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331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橘井中医天麻克.docx

橘井中医天麻克

1.橘井中医天麻10克,钩藤15(后下),石决明20(先煎),栀子10克,黄芩10克,川牛膝15克,杜仲10克。

益母草30克,桑寄生10克,夜交藤30克,茯神1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3次[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表现有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方解]本方证以肝肾阴亏,肝阳上亢,兼有肝火为主要病因,病位在肝。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平肝潜阳;牛膝引血下行,为药引;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宁心。

现代常加减运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的半身不遂、耳源性眩晕及神经衰弱有上述证候者。

[加减法]1.有痰者可加入川贝10克,胆南星6克2.手足发麻者加入广地龙10希莶草123.视物不清者,可入加决明子9茺蔚子104.偏于火盛者,可加入龙胆草15克,夏枯草15克,5.偏于风盛者,可加入龟板15克,牡蛎25克,

 

2.党参15g,木香6g,砂仁6g,陈皮12g,半夏10g,白术12g,茯苓15g,厚朴,柴胡10g,当归12g,枳实6g,建曲15g,麦芽20g,山楂15g,甘草6g。

主治脾胃虚寒,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或口舌生疮。

【方解】方中党参、白术、茯苓、木香、陈皮、半夏、砂仁、甘草取香砂健脾益气和胃,理气止痛;柴胡气质轻清,能疏解少阳之郁滞;厚朴、枳实理气畅中;当归养血活血;建曲、麦芽、山楂健胃消食,化积调中;甘草调和诸药。

上药合用,共成健脾益气,调中和胃之剂,能调节胃肠功能,缓解胃脘痞满、闷胀不舒、嗳气不爽等症状

 

3.【组成】吴茱萸(汤淘,炒)厚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白术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用法】上药为末。

每服10克,用水30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24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温阳运脾,理气消胀。

【主治】阴盛生寒,腹满膑胀,常常如饱,饮食无味。

 

4.人参(西洋参、种洋参、生晒参、红参、党参均可)10—30克,炙黄芪30克,肉桂15克、熟地30克、炒川芎30克,当归30克,炒白术30克,炒杭芍30克,茯苓30克,炙甘草30克,<猪肉,或羊肉,或狗肉,或鸡肉选一种肉>1000克,生姜50克,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

①将参芪等中药用纱布袋装好扎口,放入适量冷水中浸泡半小时。

②将猪肉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肉块,将肉快、装有中药的药袋以及泡中药的水一起放入砂锅再加适量清水,在武火上煮沸,打净浮沫,改文火炖至肉熟,加入适量食盐即可。

用法:

佐餐食用。

食肉喝汤。

每周一次。

功效:

温补气血,用于体质虚弱,温补气血。

用于气血两虚,面色苍白,气短心悸,头晕自汗,体倦乏力,四肢不温,月经不调,年老体衰,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少气懒言等气血不足者。

 

5.当归20克,黄芪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将羊肉洗净、切块,加入当归​、生姜等、黄酒及调料,炖煮1-2小时,吃肉喝汤。

温中补气血、调经散寒【适用范围】1、用于妇女血虚寒凝之月经不调,痛经,经期头痛,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肢体麻木,怕冷者面色苍白等症。

6.川芎10g,阿胶10g,甘草6g,艾叶10g,当归10g,芍药20g,干地黄25g。

主治,崩漏下血,月经过多,淋漓不止;产后或流产损伤冲任,下血不绝;或妊娠胞阻,胎漏下血,腹中疼痛。

现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不全流产、产后子宫复旧不全等出血属于血虚者。

每日一剂,水煎服,日服3次

7.柴胡(15克),干葛(10克),甘草(5克),黄芩(10克),羌活(10克),白芷(5克),芍药(15克),桔梗(5克)【功用】解肌清热。

【主治】感冒风寒,郁而化热证。

恶寒渐轻,身热增盛,无汗头痛,目疼鼻干,心烦不眠,嗌干耳聋,眼眶痛,舌苔薄黄,脉浮微洪

8.银花10克连翘15克辛夷5克山栀5克黄芩5克桑叶10克荆芥10克薄荷5克桔梗10克生甘草3克丝瓜藤10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散风清热解毒。

