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6684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docx

鸡兔同笼问题的案例花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案例

新洲区阳逻街中心小学陈金花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12—11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情境,了解“鸡兔同笼”的问题,感受古代数学的趣味性。

2、在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经历列表法、假设法、列方程解等方法的交流,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与策略的优化。

3、通过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练习,培养数学思考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用假设法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让学生诵读古诗。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师:

从同学们刚才背得诗词中,让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然而这种文化的精髓不仅体现在语言文字中,在数学领域也有充分的体现。

例如我们数学课上接触过的七巧板,九宫格填数等等,这些都起源于中国古代,不仅如此,在数学领域还有《九章算术》、《孙子算经》等古代名著流传于世。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千五百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趣味数学题“雉兔同笼”问题,这个“雉兔同笼”问题曾漂洋过海,传到日本、欧洲等国,对世界各国的文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2、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原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

你能说说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吗?

(说明:

雉指鸡)

生:

有鸡和兔子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看有35个头,从下面看有94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出示题目: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3、揭示课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鸡兔同笼”的问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教学即对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数学同样也是一种文化。

利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的数学趣题直接导入新课学习,既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数学文化的悠久与魅力,同时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目的与要求,并为后面充分地探究学习争取了时间。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第一次探究学习

1、师:

这个问题看似比较复杂,当我们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学会“退一步”,我们都听过“退一步海阔天空”,那我们就将头的个数,脚的只数变小来思考一下。

师:

大家动脑筋猜一猜,“从上面数,有3个头,从下面数,有8只脚,鸡兔各有几只?

2、学生猜测。

提出要求:

(1)你是怎么猜的,说一说你猜的过程。

生:

我猜有2只鸡和1只兔,因为2×2+1×4=8,符合题目要求。

师:

2×2+1×4中的2和4分别代表什么?

生:

2是鸡的脚的只数,4是兔脚的只数。

(引导学生说出隐藏了条件:

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师:

原来这道题目里面隐藏了“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这两个条件。

(教师板书:

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2)你能将你的猜测过程画出来吗?

说说想法。

师:

你会怎样画?

怎样画方便?

(渗透符号的思想:

用○来表示头,用▏来表示脚。

生:

用○来表示头,用▏来表示脚。

指名学生上台画,其他学生观察他画的过程,做出评价。

师提问:

说说你先画的是头还是脚?

生:

先画头。

师:

为什么要先画头呢?

生:

因为鸡有1个头,兔也有1个头,题目说有3个头,那就是有3只动物,所以要先画头。

师:

为什么每个头下面要先画2只脚?

生:

至少鸡有2只脚,所以先画2只脚。

师:

那多出来的脚是一只一只的往头下面添吗?

生:

不是一只一只的添,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要两只两只的添。

师:

这类问题我们还可以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画图法。

【设计意图:

将《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中的数据由大变小,既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也巧妙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将大数目的“鸡兔同笼”问题转变成小数目的“鸡兔同笼”问题后,使得用画出直观图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可能,经历画图法的过程后,同时为后面假设法的学习做了准备。

(二)第二次探究学习

师:

我们刚才退一步将头的个数,脚的只数变小将问题解决了,那我们还要退中有进。

1、出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师提问:

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

生:

鸡和兔一共有8只,它们共有脚26只。

师:

你怎么知道鸡和兔共有8只?

生:

一共有8个头,所以一共有8只。

2、引导学生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学习。

(1)列表法

师提问:

鸡和兔一共有8只,那你能不能猜测一下鸡兔可能各有几只?

课件

生:

鸡8只,兔0只;鸡7只,兔1只;鸡6只,兔2只;鸡5只,兔3只;鸡4只,兔4只;鸡3只,兔5只;鸡2只,兔6只;鸡1只,兔7只;鸡0只,兔8只。

师:

可能的情况是这几种吗?

(课件出示可能的情况)

师:

要想能够没有遗漏,没有重复的例举鸡和兔各有几只的可能情况,那我们就要像这样有序地来例举。

师:

这位同学的猜测始终围绕着鸡和兔一共是几只在猜?

生:

8只。

师:

有这么多种可能,究竟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呢?

怎么才能知道哪种可能是正确的,鸡是几只,兔是几只?

生:

验证。

师:

验证?

如何验证?

就是算什么?

生:

就是算鸡和兔脚的总只数。

师:

有9种可能,那我们从哪里开始验证呢?

生:

可以从鸡8只,兔0只开始,一个一个地验证脚的总只数。

师:

这样验证可以,还可以从哪里开始验证呢?

生:

可以从鸡4只,兔4只开始。

4×2+4×4=24

师:

验证了鸡4只,兔4只它们脚的总只数后,再怎样验证?

是往前验证,还是往后验证?

为什么?

生:

应该往后验证,因为鸡4只,兔4只它们脚的总只数是24,比26少,那说明兔的只数少了,所以要往后验证。

师:

那你们觉得怎样验证好呢?

好在哪里?

