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5082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docx

西师版三年级下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 黔岭飞歌

【一】教学内容

学习苗族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吹笛吹笙真好听》、《数莲花》;欣赏三部合唱《歌唱美丽的家乡》、合唱《探外婆》;音乐游戏《捉迷藏》和《声音的传递》;律动《彩巾舞》;学习创编活动《纸龙舞》。

【二】教材分析

(一)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是一首根据苗族的芦笙调填词的儿童歌曲,羽调式,一段体,歌曲旋律围绕主音进行,情绪欢快、跳跃、表现了苗族孩子喜庆丰收的喜悦心情。

《吹备吹笙真好听》是一首侗族儿歌,侗语称为“嘎隔”,多用于主客双方对歌,歌曲中采用了大量的侗语衬词,旋律平缓。

歌曲为徵调式、一段体。

《数莲花》是一首贵州的“盘歌”为音乐素材改编的歌曲,采用了“说唱”结合的方式,一问一答方式,生动有趣,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说唱”结合的形式提问,第二部分采用“说唱”的形式回答,整首歌曲一气呵成,富有童趣。

(二)欣赏《歌唱美丽的家乡》(三部合唱),这是一首以著名的苗族飞歌为音乐素材改编的合唱曲。

内容歌颂了家乡的美景,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音乐旋律优美抒情,徵调式,带再现的二段体。

《探外婆》是一首侗族儿童大歌,用侗语演唱,表现了孩子们探望外婆时的高兴心情。

(三)音乐游戏《捉迷藏》是一首侗族儿童在游戏时唱的儿歌,歌曲

中采用了大量的侗语衬词反复演唱,表现了孩子们在游戏时高兴、欢快的心情。

【三】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游戏、律动等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与侗族、苗族有关的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知识目标:

学习掌握“四二拍”的音乐知识。

3、音乐与相关文化:

让学生了解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鼓、苗族舞蹈、少数民族服饰等相关知识。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主题一:

吹起芦笙唱飞歌)

【一】教学内容:

欣赏《歌唱美丽的家乡》、《探外婆》,学习歌曲《苗家儿童庆丰收》,音乐游戏《捉迷藏》。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演唱、游戏等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与侗族、苗族有关的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知识目标:

能用鼓敲击这首歌曲中的节奏。

3、音乐与相关文化:

了解苗鼓,试着用打击乐器打击苗鼓节奏。

【三】教具准备:

风琴、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复习口腔肌肉操练,

(一)张嘴练习

1、抬头张嘴:

身坐直,腰要正,身体放松。

伸手紧贴胸部,摸住下巴,使下巴不动,抬头张嘴,让小小的嘴巴张到极限,边张嘴边吸气,使自己的肚子胞起来。

2、哈欠张嘴:

好像是自己感到十分劳累,想打起瞌睡,这时伸伸懒腰,打起哈欠,此时:

软腭上举,深深吸一口气,使上腭有一丝凉意。

练习到一定时间,保持悬挂,头脑中有意念,还有气流在不断地从口腔中进入体内。

这个练习也可以闭口练习。

3、惊吓张嘴:

突然受惊吓,张嘴吸气。

(二)舌头舔、顶、伸

1、舔:

用舌头顶住上牙艮,舌头往里钩,舔硬腭,再往里舔软腭,再努力往里面小舌头上舔。

用舌头顶住下牙艮,舌头往下钩,舔舌根,让舌头伸出拱起来再踏下去。

反复进行。

2、顶:

用舌头顶口腔左右两边,使两边肌肉鼓出来。

再顶上唇下唇,然后让舌头转圈,按顺(逆)时针顺序顶一圈,反复练习。

3、伸:

把嘴从竖方向张开,张到极限,然后微笑,再向横方向打开,这时固定口形,让舌头松松地伸出、退回,伸出退回这动作要慢,不能使舌头翘起来。

(在用声前后做一做,效果是很好的,这样有修复嗓子的功能)

(三)哼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12   34│54   32│12   34│54   32│1    -│

en

(四)用《欢乐颂》练习说话唱歌。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

li    li    laoluo     luo   lao   li    luai     luoluoluai    li        li    luai   luai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        1    -    │

li    li    laoluo     luolao    li    luai     luoluoluai    li      luai   luo     luo

