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90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docx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

《桃花源记》知识点梳理汇总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全集》。

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二、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

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

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词解与翻译

1、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缘:

沿着)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作为职业。

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夹岸:

夹于河的两岸)(芳:

花)(鲜美:

鲜艳美丽)(英:

花瓣)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于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异:

对……感到奇怪)(复:

再)(穷:

尽,这里是走完的意思)

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4、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尽:

消失)(便:

于是,就)(得:

发现)(仿佛:

隐隐约约)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隐约有光亮。

5、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舍:

离开)(初:

起初,刚开始。

)(才:

仅)

渔人就离开小船,从洞口进去。

开始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豁然:

开阔的样子)(朗:

开阔明亮)

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平:

平坦)(旷:

开阔;宽阔)(俨然:

整齐的样子)(属:

类)

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8、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阡陌:

田间小路)(交通:

交错贯通)(相闻:

可以互相听到。

田间小路交错贯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种:

耕种作:

劳作)(衣着:

穿着打扮。

)(悉:

都)(黄发:

老人垂髫:

小孩儿)(并:

都)(怡然:

愉快、高兴的样子。

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种地,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外边的人一样。

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自得其乐。

10、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乃:

竟然)(具:

详细,详尽)(之:

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然非常吃惊,问渔人从哪里来。

(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要:

通“邀”,邀请)(咸:

全,都)(问讯:

询问消息)

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询问消息。

1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妻子:

妻子和儿女)(邑人:

同乡人)(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

于是,就)(间隔:

隔断,隔绝。

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了隔开断绝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乃:

竟,竟然)(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晋朝了。

14、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为:

对、向)(叹惋:

感叹惋惜)

这渔人一件件向他们详细说出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罢都叹息感慨。

15、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延:

邀请)(至:

到)(辞:

辞别、告辞)(停:

停留)(去:

离开)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他。

(渔人在这里)停留了几天,告辞离开。

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语:

告诉)(云:

说)(为:

向,对)(不足:

不值得,不必)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1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既:

已经)(扶:

沿着,顺着)(向:

从前的,旧的)(志:

作标记)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18、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及:

到)(诣:

往,到,这里指拜见)

到了郡里,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志:

标记)(遂:

终于)(得:

找到)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做的标记,于是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20、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之:

这件事)(欣然:

高兴的样子)(规:

计划)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

21.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未果:

没有实现)(寻:

不久)(终:

死亡)(问津:

询问渡口,这里是探求途径津:

渡口)

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

后来就没有探求去桃花源途径的人了。

一词多义

1、舍:

便舍船舍弃屋舍俨然房屋

2、志:

处处志之做标志寻向所志标志

3、寻:

寻病终不久寻向所志寻找

4、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核舟记》

属引凄异接连《三峡》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岳阳楼记》

古今义

1、阡陌交通

交通:

古交错交通今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3、无论魏晋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芳草鲜美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味道甜美

通假字

1、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通俱,全部,详尽。

四、基本内容

这篇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林,进入桃花源,出而复寻的过程,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按渔人行踪给课文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

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

第二部分(第2~3节):

渔人在桃源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4~5节):

渔人离开桃源以及探访桃源未果。

主要写作特点:

借助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虚实结合,增添了文章的神秘感。

有详有略,中心突出,语言生动简练。

五、阅读简答

1.线索:

渔人行踪:

发现桃花源——拜访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2、第一自然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用?

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3.世外桃源描述:

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②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③风俗淳朴,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④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

4.【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桃林美,土地美,屋舍美,田池美,桑竹美,阡陌美,人情美。

5.【感受桃花源的神秘】桃花源神秘在何处?

①桃林神秘: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②山洞神秘:

仿佛若有光,形状奇特。

③林中人神秘: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④结局神秘:

不复得路,探访未果。

6,【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①黄发垂髻:

怡然自乐(和平安定、丰衣足食)。

②男女:

往来种作(没有战乱,安居乐业)。

③渔人(侧面烘托):

村中人杀鸡作食,皆出酒食(民主平等,民风淳朴)。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人进行描写的?

活动(来往种作);穿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精神面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大惊”?

桃源与世隔绝,年代久远。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渔人说了些什么?

为什么皆叹惋?

渔人说的是秦末以来的历史。

桃源中人叹惋的是: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10.渔人临走时,桃源人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其用意是什么?

桃花源的人害怕世人进来干扰和破坏他们与世隔绝的和平、安宁的生活,不想把外面的人世纷争带进桃花源。

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11.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2)桃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3)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

(4)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12.渔人离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

作者虚构这样一个地方的目的是什么?

①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②未果,寻病终。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同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14.渔人离开桃源后,还写太守与刘子骥先后探访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让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出来作证,故事更显得亦真亦幻,增添传奇色彩。

②暗示这是一个虚构的无法实现的理想世界。

15.桃花源是陶渊明描绘的理想社会,也放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请概括这一理想社会的特点。

①没有压迫,买有剥削,社会安定。

②人民安居乐业,和睦相处,平的自由。

③环境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16.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寄托了作者对和平(没有战乱)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

17..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美好愿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否定、批判。

18.学了本文后,说说你对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的理解,你还知道那些成语是从课文中概括出来的。

世外桃源是一个美丽的,与世隔绝的地方,但是并不存在。

他寄托者作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幻想。

成语还有: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9.对陶渊明写世外桃源的评价:

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那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自由安乐,彼此和睦相处。

①这是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陶渊明的社会及政治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美好意愿。

②“桃花源”是个虚构的理想社会,既反映了人民反对剥削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也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③但在当时的阶级社会中这只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空想,也是作者隐逸、逃避现实的思想反映。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