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2606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31 大小:1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1页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1页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1页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1页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1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docx

出版专业实务中级重要内容

出版专业实务 中级笔记

第一章出版物选题策划

第一节 选题策划概述

一、选题策划的概念

1.选题策划:

是编辑人员依据一定的方针和主客观条件,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的创造性活动。

2.作   用:

把握出版生产秩序,保证和提高出版物的质量,塑造出版单位的品牌形象。

3.类   型:

按规格分为系列性、成套性、单项性选题;按重要性可分为重点和一般选题;按制订时机分计划内、计划外选题。

4.内容:

选题设计、实施方案和营销方案的设想,设计编辑、复制、发行的全过程。

二、选题策划的基本步骤

(一)信息梳理:

对各种信息进行梳理,最基础的工作。

(二)选题设计:

1.捕捉新的选题生长点;2.构思出版物的总体结构(尽可能详尽、周密)

构思阶段应注意:

1)内容所涉领域有哪些新发展,其前沿和制高点在哪里;

               2)社会生活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它与选题有多大契合度;

               3)社会的文化需要是什么,与选题特色是否存在关联性,未来竞争力如何。

 

(三)选题论证:

其目的,是凭借集体智慧,对编辑提出的选题作全方位分析判断,以决定选题成立与否或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建议,使选题更完善。

(四)选题优化:

根据论证意见、在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整理、整体设计甚至校样处理等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际情况,对原有选题不断予以修改和完善。

 

第二节信息采集(无)

信息采集:

为出版物的生产在信息资源方面做准备的工作,包括对信息的收集和处理。

一、信息内容与采集方法:

(无)

(一)需要采集的信息内容:

1.社会发展信息:

影响或制约社会发展的信息,包括国际形势、国经发展、方针政策、教育等。

2.科学文化信息:

与出版物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文化思潮及各门类学科发展变化的信息。

3.出版市场信息:

1)出版动态信息:

各种学科类型出版物出版信息、市场需求、价格、出版业统计资料等;

2)竞争对手信息:

与本出版单位存在市场竞争关系的其他出版单位相关信息,

包括对手出版规模、品种构成、出版特色、经济实力、出版策略、竞争战略等。

4.作者信息:

反映作者基本情况的资料,含有关学科作者群分布状况及个人专长/学识等了解分析。

5.读者信息:

对出版物反映和对为了出版物需求。

评价、希望、对单位认知度和认可度。

(二)信息采集的方法:

1.出版物交易场所调研(最主要);2.文献检索;3.观众大众传媒;4.人际交往;5.专业市场调查。

 

二、信息采集的要求:

1.真实性;2.针对性;3.综合性;4.预见性(获取新,淘汰旧,考虑趋势)。

三、信息处理的步骤:

1.筛选;2.加工;3.存储;4.使用。

目的:

by筛加,便于传递、存储和使用。

 

第二节选题策划的内容

一、出版物内容与形式的设计

1.明确读者对象是选题策划的基础。

2.主题与名称:

1)主题设计:

选择该未来图书中需要为读者提供什么样的知识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步骤:

首先,要在对读者状况、出版物市场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将读者群体进行细分,研究特定读者群体的需求,分析并取得产品需求信息。

然后,根据本单位业务范围,确定主题方向,即为读者提供特定信息,使图书具备特定价值。

即“定性”,此外,还要“定量”,即确定信息的数量,需要对相应学科或领域内的信息内容进行梳理,明确需要内容,纳入未来图书内容范围。

2)名称设计:

明确体现图书的主题内容,揭示作品的体裁,讲究修辞,力求逻辑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或用暂名。

3.体裁与篇幅:

1)体裁设计:

根据读者接受程度,确定提供知识、思想文化信息的具体方式。

2)篇幅设计:

考虑图书主题和体裁,生产成本和目标读者群体的购买力等因素。

(篇幅影响直接成本)

4.开本、装订样式和版面形式的设计:

对图书成品物质形态的设计,根据整体设计基本原则,综合考虑性质(即其主题和体裁)、篇幅、用途、读者对象的特点等诸多因素,必须运用整体设计知识。

二、实施方案的设计

(一)作者的选择:

考虑其思想水平、学术能力、写作风格等。

拟出具体和备选作者。

(二)进度:

确定稿件落实/交稿/审稿或退修/编辑加工/审定发稿/校样处理/印刷、装订/出书时间等。

(三)营销方案:

通过市场分析拟定营销策略。

包括:

1.目前市场状况分析:

收集同类出版物的出版时间、重印次数、时间和每印次的印数等数据。

关注最近一次的时间和印数。

(读者需求情况;同类出版物情况;选题特色)

2.未来市场状况预测:

说明存在价值和特殊优势及对读者购买的影响,预测最低和最高销量,提出市场前景和经济盈亏的预测意见。

3.营销策略:

从图书内容与形式、目标读者及其需求、作者声望和创作特色、进入市场的时机等考虑。

(四)成本与定价估计:

对生产成本预测→本量利分析→考虑影响因素(读者购买力)→-拟定价格

(五)宣传计划:

备用宣传方式、媒体、不同阶段重点以及时段、场所安排,大的要有费用估算。

(无)

 

第三节选题立项

一、申报:

准备选题报告:

程序:

策划选题的编辑起草→提交编辑室主任(退修)→集体论证→以编辑室名义提交领导(退改)批准→编辑室申报。

(二)内容:

含1.选题名称,2.提出选题的原因、依据及目的,3.选题价值,4.选题形成过程,(无)

5.选题内容及形式设想,6.读者对象,7.拟请的作者,8.与同类出版物的比较,

9.时间安排,10.收益预测,11.市场营销建议,12.其他方面情况。

二、选题的论证:

通过对选题策划质量的评估来确定其是否可以组织实施的一项工作。

(保证质量)

(一)方式:

论证会,原则:

民主和集中相结合。

1.一级论证:

直接通过全社选题论证会分析选题的价值、可行性、社会和经济效益,筛选选题,形成选题计划;

2.分级论证:

先组织编辑室论证,初步筛选,形成部门选题计划,再提交全社论证会讨论。

(二)内容:

1.精神文化价值判断:

a引导性,b独创性;

2.市场适应性判断:

a针对性(目标定位和功能定位),b前瞻性;

3.效益判断:

社效放在首位,社效与经效的最佳结合;

4.可行性判断:

具备必要的实施条件。

三、立项选题的管理:

一般性选题由编辑室纳入本单位的选题计划,非当年的编入下一年计划,并备案;当年的需增补,发稿前一个月报出版局审核,特殊急件随时包皮。

重大选题需办理备案,认可后,才列入计划。

四、选题的优化:

1.使选题的清晰度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

2.根据市场变化,适时修改、补充、调整;

3.还要不断努力提高选题的智慧含量。

 

第四节选题计划

选题计划是按照一定的编辑思想而形成的选题的有机组合,由出版单位根据方针、本单位专业范围及出版资源条件,综合分析读者需要和市场情况,对策划、采用的选题进行梳理和筛选后编制而成。

一、内容与类型:

内容分:

1.总则:

说明出版方针、目标、规模、重点,对列入选题作分类统计与分析;

2.列题:

用表格将选题按类别、选题名称、内容简介、拟约或已约作者姓名及单位、主要消费者对象、估计规模(字数或电子文件字节数等)、预约交稿日期等分别列出。

类型分:

1.按范围:

分综合性和专项性;2.按时间:

长期和年度;3.按主体:

国家有关部门、数家联合、一家制订。

二、结构:

(一)种类:

选题的知识、层次、功能、读者、效益结构(5个);

        

(二)优化:

使各类选题在计划中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

三、特点:

1.整体性,2.指导性,3.稳定性,4.灵活性(局部调整)。

四、制订与调整:

1.由社长或总编辑会同相关部门提出总体构思(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整体目标、规模品种等)。

2.经反复分析论证后,确定的选题即可整理、汇总,形成选题计划,然后报送主管部门审批(年度还需报国家备案)。

 