【主治】鼻渊。

风热上乘,肺失宣利,热毒壅盛,熏蒸鼻窍,鼻流浊涕或黄脓涕,腥臭气秽,粘稠不易擤出,鼻塞不通,嗅觉不灵,头疼昏胀,眉棱骨痛,或发热微恶寒,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方论】方中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与荆芥、桑叶、薄荷同用,疏散肺热,透达表邪;黄芩、山栀,清泻肺火,解毒凉血;辛夷入肺经而善通鼻窍;丝瓜藤性凉可化痰湿,又通鼻络;桔梗引诸药入肺经,直达病所;甘草调和诸药。

共为轻清上行,解毒通窍之剂。

9.患者张某某,女,39岁。

行政办公人员。

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颈项强痛不适,伴轻微头晕及后枕部酸胀痛,每因久坐伏案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近半年症状反复发作,并伴有双肩胛部酸胀痛及头晕、头痛症状。

3天前患者因受凉而致颈強痛及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出汗、恶风、行走发飘感等症状。

颈椎CT检查示:

颈3-4、颈4-5椎间盘突出,颈椎退行性变。

查体:

一般情况可,颈项部肌肉较紧张,转动欠灵活,颈3-7椎椎体两侧压痛,尤以颈3-4、4-5椎棘突及棘间隙两侧压痛明显,未引出明显放射痛,双侧肩胛骨内侧缘压痛,双侧肩胛岗上、下窝处压痛,双上肢无明显压痛,叩顶试验(+),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中医诊断:

项痹(寒客筋脉、脑海失养);西医诊断:

颈椎病(混合型)。

予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治疗。

处方:

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甘草10克,生姜10克,大枣10枚,羌活12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

3剂,水煎取汁分3次服,每日1剂。

服3剂后患者复诊,颈项强痛,头痛,汗出,恶风等症状消失,仍感轻微头晕,余未诉不适,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涩。

在上方的基础上去生姜、大枣,加狗脊15克,茯苓15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

5剂,每日1剂以善后。

10.桂枝10g,防风15g,羌活15g,当归15g,白芍20g,川芎10g,桑枝20g,葛根20g,甘草10g。

加减法:

风寒湿型加细辛5g,苍术15g,灵仙12g;气血亏虚型加黄芪30g,熟地15g;瘀血阻络型加红花10g,桃仁10g;疼痛较甚者加乳香10g,没药10g。

用法:

诸药水煎煮2次,取汁合用。

早、中、晚各服一次,日一剂,10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功能:

祛风散寒、养血通络。

主治:

主治肩关节周围炎。

注意事项:

孕妇及儿童禁服。

方解:

肩关节周围炎属于中医学“肩痹”、“肩凝”范畴,认为本病是因人到中年、正气不足、气血亏虚、筋脉失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侵袭肩部、气血凝滞、经脉拘急、脉络不通而发病。

方中以桂枝祛风散寒、温经通络为君药,羌活祛风除湿、善解上肢痹痛;防风祛风胜湿、解痉止痛;当归、白芍、川芎养血通络,以上五药共为臣药;佐以桑枝、葛根通络解痉,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共用以达祛风散寒、养血通络的功效。

运用体会:

该方主要运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所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功能受限等症,在服药的同时应指导患者加强患肩的功能煅练。

本方还适用于治疗外伤性肩周炎、岗上肌腱炎、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肌腱炎等肩关节疾患。

11.【组成】人参10克,白术30克,巴戟天30克,破故纸6克,杜仲15克'菟丝子10克,芡实10克,山药15克,肉桂6克,制附子5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肾暖胞,调补冲任。

【主治】妇人胞宫寒冷不孕,痛经

12.治疗鼻咽癌秘方。

蛇泡勒、白茅根、野菊花,铁包金各30克,入地金牛、土鳖虫各15克,大蓟21克,甘草9克。

水煎服,日1剂

13.治肝硬化。

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楮实子12克,川萆薢10克,云苓15克,菟丝子15克,土鳖虫3克,甘草6克,丹参20克,鳖甲(醋炙)30克。

