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节.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668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1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18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1018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1018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1018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1018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018节.docx

《第1018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18节.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1018节.docx

第1018节

第十节高强度螺栓

10.1高强度螺栓难点

10.1.1关于累计误差问题造成穿孔困难:

从高强度螺栓连接构件制孔的允许偏差、孔距的允许偏差。

到测量放线,地脚螺栓预埋,钢结构柱钢桁架安装都有允许偏差范围。

由于高强度螺栓孔比螺栓杆大1.5~2.0mm,如果上述各道工序控制不力,螺栓杆就会穿不过去。

10.1.2当螺栓杆穿孔不能通过时,由于厚板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扩孔艰难。

10.1.3关于摩擦面问题:

10.1.3.1摩擦型高强度螺栓,是在荷载设计值下,连接件之间产生相对滑移,依据摩擦面作为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如果摩擦面保证不了,高强度螺栓直接受剪,不符合摩擦型高强度螺栓的受力原理。

10.1.3.2本工程箱型段较多,如果由于多种原因造成板间不密贴,摩擦面会先失去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连接处箱型板是否平,不平就不密贴。

连接处箱型断面是否受扭,有扭就不密贴。

牛腿连接处轴线是否对位,不对位就不密贴。

遇有端板连接是否平、直、变形,是否产生间隙不密合。

10.1.3.3摩擦面抗滑移数较大时,要做好成品保护较难。

10.1.4对锐角杆件连接节点采用高强度螺栓不易施拧。

10.1.5当板厚t≤20mm时箱型断面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比较容易。

10.2高强度螺栓试验及复验

10.2.1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面抗滑移系数试验和复验:

10.2.1.1抗滑移系数检验用的试件由制造厂加工,试件与所代表的构件应为同一材质、同一摩擦面处理工艺、同批制作、使用同一性能等级、同一直径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并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发运。

10.2.1.2抗滑移系数μ按下式计算:

μ=N/nf•∑Pt

式中:

N—滑动荷载;

nf—传力摩擦面数,nf=2;

∑Pt—紧固轴力之和。

10.2.1.3抗滑移系数检验的最小值必须等于或大于设计规定值。

10.2.2高强度大六角头螺栓连接副扭矩系数复验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施工前,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每批复验5套。

5套扭矩系数的平均值应在0.110~0.150范围之内,其标准偏差应小于或等于0.010。

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扭矩由下式计算确定:

Tc=k•Pc•d

式中:

Tc—施工扭矩;(N•m)

k—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扭矩系数平均值;

Pc—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kN);

d—高强度螺栓螺杆直径。

附表6-57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Pc(kN)

螺栓性能等级

螺栓公称直径(mm)

M12

M16

M20

(M22)

M24

(M27)

M30

8.8S

45

75

120

150

170

225

275

10.9S

60

110

170

210

250

320

390

10.2.3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预拉力复验

扭剪型高强度螺栓施工前,按出厂批复验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的紧固轴力,每批复验5套。

5套紧固轴力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应符合下表规定。

附表6-58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轴力(kN)

螺栓直径d(mm)

16

20

(22)

24

每批紧固轴力的平均值

公称

109

170

211

245

最大

120

186

231

270

最小

99

154

191

222

紧固轴力变异系数

≤10%

10.3储存与保管

10.3.1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必须在同批内配套使用。

10.3.2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运输、保管过程中,要轻装、轻卸,防止损伤螺纹。

10.3.3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按批号、规格分类保管,室内存放,堆放不宜过高,防止生锈和沾染脏物。

