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300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docx

新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学年度第二学期

济宁学院附属学校教学设计

 

教案说明:

本教案注重了培优辅差及学困生的转化,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案环节齐全、内容详细,可以A4纸直接打印。

 

 

学科:

美术

任课班级:

六年级

任课教师:

孙清峰

2015年月日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

课题1

形色协奏曲

课型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掌握怎样欣赏抽象画

2、 掌握简单的绘画语言,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把自然风景变成艺术作品。

教学

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并领会自然美与意境美的变化,掌握在似与不似间怎样去表现绘画作品。

难点:

在意境上领会作品,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在意境上去表现绘画作品。

教具学具准备

铅笔、水彩笔、油画棒、教材、图画本

(一)情境导入1、音乐导入:

老师喜欢边听音乐边画画,画画的感觉油然而生,老师邀请大家来聆听一首音乐,感受艺术的旋律意境。

2、揭示课题:

听到这首乐曲,你的脑海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音乐和绘画从来都是一家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形色协奏曲”。

(二)形式初探1、欣赏画家作品:

在这三幅画中,树的形象构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2、小结:

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新的表现形式。

画家抓住树的特点,用简化概括的弧线交织出形象,形式由写实变得抽象。

(三)提炼元素1、感受发觉:

看看这张摄影的《山川》,能提取什么美术语言?

2、尝试训练:

你能用怎样的线条表现这张山川景色给你的感受呢?

请一位学生上台快速画出,老师进行修整与总结。

3、欣赏提升:

出示《山川》作品赏析,画家用流畅、疏密的线条抓住了山体的形和山体的质感。

4、提炼元素:

这几处风景能提炼什么造型元素进行创作呢?

板书:

提炼元素:

线、点、面……

(四)形式探讨1、作品参照对比:

看一看,画与实景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相似呢?

相似的有整个的角度,东西没变,不相似的有屋顶变成了一块块近似长方形,窗户变成了小块的近似正方形,整个房子的轮廓变得更简洁了。

2、小结:

吴冠中先生忽略细节,抓住民居的特征,用平稳简练的线条和块面构成景致,色彩简单明净,表现出江南水乡宁静,淡雅的意境。

板书:

表现形式:

概括,简练。

(五)主观表达1、老师示范:

以梯田为例,先用曲线画田埂,再用扁笔去画田地的色彩,田埂和田地简单、概括。

提醒注意勾线的轻重快慢,颜料的干湿浓淡。

描绘一幅形与色的协奏曲。

2、作品欣赏:

看看不同画家是如何处理形色,谱写出一幅幅“形色协奏曲”。

(六)欣赏提升

1、感受色彩:

这两幅作品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为什么?

2、赏析画作:

吴冠中先生《窗外无月》,颜色的处理如何?

吴冠中先生把房子的墙主观地画成了绿色和红色,中间穿插了大块的白和黑,使画面色彩能够和谐响亮,正是形色的协奏。

板书:

主观设计

(七)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

选择一张你喜欢的风景图片,运用形色描绘一幅风景,注意把握色块的变化和物体主要特征。

2、教师巡行指导。

(八)拓展评价

1、典型展评:

把学生绘画作品和照片进行对比欣赏,分析绘画是不是抽取了照片中的形与色,主观概括地表现了主要特征。

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

抽取事物主要特征的绘画,有时也可以把它叫做抽象画。

抽象是相对的,由这三幅画你觉得抽象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

你能利用课余时间了解抽象艺术吗?

二次备课:

1、首先请同学欣赏一组太行山脉的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其特点。

2、视频播放一段画家大写意的绘画过程,使学生了解水墨画的过程和特点。

师示范不要太精细,否则学生会受影响。

教学反思

学生第一次尝试画抽象画,有些无从下笔,多数学生还是画的比较具象,这个需要过程和时间。

但同学们有了初步的开始,今后会慢慢引导他们多欣赏抽象画,才会有所体悟。

六年级美术学科第2课第1课时总2课时

课题

俯仰之间

课型

造型表现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学具准备:

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是植树节,这意味着春天已经来临了,3月是登山赏花的好季节,同学们登过泰山吗?

谁来说一说泰山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老师也爬过泰山,这是前几年老师在泰山上拍的风景照片,课件展示泰山图片

 

大家边欣赏边思考:

这些风景图片从视觉角度来说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

平视、仰视、俯视。

课件展示各自定义。

3.今天我们就重点研究下俯视,让我们用这种独特的视角一起来《俯瞰山川》。

出示课题。

二、欣赏感受

(一)欣赏俯视图片,初步感受俯视视角带给我们的崭新体验。

1.老师课前收集了很多俯视角度拍摄的风景图片,我们国家山川辽阔壮美,南北差异很大。

比较一下江南与塞北山川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江南地势平缓,山峦不大也不够连贯,因此属于丘陵地带;而塞北山峦壮阔,连绵不断,给人以气势宏大之感

课件:

比较西北两处自然地貌与人文地貌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想法

小结:

自然地貌给人以自然、、荒凉之感,线条随意、夸张,完全随心所欲;而人文地貌——农用网络,则给人以清新、整齐之感,让人觉得人类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以及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

但人类也要警惕再造过头造成的危害!

