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主题活动宁波的食物教案.docx
《幼儿园主题活动宁波的食物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主题活动宁波的食物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主题活动宁波的食物教案
中班主题活动——宁波的食物
一、主题的产生:
在之前我们曾经做过“阿拉宁波”的主题,让孩子了解到宁波的历史和各个领域的特色,孩子们兴趣很高,虽然对宁波的海鲜有一定的了解,可是对宁波这个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城市来说,只谈海鲜似乎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宁波独特的饮食文化,况且从一个地方的特色饮食入手,可以使他们对宁波的特色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食物是他们每天都要接触的,所以我决定以此开展主题活动。
主题网络图:
三、教育目标:
四、实践活动:
语言:
《缸、鸭、狗的故事》活动四:
社会:
《包汤圆》音乐:
《大家吃的喜洋洋》
五、环境布置:
在班级墙面上开辟一个小班块“我是小小美食家”,可以是幼儿吃小吃时的图片,也可是是幼儿带来的宁波名菜的菜谱或图片,也可以是幼儿自己的文字,来介绍自己最喜欢吃的一道宁波菜。
在区域角办“美食一条街”、“美食大排挡”等,请幼儿自己动手,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宁波的特色小吃。
六、家长工作:
请家长帮忙替孩子寻找有关宁波饮食文化的书籍、图片、网站、资料等,并且在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去品尝宁波的小吃,有条件的可以带孩子去酒店参观厨房运作流程。
八、活动内容详案:
活动一:
语言:
《缸、鸭、狗的故事》
设计思路:
要了解宁波的独特的饮食文化,也许从宁波的小吃开始是最合适的。
要吃小吃,就一定要去城隍庙步行街上的“缸、鸭、狗”,对于这个老字号小吃名字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这对幼儿开始了解宁波饮食文化是一个很有趣的开始。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的名称,理解故事的内容。
能简单讲述故事的内容。
2,能够明白宁波著名小吃的由来,培养幼儿对宁波小吃文化的浓厚兴趣。
3,养成认真倾听故事的习惯。
活动准备:
在课前请家长代幼儿去“缸、鸭、狗”吃小吃,“缸、鸭、狗”的照片和资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口缸、一个鸭子、一条狗,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你们看黑板上有什么东西啊?
”(有缸、一个鸭子和一条狗)
2,教师提出疑问,引导幼儿讨论。
“那我们小朋友想一想,动动脑筋,这三个东西有什么联系吗?
”
3,教师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缸、鸭、狗的故事》。
4,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5,教师出示有关的图片、资料,再次讲述故事,并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 这个张店主叫什么?
他识字吗?
(2) 他是用什么方法做的招牌呢?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方法?
故事:
从前,有个非常勤劳的人,虽然家里很穷,可是由于他刻苦的努力开了一家小吃店,日子还是过的有声有色。
此店主姓张,乳名叫阿狗,他在小吃的制作上很下工夫,名字越来越大,来光顾的客人也越来越多,店也越做越大,可是有了店铺总得有个招牌,有个名字吧,可是这个张老板是不识字的,阿狗想来想去,头都想破了却也想不出个办法,他又是个要强得人,不想去求别人,终于有一天,他灵机一动,想起了用实物代替,这还要感谢我们宁波可爱的本地话,因为在宁波话中“张”音同“缸”,“阿”音同“鸭”,“狗”音仍为“狗”,于是张阿狗的店招牌就成了现在这摸样:
一口缸、一个鸭子、一条狗,流传至今。
课后反思;孩子们对吃的东西比较有兴趣,这堂生动有趣的语言课,对于幼儿开始了解宁波的饮食文化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小朋友们认真的听,并且能够提出各种有关小吃的问题,使这个活动开展起来十分顺利,孩子们对小吃文化的兴趣也高涨起来,家长反馈说孩子们回到家后都给他们讲了这个故事,有的孩子说我们宁波人真聪明,心中充满了自豪感。
活动二:
社会:
《包汤圆》
设计思路:
要了解宁波的小吃,从宁波的特色点心开始是最合适的。
点心中还是以宁波猪油汤圆最有名气,它已有700年的历史。
加上之前对“缸、鸭、狗”这个百年老店的了解,孩子们对这个老店最出名的猪油汤团也是“垂涎已久”了。
活动目标:
1、在动手包汤圆的活动中,进一步对宁波特色点心感兴趣。
2、品尝自己制作的点心,有参与的愿望。
活动准备:
水磨糯米粉、清水、馅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圆又圆,一碗汤圆满又满,三毛钱来卖汤圆…………汤圆一样可以当茶饭。
”“小朋友,老师唱的歌好听吗?
