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docx
《资料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料图.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料图
资料图:
日环食
本次日环食是本世纪首次在我国出现的日环食,上一次我国发生该天象是在1987年9月23日。
据预测,这次日环食食甚时间最长可达11分08秒,接近理论上的最大值,见食地点位于印度洋北部。
若要想打破此次纪录,可能得等到3043年。
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李竞在接受腾讯科技专访时介绍说,15日的日环食天象被称为千载难逢一点儿不夸张,本次日环食食甚时间最长可达11分08秒,这在上下一千年是没有的。
2008年、2009年我们连续两次目睹了日全食天象,而2010年1月15日我们又迎来日环食,这两年对于地球人、特别是对中国公众来说是非常幸运的。
虽然日环食的科研价值不及日全食,但对公众来说,日环食仍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天象奇观。
日环食将从云南省入境
此次日环食将从中缅边境经云南省瑞丽地区进入中国,经过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山东,在中国胶东半岛结束。
除了东北黑龙江部分地区外,中国境内绝大部分地区都可观测到这次天象。
而在北京地区,公众可观测到太阳表面60%的面积被遮盖。
本次环食带所经过的地区人口较为密集,估计有1亿多人能观赏到此次日环食。
资料图:
日环食
日环食成因
我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李竞介绍说,2010年1月15日,地球正处于近日点上(离太阳最近),因此看上去的太阳比平常大点,而月亮正好又处于远地点上(离地球最远),因此看上去比平常要小,一个小点的月亮背后是一个大点的太阳,所以它只能把太阳90%多遮住,留下一边,这就是1月15号的日环食。
日环食发生的五个过程为:
即初亏、环食始,食甚,环食终,复圆。
点击进入腾讯网日环食直播专题
15时视频直播日环食天象奇观
推荐阅读:
日环食成因动画演示各地可见日环食时间表
天文学家最新理论揭示宇宙星系真实形成过程
2010年01月15日07:
19腾讯科技我要评论(7)
字号:
T|T
[导读]目前,天文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星系形成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的星系形成理论基础上进行了补充,更加精确地描述了星系的形成过程。
腾讯科技讯(编译/悠悠)据国外媒体报道,过去20多年,天文学家使用寒冷暗物质理论作为解释宇宙如何在130亿年前宇宙大爆炸之后诞生,以及直到现今进化成为纤维丝状、多星系的宇宙网络。
然而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提出了星系形成的一种新理论。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提出了星系形成的一种新理论
之前的理论观点存在一个问题——该理论显示一些星系内核区域比当前实际拥有更多的恒星和暗物质,尤其是矮星系,矮星系内恒星的数量要比银河系等大型星系少百分之一。
目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在1月14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如果基于超级计算机运行数百万小时,将模拟出星系形成过程。
这种模拟实验非常像通过人造卫星和大型望远镜的观测结果。
华盛顿大学天文学研究副教授法比奥-戈文纳托(FabioGovernato)说:
“之前许多研究工作仅简单地描述星系内恒星是如何形成,以及在什么地方形成,或者忽视恒星的形成。
目前,我们进行的最新计算机模拟采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能够更好的描述星系中恒星是如何以及在哪里形成。
”
这项模拟实验显示,当质量最大的恒星像超新星一样爆炸,爆炸产生的巨大宇宙风将席卷大量的气体远离中心区域而变成矮星系,并阻止了数百万颗恒星的形成。
戈文纳托称,如此大质量的气体突然从星系中心移除,暗物质的重心牵引力被削弱,暗物质漂移离开星系中心区域。
这就像是在太阳系中突然太阳消失,失去恒星的重心引力将使地球漂移至太空中。
目前这项宇宙爆炸理论证实了科学家所疑惑的矮星系缺少的恒星数量,戈文纳托说:
“寒冷暗物质理论令人惊讶地透露了真相,揭示了宇宙星系是何时何地形成,我们发现了一种更准确描述真实宇宙演变过程的理论,其精确性更高。
”
美宇航局发现“火星树木”年轻岩浆流像浮油
2010年01月14日07:
09腾讯科技编译/悠悠我要评论(253)
字号:
T|T
[导读]日前,美国宇航局拍摄的最新火星表面图片显示红色表面上长着黑色“树木”,“年轻”岩浆流如浮油一般。
腾讯科技讯(编译/悠悠)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日前,美国宇航局最新拍摄到火星表面存在“树木”,乍看起来沙漠斜坡上投影在火星红色表面就如同火星长着树木。
