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909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6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词三首》教案

第七单元

本单元以“景物”为主题,包含《古诗词三首》《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4篇课文,以及“习作:

______即景”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最重要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

本单元所选的4篇课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抒发了作者由衷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教学本单元课文要以读为主,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本单元的习作“______即景”,属于半命题作文,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生动。

“语文园地”可以通过朗读、想象、背诵等多种形式交流,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内容

课时

内容简说

教学要点

古诗词三首

3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间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游子夜间停泊枫桥的所见所闻。

《长相思》描写的是行军中的将士们在风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眠。

1.会写25个生字,会认18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描写景物变化的写作方法。

4.初步体会景物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四季之美

2

文章描写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自不同的独特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鸟的天堂

2

文章主要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们两次游历“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美丽的大榕树和群鸟欢闹的奇异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月迹

1

文章通过记叙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展现了月色的美丽,赞美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

习作

3

______即景

1.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

2.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使画面更加鲜活。

语文园地

2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并能就自己喜欢的段落入情入境地朗读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本单元课文景美,语言更美,指导学生品味积累。

3.学习设计海报,布局版面,书写有特色。

4.尝试根据所给句子,产生丰富的想象,把句子写得具体生动。

5.理解体会《渔歌子》的内容,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熟读成诵。

21古诗词三首

1.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读准“更”这个多音字,理解诗句中“暝”“歇”“聒”“王孙”等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流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理解古诗。

2.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用自学的方式,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注重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

感受诗歌语言的不同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

1.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山居秋暝》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山居秋暝》。

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题。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

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

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

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简介王维)

王维(701?

—761),字摩诘,蒲州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

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有“诗佛”之称。

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

苏轼曾赞: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板书课题:

山居秋暝,齐读一遍课题)

解题:

“暝”(mínɡ)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的意思。

“山居”是“山中居所”的意思,“秋暝”是指“秋天的傍晚”。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

(板书:

山水诗)

2.讲故事。

《山居秋暝》是王维晚年闲居蓝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本诗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怎样产生的呢?

(在《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

那是一个秋凉时节,一天傍晚,大雨刚刚过去,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夜晚不知不觉来临了,秋天雨后的天气真是清新怡人啊。

诗人漫步山中,抬头看到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再低头一看,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面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多美啊!

这时候,静静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完衣物的姑娘正从河边漫步回到村口;小河上的莲叶在水中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正顺流而下。

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诗人情不自禁地说:

“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啦!

”看着,想着,触景生情,于是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诗名就叫《山居秋暝》。

(教师有感情背诵诗句,音乐声止,表演结束)。

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老师所说的故事,实际就是对诗句内容做了形象的描述,这又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诗的内容和情感了,这也符合从整体入手的阅读要求。

二、自学质疑,明晰诗意。

(一)反复朗读,把握节奏。

1.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

(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

2.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

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诵,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1、2或2、1型。

故本诗的朗读节奏为“○○//○○/○”。

3.教师示范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

4.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所以应当用轻快的语调诵读。

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5.教师范读,学生自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

1.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

教师可补充注解。

1.喧:

喧哗。

2.浣女:

洗衣物的女子。

3.春芳:

春天的花草。

4.歇:

尽。

2.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

清泉轻轻地在山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我在这样的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

(教师或学生多读几遍译诗)

先学后导,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

1.首联“空山新雨后”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

诗的首联点明题意。

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初秋时节空山雨后的晚景。

“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怡人。

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

2.颔联和颈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

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归浣女”与“下渔舟”是倒装。

而“喧”与“动”,既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

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纯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颔联的“明月”“松林”“清泉”这些词,写的是静;颈联的“喧”“动”“归”“下”这些词,写的是动。

两联这样安排使颔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跳动着的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

这跳动的生命,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幽静了。

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果。

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

3.尾联。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两句诗直抒诗人的心志。

意思是说:

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

“随意”是“任凭”的意思。

“王孙”则暗指诗人自己。

《楚辞·招隐士》中说:

“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

”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洁净纯朴,决心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

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一种反抗的精神。

4.小结。

这首诗自然朴素,不加雕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清幽明丽、活泼新鲜的图画。

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有“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青莲”的悦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悦耳声响。

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愧是“诗中有画”。

在这幅图画中,似乎没有诗人的活动,只有自然山水,实际上却处处表现着自己。

诗人之所以选择这些景物,刻画得如此优美动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本诗的艺术特色。

四、感情朗读,熟读背诵。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示范读。

3.配乐读。

五、绘画诗意,体验诗情。

1.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山水画家,苏轼曾赞:

“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

”那天他散步回到住处,即兴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

他画的会是什么呢?

请大家仔细读读古诗,然后猜一猜。

(学生活动)。

2.同学们很会读诗。

从你们的眼睛里,我已经知道你们有了很多发现。

不过,老师要提个要求,希望交流时不但要说清楚王维会画什么,还要说清楚你这样猜的理由。

(师生互动,交流体会)

带着学生学完古诗后,猜画的内容,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王维诗的特点。

第2课时

《枫桥夜泊》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意。

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

一、古诗导入。

1.学生齐读课题。

2.破题。

师:

“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

生:

夜晚在枫桥边停泊。

师:

有补充的吗?

生:

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

师:

谁停的?

生:

张继。

师总结:

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流传千古,也让张继名垂青史。

由解诗题导入,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感受诗的意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