土鳖虫烘干研成细末。

水三碗,入鳖甲先煎半小时,纳诸药煎至一碗,冲服土鳖虫末,渣再煎服。

14.熟地20克,山萸肉,山药各15克, 

15.桑叶(15g)菊花(10g)杏仁(6g)连翘(5g)薄荷(5g)桔梗(15g)生甘草(5g)苇根(15g)

16.【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17.【主治】感冒。

咳嗽痰黄,身体发热,口干渴,小便黄

18.丹皮泽泻茯苓各5克附子(制)肉桂各3克【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

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妇女手脚冰凉,夜尿频多

19.麻黄(10g)芍药(10g)细辛(6g)干姜(6g)炙甘草(6g)桂枝(10g)半夏(10g)五味子(6g)【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感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20.防风(6g)黄芪(15g)白术(15g)【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21.广木香10克、当归10克、柴胡15克、香附10克、紫河车10克、羌活10克、益母草30克、白芍15克,水煎服。

每日一剂,月经后第10~15天服本方4-10剂。

「辨证加减」

22.实热加丹皮、山栀;虚热加知母、黄柏或生地、玄参,实寒加核心、莪术、紫石英,虚寒加苍白术、川朴、枳壳:

气虚加党参、淮山药、黄芪,血瘀加桃仁、红花。

,「功能主治」

23.功能疏肝解郁,养血调经。

主治肝郁不孕。

 

24.甘草(5g)当归(10g)茯苓(20g)芍药(10g)白术(10g)柴胡(15g)生姜(少许)薄荷(少许)

25.【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26.【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者。

27.泡参20克,白芍10克,苍术10克,茵陈30克,甘草5克,荆芥5克,柴胡10克,栀子10克,黄柏10克,黄连5克。

主治带下色青,质粘稠,且有臭气,面色苍黄,头胀眩重,精神疲惫,胸闷胁痛,不思饮食,舌淡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方剂功效】清热渗湿。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每日一剂,日服3次

28.茱萸10克当归15克芍药10克川芎10克人参10克桂枝6克阿胶15克牡丹皮(去心)6克生姜6克甘草5克半夏6克麦门冬(去心)10克【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治冲任虚寒,瘀血阻滞,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逾期不止,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傍晚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或小腹冷痛,久不受孕者。

【用法用量】上十二味,每日一剂,以水煎服,分3次温服。

【备注】方中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为君;当归、川芎,芍药、丹皮养血祛瘀为臣;阿胶、麦冬养阴润燥,人参、甘草益气健脾,半夏、生姜降逆温中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相配,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之功。

29.麻黄5.克杏仁10克薏苡仁50克炙甘草10克效能通经解表,袪寒除湿。

主治治外感风湿,见一身尽疼,发热,午后较甚者。

应用肌肉风湿、筋肉痛、关节风湿、关节痛、神经痛、汗泡、身体麻痹、指掌角化症、冻伤、疣赘、湿疹、水虫、白癣、头皮屑、喘息、妊娠浮肿、喘咳发热。

说明本方治风湿蕴于经络,周身疼痛,对身湿身疼,效果颇着。

风湿,是由于发汗时当风,或久受寒冷所袭而引起,故发生全身疼痛,及每在傍晚时分热必增剧,为本方之主要目标。

皮肤常有汗出,或浮肿,或袪燥没有光泽,又头上有很多头皮,也是运用本方的目标之一。

本方是在麻黄汤中,取去桂枝,而换入薏苡仁。

薏苡仁为治风湿痹的要品,具有渗经络之湿,除筋骨中之邪气不仁的效力,并可治血燥,及滋润皮肤的袪燥,且协同甘草除病;麻黄能发散体表之水;杏仁则协同麻黄去除上部之水并治喘息;四药协力,共奏通经解表,怯除风湿之功。

