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71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docx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

九年级元素第2课时教案

篇一: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课题2元素教案(第二课时)人教版

课题2元素(两课时)

第二课时

[教师]上节课我们布置作业,让大家根据P73表4�3记忆一些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张表格。

[投影]展示表格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

[提问]从此表格,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回答]1.知道一种元素,可以查出元素符号。

2.知道一种元素,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一般是不要求记忆的,做题时可查阅此表格或后面的相对原子质量表,有的题中会给出,但是元素符号却必须要记下来。

大家可以寻找一些特殊方法来帮助记忆,如钠的元素符号为na,相当于汉字拼音na。

总之,必须通过各种方法把元素符号记下来。

[师生活动]用写有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的卡片和学生在课堂上做对照游戏。

(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也可以两个学生为一组,一人手拿元素符号的卡片,一人手拿元素名称的卡片,互相检查。

(也要注意符号和名称的对应)

[学生活动)?

?

[此活动也可在自习课上进行,争取每位同学都参加,这样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记忆元素符号]

[提问]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表示元素的一种符号,它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思考]

[答案]元素符号是既可表示一种元素,还可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如,“o”既可表示氧元素,又可表示一个氧原子。

[板书]3.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

[思考]下列符号各有什么意义?

①2n②4H③3S

[回答]①“2n”表示2个氮元素;

②“4H”表示4个氢元素;

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说明]因为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所以当元素符号前有系数时,不能说表示几个元素,只能说表示几个原子。

这时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从错误中学到正确的知识。

[答案]①“2n”表示2个氮原子;

②“4H”表示4个氢原子;

③“3S”表示3个硫原子。

[转折]我们中国的方块字有它的造字规律,从偏旁部首上表现得就很明显。

如:

与“水”有关的都有“氵”,与“足”有关的都有“”,与“手”有关的都有“扌”。

在元素名称中也有这种规律,请看资料。

[投影]展示资料

[资料]

元素中文名称造字有规律,从它们的偏旁就可以知道它们属于哪一类元素:

有“钅”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有“石”字旁的是固态非金属元素,有“气”字头的是气态非金属元素,有“氵”字旁的是液态非金属元素。

只有汞例外,通常状况下它是液态金属元素。

[教师]请大家结合资料,来分析一下元素的分类。

[板书]4.元素的分类

[提问]元素分为哪几类?

[回答]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又有固态、气态、液态之分。

[追问]各有什么相同的偏旁部首?

[回答]金属都有“钅”(汞除外,汞是液态字旁),固态非金属都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都有“气”字头,液态非金属都有“氵”字旁。

[小结并板书]元素可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二类,非金属元素具体又可分为固态非金属、气态非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其汉语名称的偏旁部首如下:

金属→“钅”固态非金属→“石”液态非金属→“氵”气态非金属→“气”

[提问]同学们去过超市吗?

[回答]去过。

[追问]超市里的商品摆放有什么规律吗?

[回答]分类摆放,如食品、厨房用品、床上用品、化妆品等等。

[设问]元素的排列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呢?

[回答]应该是的。

[讲解]我们周围形形色色的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

也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性。

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这样就得到了元素周朗表。

我们现在就来学习有关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板书]三、元素周期表

[简介]许多化学家致力于元素周朗表的排列,尤其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

他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为元素周期表的完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为“一代科学勋臣”。

[过渡]打开课本附录的元素周期表,我们来对它进行研究学习。

[提问]元素周期表上共有几个横行和几个纵行?

[回答]7个横行和18个纵行。

[讲解]元素周期表上的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因此共有7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其中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板书]1.周期:

每一个横行称为一个周期。

2.族:

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族。

[提问]观察元素周期表,每一个元素符号前都有一个数字,这些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回答]这些数字是逐渐递增的。

[讲解]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原子序数。

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提问]关于核电荷数我们学过什么等量关系?

[回答]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原子序数和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所以我们可以将此等量关系拓展得到如下等量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3.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问]元素周期表上有几种颜色?

[回答]两种。

[追问]不同的颜色表示的元素有什么区别?

[回答]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金属,另一种颜色表示的元素全部为非金属。

[讲解]可见元素周期表上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用不同颜色做了分区。

这也就是把元素分为两大类: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板书]4.元素周期表按颜色分为金属元素区和非金属元素区。

[提问]元素周期表上除了元素名称、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外,还有什么?