第五节组 稿

一、方式:

1.个别约稿(主要的、常用的);2.社会征稿;3.群体集稿。

二、步骤:

(一)准备:

1.深入研究选题,2.制订组稿方案,3.物色合适作者(丛书或重点书见28页);

(二)联系作者;

(三)商讨撰稿事宜:

审读编撰大纲或稿件目录以及样稿;

(四)确定约稿关系:

分口头约定或签订约稿合同(内容包括:

1.出版单位和作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签约因由及时间;2.作品的名称、主题内容、结构体裁、篇幅和配图要求、质量要求和交稿时间;3.双方违约责任。

此外,可就付酬方法和标准做大致约定)注:

不代替出版合同。

三、落实:

1.当好作者参谋(帮助作者完善创作计划,坚定创作信心,选择最佳创作方案);2.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第二章图书编辑

 

第一节 审稿与签订出版合同

审稿:

广义:

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选择并通过加工整理使决定采用的稿件达到出版水平的编辑活动,包括审读、审改和审定等;

狭义:

编辑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可接受出版但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作用:

通过把关,决定取舍,提高质量,让导向正确、内容健康、有益于读者、有益社会的图书面世,防止有害或低劣作品出版,对社会文化、读者、作者负责,这是实施选题的具体步骤和进行稿件加工整理的前提条件,也是出版工作者所担负的最重要的职责,还可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一、审稿制度(2种:

1.国家进行出版行政管理的;2.出版单位内部实行的三审制)

(一)

1.三审制的基本要求:

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职也行)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但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

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2.特点:

1)就程序言:

从编辑-编辑室主任-总编的三审制,从下级到上级的递进,兼具服从和制约;

2)就目标言:

每一审级的工作重点不同,具备后督察前和不同审级相互补充的特点。

3.作用:

以分级审读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的避免由于某级审读者的知识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失误。

(二)三审制各审级的任务

1.初审:

1)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政治导向、思想倾向和价值(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稿件具体内容、体例、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2)对稿件优、缺点进行分析,对稿件质量作出评价,对非组稿应对其社效、经效进行预估3)以审稿意见形式表明可否采用,是否需退修及如何退修、外审等;4)将审稿意见随同稿件一起报送复审、终审,由终审者作出最终决定。

(若退修还要草拟退修信,提出退修方案,并经复审、终审核签后交作者)初审者只有对全部稿件进行认真、细致的审读,才能对其作出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判断和评价,才能对其产生的社效和经效作出合理评估,为复审、终审提供分析、判断的基础。

2.复审:

1)通读稿件;2)对初审者意见进行审核判断,表明自己认同、反对或补充、或存疑态度;3)弥补初审者提出的问题,对不合要求的初审可要求其返工,对退修意见表明态度。

3.终审:

1)审查稿件政治导向与思想倾向,是否违法、违规、违背有关的方针政策,有悖精神文明建设宗旨、社会道德规范,是否具有学术、文化艺术价值,是否可产生一定的社效和经效;2)从本单位出发综合考虑,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浪费人力和财力等情况发生。

二、外审(本单位无法解决时,将稿件送本单位以外的专家或有关部门审读)

1.目的:

准确评价稿件,避免错误,以提高图书质量。

注:

1)外审意见只供本社决策者参考,不能作为最终决定。

2)外审者必须是专业人员。

重点解决无法判断的问题。

2.过程:

编辑提出送审报告,经编辑室主任签发提交总编辑室审批,然后送外审。

3.外审报告内容:

原稿和作者基本情况、编辑对原稿看法,需请外审者解决的问题,进行外审的原因、要求,拟请人选、外审费用标准等。

三、稿件质量评价

(一)对内容质量的评价

1.政治性:

稿件中的政治立场、观点倾向包括涉及政党、国家、高级领导人、外交、民宗等问题;

a基本要求:

以马毛邓为指导,以科发为统领;b不违反党和国家各项具体方针政策;

c不含有《出版管理条例》规定的如危害国家等内容的;d不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

2.思想性:

稿件中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有时与政治性相联系。

基要: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科学性:

稿件反映客观失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警惕伪科学。

4.知识性:

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容量与价值。

基要:

合乎科学。

5.创造性:

稿件在内容形式上的创新特点,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艺术创新等。

6.稳定性:

稿件所包含知识信息的长时效。

7.艺术性:

稿件表现出独特的艺术特点、对读者产生审美感染力的程度。

构思具有创意,语言文字或艺术手法技巧臻于完美,具有一定特色,能给读者带来较多的审美愉悦。

(二)对稿件形式质量的评价

1.结构框架:

稿件内容层次安排形式。

合理的框架有助于突出主题,方便读者把握图书实质内容。

结构框架合理表现为:

1)各部分前后次序遵循一定的逻辑,体现一定的系统结构,概述分述关系明确,有明显的层次安排;

2)各部分内容不矛盾,交叉内容阐述不重复,详略有别,又互相呼应。

3)阐述方式在同一部分保持一致,不同部分采用最合适的方式。

2.行文格式统一:

表现

1)各级标题采用互有区别的格式标志,同级同标;

2)各种注释标志应该一致;

3)图片、表格和公式等标注形式一致并符合规范,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形式要符合规范;

4)辞书要求凡相同性质的条目都应该具有统一的模式。

3.表述形式:

稿件中对语言文字以及量和单位的应用状况。

1)语言文字规范:

a语言角度:

语句规范无残缺、无“串位”;表述准确;符合语体;褒贬义词语使用恰当。

b文字角度:

无错别字;对异体繁体字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异形词用推荐词形;对数字用法应符合国家标准。

2)量和单位规范:

不用市制/英制单位,某些公制单位已更换不宜再用,名称、中文或字母符号符合国家规定,适应主题内容和目标读者。

四、审稿结论及稿件处理

(一)审稿的三种结论:

1.接受出版;2.退修(作出结论并提出修改意见);3.退稿。

(二)作出审稿结论的方式及后续工作:

书面审稿意见

1.作者及稿件的基本情况:

作者简介、稿件来源、交稿时间,稿件篇幅、审读基本过程;

2.稿件主要内容:

主题/内容概要/形式特点;

3.稿件的价值评估和质量判断;

4.对拟退修的稿件,还应对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修改建议;

(以上为初级内容)

5.审读时的疑点/难点,要一一列出,同时说明难以把握的原因;

6.如果曾送外审,要介绍外审者的资质及外审情况,并附上外审专家意见。

(三)通知作者(无)

1.对接受出版的,告诉作者,征询对合同要款的意见;

2.对退修的,退还原稿,附上修改意见;

修改意见分全局的(观点、见解、重要史料结构体例表现形式等)和局部的(个别提法、出入等)3.退稿。

稿件退还,原始载体退还,约稿的要妥善处理好相应事宜。

五、签订出版合同

1.内容包括:

1)双方名称、住所、联系方式,签约日期,作品名称;

2)作者享有著作权保证;

3)出版权是否专有、该权利所涉及的文种、期限、出版与发行地域;

4)出版权可否转授权和转授后的利益分配;

5)作者是否同时授予电子版本出版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改编权等其他权利;

6)作者审读校样的责任;

7)出版者向作者支付报酬的方式、标准和时间;

8)图书重印、再版的条件与报酬;

9)作者样书的赠送办法和作者优惠构书条件;

10)违约责任;

11)纠纷解决方式约定(仲裁机构约定);

12)其他。

注:

多人合作的应明确作者的署名顺序和稿酬的分配方式。

2.签订程序:

1)由责任编辑代表出版单位与作者协商后起草,经编辑室主任和出版单位领导审核后,交作者核实;

2)双方认可;

3)正式文本报出版法定代表人或其正式授权人审核、签署,并加盖公章或合同章;

4)作者签署。

也可以先签一个意向性约稿协议,审稿被接受后再签正式出版合同。

 

