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774355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docx

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环保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1月

目录

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高度,环保将是促进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党章,而后一系列环保制度改革取得重要成果。

“十九大”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定义为“千年大计”,进而达到了新高度,同时将“两山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写入党章。

我们认为环保制度严格性、长效性已形成,环保行业自身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同时环保也将成为促进产业升级及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

水环境治理正当时,万亿市场正释放。

“水十条”催生投资4.6万亿,“河长制”评价方式恰也可与PPP绩效付费体系有机结合。

当前,政策、商业模式、技术三要素即“河长制+PPP+水专项”齐备,订单正在放量,同时白洋淀治理亦可作为催化剂,我们预计未来以“河长制”落实或水环境治理情况的环保专项督察也有望进一步开展。

土壤修复厚积薄发,可布局高成长性。

土壤修复具有万亿级别的投资空间,但土壤修复却不能一刀切:

首先要摸清家底,而后进行治理,目前以试点为主,商业模式以土地增值为核心,且正在不断完善,我们预计“十三五”末将是该领域的爆发时期,“十三五”期间总计可释放约5000亿的空间。

生态理念贯穿环境治理及城乡产业布局,利好园林类公司。

面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及至2020年全国将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等国家重点要求,我们认为,未来无论是环保治理还是城镇化建设对绿化及生态要素的需求只增不减,这对园林类公司将是重要利好。

环保税明年开征,环保执法高压下利好工业环保。

工业环保更好契合绿色发展理念,环保督察持续高压,将传导至下游工业环保领域,同时工业企业盈利改善叠加刚性成本政策也为工业环保提供重要发展基础。

2018年1月1日,环保税征收将成为标志性时点,重点关注非电大气提标、危废治理及再生资源利用细分行业。

一、用“绿色”定义发展,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

1、生态文明是中国发展新阶段,环保3.0时代开启

环保行业的发展要结合经济历程,同时契合阶段性矛盾。

上世纪90年代,环保基础设施不健全、工业污染源头控制亦不及时,环保行业以固定资产投资或基建为主,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工业企业治污设备。

随后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程度,我国环境面临的则是区域总体污染物的排放量超出有限的环境容量的问题。

随着“九五”期间总量控制手段的兴起,环保行业进入了总量控制时代,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环保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环境改善并不十分明显。

随着时间的推进,雾霾、黑臭水体等问题持续显现,严重影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同时单一治理或行政监管手段亦难以取得持续性效果,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污染是一项综合性、共生性的问题,涉及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涉及城乡协同平衡,还涉及产业布局及空间优化整合,要放到更大的维度上去考虑。

“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写进党章并进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习主席的“两山论”也得到社会的共识,自此,生态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进入新时期,“十九大”重点强调了绿色发展这一定义,并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同时将“两山论”、“最严格的环保制度”写入党章。

环保问题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矛盾的重点之一,只有尊重自然的演变过程,改变粗犷的发展方式,才能最终取得生态文明的最终胜利。

根据环保行业发展历程,我们可将其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环保1.0阶段,本阶段伴随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以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环保2.0阶段,则是2013年后,以“三个十条”为主的环境修复工作,强调监管治理相互配合;而环保3.0阶段,也就是“十九大”以后,我们更倾向于将环保定义为一种绿色的发展方式:

将绿色融入中国未来发展,同时将环保作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2、纵览环保体制改革,“十八大”是标志性时点

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是标志性事件。

十八大以来,环保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三个十条、新环保法等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环评脱钩、执法垂管、排污许可、环保税等具体措施不断落地,而环保督察又一次将环保提升至政治高度。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问责机制将极大促进环保政策及措施的有效落实。

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其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的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

根据《“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十三五”期间,将以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为核心,同时继续要求做好污染物总量控制,实现三大生态系统全要素指标管理。

强调从源头控制,按效果付费,采取分区域、分行业区别化对待。

整个环保体制改革是从环保监管的执法出发,重新梳理体制架构,避免执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利益关联,同时针对于污染企业,开展从源头防控、过程督查、巡视到末端约束的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通过经济和行政手段,切实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实现环境质量的改善目标。

重点关注2018年1月1日环保税法制度落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于2016年12月2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获表决通过,并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人是指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

