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3379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docx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基坑支护工程设计说明0514

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

基坑支护工程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KUNMINPROSPECTINGDESIGNINSTITUTEOFCHINNONFERROUSMETAISINDUSTRY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四日

证书:

岩土工程勘察综合甲级231001-kj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

基坑支护工程

 

院长:

赵志锐

总工程师:

刘文连

审定:

胡泰平

审核:

段汝梅陈林君

校对:

吴涛

设计人:

周壮龙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

KUNMINPROSPECTINGDESIGNINSTITUTEOFCHINNONFERROUSMETAISINDUSTRY

二O一四年五月十四日

目录

一、设计总说明

1工程概况2

2设计依据2

3工程地质条件2

4基坑周边环境3

5支护设计使用期限3

6施工技术要求4

7质量检验、试验要求5

8土方开挖6

9基坑监测6

10应急预案7

11其它8

 

二、设计图纸

顺序号图名图号

1基坑周边环境分析图01

2一期基坑支护平面图02

3二期基坑支护平面图03

4三期基坑支护平面图04

5一期基坑降排水平面图05

6二期基坑降排水平面图06

7三期基坑降排水平面图07

8一期基坑监测点平面图08

9一期基坑监测点平面图09

10一期基坑监测点平面图10

111-1剖面图11

122-2剖面图12

133-3剖面图13

144-4剖面图14

155-5剖面图15

166-6剖面图16

177-7剖面图17

188-8剖面图18

199-9剖面图19

2010-10剖面图20

21大样图一15

22大样图二16

23大样图三17

 

1工程概况

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项目位于三亚市凤凰镇下恶村,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为L型高层公共建筑,由4~6层门诊医技综合楼、13层住院综合楼及1层地下室组成;凤凰华庭项目由2栋16层、5栋17层、2栋15层住宅楼(编号1~9栋)、局部商业裙楼组成及1层地下室组成。

场地现状地面北高南低,标高为11.60~17.60m(标高为85国家高程基准,下同),基坑底标高为5.70m~12.10m,开挖深度为4.00~10.30m;基坑围护周长为1578.3m,围护面积61924.5㎡。

基坑支护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1.0。

整个基坑分为三期开挖,凤凰华庭1、3、5、7栋为一期开挖,残疾儿童康复中心为二期开挖,其余为三期开挖。

2设计依据

(1)甲方提供的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及凤凰华庭总平面图(2014年03月25日版本)及凤凰华庭1~9栋、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地下一层平面图(2014年4月版本)

(2)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三亚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14年1月),《凤凰华庭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014年1月)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4)《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

2005)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10)《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1)《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12)《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80-2009)

3工程地质条件

3.1场地岩土层特征

根据勘察报告,本基坑支护设计主要涉及到以下土层:

第①层中砂(Q4al+pl):

红褐色,灰白色,黄褐色,稍湿~饱和,松散~稍密状,颗粒成分石英质,粉粘粒含量20~30%,颗粒级配不良,局部夹薄层粉质粘土、粉砂、粗砂、砾砂,表层为植被层。

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直接出露地表,层厚5.80~11.10m。

第②层砾砂(Q4al+pl):

黄褐色,浅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颗粒成分石英质,粉粘粒含量20~25%,颗粒级配不良,局部含少量卵石,亚圆状,d=2~4cm,分布不均匀,ZK15处9.2~9.5m胶结为块。

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层厚0.80~14.50m。

第③层粉质粘土(Q4al+pl):

灰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状,切面稍光泽,局部含砂,局部含粉砂、粗砾砂。

该层在整个场地均有分布,部分钻孔由于钻孔深度原因未揭穿,揭露层厚1.00~21.70m。

3.2场地岩土工程设计参数

根据勘察报告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下表:

 

岩土层主要设计参数表

工程地质层

重度

粘聚力

内摩擦角

地基承载力

特征值

γ(kN/m3)

Ck(kPa)

Φk(度)

fak(KPa)

①中砂

19.8

(2.0)

24.0

150

②砾砂

20.2

15.0

30.0

220

③粉质粘土

19.5

64.0

16.0

280

备注:

括号内数据为本方案计算取的经验值

3.3场地地下水类型

基坑开挖深度影响范围内地下水赋存于赋存于①中砂、②砾砂层中,第①层中砂渗透系数为K=1.0×10-2cm/s,第②层砾砂渗透系数为K=3.50×10-2cm/s。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主要为向西南侧排泄。

稳定水位埋深5.00~6.90m,水位标高为5.32~10.80m。

地下水位年变幅约为1.00m。

4基坑周边环境

拟建项目场地位于三亚市凤凰镇下恶村,场地北高南低,周边环境具体如下:

一期基坑:

北面:

北面基础外边线与用地红线(围墙)的距离为16.9m,用地红线外为水泥道路,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西面:

本基坑西面为二期场地,目前为空地,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南面:

南面基础外边线与用地红线(围墙)的最近距离约为18.9m,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东面:

本基坑东面为三期场地,目前为空地,此处需预留施工道路,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二期基坑:

