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第2讲14页.docx
《专题五第2讲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第2讲14页.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五第2讲14页
第2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要练说,得练听。
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
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
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
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考纲要求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5年考情
2009
2019
2019
2019
2019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
海南,9
安徽,5
江苏,9
江苏,9
上海,25
江苏,3
山东,24
海南,17、19、20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江苏,2
安徽,30
新课标全国,5
江苏,27
安徽,30Ⅰ天津,3
重庆,7Ⅰ
海南,27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Ⅱ)
北京,9
广东,17
福建,4上海,12广东,27
海南,7
安徽,30
四川,5
新课标全国,3
新课标全国Ⅰ,30新课标全国Ⅱ,30
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Ⅱ)
广东,29
广东理基,54
大纲全国Ⅱ,2
海南,8
江苏,5
课标全国,29
大纲全国,5重庆,3
浙江,4
上海,18
福建,4
山东,3
新课标全国Ⅱ,4
5.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
—
—
—
新课标全国Ⅰ,4
填充关键点
思考连接处
(1)下丘脑能分泌哪些激素?
提示 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
(2)哪些激素可以穿过细胞膜把信息传递到细胞内?
提示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
(3)免疫调节中是否存在没有识别作用的淋巴细胞?
提示 浆细胞(效应B细胞)对抗原无识别作用。
考点1 内环境及其稳态
1.填写相关名称,体会内环境的功能
2.稳态概念的理解
(1)实质:
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
反馈调节。
(3)调节网络: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稳态变化的原因
【思维辨析】
(1)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019·海南,19D)(√)
提示 渗透压由溶解于细胞质的各种离子决定,主要是Na+、Cl-。
(2)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019·江苏,9D)(×)
提示 机体达到稳态还应包括各种理化性质等。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2019·江苏,9B)(√)
提示 CO2、尿素、神经递质均可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4)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9·四川,3B)(×)
提示 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浆pH仍处于7.35~7.45。
【归纳提炼】
1.三种“环境”成分的辨析
2.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
例1
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
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
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
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
破题思路 根据X、Y、Z之间的箭头指向确定三者的名称。
个性分析 据图可知:
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选项错误。
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组织液中,会使组织液pH降低。
答案 D
思维延伸
(1)在Y中可以检测到抗体、血红蛋白、葡萄糖载体吗?
提示 血红蛋白、葡萄糖载体不存在于血浆中。
(2)氧气在上图中怎样运行?
提示 从Y向X自由扩散,再由X向肌细胞自由扩散。
考点2 下丘脑参与下的血糖、水盐、体温调节
完善下面与下丘脑有关的图解,并回答问题
(1)下丘脑在反射弧中只是作为神经中枢吗?
答案 不是。
有的作为感受器,有的起传导作用,有的作为效应器,如分泌作用。
(2)图中显示胰岛素的分泌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方式一样吗?
答案 不一样。
前者是神经调节,后者是神经—体液调节。
(3)图示显示的调节方式有哪些特点?
答案 分级调节、反馈调节、相关激素的协同或拮抗作用等。
【思维辨析】
(1)哺乳动物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2019·新课标全国,3D)(×)
提示 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将增强。
(2)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2019·四川,3C)(×)
提示 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
(3)我国科考队员登上南极“冰盖之巅”后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有机体耗氧量降低、皮肤血管收缩、下丘脑兴奋性增强、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2019·山东,3改编)(×)
提示 寒冷环境下,机体耗氧量增加。
【归纳提炼】
1.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2.体温平衡的调节
3.水盐调节的过程
例2
如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稳态调节的三种方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节体温方面:
在寒冷环境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激素)都能促进机体的物质代谢,使产热量增多。
(2)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血糖调节方面表现为__________作用。
(3)图中的①指的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③指的是促性腺激素,则③只能作用于性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肾上腺和胰岛可以通过图中的虚线接受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从而产生相应的生理效应。
(5)下丘脑一方面可以分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通过垂体调节甲状腺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直接分泌______________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加强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破题思路
(1)理清图示关系;
(2)联想激素的功能及其联系。
个性分析
(1)在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产热。
(2)在血糖调节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拮抗作用。
(3)一种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这是由于激素的接受需要特定的受体。
(4)图中虚线表示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方式作用于胰岛和肾上腺,因此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的物质是神经递质。
(5)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分泌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促进水分的重吸收。
答案
(1)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2)拮抗 (3)只有性腺细胞上含有接受促性腺激素的受体 (4)神经递质 (5)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抗利尿 肾小管和集合管
思维延伸
(1)上图中哪些激素起协同作用?
