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docx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申报书
附件:
云南民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书
(申报项目类别:
□√重点项目□面上项目)
项目名称: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以电气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
项目主持人:
凌永发教授
学院(部)名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盖章)
填报日期:
2011年11月13日
云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制
一、基本情况
项目简况
项目名称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本科□高职高专
申请学校经费
3万元
配套
经费
学院
1万元
起止
年月
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
(从申报年份开始计算)
其他
0万元
项
目
主
持
人
姓名
凌永发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73年12月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最终学位/授予国家
博士/中国
近三年教学工作简历
时间
主讲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
学时
所在单位
08-09学年下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08级各专业
78
电信学院
09-10学年上
矩阵论
09级研究生
54
电信学院
09-10学年上
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08级电气自动化
60
电信学院
09-10学年下
电路
09级各专业
72
电信学院
10-11学年上
线性代数
09级各专业
54
电信学院
10-11学年下
电路
10级各专业
72
电信学院
教学
改革
研究
和
科学
研究
工作
简况
起止时间
项目名称(校、省或国家级项目)
概况(在研或结题;获奖情况)
2005年
全日制本科弹性学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参与,完成
2005年
第七届校青年教师技能竞赛
二等奖
2005年
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参与,完成
2008年
电气控制与PLC控制重点课程
主持,完成
2010年
电路校级精品课程
参与
2011年
电路省级精品课程
参与
2011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校级重点专业
主持
2011年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省级特色专业
主持
项目
组主要成员简况∧不含负责人∨
总人数
高级职称
人数
中级职称人数
初级职称
人数
博士
硕士
学士
4
3
0
2
5
0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
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在项目中的分工
本人签名
廖清
1983.01
讲师
电信学院
方案设计
陈芳芳
1973.12
高工
电信学院
工程设计
敏
1966.07
教授
教务处
质量监控
何晋
1966.05
教授
电信学院
方案设计
郝武帮
1970.08
实验师
电信学院
实践设计
徐武
1974.03
讲师
电信学院
实践设计
勇
1966.05
副教授
电信学院
工程设计
二、立项背景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简评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1)我国工科专业学生的比例约占1/3,工程技术人员总数已超过1000万,居世界各国之首,但人均产值很低,在国际竞争力的排名中与人才有关的指标排名落后,反映出我国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匮乏。
(2)云南省电力行业建设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技术引进、吸收、改造、提高与创新成为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对现代工程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创新则是现代工程的本质属性。
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研究与建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3)目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教师讲授为主体的“知识灌输”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学习不足,缺乏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足。
不能满足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
(4)虽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并用,但受多种因素限制,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模式还未实现真正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还相对还是比较严重;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还较低。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生就业能力趋于弱化。
()人才培养未能及时跟进大众化教育需求,在根据不同学科制定不同的质量标准方面还未明确;能满足社会对各类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分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2.本项目对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不超过5条)
1、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工程教育发展提出的历史性要求。
胡锦涛同志曾经提出要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并指出:
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
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是决定经济发展水平、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
多年来,尽管各高校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以培养国家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和培养体系还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完善。
2、构建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社会多层次人才质量标准需求的必由之路。
大众教育的形成促使高校培养的人才尽快由知识型、技术型向学习型和能力型转化。
同时越来越复杂、广泛和变化不定的社会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为大众化教育下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3、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面向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教育为云南“两强一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标本兼治、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项目的研究正是适应新的高等工程教育发展形势,立足学校办学宗旨、坚持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内容。
三、项目实施方案
1.具体研究内容或对象:
(1)将全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下简称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制定一套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力度,以培养创新意识强、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以构建课程体系、整合和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方法和手段、优化教材为主要内容,开展新一轮教学改革工程;
(3)搭建以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综合能力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循序渐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4)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元素,纳入到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中,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与监控体系。
2.研究拟达到的目标: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以搭建“两个平台”和强化“两个结合”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进行改革试点后推广。
“两个平台”:
一是指以工程意识养成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工科基础课程体系平台,通过设置自然科学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人文综合基础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养成和初步的工程素质;二是指以学科交叉融合为依托,打通大学科基础课程平台,培养具有宽厚的学科知识背景、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强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
“两个结合”:
一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寓学于做—以做带学”,在“学与做”交替递进的氛围中,培养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创新的能力;二是指以教师为主导的“应用与生产科研紧密结合”,按照导师制(一年级)→科研小助手(三年级)→毕业实践(四年级)的培养训练主线,以参与教师科研、科研立项、科技创新活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学与用”的实践中提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针对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只懂理论或只具备基本动手能力,却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本项目的研究和实施过程中,将通过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2)针对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学生工程意识淡薄,与工程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经济、人文等知识匮乏,应用工程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后劲不足等问题,本项目拟进一步拓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广度,并充分利用教师科研、企业的丰富资源,采用多种培养途径和手段,构建富有学科专业特色的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工程素质的创新人才。
4.项目的预期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教改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讲义、教材、课件、教学软件、著作、论文等。
研究报告为必备成果。
)
公开发表教学改革论文2-4篇;
调研报告1份;
研究报告1份;
省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校级教学成果1-2项;