生:

从中间开始验证好,能较快得到鸡兔的只数。

师:

就按你们刚才说得办,把书翻到113页,完成书上的表格。

完成后,集体交流验证的过程。

生:

从鸡4只,兔4只开始验证,它们脚的总只数是24只,比26少了2只,那就说明兔的只数要多一些,多1只兔少1只鸡,那么脚的总只数就会增加2只。

所以鸡有3只,兔有5只。

师:

刚才我们把鸡兔出现的可能一一列表,然后采用逐一验证的方法或从中间验证的方法,这样的方法在数学上叫列表法。

(教师板书:

列表法)

【设计意图:

将各种可能的结果有序地列举在表格中,通过验证脚的总只数来确定鸡兔各有几只,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从而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

(2)列方程解

师:

那这类有两个未知量的题目还可以怎样解答呢?

生:

用方程来解答。

师:

那我们该如何设未知数呢?

生:

设鸡有x只,那么兔有8-x只。

师:

还可以怎样设未知数?

生:

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8-x只。

师:

好,那我们就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8-x只,来列方程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指名学生演板。

师提问:

4x和2×(8-x)分别表示什么?

根据什么列方程?

生:

4x是兔脚的总只数,2×(8-x)是鸡脚的总只数,根据鸡和兔共有26只脚列方程。

4x+2×(8-x)=26

师:

每次我们解答问题遇到困难的时候,方程总是会帮助我们解答,看来列方程解题还真是很好的解题方法。

【设计意图:

列方程解题是学生在五年级已学过的方法,但运用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之中又是新策略。

以旧知识和旧方法为基础,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究,抓住其中的疑难点设问,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过程、掌握方法、提升技能。

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代数法解题的一般性。

(3)假设法

师: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呢?

生:

还有假设法。

师:

假设法是怎样的?

如何用假设法来解答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介绍假设法解题的过程。

师: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脚的只数是几只?

生:

16只。

师:

只要有1只兔子学了鸡,脚的总只数就会怎样变化?

生:

就会减少2只脚。

师:

要是有4只兔子学鸡,脚的总只数又会怎样变化?

生:

会减少8只脚。

师:

要是脚的总只数减少了12只,想想有几只兔子学了鸡?

生:

有6只。

12÷2=6

师:

现在笼子里都是鸡,脚有16只,跟26比少了26-16=10只脚,少的是谁的脚?

兔子有几只呢?

生:

少的是兔子的脚,兔子有5只。

10÷2=5

师:

兔有5只,鸡就有几只?

生:

鸡有3只。

8-5=3

师:

哪位同学能将这个过程再说一遍。

生:

假设笼子里都是鸡,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一只兔比一只鸡多2只脚,也就是有10÷2=5只兔。

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师:

还可以怎样假设呢?

生:

假设都是兔。

师:

假设都是兔,鸡怎么学兔呢?

生:

鸡可以用它的两个翅膀当脚。

师:

1只鸡学兔,脚的总只数怎样变化?

生:

脚的总只数会增加2只。

师:

3只鸡学鸡呢?

生:

会增加6只。

师:

要是脚的总只数增加了10只,想想有几只鸡学兔子?

生:

有5只。

10÷2=5

师:

要是笼子里都是兔,共有几只脚?

生:

有32只脚。

师:

32比26多32-26=6只脚,多的是什么?

生:

多的是鸡的翅膀。

师:

鸡有几只?

生:

鸡有3只。

6÷2=3

师:

哪位同学能将这个过程再说一遍。

生:

假设笼子里都是兔,就有8×4=32只脚,这样就多出32-26=6只脚,一只鸡学兔就多2只脚,多的6只脚是鸡的翅膀,就有6÷2=3只鸡。

所以笼子里有3只鸡,5只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解题过程。

师:

真好,这种假设的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

假设的思想方法,我们不仅能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此,以表格中数据变化规律为探究基础,以师生互动为探究方式,以教师生动的肢体语言为探究辅助手段,逐一将难点突破,巧妙地将学生认知经验和思维过程转化成了数学语言,即数学算式,从而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全新的一般策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推理能力。

3、小结交流,归纳方法

师:

我们在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

比较这些方法,你喜欢用哪种?

为什么?

你认为哪种方法一般都能适用?

小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很多,用猜测、画图、列表法可以解决问题,但当数据较大时,过程就很繁琐了。

假设法和方程解就具有一般性,不管是数据较大时或数据较小时都可用到这两种方法。

【设计意图:

在计算教学中,需要算法多样化,更需要算法的优化;同样,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需要策略多样化,更需要策略的优化。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应该兼顾并进。

但优化并不等于强加,优化也强调自主和需要过程。

三、应用方法,解决问题

1、师:

你能用假设法或者方程解来解答“孙子算经”里的问题吗?

课件再出示: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

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2、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算法,集体订正。

3、师:

想知道古人在解答这道题时是怎么做的吗?

(让学生看课本第114页的“阅读资料”,了解“抬脚法”,在西方把这种方法叫做玻利亚跳舞法。

【设计意图:

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让学生排除了开课的悬念;向学生介绍特殊而巧妙的古代“抬腿法”,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我国古代数学的魅力。

四、汇报交流,总结归纳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什么体会?

五、推广应用,形成技能

练一练:

1.自行车和三轮车共10辆,总共有26个轮子。

自行车和三轮车各有多少辆?

2.有龟和鹤共40只,龟的腿和鹤的腿共有112条。

龟、鹤各有几只?

【设计意图:

通过解决生活中类似于鸡兔同笼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了此类问题在现实中的广泛存在,进而凸显了本节课的学习价值。

六、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隐含条件:

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猜测:

兔12

鸡21

2×2+1×4=8

画图法:

列表法:

逐一验证

取中验证

列方程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