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804488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docx

春苏教版五语下23大江保卫战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通过对具体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自然段。

2.从课文具体的材料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教学

课时

三课时。

大江保卫战

􀀋1998年的夏天。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

[①这句话点明了什么?

]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荆江告急!

武汉告急!

九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③三个“告急”,两个“就是”说明了什么?

]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④“几十万解放军、几百万人民群众”写出了什么?

]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打响大江保卫战。

􀀌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

“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⑤“闻讯赶到、顿时、一条长龙”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lín)峋(xún)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大堤,保住大堤!

”[⑥“来回穿梭”交代了怎样的情形?

“赤脚奔跑、全然不顾”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

“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

”[⑦“狂风为……暴雨为……巨浪为……”写出了什么?

]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⑧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品质?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áo)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⑨“几个小时、鏖战、浑身上下、伤痕累累”等词语写出了战斗的什么特点?

表现了战士们的什么精神?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⑩这句话刻画出了什么?

]这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段导读:

人民子弟兵抗洪时惊心动魄的场面。

􀀍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zhēnɡ)铮铁汉的本色。

[

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

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

黄晓文大声说:

“来不及了!

”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

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liǔ)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

文中列举黄晓文的事例有何作用?

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

段导读:

着重写四连连长黄晓文个人的行为表现。

􀀏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

“劈波斩浪”“飞向……飞向……飞向……”表现了什么?

]在安造垸(yuàn),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pái)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如何理解它的含义?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段导读:

着重写了战士们怎样抢救洪水中的灾民,他们是人民的大救星。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经历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感人的事迹。

􀀐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

“铭记”是什么意思?

两个“铭记”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人民子弟兵的精神被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含义。

提高理解词语的能力。

3.给课文分段,了解各段段意。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字卡片,歌曲《为了谁》。

一 导入新课,揭示题目

1.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许多多的人听了都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请听歌曲——《为了谁》。

2.过渡:

这首歌赞颂了抗洪救灾中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1998年抗洪救灾的课文。

3.板书题目。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

战斗的经过怎样?

5.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读准生字的字音。

兼  崩  扛  魄  稀  锋  斩

注意:

“兼、魄”两个字的读音。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

(3)读词语,并理解词语的含义。

肆虐  嶙峋  崩塌  扛着  稀泥  冲锋舟

日夜兼程  惊心动魄  劈波斩浪 摇摇欲坠

嶙峋:

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肆虐:

任意残杀或破坏;起破坏作用。

惊心动魄:

形容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日夜兼程:

白天黑夜不停地走。

劈波斩浪:

比喻排除行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3.思考分段,简述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长江遭遇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打响了大江保卫战。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我部队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表现神勇,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赞扬了人民子弟兵的精神,他们将被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三 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学生提出难写的字,教师指导。

3.学生描红、临写。

  大江保卫战

江堤遇险

打响大江保卫战

  1.引用感人事迹震撼学生心灵。

1998年抗洪大堤上由战士们谱写的壮歌一曲又一曲,老师可以在制作课件时撷取一个短小的镜头——英雄人物李向群的牺牲。

当看到李向群因为疲劳过度一头栽倒在泥潭里,青蛙在他眼前跳动,而他却再也没有能够站起来看一看这美好的世界时,情感细腻的学生一定会为李向群献出了年轻而短暂的生命而惋惜,更多的是为他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风采、为他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壮歌而骄傲、自豪。

2.情动辞发,引导学生写下心中的感动印象。

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要努力找寻学生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感情的拓展搭建好平台。

主要是跟“5·12”地震中抗震救灾的英雄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与抗洪抢险大堤上每一位战士一样,抗震救灾战场上的人民子弟兵也都是英雄,诸如黄晓文、李向群、吴良珠之类的英雄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及时引导学生用笔为他们作历史的见证,写下学生心中的感动印象。

适时地播放《为了谁》的音乐,让学生和着音乐尽情地流淌真情。

一篇篇、一段段,那是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成果,也是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最好的检验。

1.看拼音,写词语。

rìyèjiānchéng(日夜兼程) bēngtā(崩 塌) jiānkáng(肩 扛)

jīngxīndòngpò(惊 心 动 魄) xīní(稀泥) chōngfēng(冲 锋)

pībōzhǎnlàng(劈 波 斩 浪)

2.比一比,再组词。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奔腾)不息   日夜(兼程)

(气壮)山河万分(紧急)