[回答]元素名称的下面还有一个数字。

[追问]该数字表示什么?

[学生讨论]

[回答]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讲解]可见元素周期表上还标出了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5.元素周期表上标有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总结]由此可见根据元素周期表我们既可以查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还可以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由于我们目前知识准备不足,尚不能完全掌握,但仍然可以从表上获得许多知识。

[活动与探究](可投影打出探究内容)

1.以邻座的同学为一小组,从元素周期表上查找原子序数为6、7、12、14、16、18、20、29、47的元素名称、符号、核外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并指出它们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每个同学查找几种元素,并互相订正答案。

2.考查每周期开头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靠近尾部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结尾的是什么类型的元素。

这说明元素之间存在着什么规律性的联系?

“元素周期表”这个名称与这个规律有没有关系?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适时参与他们的讨论,纠正他们的一些错误]

[活动1的结果]

篇二:

元素的教学设计第2课时

篇一:

元素第二课时教案及说课稿

《元素》第二课时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元素这节课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本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它处于全书的中心位置,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是初学化学者第一次接触到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用语的基础。

本课时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元素符号和对元素周期表的简单认识,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重点。

它又包括三个部分,即元素符号的概念,读写,含义。

其中元素符号的读写和它的含义,要通过反复练习,学会其正确运用。

元素周期表也是学习化学的工具,由于学生所学知识有限,只能进行简单的了解。

元素符号大部分不谐音,记忆有一定困难;将元素符号读成英文字母音,元素符号的书写也不规范是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应注意纠正。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篇二: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教案

【教学设计】

必修ⅱ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本节中,这些知识将更加细化,理论性更强,体系更加完整。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表简介等一些基本的物质结构知识,这些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于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

同时,作为理论指导,学生能更好的把无机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本节用第三周期为例,通过典型金属和典型非金属的性质递变,引入元素周期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增递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归纳比较元素周期律。

(2)自主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量变到质变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难点:

探究能力的培养四、学情分析:

元素周期律的是高中化学的基础理论内容,但是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可以从资料进行分析而得出的,所以,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去动手实验获取证据,让学生去分析图表、资料获取信息。

具体来说,对于元素的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由学生在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观察na与冷水、mg与冷水、mg与沸水、mg和al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证据,来推导出结论。

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材料、观看实验录像或电脑模拟动画,以获得直观的感性的材料。

五、教学方法:

对比、分类、归纳、总结等方法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

预习课本上相关的实验,初步把握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步骤;完成课前预习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物投影仪,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具准备:

两人一组,实验室内教学。

课前打开实验室门窗通风,课前准备好——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砂纸、镁带、铝片、试管夹、火柴、酒精灯、酚酞试液、、1mo1/l盐酸,1mo1/la1c13溶液、3mo1/lnaoh溶液、3mo1/lh2so4溶液、1mo1/lmgc12溶液。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存在的困惑。

(二)情景导入,展示

目标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1、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有哪些?

2、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是如何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

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化合价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推进新课]师: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排布和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它们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呢?

这节课,我们就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例,

通过化学实验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强弱。

[多媒体播放:

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金属与h2o或与酸反应难易程度。

2、置换反应。

3、最高价氧化物对立水化物碱性强弱。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实验一.mg、al和水的反应

1、分别取一小段镁带、铝条,用砂纸去掉表面的氧化膜,放入2支小试管中,加入2-3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

观察现象。

过一会儿,用酒精灯给2支试管加热至沸腾,并移开酒精灯,再观察现象。

实验二.mg、al和盐酸的反应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除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把镁带和铝片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3ml稀盐酸观察现象。

实验三:

mg(oh)2的性质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1mo1/l、mgcl2溶液,再逐滴加入3mo1/l、naoh溶液,把生成的白溶液分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o1/l、naoh溶液、稀盐酸观察,完成下表:

[多媒体展示出表格]

实验四:

al(oh)3的性质取一支试管,加入1mo1/lalcl3溶液,加入3mo1/lnaoh溶液至少产生大量的al(oh)3白色絮状沉淀,把al(oh)3

沉淀分别盛放于2支试管中,然后,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o1/l稀盐酸和6mo1/lnaoh溶液,观察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