美国宇航局最新拍摄到火星表面存在黑色“树木”
火星赤道“年轻”岩浆流如浮油一般
然而这一奇特景像位于火星北纬83.5度,距离北极400公里,它是灰尘沙丘、冰溪和暗色岩层混合作用形成的,其中的树木也只是沙丘斜坡的投影。
在火星冬季,二氧化碳冰层覆盖在沙丘上,到春季冰层蒸发形成暗色物质,在沙丘斜坡上残留下条纹状结构。
如图所示,图片中部左侧有清晰可见的小型沙丘羽状结构,美国宇航局的坎迪-汉森(CandyHansen)称,环绕邻近条纹状物质的颜色暗示着灰尘在二氧化碳冰层的底部。
这些图片是美国宇航局火星轨道勘测器高分辨率成像科学实验摄像仪(HiRISE)拍摄的,该探测器于2006年环绕火星进行勘测分析。
火星轨道勘测器的任务是寻找火星表面水的存在证据,科学家期望能够找到稳定的液态水资源,从而证实火星表面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为了寻找水资源,火星轨道勘测器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在火星极地区域。
火星像地球一样,被认为在过去数百万年中经历了全球性气候变迁,在火星极地区域的沉积层很可能记录着数百万年前气候变迁的证据。
除火星极地之外,火星轨道勘测器还用于分析勘测更多的地质特征明显的区域,美国宇航局于1月12日发布了一张火星表面“年轻”的岩浆流。
这片岩浆流位于火星赤道ElysiumPlanitia地区的阿瑟巴斯卡峡谷,虽然富有戏剧性的图片显示该地形如同一片浮油,其颜色的变化性形成于岩浆稳定状态时明亮的沉淀层。
研究人员发现沉淀层中包含着乳白色二氧化硅和硫酸铁,科学家猜测火星在低温环境下曾有酸性水流经玄武岩表面。
尽管科学家尚不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水和沉淀物成份,但认为水对这种岩浆流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太阳为什么不会吞噬地球?
天文学家有新说
2010年01月14日07:
36现代快报我要评论(26)
字号:
T|T
[导读]巨大的行星因为引力的原因慢慢向恒星移动,直到在较近的位置形成稳定的轨道。
这样说来,地球40亿年前就该被太阳吞噬了。
面对如此“美食”,太阳为何一点不“嘴馋”?
当天文学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注意到那些围着遥远恒星绕行的行星时,他们困惑了。
他们发现很多像木星那样大的行星离恒星实在太近了,它们的“一年”甚至只相当于地球上的几天。
看情形,它们迟早有一天会被恒星给吞噬。
相比之下,为什么小得多的地球却没有被太阳拉到身边,吞而食之呢?
地球40亿年前就该被太阳吞噬?
没人相信木星那样大的一个星球能够在离恒星那样近的距离形成,以恒星的温度,那些物质早在到达那个位置融合为行星之前就已经被气化了。
但一些理论家已经有了解释。
那些巨大的行星可能像木星一样在较远的位置形成,然后因为引力的原因慢慢向恒星移动,直到在较近的位置形成稳定的轨道。
这听上去很有道理,但有一个小问题:
如果这种解释是正确的,那像地球这样的“小家伙”就根本不应该存在了;它该在40亿年之前就移动到太阳里头了。
气体云引力将行星“绑”在太阳周围
美国天文学家莫迪凯-马克·麦克劳承认:
“这的确是个问题。
”不过,麦克劳和他的伙伴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
人们原先认为,当太阳系最初形成的时候,行星穿过一片盘状的气体云。
它们的通过搅混并压缩了气体云,被压缩的气体云用自身的引力依次拖动原行星。
初始模式显示,原行星将被向太阳的方向拖动,这种拖动将在气体云最终消散后停止,但这时一切已经太晚了,行星已经永远地被太阳俘虏了。
引力不仅往内拉行星,也往外推行星
但这些早期的模式没有考虑气体云温度的上升,实际上,温度的上升限制了气体云的密度,并将减小它拖动原行星的引力。
除此之外,麦克劳的合作者,现供职于剑桥大学的斯梅-简·帕尔德库珀发现,气体云的引力不仅将行星推向恒星,也会将行星推离恒星,行星之所以向恒星方向移动,是因为朝向恒星的推动力大于背离恒星的推动力,行星最后停下来的位置就是两股相反的推动力合力为0的地方。
他说:
“当行星被推到这个位置时,它们停下来了。
”这其中包括像地球一样较小的行星。
最终,盘状的气体云消散了,原行星的轨道则永久地固定了下来。
这就是为什么地球停在现在的位置,没有被太阳拉到身边的原因。
那些遥远的大行星们则很不幸,它们受到的内外推力合力为0的地方,已经离恒星很近了。
行星轨道不由恒星决定,而由自己决定
事实上,行星轨道最终的确定取决于每个行星系统独特的所有因素——初始原行星盘包含有多少物质,多少是尘埃多少是气体,尘土的颗粒有多大,恒星的温度有多高以及很多其他因素。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预计到每个恒星系有一点不同。
事实上,
美国宇航局拍到乌拉圭上空神奇“卷云”(图)
2010年01月15日07:
41国际在线我要评论(17)
字号:
T|T
据《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宇航局近日拍摄到一组“卷云”掠夺乌拉圭马尔多纳多(Maldonado)的奇幻场景。
美国宇航局拍
河北秦皇岛沿海出现美丽冰海奇观(组图)
2010年01月14日07:
41新华网我要评论(20)
字号:
T|T