10.3.4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在安装使用前严禁任意开箱。

10.3.5工地安装时,按当天高强度螺栓连接副需要使用的数量领取。

当天安装剩余的必须妥善保管,不得乱扔、乱放。

10.3.6安装过程中,不得碰伤螺纹及沾染脏物,以防扭矩系数发生变化。

10.4高强度螺栓的安装

10.4.1高强度螺栓连接处摩擦面如采用生锈处理方法时,安装前应以细钢丝刷除去摩擦面上的浮锈。

10.4.2不得用高强度螺栓兼做临时螺栓,以防损伤螺纹引起扭矩系数的变化。

10.4.3高强度螺栓的安装应在结构构件中心位置调整后进行,其穿入方向应以施工方便为准,并力求一致。

高强度螺栓连接副组装时,螺母带圆台面的一侧朝向垫圈有倒角的一侧。

10.4.4安装高强度螺栓时,严禁强行穿入螺栓(如用锤敲打)。

如不能自由穿入时,该孔用铰刀进行修整,修整后孔的最大直径应小于1.2倍螺栓直径。

修孔时,为防止铁屑落入板迭缝中,铰孔前应将四周螺栓全部拧紧,使板迭密贴后再进行。

严禁气割扩孔。

10.4.5安装高强度螺栓时,构件的摩擦面应保持干燥,不得再雨中作业。

10.4.6高强度螺栓施工所用的扭矩扳手,班前必须校正,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5%,合格后方准使用。

校正用的扭矩扳手,其扭矩误差不得大于±3%。

10.4.7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分为初拧、终拧。

对于大型节点分为初拧、复拧、终拧。

初拧扭矩为施工扭矩的50%左右,复拧扭矩等于初拧扭矩。

初拧或复拧后的高强度螺栓用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然后按规定的施工扭矩值进行终拧。

终拧后的高强度螺栓用另一种颜色在螺母上涂上标记。

10.4.8高强度螺栓拧紧时,只准在螺母上施加扭矩。

10.4.9高强度螺栓在初拧、复拧和终拧时,连接处的螺栓按一定顺序施拧,一般由螺栓群中央顺序向外拧紧。

10.4.10高强度螺栓的初拧、复拧、终拧应在同一天完成。

10.5高强度螺栓质量检验

10.5.1用小锤(0.3kg)敲击法对高强度螺栓进行普查,以防漏拧。

10.5.2对每个节点螺栓数的10%,但不少于一个进行扭矩检查。

扭矩检查应在螺栓终拧后的1h以后、24h之前完成。

第十一节钢结构测量

11.1钢结构测量工作的难点

11.1.1测量精度高:

当使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时,最终闭合差仅为±1.5~2.0mm,相对于环柱之间的距离精度高达1/6万。

11.1.2工作难度大:

虽然测量仪器的精度可以满足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的精度要求,但受提升支架、承重支撑架、脚手架、已安装的钢结构和施工平台的影响,若在钢结构的下部进行测量,测量视线必然会受到相当严重的阻碍,导致测量仪器无法工作。

11.1.3工作量大,无论是在地脚螺栓埋设、各种钢结构安装过程中,还是在变形监测中,大多需要实时或即时测量来密切配合安装工作。

11.1.4受外界因素干扰大:

由于本工程钢结构的跨度大、自重大,施工工期长,温度变形和荷载变形对钢结构安装的影响很大,为测量提出了新的课题。

11.1.5结构节点复杂:

在制作和安装过程中,易产生积累误差。

11.2工作流程及内容

11.2.1测量控制流程及测量工作流程

11.2.1.1测量控制流程

数据计算中心→传输数据至仪器→测量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反馈→施工调整

11.2.1.2测量工作流程

附图6-76测量工作流程

11.2.2地脚螺栓测量定位:

它的作用是保证钢结构生根位置的正确性,它的特点是相对精度高,一般相邻两点的距离或方向误差≤1mm。

拟采用全站仪坐标放样进行平面位置的测设,用数字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

11.2.3安装过程控制测量:

它的作用是确保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它的特点是测量工作量大,需要即时测量来配合安装,拟采用激光导向、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和电子水准测量进行平面位置控制和高程控制。

为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在施测中,均采用电子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和数据的采集,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解算出被观测点位或部件的即时位置,并为部件的安装校正提供依据。

11.2.4变形监测:

它的作用是验证设计的合理性及结构和安装过程的安全性,其特点一是监测精度高,需进行精密变形监测;二是监测频次密集,需进行时时监测。

拟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对提升架基础、承重支撑架基础和柱基础进行沉降变形监测,用自动跟踪高精度全站仪或GPS对钢结构进行三维变形观测。

11.3测量的组织与管理

11.3.1职责分工:

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网由施工方提出布设要求,由总承包负责测设,钢结构拼装的几何尺寸校核,拼装大样,安装控制测量由施工方负责;变形监测由总承包负责。

11.3.2人员组织:

组建测量专业队,下设指挥协调组、测量组和检验复测组。

11.3.2.1指挥协调组:

负责测量数据计算、分析,编制测量作业指导书;协调与总包及相关单位的测量工作;测量成果、资料管理;统一协调测量与安装的调度、指挥和联络工作。

由3~5名测量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1.3.2.2测量组:

负责钢结构安装过程的全部测量工作,由15~20名测量专业人员组成,并保证每个作业段不少于5人。

11.3.2.3复测组:

负责本单位测量工作的复测检验,组织协调监理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复测检验工作,由3名测量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11.3.2.4所有测量人员均持有相应的资质或测量工作上岗证

11.3.3仪器的配备

附表6-59钢结构安装测量仪器配备

序号

名称

精度

数量

用途

1

全站仪

1

安装控制

2

全站仪

3

安装控制,放样

3

经纬仪

4

方向测量

4

水准仪

2

高程控制

5

激光铅直仪

5″

6~8台

铅直控制

6

激光平面仪

1台

水平面控制

7

水准仪

4台

高程控制

8

50

钢尺

一级

10把

量距

9

拉力器

150N

6个

配合钢尺量距

10

红外测温仪

±0.5℃

1台

配合钢尺量距

11

计算机

1台

数据计算、分析

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测量仪器均要进行计量检定,不得用未经检定或已超过检定周期的测量仪器,每月对仪器进行一次自检,确保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11.3.4复测、验线:

验线工作与放线工作要做到人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分开,要独立进行,验线的精度要高于放线的精度,复测验线的部位是重要数据、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

11.3.5精度保障

钢结构安装精度要求螺栓连接时相邻两点间最大允许偏差为±1.5~2.0mm。

精密水准仪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0.1mm;高精度全站仪在工作半径为100m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1mm;激光铅直仪、扫平仪在工作半径为50m时测量精度可以达到±2.5mm。

因此只要使用相应精度的测量仪器、和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工作的精度是可以满足安装要求的。

11.3.6控制网的布设

11.3.6.1平面控制网布设:

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网与土建施工控制网采用同一场地坐标系,即以体育场中心为原点,以北端长半轴为A轴,东端短半轴为B轴。

由于钢结构安装控制测量的精度要比土建施测精度高,所以要测设一个独立的控制网来保证安装控制的精度。

控制网的网形为井字形,见示意图:

控制网的精度为量距1/4万,测角±8˝,相邻两点间的距离误差≤±1mm。

为提高控制网的精度,在测设时,要对内外两侧的桩点进行图形闭合,增加多余观测并对测量成果进行边角平差,并对误差进行分配。

拟搭设四个高出屋盖的测量平台以解附图6-77控制网示意图

决测量视线受阻挡的问题。

若条件许可,优先考虑借用先行安装到位的钢柱顶或中心环体作为测量平台。

在使用平台进行观测时,为防止平台位移对观测产生不利影响,每次使用前必须先对点位进行校核,无误后方可使用。

11.3.6.2高程控制网布设:

高程控制网沿用土建高程控制网,不再另设。

11.4测量工艺

11.4.1拼装

11.4.1.1拼装场地测量:

在钢构件进入拼装现场之前,首先进行拼装场地平整度测量,使场地满足拼装要求;根据拼装要求设置校准拼装工作平台。

11.4.1.2根据设计图,在拼装工作台上测定出待拼装钢结构在拼装状态下的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