〔二〕导入课题,学习新课

导入: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就是我们,是国家的民族中最大,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还有5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主要分布在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现有人口740多万人,出产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

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的歌曲那就是更加优美了,你听:

(播放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三部合唱))

〔三〕欣赏音乐《歌唱美丽的家乡》(三部合唱),学生边欣赏音乐边

3、音乐与相关文化:

让学生了解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鼓、苗族舞蹈、少数民族服饰等相关知识。

【三】教具准备:

风琴、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复习口腔肌肉操练,

(一)张嘴练习

1、抬头张嘴:

身坐直,腰要正,身体放松。

伸手紧贴胸部,摸住下巴,使下巴不动,抬头张嘴,让小小的嘴巴张到极限,边张嘴边吸气,使自己的肚子胞起来。

2、哈欠张嘴:

好像是自己感到十分劳累,想打起瞌睡,这时伸伸懒腰,打起哈欠,此时:

软腭上举,深深吸一口气,使上腭有一丝凉意。

练习到一定时间,保持悬挂,头脑中有意念,还有气流在不断地从口腔中进入体内。

这个练习也可以闭口练习。

3、惊吓张嘴:

突然受惊吓,张嘴吸气。

(二)舌头舔、顶、伸

1、舔:

用舌头顶住上牙艮,舌头往里钩,舔硬腭,再往里舔软腭,再努力往里面小舌头上舔。

用舌头顶住下牙艮,舌头往下钩,舔舌根,让舌头伸出拱起来再踏下去。

反复进行。

2、顶:

用舌头顶口腔左右两边,使两边肌肉鼓出来。

再顶上唇下唇,然后让舌头转圈,按顺(逆)时针顺序顶一圈,反复练习。

3、伸:

把嘴从竖方向张开,张到极限,然后微笑,再向横方向打开,

这时固定口形,让舌头松松地伸出、退回,伸出退回这动作要慢,不能使舌头翘起来。

(在用声前后做一做,效果是很好的,这样有修复嗓子的功能)

(三)2、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2、哼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12   34│54   32│12   34│54   32│1    -│

en

(四)用《欢乐颂》练习说话唱歌。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

li    li    laoluo     luo   lao   li    luai     luoluoluai    li        li    luai   luai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        1    -    │

li    li    laoluo     luolao    li    luai     luoluoluai    li      luai   luo     luo

〔二〕欣赏教学

欣赏合唱《探外婆》,感受苗族歌曲的风格,了解侗族儿童大歌。

〔三〕音乐游戏《捉迷藏》

教师先选一名学生,蒙上眼睛,然后听所有学生唱歌,在演唱过程中,学生围成一个大圆圈,歌曲演唱完,被蒙上眼睛的同学抓到一个同学,然后向这个同学提出三个问题,再判断他是谁,并说出名字。

被猜中

的学生继续蒙上眼睛继续进行游戏。

〔四〕学习歌曲《吹笛吹笙真好听》

1、听音乐,了解歌曲结构和演唱方法。

2、跟音乐轻声学唱。

3、用“lu”来进行演唱全曲。

4、用歌词演唱歌曲。

〔五〕音乐游戏:

声音的传递

教师选让学生坐成一大圈或按排坐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传递声音。

方法是第一个同学演唱一个小节的内容,第二个同学照首这个音调演唱同一小节的内容,直至最后一名同学,看第一个同学的声音到达最后时变化多少。

〔五〕小结:

苗族的儿童歌曲很多,都好听,我们以后到我们国家苗族地区考察,收集整理出更多更好听的儿童歌曲来吧。

第三课时(主题三:

欢乐歌舞闹山寨)

【一】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数莲花》音乐律动《彩巾舞》,音乐创编活动《纸龙舞》,学习音乐知识四二拍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演唱、游戏、律动等形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贵州少数民族的音乐特色,了解与侗族、苗族有关的音乐文化,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知识目标:

学习掌握“四二拍”的音乐知识。

3、音乐与相关文化:

让学生了解侗族大歌、苗族飞歌、苗鼓、苗

族舞蹈、少数民族服饰等相关知识。

【三】教具准备:

风琴、电脑

【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复习口腔肌肉操练,

(一)张嘴练习

1、抬头张嘴:

身坐直,腰要正,身体放松。

伸手紧贴胸部,摸住下巴,使下巴不动,抬头张嘴,让小小的嘴巴张到极限,边张嘴边吸气,使自己的肚子胞起来。

2、哈欠张嘴:

好像是自己感到十分劳累,想打起瞌睡,这时伸伸懒腰,打起哈欠,此时:

软腭上举,深深吸一口气,使上腭有一丝凉意。

练习到一定时间,保持悬挂,头脑中有意念,还有气流在不断地从口腔中进入体内。

这个练习也可以闭口练习。

3、惊吓张嘴:

突然受惊吓,张嘴吸气。

(二)舌头舔、顶、伸

1、舔:

用舌头顶住上牙艮,舌头往里钩,舔硬腭,再往里舔软腭,再努力往里面小舌头上舔。

用舌头顶住下牙艮,舌头往下钩,舔舌根,让舌头伸出拱起来再踏下去。

反复进行。

2、顶:

用舌头顶口腔左右两边,使两边肌肉鼓出来。

再顶上唇下唇,然后让舌头转圈,按顺(逆)时针顺序顶一圈,反复练习。

3、伸:

把嘴从竖方向张开,张到极限,然后微笑,再向横方向打开,这时固定口形,让舌头松松地伸出、退回,伸出退回这动作要慢,不

能使舌头翘起来。

(在用声前后做一做,效果是很好的,这样有修复嗓子的功能)

(三)2、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2、哼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12   34│54   32│12   34│54   32│1    -│

en

(四)用《欢乐颂》练习说话唱歌。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

li    li    laoluo     luo   lao   li    luai     luoluoluai    li        li    luai   luai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2.     1        1    -    │

li    li    laoluo     luolao    li    luai     luoluoluai    li      luai   luo     luo

〔二〕学习歌曲《数莲花》

1、学习节奏:

×.×    ××│××    ×    │

2、认识四二拍。

四二拍: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强弱规律是:

强、弱。

学生用右手划拍练习,“打下去,提上来”(打钩),每一个钩就是一拍,每拍开始都是打下去,每小节打两个钩,在划拍时速度要均衡,不能一快一慢。

3、初步听音乐《数莲花》,感受说唱相结合的音乐风格。

4、轻声跟电脑音乐学习歌曲。

(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5、跟伴奏音乐演唱歌曲《数莲花》。

〔三〕音乐律动《彩巾舞》。

根据教材图片学生自由设计动作。

〔四〕创编活动《纸龙舞》

知识介绍:

纸龙,是一种道具,它以一根竹或木棒为龙竿,缀上长数米、宽约1分米的皮纸条作龙身。

舞龙者手握竹棒尾部,运用手臂和腕部的抖动、挥舞、旋绕,使纸龙在空中腾舞翻飞,快速变化,时而潇洒飘拂,悠闲似行云流水,时而上腾下划,状如疾风狂浪,给人以敏捷、变化莫测之感。

纸龙舞的舞龙套路分摆龙、画眉跳涧、龙卷浪、金龙缠腰、雪花盖顶、龙盘花、龙摆尾、飞龙穿云。

学生创作活动。

〔五〕小结:

同学们,我们学习完了苗家的歌曲,也跳起了苗家的舞蹈,请大家在课后上网络查询苗族还有什么歌曲,还有什么舞蹈,去唱一唱、跳一跳。

 

 

 

第二单元    五洲儿童庆“六一”

【一】教学内容

学习歌表演《庆祝“六一”儿童节》,学唱歌曲《红蜻蜓》,欣赏管乐合奏《欢迎进行曲》、领唱、合唱《相逢在长城》、合唱《铃儿响丁当》、合唱《各国儿童心连心》。

配乐朗诵《剪羊毛》和音乐创编活动《五洲儿童大联欢》。

【二】教材分析

(一)歌曲《红蜻蜓》是一首为日本人民所熟知的歌曲,是日本作曲家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木露风一首回乙童年情景的诗而谱曲的歌曲。