提示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中起协同作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在产热中起协同作用。
(2)从图中看出下丘脑有哪些功能?
提示 调节、分泌、传导等功能。
名师点拨 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的误区分析
(1)难于理解的四个功能和三个中枢:
①四个功能:
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②三个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平衡调节中枢。
(2)易于误解的产生渴觉的部位:
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而不是下丘脑。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产生兴奋→下丘脑中的传入神经传导兴奋→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渴觉。
(3)容易忽略神经分泌细胞的双重功能:
如下丘脑内的神经分泌细胞,这类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具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4)易混淆的神经分泌细胞和垂体分泌的激素:
①神经分泌细胞除分泌抗利尿激素外,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②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作用于相应腺体,并
使该腺体分泌相应的激素;生长激素由垂体合成并释放。
考点3 免疫调节
1.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分化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补充图中的免疫细胞:
①浆细胞;②T细胞;③记忆T细胞;④效应T细胞。
3.分析切除胸腺和破坏骨髓对免疫细胞的产生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1)切除胸腺的结果:
T细胞、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将不能产生,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绝大部分丧失。
(2)破坏骨髓的结果:
造血干细胞不能产生,其他免疫细胞都将不能产生,一切特异性免疫全部丧失。
【思维辨析】
(1)血液中未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都是记忆细胞(2019·江苏,19C)(×)
提示 也有B细胞和T细胞。
(2)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2019·广东,5C)(×)
提示 在特异性免疫中,B细胞也可以产生记忆细胞。
(3)医生为病人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进行治疗,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发挥体液免疫作用(2019·重庆,3C)(×)
提示 肉毒杆菌抗毒素是一种抗体,进入机体直接与抗原结合,阻止抗原对细胞的侵染。
(4)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2019·江苏,5A)(×)
提示 无胸腺的裸鼠没有成熟的T细胞,会丧失全部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绝大多数的体液免疫功能。
(5)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2019·浙江,1C)(√)
提示 注射乙肝疫苗会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归纳提炼】
1.图解分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
(1)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缺乏T细胞几乎无特异性免疫。
(2)抗原侵入机体后,首先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当抗原一旦侵入宿主细胞内,则通过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3)记忆细胞是发生二次免疫反应的基础,二次免疫反应与初次免疫反应相比,具有反应更快、更强烈、抗体产生量更多的特点。
(4)体液免疫最主要的途径是:
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
浆细胞
抗体
抗原—抗体复合物。
2.图解记忆细胞的二次免疫
(1)结构基础:
记忆细胞。
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
(2)过程:
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地做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3)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的患病程度很低或不患病的原因是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例3
(2019·山东卷,3)吞噬细胞对细菌抗原的吞噬、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地吞噬细菌抗原
B.溶酶体参与抗原的加工处理过程
C.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D.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只存在于体液免疫
破题思路
(1)回忆吞噬细胞在免疫中的作用判断A选项;
(2)在图示中观察溶酶体的作用判断B选项;(3)回忆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作用判断C选项和D选项。
个性分析 A项中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没有特异性;B项中如图所示经胞吞形成的小泡与溶酶体结合,溶酶体释放出水解酶,将细菌水解,形成抗原片段,从而使抗原决定簇得以暴露;C项中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先要呈递给T淋巴细胞,由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从而引起B淋巴细胞增殖与分化;D项中抗原加工处理和呈递过程不仅存在于体液免疫,还存在于细胞免疫过程中。
答案 B
思维延伸
(1)吞噬细胞对细菌的胞吞依赖于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提示 细胞膜的流动性。
(2)抗原由吞噬细胞呈递的直接去向是哪里?
