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77448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

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信息化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10月

一、行业管理5

1、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5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5

(2)中国软件行业协会5

(3)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5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6

2、行业主要法规和政策6

二、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8

1、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概况8

2、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11

(1)从纵向发展来看,医院信息化程度继续提高11

(2)从横向发展来看,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11

(3)信息化软件由产品逐步向服务转变12

(4)新技术将更广泛深入应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程度将依托技术继续提高12

三、行业竞争格局13

四、行业壁垒13

1、人才壁垒14

2、经验壁垒14

3、技术壁垒14

3、品牌壁垒15

五、行业市场规模15

六、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16

1、有利因素16

(1)市场需求快速增长16

(2)国家产业政策支持17

(3)医疗卫生体制加速信息化建设17

(4)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的引进17

(5)信息技术进步和应用18

2、不利因素18

(1)缺乏行业标准18

(2)人才瓶颈18

(3)投入资金不足19

七、行业主要风险19

1、政策风险19

2、行业竞争风险19

3、人才流动风险20

公共卫生智能查体采集系统是一套以《居民健康档案》的真实、规范、完整性为基础,最大化实现工作智能管理、表格智慧关联、健康监测数据自动上传、《居民健康档案》整体更新至公共卫生考核平台并可打印出完善纸质《居民健康档案》的基层公共卫生信息化解决方案。

家庭医生智慧医疗服务系统。

一套以云平台为基础,最大化满足家庭医生服务签约、履约、公共卫生随访、慢病人群管理、孕产妇保健管理、儿童保健管理、疫苗接种管理、老年人管理、健康预防和移动诊疗保健工作、公共卫生档案查询、移动门诊、双向转诊、远程服务、健康扶贫等功能的智能化医疗服务系统,协助家庭医生以当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智能终端提醒和卫计局(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监督下,完成辖区内每日公卫随访、签约管理服务、移动诊疗服务、远程同屏会诊的智能化等工作。

家庭医生智能随访采集系统根据《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的内容研发,涵盖了签约服务、诊疗服务、家庭医生信息管理、公共卫生查询服务、服务收费、健康数据监控功能,为医生进行居民档案管理和诊疗提供方便,并可使居民方便掌握自己的健康状况,且软件多方面提供用药、诊断建议供医生参考,可有效避免漏诊、误诊,降低误诊率。

一、行业管理

1、行业主管单位和监管体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统筹推进国家信息化工作,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体制和技术标准等。

(2)中国软件行业协会

订立行业规范,提高行业内企业的自律性;负责协助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并协助工信部、软件服务司制定、修改行业标准。

(3)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

促进电子信息行业自律,协助和支撑政府开展行业管理工作,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行业利益,促进电子信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4)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为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医药卫生行业相关政策和有关标准、技术规范,负责全国卫生资源配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建设、监督管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组织制定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规划等重要事项。

目前,卫生部并不对医院卫生领域的信息化进行直接的实质性监管,只是委托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电子病历研究委员会等相关行业专业协会开展一些医疗卫生信息化相关标准和制度的研究。

2、行业主要法规和政策

二、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

1、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概况

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细分行业。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

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建设作为其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对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2009年《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后,中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

新医改方案中信息系统首次与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以及医疗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投入机制、价格形成机制、监管机制、科技和人才保障、法律制度并列,被称之为“新医改的四梁八柱”。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化作为医改支撑依托的作用越来越大。

特别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体制机制综合改革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步伐的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基于信息化的需求从政府到社会不断拓展,基于网络化的业务从局部到区域不断延伸,基于数字化的管理从深度到高度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对医改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并将贯穿于深化医改的全部进程之中。

具体到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我国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因诸多历史和社会原因发展相对迟缓。

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加强了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随着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国家在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促使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根据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我国公共卫生信息化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体系建设,包括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疾病监测与控制信息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决策系统。

第二,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市社区卫生与农村合作医疗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第三,国家健康信息指标体系和卫生信息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在线、网络直报方式,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卫生资源、卫生管理的数据仓库。

在行业发展趋势方面,随着2009年颁布的新医改政策,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已经确定为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柱之一。