歌曲五音音阶,四三拍,一段体写成。

(二)欣赏《欢迎进行曲》又叫《迎宾曲》。

乐曲庄重、热情、优美、和谐,给人以宾至如归的亲切感受,深受外宾和我国人民的喜爱。

全曲为带引子的ABA再现复三部曲式结构。

《相逢在长城》是一首较有特色的带有领导唱的合唱曲,四四拍,大调式,二段体。

《铃儿响丁当》以欢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和谐的和声以及形象的伴奏,展示了一幅少年伙伴们驾着马拉雪橇,迎着漫天风雪,奔驰在田野上,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撒满茫茫的雪原的生动画面。

歌曲为ABA`,四二拍,单三部曲式。

《各国儿童心连心》以简洁明快的语汇,轻松活泼的节奏,优美动人的旋律,构成鲜明的舞蹈风格,抒发了全世界儿童心连心的愿望与向

往。

此曲为四四拍,小调式、二段体。

歌曲的前奏,以舞蹈性的节奏两次边疆级进下行模进,一开始就把人们带入热烈、欢快的气氛中。

抑扬顿挫的律动、气息连贯的乐句与短促的顿音乐句的鲜明对比,贯穿于间奏的击掌,与歌唱形成响应是歌曲的特点。

在歌曲的发展中,运用了重复和变化重复的手法,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最后加进了拉开节奏的七小节尾声,表现了各国儿童友谊的歌声,永远在空中回响。

(三)歌表演《庆祝“六一”儿童节》,四二拍、大调式,单乐段结构,四个乐句具有起承转合的特点。

歌曲短小精练,形象鲜明,节奏跳跃,富于舞蹈性,旋律欢快活泼,表达了五洲小朋友手拉手,同唱友谊歌,欢庆“六一”儿童节时载歌载舞的场景和团结友爱的欢乐心情。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五洲儿童庆六一”的音乐实践活动,增进和平友爱,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2、通过欣赏《欢迎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进一步熟悉管乐器的音色。

3、感受外国儿童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4、通过歌表演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促使组织、表现能力等得到发展。

5、通过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依据马蹄声和马铃声的特点,模仿雪橇由远、近、远的情境,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不断增

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主题一:

欢迎五洲小朋友)

【一】教学内容:

欣赏《欢迎进行曲》(管乐合奏),学习歌表演《庆祝“六一”节童节》。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五洲儿童庆六一”的音乐实践活动,增进和平友爱,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2、通过欣赏《欢迎进行曲》,感受进行曲的特点,进一步熟悉管乐器的音色。

【三】教具准备:

风琴、电脑音乐、打击乐器

【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音阶练习1=C-F    2/4(先唱旋律,再用lu唱。

12   34│54   32│12   34│56   71│21   76│54   32│12   34│

lu

54   32│12   34│56   71│21   76│54   32│1   -│

lu

2、哼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12   34│54   32│12   34│54   32│1    -│

en

3、开口闭口练习

1   3        3   5│5   1        1   5│5   3        3   1│1        -   │

a              i         a              i         a              i         a

〔二〕导入课题

师:

2008年是中国的一个什么年?

(奥运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将会迎来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你将怎样去欢迎他们的到来呢?

〔三〕欣赏《欢迎进行曲》

1、整体欣赏:

学生听音乐,要求学生说出音乐的情绪(热烈的、优美的、抒情的)。

2、分段欣赏:

第一段重点是要学生感受热烈、庄重的情绪,第二段重点是感受亲切、抒情的情绪。

第一段由小号主奏、音色明亮有力;第二段由圆号主奏,音色柔和抒情。

3、整体再赏:

要求学生在欣赏中用体态语言表达音乐意境。

〔四〕歌表演《庆祝“六一”儿童节》。

师:

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

(儿童节),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节日。

世界各国的儿童们都在这一天过上自己幸福的节日,我们要欢迎来自五大洲的儿童们,共庆美好的节日。

(一)学习演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增强节奏感。

(二)歌曲表演:

分组设计动作,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动作最优秀。

(三)选择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集体跳起来,庆祝六一儿童节。

〔五〕小结:

奥运期间,我们用《欢迎进行曲》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少年儿童,我们将和他们一起,手拉手,共唱奥运的圣歌,共同筑起奥运的友谊。

第二课时(主题二:

欢聚在长城)