提示 通过与T细胞的直接接触把抗原呈递给T细胞。
名师点拨 如何准确把握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1)免疫过程中可以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或物质:
B细胞、记忆B细胞、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抗体。
(2)吞噬细胞可以吞噬病原体,但不能特异性识别,不具有特异性。
(3)浆细胞不能直接识别抗原,而是通过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4)效应T细胞一般攻击被抗原侵染的靶细胞。
肿瘤细胞作为抗原,可以直接被效应T细胞攻击。
1.(2019·海南卷,21)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
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
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答案 A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等)和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和溶菌酶等)。
这种免疫是先天就具有的,对于抗原没有特异性识别的过程,如吞噬细胞,虽然可以识别异物,并且进行吞噬,但是对于不同异物没有针对性的杀灭机制。
A正确,因为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与生俱来,故而是可以遗传的。
B错误,过敏反应主要是因为抗体过多引起的,属于第三道防线的体液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C错误,记忆细胞由B细胞或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
D错误,非特异性免疫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能识别的异物都起作用。
只针对一种病原体起作用的是特异性免疫。
2.(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4)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答案 A
解析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不同,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细胞和T细胞,所以A错。
3.(2019·四川卷,2)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首先需经吞噬细胞的摄取、处理并呈递给T细胞,诱发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但浆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故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4.(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答案 D
解析 由丁图看出,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数量持续大增,故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
5.(2019·重庆卷,4)少数人注射青霉素后出现胸闷、气急和呼吸困难等过敏(超敏)反应症状,严重者发生休克。
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B.青霉素引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
C.机体初次接触青霉素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反应
答案 B
解析 过敏反应是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是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项错误;青霉素注射后出现胸闷等过敏反应,且在下次注射青霉素后仍会出现相应症状说明青霉素引起的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和记忆性,B项正确;浆细胞只能分泌抗体,不能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分泌的,C项错误;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而不是自身免疫反应,D项错误。
6.(2019·新课标全国卷Ⅰ,30)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岛素分泌__________,引起骨骼肌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
(4)健康人进餐后,血糖浓度有小幅度增加,然后恢复到餐前水平。
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
(1)根据胰岛素的物质类型和细胞膜的功能特性确定其运输方式,根据题干信息确定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
(2)根据血糖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完成该设问;(3)由题干信息确定该设问;(4)根据胰岛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作用完成该设问。
7.(2019·山东卷,24)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____________________和汗腺分泌增强,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这一调节过程的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较多,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引起垂体释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继而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体内的水盐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肾上腺髓质分泌的________________增加,使血糖快速补充。
(4)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中渗透压升高引起的渴感,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____________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
答案
(1)毛细血管舒张 下丘脑
(2)抗利尿激素(ADH)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氧化分解 ATP(三磷酸腺苷) 肾上腺素 (4)细胞外液 乳酸
解析
(1)炎热环境下,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
(2)水平衡调节过程中,当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经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水的重吸收,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平衡。
(3)在长跑比赛中,血糖的大量消耗主要用于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供能;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ATP;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
(4)由于运动丢失大量的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由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后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适量补充水分以消除渴感;肌肉酸痛是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结果,适当积极放松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将乳酸运送至其他器官继续代谢从而缓解肌肉酸痛。
1.下图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
C.结构③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
D.血糖降低能直接刺激胰岛和肾上腺分泌相应激素
答案 D
解析 由题中的图形信息可得出,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A为胰高血糖素,B为胰岛素;结构③对血糖的调节属于神经调节,通过释放神经递质,直接影响甲的分泌,所以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肾上腺分泌相应的激素是由下丘脑的神经控制的,不是由血糖降低直接刺激的。
2.下列说法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
A.若A表示血糖的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B.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C.若A表示血液中的CO2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D.若A表示轻度污染后水体中的有机物含量,则B可以表示微生物的数量
答案 B
解析 题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物质的量变化,两条曲线呈波动变化,并且总是A曲线的变化在前,B曲线的变化在后,即曲线变化的含义为:
随着时间的推移,A逐渐增多,并导致B的增多,而B的增多却导致A的减少,而A减少又导致B减少,B减少又导致A增多,依次类推,根据题意分析各选项,可知只有B项的内容将A、B曲线的含义说反了。
3.下列关于人体调节的图解或曲线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为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各部分关系正确;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含量增加,使血糖浓度降低,但当血糖降低至正常浓度时,胰岛素的含量就会降低;当从25℃进入到15℃的环境,机体的散热量暂时增加,随后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内环境维持稳态,然后曲线趋于平衡;D图中的树突末梢或细胞体为突触后膜,应不含突触小泡。
4.对大鼠切除垂体和胰腺,随后进行单独使用生长激素、胰岛素以及同时使用两种激素的实验,观察大鼠的生长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切除胰腺和垂体是为了排除体内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动物生长的干扰
B.器官切除、三次注射之间应有时间间隔
C.器官切除前与每次激素使用后的大鼠生长情况可以构成相互对照
D.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同时使用对大鼠生长具有相互增强效应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切除胰腺和垂体后小鼠的体重不再增加,单独注射生长激素和单独注射胰岛素后体重变化不大,如果同时注射生长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