惊心(动魄)日(日夜)夜

(劈波)斩浪摇摇(欲坠)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暴怒)的巨龙   疯狂地(撕咬)

(嶙峋)的片石猛烈地(撕扯)

(肆虐)的洪水感人的(事迹)

(汹涌)的激流(漂动)的树梢

5.下列几组词语,无错别字的在括号里画“􀳫”,有错别字的,先用“  ”画出来,再改正在括号里。

 

(1)膘肥体健 骄傲 以经(已)

(2)洪水 抱怨 穷困  (√)

(3)应接不瑕 粗糙 蛮横  (暇)

(4)血肉之躯 峻工 咨询  (竣)

1.通过对具体材料的阅读,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热爱祖国,乐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从课文具体的材料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以及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大江保卫战的资料片。

一 导入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的那一幕吗?

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

(观看大江保卫战的资料片)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二 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这一部分写了几层意思?

(灾情危急;奔赴战场。

2.画出反映灾情危急的词语,读一读并体会。

“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

(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当时雨势之大,险情之急。

3.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4.画出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读一读。

“日夜兼程、挺进”

5.指导朗读,体会子弟兵们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

三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

1.默读,思考:

这一部分写人民子弟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动人事迹,主要写了哪几个?

(1)默读。

(2)交流总结。

 

 

2.学习事迹之一:

大堤抢险。

(1)听录音,看插图,画句子,用“  ”画出战士们是怎样做的,用“

”画出战士们是怎样想的。

 

①交流所画的句子。

②逐句交流,体会,朗读。

A.“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

支队长一声令下:

‘上!

’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

”(体会到子弟兵的救援神速。

B.“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

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

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体会到战士们的意志坚强和奋不顾身。

C.“他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D.“狂风为我们呐喊!

暴雨为我们助威!

巨浪为我们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2)播放战士们抢险场面的录像,身临其境地体会战士们的心情。

(3)指导朗读。

读出面对险情,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3.学习事迹之二:

铁汉本色。

如果“大堤抢险”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那么这部分就是特写个体形象——黄晓文。

(媒体播放黄晓文的人物形象)

(1)自由读,说说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介绍了黄晓文不顾自己被钉子扎伤的脚,坚持抢险的英雄事迹。

(2)你觉得黄晓文是个怎样的人?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意志坚强、奋不顾身、舍己为人……)

(3)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黄晓文的事迹,先同桌之间说,再集体交流。

(4)体会:

“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像黄晓文这样的铁汉,这样动人的事迹太多了,说明人民子弟兵个个都是铮铮铁汉。

(5)你还知道哪些感人的事迹?

(6)齐读第4自然段。

4.学习事迹之三:

勇救群众。

在大江保卫战中,子弟兵们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1)轻声读第5自然段,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

①同桌之间交流,说出你感动的原因。

②集体交流。

A.“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体会到群众正在危险中,战士们刻不容缓地进行营救。

B.“……”(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C.“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他们无愧于“军旗、军徽”,不愧是人民的子弟兵。

D.“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体会到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高度信任,突出体现了军民的鱼水情。

(2)体会了这么多,在你们心目中,子弟兵们是怎样的形象呢?

请用笔把他们写下来。

然后交流。

(3)朗读,将你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4)齐读这部分。

四 总结,引读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

1.齐读这一部分,读时要饱含深情,舒展庄重。

2.一句话点题作结,凸现全文中心。

理解“铭记”。

  大江保卫战

  1.借助多媒体,使学生怦然心动。

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

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耳闻目睹,在如临其境中激起他们的情感。

一开始,可以用一段暴雨、洪水的视频,配以激昂的叙述,营造紧张危急的气氛,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迅速走向文本,走向1998年,走进那让人胆战心惊的洪水现场,为学习下文打下基础。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图片、音乐等贯穿课堂始终。

播放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的场景、战士们在抗洪抢险中英勇无畏的场面,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撼,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为更好地与文本对话奠定了基础。

2.抓住关键词,潜心会文,再现场景,读出情感。

在精读课文时,要让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从文本中获得感动。

让学生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对这些语句进行细细品味。

在汇报交流的环节中,要相机抓住“日夜兼程、全然不顾、人墙、伤痕累累”及战士们的口号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些高大无畏的形象。

最后采用最好的表达方式——朗读,让学生的感动在朗读中升华,让激情在朗读中飞扬。

1.给下面加点的词找近义词。

(1)晚上,老爷爷还拿着模型在灯下琢磨。

(思考)