我国“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为“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加强信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数据资源共享,实现互联互通。

“3521”工程明确指出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各项重点工作。

2013年卫计委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重点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在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计划生育、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6项业务中的深入应用;建设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3个基础数据库;建设1个医疗卫生信息专用网络;逐步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标准体系。

《指导意见》在“3521”工程基础上融入计生体系,五项业务将增加计划生育这一新业务变成六项业务,两大基础数据库增加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变成三大基础数据库。

2、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在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以及全国人口数据资源库三个基础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未来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1)从纵向发展来看,医院信息化程度继续提高

医院电子病历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衔接将更为密切,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实现医疗信息系统共享,例如双向转诊、远程预约挂号等。

(2)从横向发展来看,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

区域数据中心系统能够为管理部门提供完整信息数据服务,区域内、跨区域的医疗机构逐步实现医疗信息安全共享,例如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东部大型医院与西部地区医院之间实现远程医疗服务。

(3)信息化软件由产品逐步向服务转变

医疗卫生信息化用户群体具有多元化特点,需求各有不同,用户会选择服务能力更强的供应商,服务将成为软件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盈利手段。

(4)新技术将更广泛深入应用于医疗卫生信息化,信息化程度将依托技术继续提高

例如物联网技术和无线技术的应用,医院可以实施无线医疗,医护人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迅速地获取患者的住院信息、病史、检验、检查结果和其他生命体征信息,尽可能有效地与患者交流,从而获得高效率、高质量的探视和护理。

由于受到XGYQ的影响,传统的就医行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通过放开互联网医疗,对就医渠道进行补充,减轻到医院线下就诊的病患压力,成为YQ期间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未来互联网医疗可能会发展为一种常态化的医疗就诊方式。

而互联网医疗的困难之一,就是在电子病历不完善的情况下,病人历史病例数据留在纸质病历本上,导致医生无法在线上诊疗时获得病人过去的健康档案和用药信息。

2018年卫健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分别加码院内互联互通和电子病历建设,并以2020年作为二、三级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考核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建设,目前医院电子病历普及率和互联互通成熟度已有所提升,为支持互联网医疗诊疗打下基础。

XGYQ期间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加码,互联网医疗对于减轻医院流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普及率和医院接受程度也有所提升。

因此,在我国医疗卫生政策以及因XGYQ带来的需求下,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市场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

三、行业竞争格局

医疗卫生行业属于国家扶持的基础民生行业,随着国家新的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中央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投入越来越大,行业正在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但由于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尚未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存在行政限制壁垒,行业进入门槛较低,行业集中度较低。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医疗信息化企业超过300家,呈现出较低的市场集中度。

随着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市场日趋成熟,客户对医疗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升级,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厂商在市场中的领先优势渐渐明显,并且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

四、行业壁垒

软件服务业本身不存在进入的限制性障碍,但是由于医疗卫生行业的固有特性和专业性,医疗信息系统及相关业务领域是企业级信息系统中极为复杂的一类,进入医疗信息化领域的壁垒高于一般软件服务业。

1、人才壁垒

医疗信息化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对不同医疗信息化用户对象开展详细的需求调研、分析、诊断、制定有针对性的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并通过实施方案帮助用户实现需求。

所需人才需要掌握相应的软件工程学、医学等学科基础知识及学科特点。

专有技术和相关人才资源也是限制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

2、经验壁垒

医疗机构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医疗信息系统的复杂性。

医疗机构类型、规模、业务流程、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医疗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程度较高,同时,医疗业务本身专业化程度较高,在医疗信息化业务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医生与患者的联动。

因此,医疗信息化业务不仅要求服务厂商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专业技能,更要求其对临床医学、医疗机构建设规划、医疗机构功能设置、医疗机构业务流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具备丰富行业经验和复合知识结构的服务厂商才能完成全级别的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缺乏长期积累的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具备相关能力。

3、技术壁垒

医疗信息化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需满足医疗科学严谨性和信息技术先进性的要求,技术壁垒较高。

医疗机构需求多样性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开发的技术难度和创新要求。

同时,由于涉及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求也相对较高。

产品成熟度、系统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