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580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docx

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伤寒论》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六经病最基本的治则是: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整阴阳

  D.三因制宜

  E.标本缓急

  2.下列《伤寒论》中描述的脉象,除哪项外均为桂枝汤证脉象:

  A.脉浮数

  B.脉浮缓

  C.脉浮紧

  D.脉洪大

  E.阳浮阴弱

  3.身黄如橘子色,但头汗出,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用:

  A.抵当汤

  B.栀子柏皮汤

  C.茵陈蒿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小柴胡汤

  4.下列哪一项是乌梅丸的主治证:

  A.脏厥

  B.寒格

  C.久利

  D.热利下重

  E.血热下利

  

(二)A2型题

  1.患者,女,43岁。

有慢性胃炎史。

三天前服棕子后,入夜感寒,自觉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伴恶心欲吐,腹中鸣响,大便不爽。

舌淡,舌苔黄白略腻。

临床最佳辨证是。

  A.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B.半夏泻心汤证

  C.生姜泻心汤证

  D.调胃承气汤证

  E.桂枝人参汤证

  2.患者,男,42岁。

一周前患感冒,发热39℃,伴恶寒,身疼。

经服用西药退热药及抗病毒药后热退。

然仍周身不适,寒热往来,胸胁满闷,恶心欲吐,口苦不欲饮食,双太阳穴处疼痛而胀,脉弦,舌苔黄白。

临床最佳辨证是:

  A.桂枝汤证

  B.柴胡桂枝汤证

  C.小柴胡汤证

  D.大柴胡汤证

  E.柴胡加芒硝汤证

  3.患者,女,37岁。

体质素虚,近日因自学高考学习紧张,睡眠不佳,伴心烦意乱,自觉居室狭小,憋闷难耐,常欲奔赴室外。

脉细数,舌红少苔。

临床最佳辨证是:

  A.猪苓汤证

  B.黄连阿胶汤证

  C.栀子豉汤证

  D.茯苓四逆汤证

  E.竹叶石膏汤证

  4.患者,女,23岁,未婚。

经行腹痛多年,近日加重,经前及经行时少腹冷痛,经量少而色暗,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甚则呕吐清水,舌质淡,边有齿痕,舌苔薄白,脉弦而细。

临床当以何方为主进行化裁。

  A.四逆汤

  B.当归四逆汤

  C.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D.桂枝汤

  E.乌梅丸

  (三)B型题

  A.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汤B.桂枝新加汤C.桂枝加葛根汤D.桂枝加附子汤

  E.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治疗宜用

  2.太阳病下之后,脉微恶寒,胸满者,治疗宜用:

  A.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B.黄芩三两生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柴胡半斤

  C.黄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四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半夏半升

  D.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干姜一两生姜四两半夏半升

  E.生姜半斤厚朴半斤甘草二两人参一两半夏半升

  3.生姜泻心汤的方药组成:

  4.半夏泻心汤的方药组成:

  (四)X型题

  1.六经病传变与下面哪些因素有关:

  A.治疗当否

  B.邪气轻重

  C.正气强弱

  D.感邪性质

  E.发病季节

  2.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临床表现为:

  A.身为振振摇

  B.心下逆满

  C.气上冲胸

  D.起则头眩

  E.脉浮紧

  3.发热恶寒,伴见身疼痛可见于下列哪些方证中:

  A.麻黄汤证

  B.桂枝新加汤证

  C.大青龙汤证

  D.小柴胡汤证

  E.附子汤证

  4.小柴胡汤可以治疗的发热包括:

  A.伤寒瘥后,更发热

  B.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

  C.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

  D.往来寒热

  E.呕而发热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

  1.并病

  2.坏病

  3.脾约

  4.除中

  

(二)填空题:

  1.发汗后,,,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2.心下痞,,,大黄黄连泻汤主之。

  3.问曰:

阳明病外证云何?