北面:

本基坑北面基础外边线与一期用地红线(围墙)的距离为6.3m,一期用地红线外为二期用地红线。

西面:

本基坑西面基础外边线与用地红线(围墙)的距离约为3.5~4.2m,一期用地红线外为二期用地红线,二期开挖时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南面:

本基坑南面基础外边线与一期用地红线(围墙)的距离约为3.7~5.7m,用地红线外为3F民宅(浅基础,二期施工前拆除),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东面:

该面东面为一期场地,此时一期地下室部分已施工完成并已回填,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三期基坑:

北面:

北面基础外边线与用地红线(围墙)的距离为16.9m,用地红线外为水泥道路,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西面:

本基坑西面为一期场地,此时一期地下室部分已施工完成,该面经降水后进行开挖即可。

南面:

本基坑南面基础外边线与用地红线(围墙)的最近距离约为18.9m,有足够的放坡空间。

东面:

该面基础外边线与用地红线(围墙)的距离约为6.9m,该面坑边拟拆除围墙并预留施工道路。

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无地下管线分布。

5支护设计使用期限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使用期限为1年,如超过使用年限或者改变支护结构的设计用途,必须通知设计方。

5.1支护结构

根据基坑周边环境条件、场地使用、地质条件和基坑开挖深度,并综合考虑基坑的安全性、合理性及经济性。

采用如下的支护形式:

一、1-1剖面(A-B段)、2-2剖面(B-C、F-A段)、3-3剖面(C-D、E-F段)、4-4剖面(D-E段)、5-5剖面(F-G)、6-6剖面(K-L)、7-7剖面(L-M)、10-10剖面(D-E):

有足够放坡空间的支护段采用1:

1.25放坡开挖,坡面挂网喷射混凝土护面的支护形式。

二、8-8剖面(M-N段)、9-9剖面(N-O段):

采用Ф600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的桩锚结构支护形式,

详见基坑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5.2地下水控制

基坑开挖范围内受①层中砂和②层砾砂中的地下水影响较大,这两层土层透水性强。

大气降水为该场地地下水补充来源。

本方案基坑采用∅32轻型井点进行地下水降水(轻型井点L=6.5m,间距1.2m)。

并结合坡脚排水沟进行明排,保证基坑内地下水水位至少位于基底500mm以下,基坑坡顶设置截水沟和一条φ300PVC排水管把雨水和坑内抽出的地下水引排到附近排水管网。

6施工技术要求

6.1灌注桩

(1)灌注桩直径为600mm,混凝土强度为C30,桩长为15.0m,保护层厚度为50mm。

(2)施工允许偏差:

桩径允许偏差±50mm,垂直度允许偏差0.5%,桩位偏差不大于70mm。

(3)钻进过程中,下钻速度要平稳,严防钻进中钻机倾斜错位。

(4)钻机钻至设计孔底标高后混凝土泵开始压注混凝土,然后边压注边提钻,始终保持泵入孔中混凝土量大于钻杆上提体积量。

(5)灌注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桩成孔施工。

(6)桩内配筋采用均匀性配筋,钢筋笼制作和就位要严格控制,主筋间距允许偏差±10mm,钢筋笼直径允许偏差±10mm,箍筋间距允许偏差为±20mm,钢筋笼长度为±100mm。

(7)钢筋笼下端1000mm处主筋宜向内侧弯曲15~30º;桩身混凝土必须留有试块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小于1组,每组3件。

(8)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实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mm~220mm。

(9)混凝土灌注面应超出设计桩顶1.00m以上,保证桩头部分质量。

6.2冠梁

(1)冠梁尺寸为800mm×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保护层厚度为25mm。

(2)纵筋采用绑扎连接时,搭接长度≥35d;焊接连接时,单面焊≥10d,双面焊≥5d。

(3)冠梁施工前,应先清除水泥土桩顶浮浆层。

(4)冠梁浇筑混凝土之前桩顶应适当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5)钢筋锚入冠梁里的长度不应小于300mm。

(6)冠梁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6.3预应力锚索

(1)预应力筋表面不应有污物、铁锈或其他有害物质,并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

(2)锚索采用4(3)×7φ5钢绞线,钢绞线强度标准值为1860MPa,锚索按临时性防腐措施处理。

(3)本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②层细砂和③层粉砂,渗透性较强,地层受扰动导致水土流失危及邻近建筑物的稳定性,宜采用套管护壁钻孔。

(4)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孔径不得小于130mm。

(5)注浆管宜与锚杆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管距孔底宜为100~2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密封处理。

(6)注浆采用P·O42.5(R)水泥,采用水灰比为0.45~0.50的纯水泥浆。

(7)锚索采用二次注浆,第一次为常压注浆,注浆压力0.5~0.8MPa,第二次注浆为高压注浆,注浆压力不宜低于2.5MPa,二次注浆应在一次注浆形成水泥结石体强度达到5.0MPa后进行(一次注浆后约4.0h),二次注浆材料宜采用水灰比为0.45~0.50的纯水泥浆。

(8)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