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9823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 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docx

高考生物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

2014高考生物活学巧练夯实基础10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种群是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较重要的一个层次,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种群层次的是()

A.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所有大熊猫B.一培养皿中全部的大肠杆菌

C.一农田中所有蝗虫的卵、幼虫和成虫D.某校园内全部的高中老师和学生

2.对某地区新引入某生物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下列对该种群描述错误的是()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增长速率

0.66

1.54

2.81

3.67

2.94

1.65

0.03

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种群数量呈曲线“S”型增长

C.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D.第4年该种群的出生率最大

3.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下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第4~6年兔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B.第2~4年兔种群数量平稳上升

C.第6~8年兔种群数量上升趋势和第2~4相同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大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4.林业部门对某地区稳定生态系统中乔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调查,结合下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某种乔木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

B.某乔木种群的数量变化应符合曲线Ⅱ

C.该地区所有的乔木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D.分析曲线Ⅱ,通过a时的信息不能推出该种群的相应K值

5.下图甲为某一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

1995~2010年间,该生态系统红松种群的年龄组成的特点可以表示为图乙中的曲线()

6.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只能用标记重捕法

B.调查均匀分布的某植物种群密度,样方的多少对结果有影响

C.不同种群所示的生物不是同一物种

D.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7.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老鼠的天敌数量大量减少,造成鼠灾泛滥。

生态学家继续研究了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构建了如下的数学模型。

下列对表格中甲、乙、丙、丁的描述及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构建数学模型的一般方法

构建田鼠种群增长模型的主要步骤

I.观察对象,搜集现实信息

I.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提出合理的假设

Ⅱ.甲

Ⅲ.根据乙,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

Ⅲ.丙(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最初的田鼠的数量。

Ⅳ.丁

Ⅳ.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自己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A.甲指的是资源充分、空间充足、缺乏天敌田鼠种群的数量每天以一定的倍数增长

B.乙指的是实验数据,丙指的是Nt=N0·λt,其中λ应大于1

C.丁指的是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

D.根据表中相关信息,结合丙可推导出该地区老鼠数量变化规律符合Nt=N0·λ1.0147

8.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说法不正确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B.种群增长速率在不同阶段可能相等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与时间有关

D.种群增长受天敌、竞争对象及寄生关系的生物数量制约

9.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农田单独种植玉米或棉花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因此采用合理搭配种植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10.右图表示某种群在某稳定生态系统中数量变化曲线,K代表的是环境容纳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b之后,种群数量呈现动态波动

B.如种群数量的a等于K/2,则c等于2a

C.种群数量小于c时,出生率不一定大于死亡率

D.如b与c的值相差不大,则数量刚超过b之后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11.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内种群类型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S点之后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R→S时间内该生态系统可能遭到严重自然灾害

C.R时和T时种群类型数量相等,但物种类型不一定相同

D.R时之前和T时之后,群落均未出现演替现象

12.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

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

下列各项最符合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A.捕食B.竞争C.寄生D.互利共生

13.下列关于“J”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K代表环境最大容纳量)()

A.“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率是定值,而“S”型曲线的增长率也为定值

B.“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其增长速率不断增大,而“S”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有最大值

C.“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无K值,而“S”型曲线增长的种群有K值

D.“J”型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环境阻力,而“S”型曲线增长过程中有环境阻力

14.对某动物种群数量是否增长起到主要决定作用及预测该动物种群数量发展趋势的因素分别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B.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

C.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D.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

15.下列对竞争和捕食说法正确的是()

A.一种生物捕食另一种生物,最终会导致被捕食者灭绝

B.两种生物竞争必然导致一个种群灭绝

C.鸡吃玉米粒,牛吃玉米的秸秆,据此鸡与牛之间具有竞争关系

D.一个个体把另一个个体吃掉,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一定是捕食

16.右图显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1850~1950年间该农场种群类型数量和各种群密度均不断降低

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D.从图中信息反映出人类的干扰会影响群落的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17.小球藻是一种单细胞藻类,是鱼类等海洋生物的饵料,其生长状况受紫外线B波段(UV—B)辐射量的影响。

科学家探究UV—B辐射量对小球藻生长影响的实验,其结果如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培养皿编号

UV—B辐射剂量(J/m2)

实验后小球藻数量

A0

0

20×104

A1

0.2

27×104

A2

0.8

26×104

A3

1.6

14×104

A4

2.2

10×104

A5

3.0

6×104

A.A0在实验中不起作用,可以省略

B.A2中的小球藻增长最快时,种群密度约为26×104

C.在实验所用的辐射剂量中,能促进小球藻生长的剂量有3个

D.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一定范围内(少量的)UV—B辐射量可促进小球藻的生长,辐射量过高则会抑制小球藻的生长

18.群落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代替藓类植物,接着灌木又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A.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繁殖能力较强B.演替各环节中最先进入者寿命较短

C.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高等D.演替各环节中后来者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19.“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渊明的这首《归园田居》中第一句隐喻了生物间的关系及第三句反映出的生物学知识都正确的一组是()

A.竞争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无影响B.竞争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影响

C.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会发生变化D.捕食撤去人类活动群落演替方向未发生变化

20.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

21.绿叶海蜗牛是一种囊舌目海洋软体动物,体内充满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绿叶海蜗牛贪食一种名叫Vaucherialitorea的藻类,有“饱食一顿享受终生”之说。

原因是这种海蜗牛不但能够把吃下的绿藻中所含的叶绿体贮存下来,还对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持久的食物来源。

据此分析绿叶海蜗牛与Vaucherialitorea之间的关系是()

A.寄生B.互利共生C.捕食D.竞争

22.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随着群落的演替,群落内部食物链逐渐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起始条件不同

C.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两群落之间没有共同的物种

D.群落是一个静态系统,只有收到外界干扰或破坏才会发生演替

23.生活在某一草原上的不同种类的鼠之间有可能发生的是()

A.种群数量变化都呈“J”型增长B.不同种类的鼠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C.当使用鼠药灭鼠时,各种群的死亡率相同D.不同鼠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24.某地实施退耕还林多年后,原有耕地变为林地。

科研人员对林地植被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发现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

对阳坡的物种生态位重叠(即两个物种在同一资源状态上的相遇频率,见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种名

山桃

丁香

油松

刺槐

山桃

1

丁香

0.124

1

油松

0.125

0.834

1

刺槐

0.148

0.761

0.884

1

A.耕地逐渐过渡为林地的过程属于群落演替

B.在调查该林地山桃的种群密度时应采用样方法

C.据表中数据可知,阳坡群落物种中竞争最激烈的是油松与丁香

D.造成阳坡和阴坡植被差异明显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

25.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图曲线A所示

组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

时间后每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少

A.组1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食物的量决定

B.组1中,如容器中培养液为40mL,则第40天乙种动物的密度为15只/mL

C.综合分析可知曲线A和B均代表的是甲种动物的数量变化曲线

D.组3中,乙种与丙种动物对应的曲线为D和E,表现出垂直分层现象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共50分。

26.(8分)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与试剂:

菌种、现制的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

(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10mL肉汤培养液(或马铃薯培养液),分别标记1、2、3等。

(2)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10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No),做好记录。

(3)将各试管送进冰箱中培养7天。

(4)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