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916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docx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DOC

博士□基地班硕士□

硕博连读研究生□兽医硕士专业学位□

学术型硕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

同等学力在职申请学位□中职教师攻读硕士学位□

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研究生课程结课论文封面

(课程名称:

土壤水分溶质动力学)

学位课选修课

 

研究生年级、姓名XXXXXXX

研究生学号XXXXXXXXXX

所在学院(系、部)XXXXX学院XXXXXXXX

专业学科XXXXXXXXXXXXXXXXXXX

任课教师姓名XXXXXXXX

考试日期

考试成绩

评卷教师签字处

作业一

要求:

1.用EXCEL文档绘制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的散点图。

2.比较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

3.分别用幂函数、BC函数和RETC软件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比较三个函数的拟合效果。

4.在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的散点图的基础上,根据三种函数用实线绘制计算的水分特征曲线,并比较实测值和计算值的差异。

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的散点图。

基质势(-h)(cm)

土壤含水率(θ)(cm3/cm3)

0

0.396

10

0.396

20

0.394

43

0.39

60

0.3885

80

0.379

111

0.37

190

0.34

285

0.3

(1)土壤水分曲线的特征散点图

(2)分别用幂函数、VG函数、BC函数拟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并比较三种函数的拟合效果。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

由上述绘制的三种曲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由VG函数绘制出来的曲线与由实测值绘制的曲线基本重合,BC函数绘制的曲线稍次之,幂函数绘制的曲线效果最差。

(3)RETC软件中VG函数和BC函数拟合图

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4)实验数据和拟合数据如下:

基质势(-h)(cm)

土壤含水率(θ)(cm3/cm3)

VG拟合

BC拟合

0

0.396

0.3958

0.3929

10

0.396

0.3954

0.3929

20

0.394

0.3945

0.3929

43

0.39

0.3906

0.3929

60

0.3885

0.3866

0.3929

80

0.379

0.3809

0.3856

111

0.37

0.3703

0.364

190

0.34

0.3388

0.3311

285

0.3

0.3005

0.3083

 

作业二 

作业:

用RETC软件拟合下列三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并计算土壤非饱和导水率和扩散率,用EXCEL作图比较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和实测结果。

soil1θ(cm3/cm3)

dryh(cm)

weth(cm)

soil2θ(cm3/cm3)

dryh(cm)

weth(cm)

soil3θ(cm3/cm3)

dryh(cm)

weth(cm)

0.2

714.4

510.6

0.2

1164.8

904.4

0.2

5341.5

6618.7

0.22

592.6

389.8

0.22

776.9

581

0.22

2519.4

2507.1

0.24

502

307.5

0.24

550

397.8

0.24

1348

1116.2

0.26

431.4

248.3

0.26

405.6

284.6

0.26

787.1

557

0.28

374.4

203.8

0.28

307.6

210

0.28

489.4

302.2

0.3

326.9

169.1

0.3

237.7

158.3

0.3

318.4

174.5

0.32

286.4

141.3

0.32

185.6

120.3

0.32

213.8

105.5

0.34

250.9

118.4

0.34

145.5

92.7

0.34

146.4

65.8

0.36

219.1

99

0.36

113.6

70.9

0.36

101.1

41.8

0.38

190.1

82.3

0.38

87.3

53.4

0.38

69.3

26.6

0.4

162.8

67.4

0.4

64.9

38.9

0.4

46.1

16.5

0.42

136.5

53.9

0.42

45

26.3

0.42

28.5

9.6

0.44

110

41.1

0.44

25.9

14.7

0.44

14.3

4.4

1.RETC软件中VG函数对三种土壤的拟合

(1)Soil1RETC中VG函数和BC函数的拟合图

Soil1dry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Soil1dry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Soil1wet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Soil1wet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2)Soil2RETC中VG函和BC函数的拟合图

Soil2dry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Soil2dry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Soil2wet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Soil2wet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3)Soil3RETC中VG函数和BC函数的拟合图

Soil3dry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Soil3dry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Soil3wetRETC中VG函数拟合图

Soil3wetRETC中BC函数拟合图

2.三种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在Excel中的实测值和拟合图

(1)Soid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图

Soid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拟合图

Soid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BC拟合图

(2)Soid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图

Soid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拟合图

Soid2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拟合图

(3)Soid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拟合图

Soid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拟合图

Soid3土壤水分特征曲线BX拟合图

3.三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在Excel中的对比图

三种土壤的水分曲线VG拟合图对比

三种土壤的水分曲线BC拟合图对比

由以上的对比可知,在拟合过程中方法不同拟合的结果也不同,VG函数拟合的效果比较好。

 

作业三 

作业:

练习用Philip入渗公式和入渗的经验公式描述下列土壤的入渗特征

要求:

1.用EXCEL文档绘制土壤的累计入渗量散点图。

2.用不同的入渗公式拟合实验数据,计算出入渗公式中的参数,并比较不同入渗公式的拟合效果。

入渗时间(min)

累计入渗量(cm)

0

0

1.8

0.05

5.8

0.12

10.1

0.16

17.6

0.53

27.7

0.88

56.1

1.87

92.5

2.61

150.2

3.97

193.2

4.47

264.2

5.59

356.4

6.95

(1)累计入渗量散点图

(2)用不同的入渗公式拟合实验数据,计算出入渗公式中的参数,并比较不同入渗公式的拟合效果。

①由Philip入渗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如下图:

该模型拟合后的回归系数

=0.9901,而

=

=

故可得Philip模型公式为:

=0.1312

+0.0132

=0.1312,

=0.0132。

②由Kostiakov入渗模型拟合实验数据,如下图:

该模型可得Kostiakov模型公式为

=0.0265

=0.0265,

=0.9907,

=0.9817。

由上述图形及回归系数

可知,两种模型拟合的效果都比较好,但Philip入渗模型较Kostiakov入渗模型更能反映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即Philip模型为更优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