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7259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6 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docx

专题06物质的检验高考复习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原卷版

1.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

溶液变浑浊

酸性:

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

生成黑色沉淀

Ksp(CuS)

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

②再加足量盐酸

①产生白色沉淀

②仍有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SO42-

2.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

溶液变为黄色

氧化性:

H2O2>Fe3+

B

向5mL1mol/LNaOH溶液中滴加5滴1mol/LMgCl2溶液,然后再滴加足量的1mol/LCuCl2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然后产生蓝色沉淀

Ksp[Cu(OH)2]

>Ksp[Mg(OH)2]

C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

红棕色变深

2NO2(g)N2O4(g) ΔH<0

D

向一定量酸性KMnO4溶液中加入乙二醇(HOCH2CH2OH)

溶液紫色褪去

乙二醇被氧化为乙二酸

3.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大小相同的金属钠分别投入水和乙醇中

钠与水反应比钠与乙醇反应剧烈

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B

在适量淀粉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5min,加入NaOH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Cu(OH)2,加热

有红色沉淀生成

淀粉完全水解

C

向Fe(NO3)2溶液中依次滴加少量稀H2SO4和KSCN溶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能氧化Fe2+

D

向10mL0.1mo/LNa2S溶液中滴入2mL0.1mol/LZnSO4溶液再加入0.1mol/LCuSO4溶液

开始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有黑色沉淀生成

Ksp(CuS)

4.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对应所得到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常温下,测定同浓度NaA和NaB溶液的pH:

NaA小于NaB

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A电离程度大于HB

B

常温下,用pH试纸测得:

0.1mol·L-1NaHSO3溶液的pH约为5

HSO3-的电离能力大于水解能力

C

将硫的酒精溶液滴入一定量的热水中得淡蓝色透明液体,用激光笔照射,有光亮的通路

淡蓝色液体属于胶体

D

向X溶液中滴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无明显现象

X溶液中无NH4+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溴乙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生成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褪色

有乙烯生成

B

向试管中的浓硫酸加入铜片,盖好胶塞,导管通气入品红溶液,无明显现象

铜片未打磨

C

除去CuSO4溶液中Fe2+:

先加足量H2O2,再加Cu(OH)2调溶液pH=4

Ksp[Cu(OH)2]>Ksp[Fe(OH)2]

D

将有色纸条放入盛满干燥氯气的集气瓶中,盖上玻璃片,无明显现象

氯气漂白不是Cl2分子直接作用的结果

6.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均有水珠

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

B

向SO2水榕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SO2具有氧化性

C

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

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

产生的气体是乙烯

D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加稀硫酸酸化,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未呈蓝色

该食盐中不含有KIO3

7.由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该溶液一定是钠盐溶液

B

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置于集满某气体的集气瓶口

试纸变蓝

该气体为Cl2

C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和NaSiO3溶液中分别滴加3滴酚酞溶液

NaNO3溶液为无色,Na2SiO3溶液变成红色

非金属性:

N>Si

D

將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红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

8.下列实验中,对应的操作、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铜粉加入到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铜被浓硫酸钝化

B

将表面氧化的钢丝从酒精灯的外焰慢慢移向内焰

黑色的铜丝变红色

氧化铜被酒精灯内焰的乙醇蒸汽还原

C

将混有乙酸的乙酸乙酯加入到分液漏斗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震荡、静置、分液

溶液分层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D

分别向两只试管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草酸溶液,再分别加入同体积、不同浓度的酸性高猛酸钾溶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时间不同

浓度不同反应速率不同

9.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25℃,两片相同的Al片分别和等体积的稀HNO3和浓HNO3反应

前者产生无色气体,后者产生红棕色气体,且后者反应更加剧烈

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

往黄色固体难溶物PbI2中加水,振荡,静置。

取上层清液,然后加入NaI固体

产生黄色沉淀

难溶物PbI2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C

向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乙醇溶液和(NH4)2SO4饱和溶液

均产生白色沉淀

蛋白质均发生了变性

D

向稀硫酸中加入铜片,然后通入氧气加热

开始无明显现象,通入氧气加热后溶液变蓝

氧化性:

稀硫酸 >Cu2+

10.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BaSO4固体中加入浓Na2CO3溶液,充分揽拌后,取沉淀(洗净)放入盐酸中

有气泡产生

说明Ksp(BaCO3)

B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向尿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蚀液

没有红色沉淀生成

说明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D

向溶液X中滴加NeOH稀溶液,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无法证明溶液X中是否存在NH4+

11.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KNO3和KOH混合溶液中加入铝粉并加热,管口放置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试纸变为蓝色

NO3-被还原为NH3-

B

将Fe(NO3)2样品置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Fe(NO3)2样品中一定含有Fe3+

C

向浓度均为0.1mol/L的Na2CO3和Na2S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AgNO3溶液

产生黑色沉淀(Ag2S)

Ksp(Ag2S)>Ksp(Ag2CO3)

D

向KI溶液中加入少量苯,然后加FeCl3溶液

有机层呈橙红色

还原性:

Fe2+>I-

12.下列选项中,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 象

结 论

A

将过量的CO2通入CaCl2溶液中

无白色沉淀出现

生成的Ca(HCO3)2可溶于水

B

常温下将Al片插入浓硫酸中

无明显现象

Al片和浓硫酸不反应

C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变蓝色

浓氨水呈碱性

D

向澄清石灰水加入某试剂的溶液少许

产生白色沉淀

该试剂中一定含有CO32—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以及原因完全对应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原因

A

室温下,向浓度均为0.01mol·L-1的BaCl2和CaCl2混合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Ksp(BaSO4)

B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

铁粉变为红色

铁可以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

C

向淀粉水解的产物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

没有出现银镜现象

催化剂与新制的银氨溶液发生了反应

D

相同温度下,将相同大小钠块分别加到水、醋酸、乙醇中

生成氢气的速率:

醋酸>水>乙醇

三种电解质电离H+能力:

醋酸>水>乙醇

14.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得出的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盛有FeSO4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氯水,然后滴入KSCN溶液

滴入KSCN后溶液变为红色

原FeSO4溶液已被空气中O2氧化变质

B

将饱和食盐水与电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溶液紫色褪去

使溶液褪色的气体不一定是乙炔

C

Cu与浓硫酸反应,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后,再向反应器中加入冷水

溶液变蓝

验证生成Cu2+

D

用两支试管各取5ml0.1mo/L的KMnO4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和0.2mol/L的H2C2O4(草酸)溶液

加入0.2mol/LH2C2O4的溶液褪色快

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5.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一定浓度的CuSO4溶液中通入适量H2S气体

出现黑色沉淀

H2S的酸性比H2SO4的强

B

向足量含有淀粉的FeI2溶液中滴加2滴氯水

溶液变蓝

还原性:

I->Fe2+

C

测定等浓度的Na2CO3和Na2SO3溶液的pH

Na2CO3溶液的pH较大

非金属性:

S>C

D

向AgN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与NH3·H2O不能共存

16.下列实验的叙述中有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或结论

A

向2mL滴有2滴KSCN溶液的FeI2溶液中加入几滴氯水

确定Fe2+、I-还原性的相对强弱

B

将C2H5OH与浓H2SO4在蒸馏烧瓶中混合后加热至170℃,将从瓶内逸出的物质通入到酸性KMnO4溶液中

检验有无乙烯生成

C

将含有CO的CO2缓慢通过灼热的CuO

除去CO

D

用一定浓度的NaOH滴定一定体积、浓度的草酸(H2C2O4、弱酸)溶液(用酚酞作指示剂)

确定草酸是二元酸

17.下列实验操作中,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再滴加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 氧化为Fe3+

B

将少量铜粉加入1.0mol·L-1

Fe2(SO4)3溶液中

固体溶解,溶液变蓝色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0.1mol·L-1MgSO4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 溶液,再滴加0.1mol·L-1CuSO4溶液

先生成白色沉淀,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溶度积比Mg(OH)2小

D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

金属铝熔化而不滴落下来

金属铝熔点比氧化铝低

18.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Na2SO3固体溶于水后,向形成的溶液中加入足量Ba(NO3)2溶液,再加入足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