(2)工人们在昏暗的石房子里,琢磨着一块块大理石。

(雕琢)

(3)小玲摔伤了腿,同学们都非常热心地照应她。

(照顾)

(4)王老师提醒大家,在写作文时不仅要把事情叙述清楚,还要注意前后照应。

(呼应)

(5)在黎明前,大部队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

(发起)

(6)爸爸发动汽车,加足马力向前开去。

(启动)

2.选词填空。

   成绩  成就

(1)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这次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居然  竟然  果然

(3)没想到不经意间落下的一粒种子(居然)发芽了。

(4)他(竟然)一连几天都不完成作业,老师不批评他才怪呢。

(5)试卷发下来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我语文得了九十五分。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不光……还……

(6)(虽然)这件事过了许多年,(但是)我仍然记得清清楚楚。

(7)(因为)治疗及时,(所以)他的伤很快就好了。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自然段。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事迹。

根据所举事例及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背诵第5自然段

1.学生自读,思考:

怎样将本自然段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

(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 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

一亮一闪。

惊心动魄:

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在什么方面。

(闪烁:

星星、泪水、露珠、灯光。

惊心动魄:

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 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了解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

请将你所了解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讲台上介绍。

3.谈感受。

(敬佩、感动、鼓舞……)

  总:

全力营救

分:

救出周运兰、小江姗……

总:

子弟兵无处不在,是群众的大救星

  1.关键词助读。

在“保大堤”这一板块的教学中,要抓住“铮铮铁汉”这一关键词,让学生找出第2自然段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子弟兵是一个个“铮铮铁汉”。

紧扣住“全然不顾”,感受战士们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的这种信念,使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这种铮铮铁汉形象有鲜明的认识。

2.写作手法的渗透。

本文最显著的写作手法是点面结合。

因而在学习第2和第4自然段的时候,应特意以电影的长远镜头作比,介绍这一写作手法。

在修辞上,则引导学生体会借代的方法。

3.媒体辅助悟情。

借助媒体——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感人的录像、一曲《为了谁》的歌,让学生耳闻目睹。

在如临其境中激起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激情中记住这次奋战,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4.联系时事练写。

本文第5自然段中的并列句式,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蓝本。

大江保卫战与抗震救灾的战斗在主题上也是很吻合的,因此,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训练点。

所以,不妨设计一个环节:

模仿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用上“人民子弟兵奔向    ,   ;奔向    ,    ”的句式进行仿写,这样也是比较有针对性的。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将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1)通宵达旦  买椟还珠

安然无恙  没精打彩(采)

(2)情不自禁  天衣无缝

兴高采烈  不记其数(计)

(3)愚公移山  兴致勃勃

汹涌澎湃  自做自受(作)

(4)忐忑不安  功无不克(攻)

垂头丧气  精兵简政

(5)溢彩流光  沁人心脾

等量齐观  音容笑貌(√)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

时光老人问:

“你是谁?

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

“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

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

“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

”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次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好吧!

”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

路上他看见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

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地痛哭起来。

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

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次青春。

时光老人冷笑着说:

“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时光老人十分生气。

从此,他给每个人的时间都一样,谁也别想多得一分一秒!

(1)“童”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立),再查(七)画。

(2)给短文的第3、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仍然—(仍旧)  懊悔—(后悔)

(4)“笑”有许多种,再写出几种不同的“笑”来。

嘲笑 讥笑 开怀大笑 

(5)写几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1.写作背景

1998年夏季,中国南方罕见多雨。

持续不断的大雨以逼人的气势铺天盖地地压向长江,使长江无须臾喘息之机地经历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的洪水。

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

加上东北的松花江、嫩江泛滥,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4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灾难,受灾人数上亿,近500万所房屋倒塌,2000多万公顷土地被淹,经济损失达1600多亿元人民币。

全国参加抗洪抢险的干部群众达800多万人。

特别是解放军、武警部队在这次抗洪抢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1998年8月24日,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兵力达30多万人,有110多名将军亲临一线指挥,不亚于战争中的一次大战役,同时还得到全国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合作,真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2.《为了谁》歌词

泥巴裹满裤腿

汗水湿透衣背

我不知道你是谁

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为了谁

为了秋的收获

为了春回大雁归

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

望穿天涯

不知战友何时回

你是谁

为了谁

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

为了谁

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

谁最美

谁最累

我的乡亲

我的战友

我的兄弟姐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