加减1.身疼腰痛:

加防己、黄耆。

2.风湿搔痒:

加金银花、连翘。

3.小便难利:

加木通、生地。

4.关节胀痛:

合芍药甘草汤。

用法饭前温服。

30.万年青根30-50g,葶苈子15-30g,川椒目15-30g,桑白皮30g,丹参30g,车前草30g,灵芝30g,仙灵脾15g。

加减心阴虚型加麦冬15g,五味子9g;心肾阳虚型加熟附片6-9g,鹿角片9-12g;脾虚水湿型加白术15g,茯苓20-30g;阴阳两虚型加麦冬12g,五味子9g,熟附片9g;腹部水肿加大腹皮15-30g;腹胀大便不畅加枳实9-12g,厚朴9g;纳差加鸡内金12g,谷芽15-30g,麦芽15-30g。

功效主治心力衰竭

 

31.阴道干涩,橘井f中医建议无妨试试用中药增液汤加味予以施治,以滋阴生血,宁心安神。

增液汤加味

32.方用玄参20克,麦冬15克,生地15克,淮山药30克,当归15克,仙茅12克,淫羊藿12克,炙甘草12克,太子参30克,山萸肉20克,熟地20克。

病患如有内热症状,可加黄柏、知母退其虚热。

 

33.血竭10g,香附10g,姜黄10g,栀子10g,防己10g,羌活10g,独活10g,大黄25g,白芷20g,乳香5g,红花5g,三七15g,冰片2g。

加减功效主治损伤肿痛。

制备方法诸药并为细末备用。

用法用时取药末适量,用开水调和后加少量白酒、蜂蜜调匀,摊在消毒棉纱上,敷于患处,用绷带包扎,隔日换药1次

34.党参15g,炙黄芪15g,炒白术15g,炒白芍15g,茯苓15g,当归15g,木香15g,旋复花15g,姜半夏15g,蒲公英30g,川朴9g,枳壳9g,炙甘草6g。

35.加减

36.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者加丹参30g;纳差明显者加焦山楂15g,焦六曲15g;寐少不安者加首乌藤30g。

37.功效

38.健脾和胃,理气燥湿。

39.主治

40.功能性消化不良用法日1剂水煎服。

 

41.柴胡10g,黄芩15g,薄荷10g(后下),僵蚕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生石膏30g(先煎),射干10g,卤地菊15g,蚕休10g,牛蒡子10g,桔梗6g,玄参15g,浙贝10g,芦根30g。

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5g,芒硝10g(冲服);咽痛加山豆根10g;咳嗽剧烈加前胡10g,马勃6g,杏仁6g。

功效消肿退热,清热利咽。

主治乳蛾,日1剂水煎分3次服

42.当归10g,川芎6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党参20g,枳壳10g,益母草15g。

加减气虚明显者党参加至30g;腹痛甚者加元胡20g;出血多者生蒲黄、五灵脂改炭;血气臭者加蒲公英、蚤休;食欲不振者加山楂。

功效逐瘀止血,祛瘀缩宫,养阴活血。

主治恶露不绝

43.炙黄芪30g,田三七(磨汁兑服)6g,炒蒲黄30g,桃仁6g,大黄(后下)5g,炒栀子6g。

加减功效止血,消瘀,宁血,补血。

主治消化性溃疡,用法,日1-2剂水煎3次混合,分3次服

 

44.苍术5g,黄柏10g,蝉衣5g,生苡仁15g。

加减畏寒发热者加桑皮、防风;恶寒、无汗、身病、风寒较重者去黄柏,加紫苏;心烦口渴者加连翘、生石膏;瘙痒严重者加僵蚕;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

主治皮肤过敏。

用法水煎服,并用药渣再加忍冬藤30g煎汤外洗。

 

45.石苇15g,鸡内金15g,海金沙15g,牛膝15g,山甲15g,白茅根15g,金钱草30g,葛根30g,茯苓12g,甘草6g,枳壳12g。

加减脾虚湿盛者加白术15g,苍术12g,砂仁6g,苡米12g;湿热蕴结者加车前子12g,黄柏12g,滑石12g。

功效清热利湿,通淋排石,行气祛瘀。

主治泌尿系结石,每日1剂水煎服。

 