答曰:

身热,,不恶寒,。

  4.少阴之为病,,。

  (三)判断说明题:

  1.破下攻结为治疗结胸证的主要方法。

  2.阳明急下的目的是攻逐燥屎。

  3.白头翁汤与桃花汤均治下利便脓血,血色晦暗,滑脱不固。

  4.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妇者称为阴易。

  (四)简答题:

  1.“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2.试述痞证的分类及各类痞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及方药。

  3.简述太阴病的成因。

  4.干姜附子汤、茯苓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与四逆汤在组方上有何联系与区别?

  (五)论述题:

  1.《伤寒论》中哪些方证出现过“但头汗出”,其病机各是什么?

  2.试述柴胡桂枝汤、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加芒硝汤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则与主治方剂的配伍意义。

  (六)病例分析题

  谢某,男,60岁。

  主诉:

咳喘二十余年,近一月加重。

  现病史:

患咳喘病二十余年,冬发夏止,进行性加重。

近一月来,因天气转冷而复发,轻则咳嗽痰多,重则喘息而不能平卧,伴恶寒,无汗,痰多清稀,。

  检查:

面色虚浮似肿,喘息不能平卧,舌淡苔白而水滑,脉弦滑。

  请写出中医诊断、证型、证候分析、治法、方药。

  答案: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A.本题考查六经病最基本的治则。

  2.C.本题考查《伤寒论》中桂枝汤证的脉象。

  3.C.本题考查茵陈蒿汤证。

  4.C.本题考查乌梅丸的主治证。

  

(二)A2型题

  1.A.本题考查对半夏泻心汤证证治的掌握.

  2.C.本题考查对小柴胡汤证证治的

  3.B.本题考查对黄连阿胶汤证证治的掌握

  4.C.本题考查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证治的掌握

  (三)B型题

  1.C.本题考查对桂枝加葛根汤证的掌握。

  2.D.本题考查对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的掌握。

  3.D.本题考查对生姜泻心汤的方药组成的掌握。

  4.A.本题考查对半夏泻心汤的方药组成的掌握。

  (四)X型题

  1.ABC。

本题考查对影响六经病传变因素的掌握。

  2.BCDE。

本题考查对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临床表现的掌握。

  3.ABC。

本题考查对发热恶寒伴见身疼痛的方证的掌握。

  4.ABCDE。

本题考查对小柴胡汤证治范围的掌握。

  二、非选择题

  

(一)名词解释题

  1.并病:

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病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者,称为“并病”。

  2.坏病:

即变证。

指因误治而致病情发生变化,已无六经病证候可循的病证。

  3.脾约:

即胃热盛与脾阴亏并见,胃强而脾弱,脾为胃行其津液的功能被约束,使津液不能还入肠道,肠道失润而导致大便硬。

  4.除中:

证候名,中气败绝之危候。

表现为证情危殆而反思饮食。

  

(二)填空题

  1.身疼痛脉沉迟者

  2.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3.汗自出反恶热也

  4.脉微细但欲寐也

  (三)判断说明题:

  1.不正确。

结胸证根据病机不同而治法有别,不可一概而论。

寒实结胸治宜温寒泻水破结。

热实结胸的治法则有又以下几种情况:

属于热与痰水互结,病情较急、范围较广者宜泻热散结、攻除水饮;病情较缓、部位偏上者宜泻热逐水,破结缓下;而属于痰热互结于心下者宜清热涤痰开结。

  2.不正确。

阳明急下用于阴液、阴精耗损危重时,急下的目的在于通过泻燥热而救阴液。

  3.不正确。

白头翁汤所治之下利属于湿热壅遏,此下利常夹红白黏液或脓血,血色鲜红;桃花汤所治之下利为脾肾阳虚,失于固摄所致,此下利才为血色晦暗,滑脱不固。

  4.不正确。

本题考查对阴阳易概念的理解。

因房事染易邪毒而致的病证,称为阴阳易。

其中有病之男传无病之女者,称为阳易;有病之女传无病之男者,称为阴易。

  (四)简答题:

  1.伤寒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素问·热论》所言“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

