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77464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docx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行业管理4

1、行业主管部门4

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6

二、行业概况及市场情况12

1、国外发展现状12

2、国内发展现状13

三、行业竞争格局14

四、行业上下游情况15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6

1、资质壁垒16

2、资产壁垒17

3、地域壁垒17

4、质量壁垒17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8

1、有利因素18

(1)下游蔬菜市场需求强劲18

(2)地理、气候环境及水土资源问题严重激发行业需求21

(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22

(4)技术发展与进步23

(5)满足全球市场周年供应23

2、不利因素24

(1)自然灾害24

(2)种苗繁育病害发生和传播25

(3)市场竞争25

(4)技术人员流失和核心技术泄密26

(5)销售预测误差26

(6)产品质量26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部门

我国蔬菜培育行业的监管部门主要是农业农村部和地方各级农业主管部门。

行政管理部门是农业农村部,其主要职责是统筹研究和组织实施“三农”工作战略、规划和政策,监督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垦、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农业投资管理等。

农业农村部种子管理局负责拟订种子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承担,种子生产经营及质量的监督管理、品种审定、登记、授权等工作。

农业农村部种植管理司主要负责种植业行业管理,拟定种植业监督管理等制度与发展规划等工作。

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具体监管种子品种选育、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推动种子产业化,发展现代种业。

2、主要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二、行业概况及市场情况

我国是蔬菜种植和消费大国,2016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约22,328.28千公顷,产量约79,779.71万吨,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据FAO(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2016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约占世界的39.17%,产量约占世界的74.20%。

我国目前已形成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长江流域冬春蔬菜、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云贵高原夏秋蔬菜、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等六大优势区域,各区域优势品种不同、上市档期交替,形成良性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游,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蔬菜新品种选育、育种技术,设施栽培技术,无公害生产技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蔬菜品种进行改良及其产业化方面均得到迅猛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此外,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

科技含量提升带来蔬菜产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1、国外发展现状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国外发达国家竞相研究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技术普及率已达90%以上,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较高。

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英国和日本各国得到迅速发展。

1992年韩国引进工厂化育苗技术,设计标准化结构温室:

等屋面钢结构玻璃温室和等屋面刚性覆盖材料温室,开发专业化的自动播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可移动式苗床、嫁接装置、催芽室、灌溉施肥系统和幼苗发育管理技术体系,蔬菜集约化商品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美国SpeedlingTransplanting和GreenHeartFarms公司包括花卉在内的商品苗年产量均超过10亿株,其中蔬菜苗产量占80%以上。

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都采用穴盘育苗移栽技术。

荷兰的现代化育苗技术作为欧洲典型代表,以大规模、专业化的集约化育苗为特点,实现蔬菜育苗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境内种苗专营公司所生产的秧苗除满足本国蔬菜栽培农场的需要外,还向欧洲其他国家大量出口。

2、国内发展现状

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不仅能够节省能源和资源,降低育苗成本,提高种苗生产效率及质量,还便于推广蔬菜新品种及育苗新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同时穴盘育苗技术采用泥炭、蛭石等轻型基质育苗,便于长距离运输。

因此在主要蔬菜产区建立大型蔬菜集约化育苗工厂,利用育苗工厂的良好条件实现蔬菜种苗的集约化生产,对我国蔬菜种植业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我国蔬菜种苗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蔬菜稳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我国从1976年开始通过引进消化国外集约化育苗技术的方式推广发展国内集约化育苗技术。

“九五”期间,全国大批科研院所积极从事集约化育苗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各地也相继建立集约化育苗生产线,促进我国集约化育苗技术进一步发展。

我国已在育苗温室结构建筑、育苗设备与设施、基质配置和加工、育苗环境因子控制、育苗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健康苗识别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但仍存在下列问题,致使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a.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主要以农户的小农生产经营模式为主,存在蔬菜生产设施简陋、蔬菜及其育苗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蔬菜生产均衡供应市场能力低等突出问题,制约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推广与应用,同时与现代市场经济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b.国内大部分秧苗生产企业规模较小,成本降低难度大,无法形成自有品牌,有效抵御经营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

c.集约化育苗是设施生物技术、设施工程技术、设施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体。

目前国内研发的设备、设施尽管价格低,但性能无法满足要求,故障率较高,国内较大型育苗工厂所采用的设施、设备大多从国外进口,尽管技术先进、质量好,但价格较贵,运营成本高。

三、行业竞争格局

国外发达国家的蔬菜种苗培育行业已发展成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相当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世界市场主要被大型种子集团垄断。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市场向国际市场全面开放,国外种业公司凭借雄厚资本实力和研发优势,从战略角度布局我国种业市场。