2、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思考:

俯视角度下的景物及画面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a.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b. 整个画面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二)对比分析平视与俯视的区别。

1.那么俯视角度与平视角度有什么区别呢?

请大家看这两张图片,它们是同一个荷花。

但是,给你们的感觉相同吗?

2.它们分别展现的物体的哪一个面呢?

3.从画面来看又有什么区别呢?

((三)示范引导

1.今天我们用俯视的角度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景,那么我们如何把这些美丽的景色转换的画纸上呢?

首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教师示范创作。

边创作边讲解。

2.谁能把老师刚才绘画的步骤总结一下?

教师板书。

a.构图

b.景物的摆放。

c.细节的刻画。

3.欣赏线描风景作品。

三、自由创作

1.上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俯视角度的风景图片,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图片或者老师的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风景画。

出示作业要求:

a.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b.注意线条要疏密得当,画面要有层次。

2.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四、评价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评议。

2.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用俯视视角重新认识了世界,这个角度带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独特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也一样,有时也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二次备课

学生总结一下不同视角给人的感觉?

师总结;

平视角度展现的以侧面为主,而俯视角度展现的以物体的顶部为主。

平视角度会呈现前后遮挡的关系,而俯视角度视野更加广阔一些,呈现的是景物的整体布局)

六年级美术学科第2课第2课时总2课时

课题

俯仰之间

课型

造型表现

主备人

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

抒热烈情怀。

教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理解从不同视角去观察同一物体会产生不同效果。

教学难点:

灵活自如的表现俯视角度下的景物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俯视的照片学具准备:

图画本、铅笔、彩笔、照片等

欣赏感受

  1.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以俯视角度表现的一些摄影作品、动画作品和绘画作品。

  2.师生看课件,欣赏老师收集的摄影作品:

  师生看一组图片,提问:

这些图片都是以俯视的角度拍的吗?

  师生交谈区分视角的方法,需要抬头拍的是仰视视角.需要低头拍的是俯视视角。

  交流尝试

  1.信息交流

  

(1)学生根据收集的资料自由提问(谈谈手中的作品为什么要采用俯视视角),集体解决。

  

(2)分小组交流资料,自由提问,回答。

  2.说一说你想用俯视角度表现什么画面。

(学生边说,老师边从课件的图片资料库中调出合适的图片借以激发艺术表现欲望。

  3.限时尝试绘画。

  对比分析  结合教材、课件和学生作业,对比欣赏、分析评述如何表现俯视角度的画面。

  1.找别扭  

(1)欣赏几幅学生试画的作业,请其他同学为其找别扭。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俯视角度下景物视觉效果的特征画面构图:

以地面景物为主,天空所占画面位置很少或没有。

景物特征:

景物整体缩小了,单个物体出现“头大脚小”的现象。

  (3)找出别扭的地方,并请学生提出修改方案。

  2.欣赏《河畔》,并出示根据这幅图片画的两幅线描,问:

这两幅画你喜欢哪幅?

说说你的理由。

  

(1)一幅画面线条组织疏密得当,显得有层次,有主次。

另一幅画面线条组织密集,显得杂乱,没层次。

  

(2)启发学生在面对对象时要懂得取舍,合理运用线条的疏密等技法表现画面,增强其视觉效果及美感,不一定线条越多就越好。

  创作评析  1.学生继续作业。

  2.作业观赏交流,展开自评、互评。

    1.摄影作品欣赏。

问:

在生活中,你从俯视的角度看到过哪些有意思的场景呢?

  2.几米漫画作品欣赏。

问:

作者为什么要用俯视的角度来画?

如果用平视的角度呢?

  3.影视作品(《后天》、《阿波罗十三号》、《星球大战》等影片片段)欣赏。

利用俯视角度制作拍摄的这些影视作品又让你产生了什么感觉?

有仕么新发现呢?

二次备课

  将学生引入到不同生活场景中.发现一些非常有趣的视觉果.通过观察活动中经常变换的角度和位置,让学生获得一些意外的感觉,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欲望。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对每天司空见惯的景物有了新的发现和认识,原来同一样景物换不能视角观察会有如此不同,他们非常兴奋也很活跃,使我认识到,教学一定要结合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共鸣,产生兴趣,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