河北秦皇岛沿海现冰海奇观
河北秦皇岛沿海现冰海奇观
近日,受强冷空气和降雪影响,河北省秦皇岛沿海一线出现大面积结冰,呈现出精美绝伦的冰海奇观。
2010年天象奇观不断日环食流星雨值得期待
2010年01月05日07:
16腾讯科技悠悠/编译我要评论(22)
字号:
T|T
[导读]2010年将陆续出现许多壮观的天文观测机会,比如:
1月15日将出现持续时间最长的日环食,可达到11分8秒。
腾讯科技讯据美国太空网报道,进入2010年,今年有许多十分重要的天文观测,其中包括:
日环食、日全食、偏月食等,以下是每次天文观测的时间:
2008年出现的月全食
单击此处浏览更多相关图片
1月15日:
日环食
1月15日,非洲、印度和中国部分地区将观看到日环食现象,这是由于月球接近远地点(在地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远的一端),同时地球刚经过近日点。
因此月球看上去比平常要小一些,太阳比平常更大一些。
日环食是日食的一种,出现日环食时太阳的中心部分呈现暗黑色,边缘却仍然明亮,在天空中呈现出一个耀眼的光环,十分壮观。
此次日环食现象最多持续11分8秒,这是非常长的一次日食现象,是2009年7月22日出现日全食持续时间的两倍。
依据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日食专家弗瑞德-埃斯彭克(FredEspenak)称,这是千年内第三次日环食,预计如此长时间的日环食将在3043年才出现。
1月29日:
火星最接近地球
1月29日,火星将距离地球仅9933.7万公里,预计下一次更近距离接近地球将在2014年3月。
火星星等值为-1.3,除天狼星和木星之外,它比夜空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都要明亮。
星等是天文学上对星体明暗程度的表示方法,星等数值越小,说明该星体越亮,星等数值每相差1,其亮度大约相差2.5倍。
人类肉眼能看到的最暗星等星体是6等星。
2月16日:
金星和木星连接一起
像两艘船驶入黄昏的小河,金星和木星在2月16日夜晚彼此仅相距0.5度(度:
利用拳头叠加的方式,每加一个拳头,表示仰角增加10度,由地平面至天顶,共9个拳头。
)木星朝向太阳的方向,金星则偏离太阳。
此时金星的星等值为-3.8,木星的星等值为-2.0。
3月28日至4月12日:
金星和水星吸引结合
在日落之后的西部至西北部夜空,金星和水星彼此相吸引逐渐接近。
在此期间,金星和水星之间的最大距离为5度,金星位于昏暗水星的左上方,两颗行星最近距离仅有3度。
6月6日:
火星、木星和天王星连成一线
6月6日,橙黄色的火星与夜空北部的浅蓝色恒星“雷古拉斯”仅相距不足1度,通过大型望远镜,火星看上去仅是一个微小的赭色圆点,但在夜空中,火星与木星、天王星将连接在一起,这是1801年至2200年之间,第6次出现3颗行星连接在一起,前一次出现在1983年,下一次将于2037-2038年之间出现。
6月26日:
偏月食
偏月食经常出现在美国夏威夷岛、阿拉斯加州西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东部和亚洲部分地区。
6月26日出现的偏月食观测时将出现月亮上半部昏暗。
腾讯科技讯本周,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和“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将发射升空,月球勘测轨道器将展开对月球表面的勘测,进而分析未来的着陆地点;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将分离半人马座上级火箭碰撞月球南极表面,对20亿年的永久阴影区域进行土壤分析,试图发现水存在的迹象。
摄影师拍到的罕见奇观:
融化的红月亮(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单击此处浏览更多相关图片
对月球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探知它的构成,早期太阳系的一些状况等,虽然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但它仍具有一层神秘面纱。
目前,美国生活科学网站列举了月球令人惊异的十大科学事实:
1、月球的形成:
较大的重击
科学家们猜测月球的形成源自远古时期星体间的较大碰撞,很可能是46亿年前在太阳系诞生不久,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碰撞地球。
地球和火星大小星体所形成的岩石残骸在地球轨道附近形成,当这些岩石灰尘云冷却下来时,形成小型的固态结构,最终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月球。
2、月球有时白天升起,有时夜晚升起
每天人们看到观测到月亮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这非常类似于日出和日落,地球是自转运行着的,自东向西,因此人类在地球可以看到月球升起落下。
月球每次月相变化周期为29.5天。
平均月球每天升起的时间会平均晚50分钟。
这将解释为什么有时升空是在夜晚升起,而多数情况下却是从白天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