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80615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模拟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制六合”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皇帝制、兴办太学

B.建立中央官制、独尊儒术

C.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D.颁布推恩令、修建全国道路网

2.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这种文字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商朝时期一直被使用到今天

B.直到近代才被人们发现和识别

C.记载的内容只涉及祭祀与战争

D.是中国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的

3.“(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声。

”此话评价的主要是孔子的哪一成就()

A.提出“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

B.创办私学

C.整理《春秋》等文献资料

D.编写《论语》一书

4.为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的是()

A.分封制

B.甲骨文

C.百家争鸣

D.焚书坑儒

5.据史料记载,在古代史上,我们潍坊所辖各县市区曾是齐国的领土。

此外,潍坊一带还出现过杞国、纪国、莱国等小国。

与这一史实的出现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6.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毛公鼎

C.司母戊鼎

D.利簋

7.二里头遗址属于下列哪一时期

A.夏

B.商

C.西周

D.东周

8.1987年,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因为()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

C.在这里发现了人类最早使用的陶器

D.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9.学习和研究历史中,下列材料最可靠是。

A.“夸父追日”的传说

B.山顶洞人遗址中发现兽牙、石珠等装饰品

C.电影《荆轲刺秦王》

D.小说《三国演义》

10.如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①说明()

A.分封制的作用

B.诸侯的义务

C.诸侯的权利

D.周天子的责任

11.《三字经》中有云: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秦朝

B.晋文公齐国

C.齐桓公秦国

D.楚庄王秦国

12.历史上,我们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能够

A.种植水稻

B.种植粟

C.铸造司母戊鼎

D.使用甲骨文

13.《尚书》记载:

“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殷人”在“典册”中使用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A.甲骨文

B.隶书

C.小篆

D.楷书

14.1987年,北京西南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1929年,中国学者裴文中在该遗址中发现了第一个

A.元谋人头盖骨

B.北京猿人头盖骨

C.大猩猩头骨

D.现代人头骨

15.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齐人”“鲁人”“楚人”“燕人”等名称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度

16.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A.楚

B.燕

C.秦

D.齐

17.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变法封建性质的是

A.奖励耕战

B.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县制

D.统一度量衡

18.下列各项关于我国境内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的叙述有误的是

A.北京人懂得人工取火

B.山顶洞人处于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C.河姆渡人过定居生活

D.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

19.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的暴政

B.修筑长城

C.连日大雨

D.陈胜要当王

20.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国家的建立

21.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长平之战

②盘庚迁殷

③牧野大战

④平王东迁洛邑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

22.“仲景”商标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此商标是利用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的名字来命名,你知道下列哪部书是他写的()

A.《九章算术》

B.《青囊书》

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

23.对华夏族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两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A.尧和舜

B.黄帝和炎帝

C.黄帝和禹

D.禹和启

24.战国后期,落后的秦国一跃成为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得益于()

A.管仲改革

B.尊王攘夷

C.商鞅变法

D.百家争鸣

二、连线题

25.连线题

A.晋文公       卧薪尝胆

B.楚庄王       尊王攘夷

C.越王勾践     退避三舍

D.周幽王       问鼎中原

E.齐桓公        烽火戏诸侯

26.连线题,把下列名人名言或者著作与作者相连接。

三、综合题

27.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合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每年春耕时,他们亲自下地耕作,给老百姓做榜样。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重大发展,其原因是何生产工具和技术的革新?

(2)材料二是战国时期哪次改革的内容?

(3)根据材料三,西汉初年,统治者对待农业生产的措施与秦朝相比有什么不同?

28.阅读下则材料: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1)上面材料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目的是什么?

(2)这种制度产生的四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什么?

(3)被分到各地的诸侯有什么权力和义务?

29.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请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原始居民北京人使用的工具,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这一工具有什么用途?

(2)图2工具主要是用于什么劳动的?

它的出现表明原始农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3)图3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它的名字是什么?

图4铁制农具的使用引起了社会的剧烈变化,它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4)根据以上材料说说生产工具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连线题

1、

2、

三、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