新修订学分制实施方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
建成实践创新基地和实践创新网络平台。
5.项目的预期效益(包括实施范围与受益范围等,200字以内)
(1)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更具多元化,不同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途径和手段更具特色。
(2)“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融涵在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教学质量与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内涵建设质量与水平稳步提升。
(3)促进校园创新文化建设,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参与科研和进行实践创新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升,就业竞争力增强。
(4)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学校面向地方经济的服务性增强,社会声誉和地位进一步提升。
拟在学院2010、2011、2012级的5个工本科专业中实施。
受益学生数约900人。
6.具体实施计划(含年度进展情况)。
(1)项目调研和论证阶段(2012.11-2012.02):
认真总结学分制改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到兄弟院校进行调研,学习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途径和手段、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以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实际,进行广泛论证,完善新形势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项目实施阶段(2012.03-2013.10):
选取2010级电气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验教学学时比例,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整合,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考试方法;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健全创新基地组织机构,制订管理模式和相关制度;组织全面修订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搭建“两个平台”的基础上,完善各学科课程体系框架;进一步拓宽实践创新基地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形式,吸纳更多的学生参与科研与实践创新活动;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各年级开始“两个结合”的试点工作。
(3)项目结题阶段(2013.11-2013.12):
对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发表论文,撰写结题报告,接受验收结题。
7.本项目的特色、创新及推广应用价值(200字内)
(1)特色:
工程特色:
针对电气自动化理论与应用核心课程的特点,以具体的工程实例为背景,积极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平台特色:
积极与有关企业和生产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形成了集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基础教学实验平台、开放实验室、研究实习基地相结合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平台,在学科平台建设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创新点:
教育思想观念层面创新:
项目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以搭建“两个平台”、强化“两个结合”为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的突破口,使高等教育从培养知识继承型人才向开拓创新型人才的转变、从培养知识型技术型专才向通专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转变。
教学过程层面创新:
教学过程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过程的重要单元,在这一层面中从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灌输式应试教育向边学边做的研究性学习的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是核心内容。
(3)应用价值及主要推广途径:
应用价值:
培养具备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能综合运用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来分析与解决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是高等院校研究与建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推广途径:
选取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改革试点,由点及面地将改革试点经验在全校工科专业范围内推行,进而可向全省其它高校工科专业推广;对全国同类高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作用。
8.本项目的主要研究方法
(1)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完全学分制管理体制改革,修订并完善学分制实施方案,调整实践教学,修订相关的配套制度;
(2)进一步完善原有课程体系,在搭建“两个平台”的基础上,根据电气自动化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特点,制订凸显创新应用型特质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3)以精品课程为重点,调整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比例;
(4)建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平台,按照“基本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抓好综合实验室、产学研实习基地建设,加大力度重点打造依托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的实践创新基地。
(5)选取电气自动化专业进行改革试点;
(6)由点及面地将改革试点经验在全院工科专业范围内推行。
四、项目研究基础
1.项目组成员已开展的相关研究及成果概述(包括校级及以上项目、学位论文、学术论著论文及获奖励等,500字内)。
(1)凌永发,杨光永,沈勇,朱建平,孔玲玲,王杰: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重点课程建设实践与思考,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科版),NO.3,2008;
(2)YongfaLing,YaliGao,StudyonPredictionModelforBufferMemoryBasedonSVM,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municationandMobileComputingShenzhen,China,12-14April,2010:
P513-516.EI检索20102613044726;
(3)YONGFALING,CHANGLIU,YANMEILI:
StudyonQueueStrategyofGatedPollingMulti-accessCommunicationSystem,20112ndWorldCongresson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17–19June2011,Changchun,China.EICompendex,ISTP,和IEEEXplore同时检索;
(4)云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项目编号:
07Z10975),《水质监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技术研究》,1.2万,2007.12-2009.12,杨光永副教授主持;
(5)昆明中铁大型养路机械集团公司横向项目,《轨道参数自动引导计算机(AGC)系统的研制》.4O万,2008.03-2009.02,沈勇副教授主持;
(6)2010年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电路实验虚拟现实多媒体课件》获得高等教育组一等奖,徐武主持;
(7)校级精品课程,《电路》,4万,2010-2012年,何晋教授主持;
(8)省级精品课程,《电路》,5万,2011-2013年,何晋教授主持;
(9)校级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5万,2011-2015年,凌永发教授主持;
(10)省级特色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万,2011-2015年,凌永发教授主持
2.已具备的教学改革与研究的基础和环境,学院对项目的支持情况(含有关政策、经费支持及其管理机制、保障条件等,可附有关文件),尚缺少的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300字以内)。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始终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内容,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的内涵建设,多次开展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
对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给予多项政策支持,不断加大配套经费投入力度,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内容,开展多轮校级教学改革立项工作,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积极性高、覆盖面广,教学改革成果显著。
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教学设施建设、教学成果培育、人才引进、教改科研立项等方面,学院将整合项目资源,给予必要的政策与导向性、倾斜性支持,并将配套一定经费。
五、经费预算
支出项目
(含配套经费)
金额(元)
依据及理由
合计
40000
说明:
含配套1万元
调研考察
5000
省内、外调研各1次
会议交流
5000
参加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会议1-2次
资料购买及复印
2500
购买资料和各种资料、报告制作复印
实践创新基地及网络建设
10000
基础建设、人员培训、学生项目和网站维护
教研论文
3000
发表教研论文2-4篇
检查结题
3000
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专家津贴
项目管理
1500
学校按5%收取项目管理费用(学校30000元)
六、推荐、评审意见
学院(部)意见
(是否同意申报;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配套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措施)
该项目的立项对民族院校工科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拓展毕业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进行研究,该专业是云南民族大学具有优良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的专业,是学校和云南省重点建设专业。
该专业初步形成了“立足边疆,服务于边疆适应区域经济建设”的鲜明特色,在云南省及西部边疆地区同类高校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
学院将在人员、时间、条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与导向性、倾斜性支持,并将整合好项目资源配套一定经费。
经审核符合申报条件,同意推荐申报2011年度云南民族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和质量建设研究项目。
学院(部)领导签字:
(合作单位可加附页)
(盖章)
年月日
学校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月日
注:
1、填写此表时,不要任意改变栏目和规格;内容简明扼要。
如因篇幅原因需对表格进行调整,应当以“整页设计”为原则。
2、用A4纸,竖装,两面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