【一】教学内容:

欣赏《相逢在长城》,学习歌曲《红蜻蜓》,配乐朗诵《剪羊毛》,欣赏外国歌曲《铃儿响丁当》。

【二】教学目标

1、感受外国儿童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拓宽音乐视野。

2、通过歌表演等,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促使组织、表现能力等得到发展。

3、通过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引导学生依据马蹄声和马铃声的特点,模仿雪橇由远、近、远的情境,表现音乐的强弱变化,不断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

【三】教具准备:

风琴、电脑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音阶练习1=C-F    2/4(先唱旋律,再用lu唱。

12   34│54   32│12   34│56   71│21   76│54   32│12   34│

lu

54   32│12   34│56   71│21   76│54   32│1   -│

lu

2、哼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12   34│54   32│12   34│54   32│1    -│

en

3、开口闭口练习

1   3        3   5│5   1        1   5│5   3        3   1│1        -   │

a              i         a              i         a              i         a

〔二〕欣赏《相逢在长城》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插图画的是我国的什么地方?

长城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工程之一。

2、初听音乐:

歌曲主要表现了什么音乐情绪?

你想到了什么?

3、再赏音乐:

从内容、情绪、演唱形式三个方面去感受两个乐段的异同。

〔三〕学习歌曲《红蜻蜓》

师:

夏日的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天空飘满了美丽的晚霞,这时飞来一只蜻蜓,谁知道这只蜻蜓是什么颜色?

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学习《红蜻蜓》,这是一首日本电影《这里有泉水》中的插曲。

1、朗诵歌词,理解词意。

2、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之美。

3、学唱歌曲,体验音乐之美。

4、了解力度记号:

强、弱、中强、中弱、渐强、渐弱。

其他音乐记号:

换气记号、渐慢。

5、巩固练习,要求在歌唱中能把记号体现出来。

〔四〕配乐朗诵《剪羊毛》

1、小组试读,轻声,读清每一句,注重节奏。

2、全班抽读,配上音乐。

〔五〕欣赏音乐《铃儿响丁当》

1、初听音乐,感受音乐。

2、再赏音乐,创造表现。

要求学生选择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小结:

世界各国的少年朋友们,都来到中国,相聚在长城,我们真是无比的骄傲。

你有同感吗?

到网络世界里查询全世界儿童们在不同的地区唱些什么儿童歌曲?

唱一唱、跳一跳。

第三课时(主题三:

友谊地久天长)

【一】教学内容:

欣赏《各国儿童心连心》(合唱),创编活动《大洲儿童大联欢》。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促使组织、表现能力等得到发展,在音乐创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和谐

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具准备:

风琴、电脑音乐

【四】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1、音阶练习1=C-F    2/4(先唱旋律,再用lu唱。

12   34│54   32│12   34│56   71│21   76│54   32│12   34│

lu

54   32│12   34│56   71│21   76│54   32│1   -│

lu

2、哼鸣练习(三种开口:

闭口、小开口、大开口,结合练习)

12   34│54   32│12   34│54   32│1    -│

en

3、开口闭口练习

1   3        3   5│5   1        1   5│5   3        3   1│1        -   │

a              i         a              i         a              i         a

〔二〕欣赏《各国儿童心连心》

1、感受歌曲。

2、跟着音乐学唱。

3、试着跟音乐跳起来。

〔三〕创编活动《大洲儿童大联欢》。

由学生自行主持,在各组中精挑3个节目,全班组织集体表演。

请部分学生使用打击乐器进行音乐伴奏,增添气氛。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

〔四〕小结:

同学们,2008年,是中国一个详和之年,是一个世界性值得纪念的奥运年,来自五大洲的儿童们,相会欢聚长城,拥抱长江,我们要努力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在2008年8月8日奥运圣火点燃之际,与世界五大洲儿童相聚,建立千古的友谊。

第四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

教学内容

欣赏《地球,地球,我们的家》(童声合唱)、欣赏《地球的孩子》(童声独唱)、 集体舞《手拉手,地球村》、

欣赏《装扮蓝色的地球》(合唱)、配乐朗诵《地球,我的母亲!

》、歌曲《圆圆和方方》。

【二】教材分析

(一)欣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