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761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第64届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友好学校第六十四届期末联考

高三历史试卷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清楚,并将条形码粘贴到指定区域。

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各省中,其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西、陕西B.河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山东

2.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

“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三代时期,享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的主要是贵族

B.“以客出仕”成为秦朝以前风行的做官途径

C.汉代官员的选拔主要是来自全国范围的察举和征召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C.明太祖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军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4.希拉里访问希腊时曾笑称:

“希腊应对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收取版税”,希拉里这样说主要是雅典政治开创了()

①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②司法独立的原则 

③普遍选举的原则 ④“主权在民”的原则 

⑤集体领导的原则⑥“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④⑤⑥  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

5.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的共同之处是()①规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体②赋予全体公民以充分的选举权

③资产阶级斗争成果的法律总结④体现了代议制民主的特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6.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告结束。

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洋务运动结束了,维新运动早产了”。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体现在()

A.改变了落后的军事观念B.提出学习西式民主的主张

C.开始了制度变革的尝试D.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7.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农民问题决议案》指出:

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B.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D.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8.列宁说:

“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

A.七月流血事件B.二月革命C.十月革命D.五月流血周

9.有学者认为:

“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

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这说明“八二宪法”()

A.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B.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C.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D.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10.“熊猫外交”是中国一种独有的外交方式。

熊猫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如下表所示,“熊猫外交”得以推行的关键因素是()

年代

1957年

1965年

1972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8年

1980年

接受国

苏联

朝鲜

美国

日本

法国

英国

西班牙

联邦德国

A.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外交重心由倒向苏联到倒向西方

D.中美关系的改善

11.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有三个重要变化,一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均和人均增长速度超过了发达国家;二是欧洲经济一体化速度加快;三是美国一反20世纪80年代国际竞争能力和经济地位下降的趋势,经济获得强劲发展。

这些变化从侧面反映出()

A.冷战后世界单极化趋势增强B.世界多极趋势始于冷战结束

C.世界经济格局影响政治格局D.国际竞争主要表现在区域内

12.《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

“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观念影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的私营

C.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力强D.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

13.据资料统计:

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

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地理环境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农耕经济的封闭性和落后性

C.鸦片的流入致使白银大量外流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14.“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有()

①现代化史观②社会史观③全球史观④文明史观⑤革命史观

A.①③④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⑤

15.下图为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电的广泛使用使煤炭消费急剧下降

B.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石油危机也减缓了天然气的消费

C.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新能源已成为主要消费能源

D.能源消费结构变化决定了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6.自1875年至1895年,建昌铜铁机器厂的规模、设备、资金和人员有较大扩展,但是业务对象始终是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生产工艺一直停留在修理和加工零部件层面,实际上仅是外商船厂的辅助工厂。

这反映出中国近代企业()

A.具有资金少、规模小的特点

B.与外商的船厂及航运公司存在着业务合作关系

C.产品营销具有外向型特点 

D.受外资企业的压迫同时又对其具有严重依赖性

17.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其主要内容为:

“统一货币发行权,实行法币政策”。

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看,其突出作用是()

A.货币统一有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B.使中国的外汇价格得到稳定

C.实现了中国货币的现代化D.政府加强了对全国金融的控制

18.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

这反映了()

A.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19.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

但据当时报纸记载:

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害怕上车触电多不敢乘坐。

这主要说明()

A.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

C.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D.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

20.罗斯福说,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

由此可见,罗斯福的执政理念是()

A.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政府要关注民生,对国民要有责任意识

C.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D.缩小贫富差距,缓和劳资矛盾

21.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已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一半以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人数正在日益减少,而从事技术性、信息性和智力性工作的非生产性知识型人员的队伍却在不断地扩大。

因此,可以推断美国()

A.知识型阶层将成为社会的主体B.非生产人数占劳动力的大多数

C.产业结构已发生了革命性变化D.人们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22.“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也就是1937年之前,苏维埃的机器产量和金属制造业增长了14倍。

苏联也在德国和美国之后成为第三大工业国。

”苏联取得工业成就的重要措施是()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B.优先发展重工业

C.重视经济结构的平衡发展D.实施新经济政策

23.据统计,20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最富裕的5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增长了75%,最穷困的5个国家增加了206%,世界人口增加了15亿,而绝对贫困总数减少了2亿。

这说明全球化()

A.推动了世界整体性进步B.实质上是资本的全球扩张

C.有利于第三世界摆脱贫困D.加剧了全球的利益失衡

24.儒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过程。

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相同之处是()

①强调制度与秩序②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③重视道德与人伦④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5.18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

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

这一主张()

A.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B.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D.为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26.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A.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C.自然主义D.现实主义

27.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已经提出了“努力研究中国的客观的实际情形,而求得一最合宜的实际的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这说明当时()

A.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必须发展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经成为一个学术问题

C.中国共产党没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D.中国共产党还未认清中国的客观情形

28.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

“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

”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29.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了重大科技成果,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以上的科技成果指的是()

A.火箭、航天飞机B.原子弹、人造卫星

C.原子弹、导弹D.人造卫星、航天飞机

30.湖畔派是18~19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

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A.《格尔尼卡》B.《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