应税污染物是指本法所附《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2003年至2015年,全国累计征收排污费2115.99亿元,缴费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500多万户。

开征环境税,一方面可促进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上的事权财权关系,会使保护环境的税收调节更加合理、透明和有效。

未来环境税收入中绝大部分收入应当归地方所有,也可使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以及监督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职责。

另一方面,征收力度的大幅加强,将为国家环保投资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利好环保政策、标准的执行;同时将促使企业主动追求节能减排,加速环保投资,间接加速上游产业的优胜劣汰,促使僵尸企业的退出。

3、环保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推动产业升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供给侧改革是我国“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对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环保为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

环保行业实际上是共生性很强的行业,未来这种趋势也会越来越明显。

供给侧层面、工业过程或是源头的节能环保防控,污染问题解决的更直接,对应的市场空间也更大。

当前资源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粗犷式的发展方式再继续延续将后患无穷。

环保部于2016年5月出台《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环境保护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部署推进去除落后和过剩产能、促进提高新增产能质量、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完善政策支持等四个方面共18项具体工作任务。

本轮的产业热点是供给侧改革及环保执法力度的加强,进而导致供给端收缩。

以钢铁行业为例:

“地条钢”是以废钢铁为原料,经熔化不能有效地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的钢,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属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生产和淘汰的劣质产品。

地条钢企业往往设备简陋、根本不采取任何环保措施,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恶劣污染,此外,炼制每吨“地条钢”所消耗的电量也高达700-800千瓦时。

去年,全面取缔地条钢事件席卷全国,随着国家一些列取缔地条钢政策的落地,2017年6月工信部宣布完成对“地条钢”彻底的取缔。

每年废钢产生量约1.6亿吨,其中40%以上流入地条钢生产。

我们针对钢铁行业单月主营收入及利润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给侧改革涉及到的行业盈利明显改善。

从这个层面来讲,企业也有更多的资金和意愿进行环保治理。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总额呈现增加趋势,但不是特别明显;而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于2016年下半年后,利润总额呈现明显的增加,尤其较2015年单月亏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且2017年同比亦有一定增加,说明钢铁冶炼及加工企业盈利有了明显改善,2017年7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单月实现收入6038.4亿元,利润总额323.6亿元,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0%。

未来将绿色理念融入工业生产,推动产业创新升级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通过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也可窥见一斑,强调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而对环保指标的约束,则是一项重要的手段。

既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契合了国家供给侧改革及发展新型产业战略,同时也为从事相关领域节能环保企业提供了广阔机会。

4、督察完成全国覆盖,环保执法长效机制开启

谈到中央层面环保督察,最重要的是“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地方环保措施不力将追究地方政府官员的责任。

在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一共受理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到目前为止10.2万件已经得到办结,大概有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

中央环保督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好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那些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环保执法长效机制开启。

根据“十九大”会议精神,环保部对首轮前四批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做好准备。

把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让它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它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

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准备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可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会出台相关举措,开展相关的专项行动。

指导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国家督省、省督市县。

国家督省的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健全,省督市县正在通过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这项制度抓紧推进,将来国家和省两级联动,一定会使得这个机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二、生态理念统筹环境问题,细数各板块投资机会

1、水环境治理正当时,4.6万亿市场正释放

(1)流域水质污染依旧严重,整体改善不明显

按照“水十条”中2020年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总体达到70%的标准。

目前,海河、辽河、黄河、淮河、松花江五大重点流域均处超标状态,治理压力依然很大。

在《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水十条”编制过程中,采用基于重点领域工程任务量的测算方法,依据投资单价和工程任务量初步估算,预计完成“水十条”的全社会投资大概是4.6万亿元。

2016年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释放市场空间为9700亿左右,未来2017~2018年还将有2万亿市场空间会释放。

从细分领域来看,2万亿市场空间主要体现在控源截污(65±5%)、生态景观(20~25%)、水质改善(10~15%)、运维市场(<2%)。

综合来看,广东、湖南、河南、山东、安徽等中南部区域市场水环境综合治理投入将继续加强,市场空间较大;市场热度维持的关键在于河长制能否长效实施、国家监管力度能否持之以恒。

(2)“河长制”是解决水环境问题的一项制度创新

2016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标志着全国范围内推行“河长制”开始。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