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816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docx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川教版图文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

课题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

课型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信息、信息社会的含义。

知道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处理的过程。

2.能力目标:

能正确辨认信息,培养学生收集、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加强使用有用信息的能力和道德。

3.情感目标:

体会信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好处,感知我们身边的信息。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

信息、信息社会的概念

2.难点:

信息的处理过程

教学

媒体

教学文档、WPS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社会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的含义

二、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T)是指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四、信息社会

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引入:

 人类已跨进21世纪,进入了如火如荼的信息时代。

现在我们如果经常看报纸,你注意到什么方面的新闻最多?

学生:

计算机、通讯、网络等。

是的,计算机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掌握计算机是我们迫切的需要。

那么谁能描述一下计算机?

同学们踊跃回答问题:

屏幕+机箱。

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处理一些信息的,这就是要求我们了解的一门课程: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简称IT)。

IT是干什么的呢?

它和人类社会有什么关系?

以及我们现在计算机课为什么叫“信息技术”?

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

什么又是信息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内容。

讲授新课:

(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比如上课铃声、红绿灯、广告、天气预报等。

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

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

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

(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信息。

学生总结信息的概念

讲授新课:

(板书)一、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大量的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方式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今天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我们每时每刻都不能离开信息,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

前不久的美伊战争,大家记忆犹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科技战争中,每一个军事行动都离不开信息。

在“爱国者”导弹与“飞毛腿”导弹在对抗中,可以看到准确、快速处理信息的重要性。

古战争相信同学们在我们的电影,电视里看过吧,谁能快速准确的掌握信息,谁就能在战争中获得主动,当然取胜的几率就会越大。

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准确的信息,进行高速处理、传递、指挥武器系统,才能克敌制胜。

(让学生意识到信息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并且体会到只有经过处理的信息,才能成为有用的信息。

)信息简单的解释就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而人们也通常把声音、数据、文字、图片、影像等载体中所传达的意义叫做信息。

(重点)

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计算机

(板书)二、什么是信息技术★(重点)

(任务:

)学生通过阅读书上的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计算机是获取信息的极其重要的途径。

那么计算机并不能自动的获取信息,我们要利用它有目的的获取信息,并且对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才能得到有用的新的信息,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

(板书)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时间

处理信息的方式

举例

远古

感官

耳、眼

科学发展

文字、纸张

书、信

19世纪末

电报、电话

 

20世纪到现在

无线电、计算机技术

电视、计算机等

信息只有通过传递流通,才能让人们资源共享,才能发挥信息的作用。

在当今信息时代单靠传统方法传递信息已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只有依靠计算机网络的传递、存储和处理信息的功能,才能高质量地处理信息、高效和可靠地传递信息、方便地使用信息。

所以社会的需求,促使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互相渗透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和发展。

使地球会变“小”,人们在“地球村”上方便地生活和工作。

学生阅读课本材料,讨论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

(板书)四、信息社会

从很多例子可以看出,信息社会已经来临,在信息社会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人们每天都要接触、处理大量信息,而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强有力的工具,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信息社会是信息得到广泛应用和充分共享的社会。

及时而准确地获取、处理、利用信息,能使人们在政治、经济、生产、科研、军事等活动中获得先机,从而掌握赢得胜利的主动权。

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明确了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过程,知道了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一些情况。

学习了从古至今人们获取信息的一些方法、知道了信息以及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作业布置:

课后思考、讨论:

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课后探索:

UFO存在吗?

学生讨论并举出实际生活中信息传递使用的例子

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

课题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课型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

了解信息技术相关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能力目标:

能说出计算机发展的几个方向。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主动了解,掌握并应用先进技术的意识。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

电子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

2.难点:

对巨型计算机的理解,未来计算机资料搜集表格填写

教学

媒体

教学文档、WPS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第二课信息技术及发展趋势

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及重点关注

设计意图

引入

学生听,并回答问题

1. 学生你们上过网吗?

(同学们大部分回答上过?

接着问下面的问题。

2.你们知道上网是获取了什么?

回答:

概括起来各种信息(引入课题)

引入

信息技术发展历程

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分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的内容,特别对发生年代及科学家一栏提示上网查找或通过其它方法获取

你们是如何感受到信息?

(学生能说出信息的交流方式、媒介、形式)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急要交流方便快捷,因此才有了电视,电话,手机。

而现在我们可以在因特网上交流,突破了以往人们在信息交流中所受到的时空限制,极大的丰富了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

对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表达,管理,交流,发布等处理的信息技术,先后经历了5次革命。

举例说明信息社会的发展,使学生了解过去,想像未来

信息的处理过程所采用的信息技术

学生听讲并思考单位换算

1、获取信息

人类是利用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

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可通过科学仪器更好地收集信息。

如:

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等。

人类还可以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探索人类自身无法感受到的信息。

如:

利用微波、声纳、红外线等科学仪器获得信息。

2、传递信息

最初传输信息主要是靠形体、语音等。

现代信息技术传输方式有电报、电话、卫星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利用光纤来传输数字信息。

3、存储信息

存储信息的方式:

雕刻、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芯片等

计算机存储容量的大小计量:

位(bit,读:

比特,常用字长有8位、16位、32位、64位和128位。

字长越大,处理信息能力越强、精度越高。

4、加工信息

对获取到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加工处理,才能利用。

5、发布信息

人们获取、传递、存储、加工信息,还要通过多种媒体形式发布信息。

6、交流信息

通过计算机网络等形式进行交流和合作。

强调单位换算

发展趋势

学生倾听

综合化:

信息技术在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相关的学科通过信息技术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跨学科、跨技术领域的多元交叉学科。

高速化、大容量、数字化:

利用卫星、光纤等设备构成的网络,使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影响面积更大。

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相结合,使得多媒体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

认识科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人工智能科学。

用信息技术设置虚拟世界。

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倾听

1.对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引起了各领域深刻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3)改进了人们的学习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2.对社会产生的消极影响

产生很多的垃圾信息,信息的不确定性,利用信息技术的缺陷犯罪,会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受到威胁等等

3.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

信息化生存成为新的生存方式,要求人应具备的能力有:

信息处理能力、甄别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培养。

注意对自己的影响

评价小结

学生回忆

总结本节主要内容

巩固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习

附、教学资料

关于信息技术的学习网站:

5次信息革命的发生年代及相关:

338660.gkjqyxxkxk034402.wangluoredianguangxianzhishi1.default.

学科课时教案(教学设计)表

课题

第三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课型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了解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状况;掌握计算机的特点与具体应用。

2.能力目标:

知道我们使用的计算机是第几代,能说出计算机的特点与应用于哪些方面。

3.情感目标:

通过对计算机发展现状的了解,增加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1.重点电子计算机发展阶段和在各阶段所使用的主要元件,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2.难点对计算机具体应用中“数据处理”的理解

教学

媒体

教学文档、多媒体教学系统

第三课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

问题:

1、计算机发展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电子元件。

2、计算机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应用,每个方面各举一个例子。

值得肯定和改进的方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用时

一、引入课题、提出本节课任务

向学生展示一台较为旧的286电脑主机和一台机房内的最新电脑,让学生进行比较。

通过问两台电脑的区别,引导学生回顾信息的基本概念(问学生这样的两台电脑给了一个什么样的信息)。

拿出两台电脑中的芯片,让学生观看,提出处理信息的工具——计算机的主要元件的发展问题。

向学生讲解教师机共享资源的查找的调用方法。

呈现任务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观察

将学生分为四个学习小组,每组选出两个代表。

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本节课的任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对其效果有一定认识。

引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