”(好听!
)“那你们知道老师唱的是什么吗?
”(是汤圆)“那你们想不想吃汤圆、作汤圆啊?
”。
(想)
2、出示一只包好的汤团。
“快来看看老师手上拿着什么?
”(汤圆)“好,那请我们小朋友好好的看一看,这个汤圆是什么样子的?
”(圆圆的、白白的,而且里面有很好吃的东西)“里面好吃的叫馅,是用猪油、白糖、黑芝麻麻馅做成的,这个呀就是我们宁波有名的猪油汤团!
”
3、请幼儿边看,讲解:
“请小朋友想一想馅是怎么进去的呢?
这是宁波特有的吗?
”
4、老师示范讲解包汤团的要领。
“我们小朋友将我们面前的水磨糯米粉加一些清水,慢慢的揉成一个圆圆的、小小的粉团,然后把我们准备好的馅用调羹舀起一点放到粉团中间的地方,在撺成一个圆就做好了”
5、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动手操作。
6、请食堂的师傅帮助下汤圆,幼儿在旁观看,教师做讲解,幼儿吃汤圆。
课后反思:
活动三:
社会;《我看厨师做美味》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宁波有名的菜肴和小吃。
2,乐于与同伴一起分享。
活动准备:
1,事先与厨师联系。
2,布置工作间,每人一套餐具。
活动过程:
1,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知道或吃过那些宁波的菜肴或小吃。
2,食堂工作人员给幼儿讲有关即将制作的这道菜的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3,食堂工作人员现场制作一、两种宁波小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参与。
4,一起分享品尝。
活动四:
科学:
《我最爱吃的小吃》
活动目标:
1,进一步了解宁波有名的菜肴和小吃。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幼儿园食堂自制和购买的各种宁波的小吃及菜肴,布置一个自助餐厅。
活动过程:
1,以“自助餐”的形式,开展宁波名菜、名小吃品尝活动,每一道菜都标出菜名和典故。
幼儿自取食物时,教师向幼儿介绍该食品的名称和典故,丰富幼儿对宁波名菜、名小吃的了解。
2,请幼儿品尝小吃。
3,引导幼儿边吃边交流:
吃的是什么?
什么特点?
自己认为最好吃的是什么?
为什么?
活动五:
美术:
《我们也来烧鱼》
活动目标:
1,了解烧鱼的一般方法,萌生乐意参与厨房劳动的愿望,体验“烧鱼”的乐趣。
2,学习用橡皮泥塑造鱼的立体造型,并用辅助材料装饰。
活动准备:
快餐盘、橡皮泥、各种色纸、吸管等。
活动过程:
1,回忆经验。
(1)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样烧鱼的?
烧鱼需要哪些东西?
(2)每种鱼的烧法一样吗?
(3)教师演示一种烧鱼的做法。
2,分组操作。
(1)小组讨论各种不同烧法,如:
雪菜墨鱼、宁式鳝鱼、蛤蜊鲫鱼等。
(2)动手操作,巧用辅助材料装饰,教师个别指导。
3,展示作品。
(1)把作品放在一起,请幼儿介绍自己作品的名称、烧法。
(2)轮流观看、学习分享,体验“烹饪”的乐趣。
活动六:
科学:
《开渔节》
活动目标:
1、了解开渔节的意义及基本活动,关心家乡的时事。
2、了解歌曲内容,学习跟着节拍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刀切发好的面团,初步学习搓、捏和做包子的方法。
2、在操作活动中激起探究的兴趣。
活动准备:
鸡蛋、馅、刀
活动过程:
1、谈话关于宁波的特色点心。
2、制作蒸蛋:
请厨房的阿姨发好面团,进行示范。
3、幼儿操作。
4、吃蒸蛋。
活动四: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菜肴的主要特色:
色、香、味、形,观察拼盆的特点。
2、对中国菜感兴趣。
活动准备:
书、图片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翻看书或图片。
2、讨论:
你看到什么?
