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7682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docx

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通用教材题库

一、填空题

1.“安全第一”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2.“预防为主”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综合治理就是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人管、法治、技防多管齐下,并充分发挥社会、从业人员、舆论的监督作用,实现安全生产的齐抓共管。

4.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

5.系统原理是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

6.运用强制原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和监督原则。

7.事故树又称故障树,是安全系统工程最重要的事故分析方法。

8.安全是指安全发展,以人为本;消除隐患,排除险情,消灭不安全行为,预防各种事故的发生。

9.提高素养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良好习惯、遵守规则的职工,营造团体精神。

10.设备的可动零部件应有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凡人员易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12.“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就是要把同火灾作斗争的两个基本手段——预防和扑救有机结合起来。

13.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14.当人体直接碰触带电设备其中的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这种触电现象称为单相触电。

15.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16.综合性安全生产检查一般是由主管部门对下属各企业或生产单位进行的全面综合性检查。

17.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8.我国最新的法律法规要求,任何生产经营单位都应该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9.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0.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源,通过危险因素分析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是确定应急预防与应急救援对象的基础。

21.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

22.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采取电子和纸质文本两种方式。

23.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

24.事故调查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原则。

25.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26.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

27.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28.预防原则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原则。

29.系统安全分析是安全系统工程的核心内容,它是安全评价的基础。

30.把系统中产生事故的原因及造成的结果所构成错综复杂的因果关系,采用简明文字和线条加以全面表示的方法称为因果图分析方法。

3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延伸。

32.设备操作人员要求做到三好、四会、四项基本要求、五项纪律和润滑五定。

33.班组是企业的最基层组织,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

34.班组长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一线的直接指挥者和组织者。

35.设备使用维护工作必须严格贯彻岗位责任制,以保证设备处于良好技术、安全状态,为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创造有利的条件。

36.化学泡沫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油品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苯、甲苯、动物油脂等的初起火灾。

37.经验告诉我们,发现起火后为了不让小火变成大灾,必须立即报警。

38.救人第一是指火场上如果有人受到火的威胁,灭火力量的首要任务应是把被火围困的人员抢救出来。

39.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40.在低压操作中,人体及其所携带工具与带电体的距离不应小于0.1m。

4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需资金的投入。

42.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每一个重大危险源制定出一套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通过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

43.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时间、方式、方法和途径,迅速向可能受到突发事件波及区域的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出预警通知,同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或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急机构,以便采取相应的应急行动。

44.应急演练的讲评必须在应急演练结束后立即进行。

45.休克是由于严重创伤、烧伤、触电、骨折的剧烈疼痛和大出血等引起的一种威胁伤员生命、极危险的严重综合症。

46.劳动防护用品又称“个体防护用品”。

47.为使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遭或减轻事故和职业危害因素的伤害而提供的个人穿戴用品称为劳动防护用品。

48.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一般劳动防护用品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两种。

49.事故调查组的组成应当遵循精简、效能的原则。

50.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51.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

52.四不放过原则即:

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没有处理不放过,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53.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

54.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55.建立安全卫生档案管理制度,就是要对安全档案管理的内容、管理的要求及管理部门、管理人员职责作出明确的规定。

56.《安全生产法》第五条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并在第十七条中进一步规定了主要负责人的具体职责。

57.劳动防护用品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事故伤害和职业危害的个人随身穿戴的用品,简称防护用品。

58.操作规程要涵盖从进入操作现场、操作准备到操作结束和离开操作现场全过程的各个操作环节。

59.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定人定机制度,能更好的落实岗位责任制。

60.建立设备交接班手续,能为设备故障的动态分析和生产情况分析提供准确、有效、可靠的依据。

61.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程规定操作过程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或设备应该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是操作人员正确操作设备的依据,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规范。

62.先控制,后消灭,是指对于不可能立即扑灭的火灾,要首先控制火势不蔓延扩大,在具备了扑灭火灾的条件时,则展开全面进攻,一举消灭火灾。

63.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消防档案。

64.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负责,因此必须明确自己的消防管理职责,以便做到权责统一。

65.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电击。

66.双重绝缘指工作绝缘(基本绝缘)和保护绝缘(附加绝缘)。

67.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

68.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69.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70.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是一种对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源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

71.应急救援预案演练是指针对情景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而组织实施的预警、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现场处置与救援、评估总结等活动。

72.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73.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74.专项预案是针对生产经营企业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例如危险物质泄漏、火灾、某一自然灾害等的应急而制订的。

75.预防事故伤害防护用品:

防坠落用品、防触电用品等。

76.预防职业病防护用品:

防尘用品、防毒用品、防酸用品等。

77.工业生产中,常可遇到异常的气象条件,如高气温(35~38℃以上)伴有强辐射热,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相对湿度超过80%)。

在这种条件下从事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

78.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职业中毒。

79.事故资料归档是伤亡事故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

80.公正,就是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既不包庇事故责任人,也不得借机对事故责任人打击报复,更不得冤枉无辜。

81.事故处理只是一种手段,不是为了处理而处理。

82、高速旋转的铣刀及铣削中产生的(振动)和(飞屑)是主要的不安全因素。

83、(隔离法)灭火是将已经着火的可燃物与附近还没有着火的可燃物隔离或者疏散开,或者切断其来源,使燃烧区得不到充分的燃料供应而使燃烧停止。

84、“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是消防工作经验和客观规律的反应。

85、发现起火后,为了不让小火变成大火,必须(立即报警)。

86、引发火灾也就是燃烧的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三者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

87、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88.重大危险源可以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89.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90.事故应急管理内涵包括(预防)、(储备)、(恢复)和(响应)四个阶段。

91、人员安全素质是指(安全生理素质)、(心里素质)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总和。

92、运用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对生产系统实施安全检查,可辨识出存在的危险源。

93、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94.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95.事故预防的“3E”对策是(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和(安全管理)对策。

96.生产性毒物主要经(吸入)和(渗入)进入人体。

97.消防是(预防)和(扑救火灾)的总称。

98.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就是(危险源辨识)。

99、(专项预案)是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某种具体的、特定类型的紧急情况所制订的应急预案。

100.安全管理中的“四全”是指(全员)、(全面)、(全过程)和(全天候)。

101.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本单位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时,不立即组织抢救或者在事故调查处理期间擅离职守或者逃匿的,给予(降职)(撤职)处分,对逃匿的处(15日)以下拘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02、(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最基本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所有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

103.隔离法灭火,是将已经着火的可燃物与附近还没有着火的可燃物隔离或者疏散开,或者切断其来源,使燃烧区得不到充分的燃料供应而使燃烧停止。

104.《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方针。

105、(系统原理)时现代管理学的一个最基本的原理。

106、(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和直接接触触电。

107、预防职业病防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防毒面罩)和(防护服)等。

二、单选题

1.(A)是我国新的安全生产方针。

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B.“安全第一、综合治理”C.“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D.“全民参与、预防为主”

2.(A)是我国第一部规范安全生产的综合性法律。

A.《安全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