第二节编辑加工整理与其后续工作

编辑加工整理:

对已决定采用的稿件再次从各方面进行审核并作修改润饰和规范化处理的活动。

一、加工整理与审稿的关系:

1.两个环节不可同时进行,审稿在前,加工整理在后;

2.加工整理在审稿基础上进行。

二、内容:

(一)原则:

1.尊重作者,忌强加于人;2.改必有据,忌无知妄改;3.依据规范,忌滥施刀斧。

(二)步骤:

准备、计划、实施、总结;

(三)内容:

1.消灭差错(政治、思想、知识、科学、文字、语法、修辞、逻辑、标点符号等);

2.润饰提高(强化主题、理清层次、梳理文字、删削赘文、弥补缺漏);

3.规范统一;

4.其他:

1)核对引文,2)查对资料,3)校订译文,4)推敲标题,5)撰写和规范辅文。

三、审定发稿

(一)稿件送审:

1.责编应将加工完的稿件逐级报送,填加工记录单,表明是否达到出版要求,签名;

2.复审者审阅编加整理是否达到消灭差错等要求,做好相应工作,如达到,可提交终审,否则帮助责编修正,签名;

3.终审者对稿件最后审阅,着重于政治把关,表明是否发稿,作出决断,签名。

(二)稿件整理:

1.复查稿件,2.清稿誊抄,3.检点稿件,4编排次序。

“齐、清、定”原则。

(三)稿件发出:

责编办理手续、填写相应格式文件(装帧设计单、发稿单CIP,征订单),并将之与审稿意见、编辑加工整理记录一起发出。

四、发稿后的编辑工作

一、校样处理:

(一)审读校样;

(二)处理作者的修改和校对人员的质疑;(三)检查付印清样:

1.排版质量:

格式是否统一、更改处是否改正、版心是否齐平、图表是否有污点或断线等;2.结构组成:

察看封面、书名页、插页等结构部件以及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目录、各种附录等是否齐全,与正文是否一致。

捅版,“改正后复对付印”;捅行,“改正后抽复付印”;个别小的错误,“改正后付印”;合格,“同意付印”。

二、样书检查

1.面封、书脊、底封、前后勒口、扉页、版权页、出版说明、前言、后记等书名、作者、出版单位;

2.书号、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书名汉语拼音、字数、定价及版本记录各项是否存在遗漏;

3.目录列出的篇章遍体及相应页码是否与正文一致,书眉和正文是否一致;

4.全书页码是否连贯,树叶有无漏装或错装;5.印刷装订质量是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图书宣传

是宣传部门、发行部门和编辑部门的共同责任。

编辑人员应积极做好提供新书简介、书讯,组织、撰写书评,向有关部门提供相关系列指导设计和发布图书广告,审核其他形式材料等。

四、收集反馈信息:

收集读者评价。

包括对于具体出版物的评价和出版单位形象的评价。

(初级内容)

 

第三节图书辅文

图书辅文是图书正文的辅助文字(目录、序、跋、凡例、注释、附录、索引等)。

一、作用

1.保证图书的完整性;2.强化图书的功能;3.指导购买和阅读;4.有利于检索的准确快捷。

二、种类:

1.识别性辅文:

1)封面文字(面封、书脊、底封文字),2)书名页文字(扉页、版权页、附书名页)。

2.介绍性辅文:

1)内容提要,2)作者简介,3)封面宣传语

3.说明性辅文:

1)出版前言:

从出版社角度说明情况,包括出版目的、编撰体例、选文标准、版本源流、内容搜集、整理过程、著作价值、作者介绍、编审要略、使用注意等;

2)a序(叙),多用于学术价值、文化内涵较高的作品;自/他/代/原/译/修订版序/第×版序等;

b前言(引言、前记、写在前面),多用于教材和演绎作品。

3)凡例:

亦称发凡/例言,一般置于目录后、正文前,介绍图书内容、编纂体例、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多用于工具书、地图册等。

4)跋、后记:

放在书末,跋相对序、后记相对前言,补充序与前言,对新情况加以说明,或对帮助致以谢意等;跋在后记之前。

5)译后记:

只用于翻译图书,在该译书无译序等时,可代替译序对原作者和作品进行评介;

6)出版后记:

编后记,印在全书最后,从出版社角度,说明出版情况,无前言可代前言,有则补充。

4.检索性辅文:

1)目录,或目次,前言和序言之后,凡例和正文之前,一般由作者编制,编辑核对补充,也可由编辑编制;

2)索引,或引得、通检,辞书、学术、资料书必备,有时由作者完成,有经验的编辑可做更好,原则:

款目齐全、简明,编排科学、规范,易于检索。

5.参考性辅文:

1)注释:

(夹注或附注,视为正文部分)脚注、文后注、呼应注(古籍)、译注与原注(古籍或翻译图书)、自注与编者注;

2)参考文献表:

a与正文所引文字等直接相关(期刊应用多),方式:

“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

b没直接引用但借鉴过的文献列表(图书应用多),方式:

以作者姓名为序,发表年份可前可后;

  3)名词解释:

对文中一些专门名词的说明,多用于社科、科普、翻译类图书;

 4)译名对照表:

中外人名、地名、事物等对照列出;

  5)大事年表:

(全面/详略得当、简洁/易参考)作者完成。

6)各种附录:

(简明/可靠/新颖/实用)

6.其他辅文:

口号页、呈献页、题词页文字和勘误表等。

三、编辑与图书辅文

(一)选择辅文设置;

(二)选择辅文作者;(三)审读加工辅文,原则:

1.立意正确适当,2.评价准确实际,3.资料准确无误,4.方法科学简便,5.行文简明精到。

 

第四节 图书重印与再版

一、概念和意义

(一)重印的概念:

图书第一次印刷后,没有改动或改动甚少的再次印刷;

特点:

重印时开本、书号、版式均不变,但封面、扉页可以重新设计;

中国标准书号条码一般不变,若定价调整则须在原条码后加上附加码。

重印应在版本记录中标明印次,每重印一次记录一次,逐次累计。

意义:

1.及时满足社会的需要,2符合最佳经济效益原则,3可以不断提高图书质量。

(二)再版的概念:

对原书作较大修改后重新排版印制。

特点:

进行较大修改,有时甚至是脱胎换骨的改造;

有的标明有的不标明“修订本”;

标明版次,依次类推;

改用新书号;

除书名外,其他可重新设计。

     再版的图书照原样再印或略作小改动再印,称为再版书重印。

意义:

1.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2.是图书更新的重要途径,3.提升图书的使用价值,4.能使出版资源得到深度开发,5.能打造图书的品牌。

二、重印和再版条件:

1.首要条件是图书的高质量所引发的不间断的读者需求;

                 2.再版不同于重印之处还在于需作者配合这个重要条件;

                 3.决策者对本单位人力、财力、物力等条件作周密的考虑,妥善作出安排。

三、程序

(一)重印程序:

1.检验出版合同,确认是否仍有效;

2.进行市场调查,估量销售空前,了解基层销售情况;

3.提出重印报告,填写报告单(包括:

书名、合同编号和有效期、作者、初版或上次重印时间、字数、印张数、市场情况、重印理由、拟重印数量、出书时间、效益估计等);

4.审读重印书,坚持三审制;

5.办理重印发稿手续:

责编填单、三审、审读报告和样本交总编室登记后发出版部门,安排印制。

(二)再版程序:

与初版书大同小异。

同:

审稿起的各个编辑环节,异:

审稿之前的各个环节。

修订工作一般由作者承担,编辑与修订者共同确定修订方案/原则/范围/重点,经集体论证后实施;

出版单位接到再版稿后,应按照初版书的要求审稿、编辑加工整理和审定发稿。

四、重版率:

全年出书种数中重印与再版书种数之和所占的比例。

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办得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重版率高,说明书的质量好、社会效益高。

出版单位利润相对越高,经济效益也就越好。

第三章期刊出版

 

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