”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

《难经·五十八难》说:

“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其中,“伤寒有五”之伤寒为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为狭义伤寒。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伤寒论》所论的伤寒病与西医学中的“伤寒”涵义完全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2.痞证是以心下痞满而不硬不痛为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若属寒热错杂,症见心下痞、呕吐、下利等表现者,则用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或甘草泻心汤,辛开苦降、温寒清热、和胃消痞。

若属单纯热邪壅塞心下者,则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热消痞;若更兼表阳虚、伴恶寒、汗出者,则用附子泻心汤泻热消痞、扶阳固表;若属痰气不消,阻碍中焦,症见心下痞硬、嗳气不除者,则用旋覆代赭汤化痰理气,降逆消痞。

若下焦蓄水,以致中焦气机痞塞,症见心下痞、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则用五苓散化气行水。

  3.太阴病的成因,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其一,先天禀赋不足,脏气虚弱,而脾阳素虚,寒湿直中太阴。

其二,内伤生冷,或过服苦寒攻伐之药而损伤脾阳,健运失司。

其三,三阳病失治、误治,脾阳受损,病邪传入太阴。

  4.四逆汤由附子、干姜、甘草三味药组成,其中附子温肾回阳,干姜温脾散寒,甘草调中补虚,三药合用,共奏温补脾肾,回阳散寒之效。

  干姜附子汤为四逆汤去甘草减干姜而成为单捷小剂,采用顿服之法,单刀直入,破阴回阳。

  茯苓四逆汤为四逆加人参、茯苓而成,为复方大剂,一日二服,助阳益阴,兼伐水邪。

  通脉四逆汤即四逆汤加大附子、干姜剂量而成,如此则扶阳力大,消阴功显,且具破阴回阳,通达内外,救逆通脉之功,故名通脉四逆汤。

  白通汤即四逆汤去甘草,干姜减量,加葱白而成,以葱白易甘草者,因甘草性缓,恐其反掣肘姜附急救回阳之力,故去而不用。

葱白辛温走窜,加之可宣通上下,使格拒之势得解而上浮之阳回归本位。

  (五)论述题:

  1.《伤寒论》中的头汗出见于以下汤证:

  

(1)栀子豉汤证:

本证因热郁胸膈不得外散,故不见全身汗出,只是郁热上蒸而见但头汗出。

  

(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本证由误用汗下,致少阳枢机不利,经气郁结。

因阳郁不得外越,而上蒸于头,故但见头汗出。

  (3)阳微结证:

本证内有郁热,不得宣发而熏蒸于上,故见头汗出,方宜小柴胡汤和解枢机,俾气机宣畅,则郁热自泄。

  (4)阳明热入血室证:

阳明热盛,内迫于血分,则形成热入血室证,血中之热不能透发于外而熏蒸于上,故但头汗出。

  (5)大陷胸汤证:

因其证热与水互结于内,不得发越于外,但能上蒸于头,故见但头微汗出。

  (6)茵陈蒿汤证:

热与湿相合,热不得外越,湿热郁蒸,故汗出仅见于头部。

  (7)太阳病篇火逆证亦可出现但头汗出,此乃火热内盛,迫津外泄,但津液亏虚,不能全身作汗之症,当以清热救阴法治之。

  2.太阳病至六七日,表邪传入少阳,出现少阳兼太阳表证。

其表现为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治宜和解少阳,兼以解表,方用柴胡桂枝汤。

本方取小柴胡汤、桂枝汤各用半量,合剂而成。

以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展枢机,以治半表半里。

  少阳病未解,而病邪兼入阳明,出现少阳病兼阳明里实。

表现为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治宜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用大柴胡汤。

本方是小柴胡汤去人在、灸甘草,加芍药、枳实、大黄而成。

因少阳病未解,故以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

因兼阳明腑实,故去人参、灸甘草以免助邪增热,加枳实、大黄以利气消痞,通下热结。

加芍药者,一以缓心下之急痛,一以滋阴液而除烦,一以助枳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