你喜欢那个菜?
为什么?
你认为那些菜漂亮?
为什么?
你在那里看见过这些菜?
3、幼儿介绍自己喜欢的菜。
活动七:
音乐:
《大家吃的喜洋洋》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能记住歌名,理解歌曲的内容,并能初步跟唱歌曲。
活动准备:
准备歌中所唱的各种小吃,
活动过程:
一,我们之前了解和吃了那么多宁波好吃的食物,我们小朋友都非常的开心,今天老师给你们听一个好听的歌曲,我们小朋友一定会非常喜欢的。
二,请小朋友先欣赏一遍歌曲《大家吃的喜洋洋》。
三、教歌曲《大家吃的喜洋洋》。
1、 你们知道歌中唱的是哪些食物吗?
我们先请小朋友来找一下是哪些食物。
2、 教师完整的唱一遍歌曲,体温歌曲的歌词的内容
3、 教师边唱边解释歌词的大意
4、 教师再完整的范唱歌曲一遍
5、 幼儿跟着老师唱3遍,幼儿慢速跟唱,根据幼儿学唱的情况,提出每一遍学唱的要求。
九:
小结
通过主题活动《宁波的食物》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宁波丰富的饮食文化特色,认识了宁波的“十大名菜”及“十大名点”,知道了宁波特色小吃的由来,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亲手制作汤团的乐趣,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宁波饮食各个方面的资料、、书籍、网站和图片。
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去走街蹿巷品尝宁波的小吃,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对于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
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附赠材料:
幼儿园教案导入环节怎么写?
设计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活动一般由导入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三个大环节组成,在这三个大环节中可以演变出唤醒、呈现、练习、巩固、结束等各个小环节。
这些环节为教师掌握教学过程提供了一定的操作程序,能帮助教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呈现的顺序,同时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逐步递进的接受过程。
教学环节就像是一个个支架,通过把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幼儿的学习理解搭建起一个个台阶,以便把幼儿的学习逐步引向。
导入环节的设计
高结构化的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发起话题,所以通过有效导入能起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激发幼儿作为参与主体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是指教师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告知幼儿活动的内容或目标,使幼儿立即明白活动的任务。
比如,教师出示一本大图书,告诉幼儿: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书,请你们看看书里讲了谁的故事,它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这样的导入适用于大多数的教学活动,它比很多故意绕一大圈而浪费时间的导入要有意义得多。
2.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是指教师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致。
比如,在讲故事前教师先出示一张蛤蟆的图片说:
“蛤蟆今天在等好朋友青蛙来吃晩餐,可是到现在青蛙还没有来,它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又如,在科学活动“电动玩具”中教师说:
“这个玩具今天不会动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样的导入非常适用于科学探究类的活动,因为它容易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在讲有趣的故事时,或者要学习有情节的歌曲或舞蹈时,也比较常用
3.前经验导入法
前经验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前期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发起活动,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
比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时说:
“小朋友,你们还记得上次我们唱过的那首歌吗?
歌里唱了什么?
”又如,在上科学活动“磁铁”时教师说:
“前两天小朋友们在区角游戏里玩了小火车请你们说说那些车厢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你们有什么奇怪的发现吗?
如果新的学习内容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支持,那么比较适合采用此
4.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法,是指教师通过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触动幼儿的原有经验,为活动的正式开始做好准备。
比如,在开展中班“各种各样的水果”活动时,教师拿出一个布口袋,请个别幼儿伸手去摸里面的水果判断是哪种水果。
又如,在“沉和浮”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先请幼儿玩水,然后把各种玩具材料放入水中观察等。
要让孩子在活动中动手动脑时,就可以使用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