2000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后,我国种业经营开始实行较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由指令经营转变成许可资格经营,标志着我国种业进入市场化阶段。

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种业发展历史,我国种业市场化时间短,市场机制、法律环境及企业运营能力仍不成熟,存在市场集中度低、投入少、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具备“育繁推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公司较少,产业整体仍处于中低级阶段,在全球浪潮经济形势下不可避免地受到国外种业公司进入的威胁和冲击。

四、行业上下游情况

蔬菜种苗培育行业位于整个农业产业链中游,涵盖播种、嫁接、催芽、环境控制、灌溉施肥、幼苗发育管理技术、推广销售等环节,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性产业。

上游行业为种子品种研发培育行业,研发周期长,种子生产具有季节性且受地理气候环境影响大,需求价格弹性低、供给价格弹性高。

下游行业主要针对广大种植户,包括农场、农户等,种植户生产的产品最终成为初级农产品、初加工农产品或深加工农产品。

从上下游产业链来看,本行业将上游行业产品与下游行业效益及最终消费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对我国蔬菜种植业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是增强我国蔬菜种苗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蔬菜稳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质壁垒

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目录及登记办法》、《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种子生产及经营实行许可制度,同时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农业部确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实行国家或省级审定,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在推广前应当登记。

未取得许可、未审定或登记的企业或农作物品种不得发布广告、推广、销售及出口。

企业需办理严格的资质管理和行业许可制度,为行业设定了较高的进入门槛。

2、资产壁垒

首先,蔬菜种苗培育行业的企业在取得资质时需要符合规定的设施、设备及科研投入等。

其次,蔬菜种苗培育行业企业前期须有较大的固定资产投入,如土地、温室棚、基质、环境控制装置、灌溉施肥设备等,因此要在行业中具有竞争力须具备一定资产实力。

同时,集约化育苗是设施生物技术、设施工程技术、设施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体,要在本行业具备持续的发展能力和较强的竞争能力,需要有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培育队伍,而雇佣这样一批人才需要公司提供有竞争力的市场薪酬。

3、地域壁垒

各类农作物受气候环境条件限制,表现出突出的地域性,即种子需要在特定时间、地点,利用特定条件,采用特定技术,按特定程序进行生产才表现为优秀的品质特征。

因而不同地区的蔬菜种苗培育企业适用的种子及种苗产品会有所差别。

4、质量壁垒

我国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农产品生产记录、农产品包装与标识、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督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报告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等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对农产品安全标准、产地、生产及包装标识等提出强制性要求,蔬菜种苗培育行业企业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意识和管理,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下游蔬菜市场需求强劲

蔬菜和粮食均为基础性食品,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小。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蔬菜播种面积为22,328.28千公顷,2016年蔬菜生产总值为21,390.10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08%。

2007-2016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6年蔬菜类成交额为7,619.64亿元,同比增长10.03%。

其中2016年蔬菜类批发市场成交额为4,149.54亿元,2016年蔬菜类零售市场成交额为675.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69%、0.28%。

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产品生产者出售农产品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及幅度的相对数,可以客观反映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和结构变动情况。

2007-2016年我国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呈下降趋势,2015年、2016年均低于100,即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不断下降。

但2007-2016年我国蔬菜生产价格指数除2014年低于100外,均呈现生产价格同比上升态势,在2015年、2016年我国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下跌的情况下,2015年、2016年我国蔬菜生产价格增长明显。

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有1亿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同时新增人口8,000万以上,总计新增消费商品菜人口约2亿人,年需新增商品菜消费量3,650万吨,加上30%左右的流通损耗,需增加5,200余万吨原菜(按蔬菜采收环节计)。

全国蔬菜种苗需求量约为6,800亿株,目前集约化育苗供苗量约为800亿株,未来蔬菜类产品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缺口,极具发展空间。

预计到2020年,我国蔬菜种苗培育市场规模将达到680亿元。

(2)地理、气候环境及水土资源问题严重激发行业需求

地理、气候环境及水土资源状况对蔬菜种植、质量及供应均衡度影响巨大:

我国荒山荒坡、滩涂湖泊、沙漠沟坡区域较多,大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3,大部分处于荒废、不可利用的状态;旱灾、洪涝、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风雹、低温冷冻和雪灾等自然灾害造成蔬菜减收甚至绝收;被占用耕地的土壤耕作层资源浪费严重,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低,黑土层变薄、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等外源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镉、汞、砷等重金属不断向农产品产地环境渗透。

农业内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