长幅度低于人口增长幅度B.近5年我国粮食持续增长

C.我国粮食生产具有不稳定性D.近3年我国粮食增长速度持续上升

[]5.根据我国的情况分析,影响2003年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B.自然灾害频繁

C.政策和市场的调控D.交通和技术条件的改变

读我国某山地丘陵区土壤材料,该地全年降水量在600~700mm之间,主要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

读下左三图回答6—8题。

 

[]6.该山地丘陵区最可能位于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

[]7.影响该地土壤厚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植被呈正相关B.与坡度呈正相关C.与坡面光照呈正相关D.与降水量呈正相关

[]8.造成阳坡与阴坡土壤厚度不同的原因是

A.阴坡的水分蒸发量较少B.阳坡植被生长状况好

C.阳坡土壤水分状况好D.阴坡坡度更大

上右二图分别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示意图”和“西气东输管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9—11题

[]9、“南水北调”东线能实现自流的是

A、A段B、A、B段C、B、C段D、A、B、C段

[]10、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问题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水系,发展航运

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11、“西气东输”工程对于东部地区环境的主要影响在于

A、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区位优势B、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

C、减轻大气污染D、增加就业岗位

下表是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据表回答12—13题。

农作物

生长期平均气温(℃)

≥10℃积温(℃)

降水量(mm)

日照时数(小时)

18~30

>3500

>600

>800

20~30

>3500

350~1000

>2000

15~18

>1600

200~500

>800

20~30

>8000

>1500

>2000

[]12.依据江汉平原气候条件,四种农作物中,江汉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3.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A.印度沿海平原B.伏尔加河—顿河流域C.美国南部D.澳大利亚西南部

读下左图为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判断1-3题。

 

[]14.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15.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16.最适宜对该地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直接监测的现代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数字地球C.遥感技术D.全球定位技术

读上右图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4-5题。

[]17.下列有关图中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C.人均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D.南方的人均水资源为北方的4倍

[]18.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

A.雨季长短导致降水量差异较大

B.耕地面积差异较大

C.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纬度差异导致蒸发量差异大

读下左表为我国中东部四个省(市)2008年三大产业构成及GDP值,回答6-7题。

[]19.内蒙古的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和畜产品销售属于的产业分别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③①②D.②③①

[]20.a、b、c代表的省份可能是

A海南、浙江、黑龙江B黑龙江、浙江、海南C浙江、四川、黑龙江D黑龙江、四川、浙江

上右图是我国某著名地形区典型地段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8--10题。

[]21、图示省区是

A.著名的农林渔基地B.著名的粮棉油基地C.著名的粮糖油基地D.著名的农林牧基地

[]22、下列有关①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九曲回肠,流速缓慢B.江直水深,有利于航行

C.河道狭窄,水能集中D.属地上河,无水源补给

[]23、图示地区最有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沙暴、泥石流、洪涝B.寒潮、洪涝、干旱C台风、泥石流、地震D盐碱、台风、洪涝

碳排放是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下图示意1995~2005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动趋势。

读下左图完成11--12题。

[]24.1995~2005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的变化

A.1995年以来持续向南移动B.总体有向西南移动的趋势

C.1998年以后移动速度较快D.1998年至2000年有西移趋势

[]25.产生这10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趋势的成因可能是

A.西部大开发使西部的能源消费增加B.“振兴东北”使东北能源消费增加

C.沿海地区人均碳排放增长幅度加快D.西部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

 

下左甲、乙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中心,据此回答1--3题。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北方B.图甲的比例尺大于图乙

C.甲地距离北京的直线距离比乙地远D.甲地的自转线速度较乙大

[]27.有关甲、乙两地所在区域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年降水量比乙地少B.甲地海拔高,乙地海拔低

C.甲地所在省区年太阳辐射强,风能资源丰富D.乙地所在省区地表崎岖,水能资源丰富

[]28.甲地所在省区局部地区出现岩石大面积裸露,主要原因是

①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加强②流水侵蚀作用强③气候干旱少雨④植被破坏严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上右图为我国42°N某山地北坡自然带谱分布图,读图回答4~6题。

[]29.此山地位于

A.长白山脉B.小兴安岭C.天山山脉D.阴山山脉

[]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湖形成原因与维多利亚湖相同B.因为流经区域地势起伏大,所以河流②含沙量大

C.②河径流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D.该山地南坡的山地岳桦林带与北坡分布高度相同

[]31.该山地所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或方向主要是

A.土地荒漠化的防治B.水土流失C.中低产田的治理D.农林资源的持续利用

下左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7--9题

[]32.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8.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①矿产资源贫乏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上右图是我国区域产业CO2减排效果比较示意图,回答10~11题。

[]34.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是

A.中部地区B.南部沿海地区C.京津地区D.北部沿海地区

[]35.南部沿海地区减排压力较小,这是因为

A.经济发达B.工业结构轻型C.气候变化不明显D.以清洁能源消费为主

下左图表示了我国75°E~102°E附近范围内高山林线(垂直自然带中,森林植被带分布的最上边界)高度随纬度变化的情况,完成1--2题:

[]36.我国高山林线的高度

A.在30°N附近变化最小B.在30°N以北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

C.在30°N以南降低是因为地形的影响D.从高纬到低纬持续上升

[]37.沿30°N一线地区

A.热量条件优越,畜牧业是重要的经济支柱B.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

C.经济发展快,具有开拓南亚市场的重要意义D.煤炭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上右图为某湖泊轮廓示意图,它的流域总面积为11800平方千米,其中湖区面积570平方千米,实线(海拔125.6m)表示正常湖区轮廓线,虚线(海拔126.2m)表示某次持续降雨后的湖区轮廓线,读图完成3--4题。

[]38.根据图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湖区面积大,指示该地地形平坦B125.6m和126.2m表示中等雨量前后的湖泊水深

C.实线和虚线重叠处指示地形陡峭D湖区轮廓最大时当地农民正种植冬小麦

[]39.假如某次暴雨降水量为150mm,3天后绝大部分雨水汇集到湖区,水位将比降雨前上升约

A.2米B.4米C.6米D.8米

下左图示意我国某区域一月和七月气温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40.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

[]41.造成①②两地气温年较差明显不同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植被

上右图表示108°E的地形剖面与气候要素示意图,读图回答7---9题。

[]42.图中①~④条曲线表示地形剖面、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其中表示年平均降水量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43.有关图中乙地形区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使甲地夏季气温明显高于丁地

B.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使东部地区降水明显多于西部

C.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加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冬季风

D.阻挡了来自西伯利亚的冬季风,使得丙地区不受冬季风的影响

[]44.有关丙地所在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B我国著名的天府之国C我国著名的煤炭产区D我国著名的钢铁产区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2000年粮食生产效率表。

回答10--12题。

项目

资本投入量

人力投入量

自然资源效率

资本效率

人力效率

化肥量(千克/公顷)

劳动力(劳动日/公顷)

粮食/耕地(千克/公顷)

粮食/化肥(

千克/千克)

粮食/劳动日

(千克/日)

全国平均

264.53

199.5

4377

16.55

21.94

西北省份

197.25

213.5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