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827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9.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32

考点3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考点

题号

文学的繁荣

1、2、3、4

美术的辉煌

5、6、7、8

音乐与影视艺术

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18世纪末19世纪初兴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有一个著名的口号“回到中世纪”。

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浪漫主义作家对宗教信仰的坚守

B.表现了对中世纪时古典主义文学的向往

C.体现了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

D.意味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出现精神危机

解释:

C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频繁的革命与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们感到革命或改革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此感到失望,“回到中世纪”口号的提出集中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2.(2014湛江测试)某教师在分析一文学作品时说:

“作者在环境、事件、情节的安排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夸张地突出某些特性,造成强烈的对照,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

”与这一作品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

A.《西风颂》B.《母亲》

C.《人间喜剧》D.《等待戈多》

解释:

A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世界文学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运用知识、分析思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文学作品一是“夸张地突出某些特征,造成强烈的对照”,二是“能影响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

浪漫主义文学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A项的《西风颂》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代表作;B项的《母亲》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代表作,属于现实主义文学;C项的《人间喜剧》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D项的《等待戈多》是爱尔兰现代主义作家贝克特的代表作。

3.(2013福州质检)某位文学家认为,艺术创作要“根据亲眼看到的生活中的图画,根据从生活中得出来的结论进行创作”。

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作品是(  )

A.《离骚》B.《西游记》

C.《唐璜》D.《人间喜剧》

解释:

D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相符。

《人间喜剧》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D项正确。

A、B、C三项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文学作品。

4.(2013潍坊模拟)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

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

A.《唐璜》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D.《牧神午后·前奏曲》

解释:

C 题干信息表明莫言的作品风格属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A项是浪漫主义文学,B项是现实主义文学,C项是荒诞派文学作品,即现代主义文学,D项是印象派音乐。

故C项符合题意。

5.他们提倡注重艺术家的主观性和自我表现,以民族奋斗的历史事件和壮美的自然为素材,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

总之,他们重感情轻理性,重色彩轻素描,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材料中“他们”的代表作是(  )

A.《自由引导人民》B.《泉》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D.《格尔尼卡》

解释:

A 题干中“以瑰丽的想象,夸张的手法塑造形象,表现激烈奔放的感情”等信息表明材料中“他们”属于浪漫主义艺术家,《自由引导人民》为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故答案为A。

6.“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与该诗属同一创作风格的美术作品是(  )

解释:

D 题目中“硕鼠硕鼠……”引自我国现实主义作品《诗经》,选项中只有D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属现实主义作品。

7.刘海粟在《西洋风景画史略》中写道:

“风景画法……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

”这里的“风景画法”应属于(  )

A.现实主义画派B.浪漫主义画派

C.印象主义画派D.现代主义画派

解释:

C 根据材料信息“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可知刘海粟描述的是印象主义画派的特点。

8.(2014肇庆一模)如图为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的作品《睡眠》,这幅作品与下列哪位画家的绘画风格相似(  )

A.毕加索B.莫奈

C.达·芬奇D.凡·高

解释:

A 根据材料中“超现实主义”及图画内容可看出,该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之一。

9.“卡门有强烈的个性,独特的道德标准,她邪恶堕落,却又独立自由,宁肯付出生命,也要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

”这是观众对歌剧《卡门》的评价,这部歌剧的创作风格属于(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释:

B 题干中“有强烈的个性”“坚持个性自由和忠于自己”等信息表明歌剧《卡门》是部浪漫主义的艺术作品。

10.某作曲家声称:

“我所创造的音乐,是来自人们内心深处的呐喊,是来自人们灵魂底脚的律动。

”他要使“听者不仅能感受到心灵的创伤,还能逐渐去弥合那种创伤。

”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

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B.《老人与海》

C.《悲怆进行曲》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解释:

B 从题干中“灵魂底脚的律动”和“心灵的创伤”可判断其为现代主义风格,与《老人与海》风格一致。

11.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

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尼克松表现更佳。

为此我们可以认为(  )

A.影视对国家的政治走向起决定作用

B.现代媒体比传统媒体更具有竞争力

C.电视、广播的政治功能越显突出

D.现代科学技术让竞选变得更加激烈

解释:

C 题目信息说明电视、广播对美国选民选举总统产生了直接影响,突出了其政治功能,故正确选项为C。

A项“决定作用”的说法言过其实;电视、广播同属于现代媒体,B项说法错误;题目中无法直接反映D项内容。

12.蒙太奇原意为“构成、装配”,用于电影方面有剪辑和组合之意,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方法。

按蒙太奇的原则把两个以上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产生一种转移对照物的效果,比如把情人相会与蜜蜂采蜜两个镜头连接在一起,就会使人自然联想到甜蜜的爱情。

对以上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影片是由许多不同的镜头组成的,因此电影需要连续地拍摄完成

B.电影拍摄过程中,应按照创作构思,把不同的镜头有机地组接起来

C.不同的镜头的组合可以产生连贯、呼应、悬念、对比、暗示、联想等作用

D.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必须有多人、多项分工才能完成

解释:

C 据材料信息可知影片可以分镜头拍摄,因此电影不需要连续地拍摄完成,A项错误;电影拍摄后再进行剪辑,B项错误;D项题干材料无从体现。

二、非选择题

13.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外名画鉴赏

材料二 近代自然科学从诞生之日起就在各个领域开始了对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的反叛和进攻,而科学自身的每一个胜利又都是对宗教教义和传统观念的致命打击与否定。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张幼香主编《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18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四 

(1)材料一中两幅作品都属于人物画,但反映的思想本质并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理性精神产生的条件,并举例说明理性主义思潮对欧洲和中国产生的重大影响。

(3)材料三中,恩格斯认为“理想化的王国”本质是什么?

材料四中的文艺作品能否佐证恩格斯的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如何认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解释:

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了一定时期的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又反映了一定时期的政治和经济,答题时要牢牢把握这一点。

(1)问结合两幅画的创作背景作答。

(2)问据材料可知理性精神的产生是自然科学推动的结果,结合所学回答在欧洲和中国产生的影响。

第(3)问本质从材料中关键信息“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正义、平等仅在司法与法律中有体现来分析作答;分析材料四可知两个文艺作品都是浪漫主义的代表,反映了人们对“理性”王国的失望;第(4)问据所学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前者描绘的是封建帝王,夸大了帝王的形象,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后者蕴含着文艺复兴时期反宗教神学的人文主义思想。

(2)条件: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举例: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中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进行。

(3)本质:

理想化的王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并没有真正消除社会的不平等。

能够。

理由:

这是作者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的体现,这种情绪反映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美术作品。

(4)认识: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文学艺术来源于现实,反映了社会生活。

14.电视的发明是20世纪世界科技领域一场划时代的革命,电视发明后迅速发展成为主要的大众传媒。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尔德在沿袭电影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了上百次试验,1926年,他多年的梦想——发明“电视”实现了。

贝尔德说服富有的公司老板塞尔弗里奇为他提供赞助,更加专心地研究起“电视”来。

很快,贝尔德就向英国政府申请了专利,赞助商也很快意识到了这项发明市场前景广阔,于是纷纷投资,成立了几家公司。

——李稚田《第三类接触——电视艺术欣赏》

材料二 2011年3月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

当天,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通过卫星电视了解到这一灾难的实况。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黑白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开始进入少数收入水平较高的中国居民家庭。

材料四 我国居民彩色电视机拥有率历年变化(1985~2000年)

年份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8年

2000年

彩电拥

有率(%)

17.12

59.40

89.79

105.43

116.56

(1)据材料一,归纳推动电视研发的主要因素。

(2)材料二体现了电视的什么功能和其作为大众传媒的哪些特点?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有何变化?

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解释:

(1)问依据材料一逐条归纳。

(2)问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第一时间播报地震灾害属于这一功能,其特点可依据所学知识回答。

第(3)问第一小问,注意材料三、四中电视机种类和拥有率(拥有人群)的变化;第二小问“原因”可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等角度回答。

答案:

(1)电影理论的发展;贝尔德的科学探索精神;政府的政策保护;商人的资金赞助。

(2)功能:

传播资讯。

特点:

覆盖面广、时效性和现场感强。

(3)变化:

由黑白电视机为百姓家庭高档消费品变为彩电为更多的百姓家庭所拥有。

原因:

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电视能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加快信息传递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