46.人参10g,白茯苓15g,白术15g(炒,)藿香叶15g,木香6g,甘草3g,葛根15g(渴者加至30g)。

47.功效

48.主治

49.小儿脾胃虚弱,呕吐泄泻,频作不止,口渴烦躁。

但欲饮水,乳食不进,身体消瘕。

50.用法,水煎服。

 

51.北沙参15克,麦冬15克,玉竹15克,白芍10克,乌梅10克,生山楂10克。

52.每日1剂,水煎服。

53.主治

54.阴虚型消化性溃疡。

症见胃脘灼痛、心烦嘈杂、干呕、口干便秘、喜食冷饮、手足烦热,舌红少津,舌苔少,脉细数。

 

55.党参20g,白术10g,茯苓30g,鬼针草15g,黄芪30g,当归6g,白芍12g,丹参10g,山楂15g,薏苡仁20g,炙甘草6g。

加减湿热偏重加白花蛇舌草15g,砂仁6g;兼见肝郁者加柴胡10g,枳壳6g;兼见阴虚者加石斛15g,玉竹12g;兼见血瘀者加莪术12g。

功效益气健脾,消炎清胃,活血养血。

主治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日1剂水煎分3次服

 

56.半夏(5g)竹茹(15g)枳实(6g)橘皮(10g)炙甘草(5g)白茯苓(20g)

57.【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58.【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证。

胆怯易惊,虚烦不宁,失眠多梦,呕吐呃逆,癫痫等证。

 

59.大师请教一下我儿子扁桃体肥大2度好有白点这两天清嗓咳有滤泡打吊瓶医生说是有炎症愁死了经常性的一凉感冒就冲嗓子咋办?

谢谢

60.2013-7-29回复举报

61.

62.凡心 回复 小桥流水 :

 ppA药片含化,每日两次,每次一片,神效。

 

63.香薷6克,银花10克,鲜扁豆花10克,厚朴6克,连翘6克。

64.【用法】水煎服(水五杯,煮取两杯,先服一杯,得汗,止后服,不汗再服,服尽不汗,再作服)【功用】祛暑解表,清热化湿。

65.【主治】暑温初起,复感风寒。

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而赤,口渴,苔白,脉右洪大左反小者。

 

66.茵陈20克,荷叶15克。

[功用]清暑利湿。

[主治]暑天痱疹瘙痒,色红成片。

[制法]上药捣成粗末,纳入热水瓶中,冲入沸水适量,盖闷10分钟。

频频代茶饮服。

每日1剂。

[宜忌]无特殊禁忌。

[按语]炎夏痱疹多由毛窍汗出不畅,暑湿郁蒸于肌肤,搏结血络而致。

治当清涤暑热,利湿止痒。

方中茵陈微苦寒,功能清利湿热,不仅是治疗黄疸之要药,亦常用于治疗湿疮瘙痒。

《本草正义》说:

“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

……凡下焦湿热瘙痒,及足胫跗肿,湿疮流水,并皆治之。

”荷叶味苦涩而性平,善长清热涤暑,升清化浊。

两药煎汤代茶,对暑夏痱疹湿疮均有良好效果,但同时要注意住处通风,宜热水洗浴,衣着应宽大透气等。

 

67.生地30g,麦冬10g,花粉20g,蝉蜕5g,当归10g,赤芍10g,蒲黄10g,丹皮10g,防风5g,甘草10g。

加减出血明显者加三七粉5g;水肿明显加益母草20g,白茅根20g。

功效主治过敏性紫癜。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

 

68.熟地15g,枸杞15g,补骨脂1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山药15g,党参30g,黄芪20g,鸡血藤20g,制首乌20g,茯苓20g,黄精10g,当归10g,山萸肉10g,甘草6g。

加减伴恶心、呕吐加砂仁10g(另包后下),法半夏15g;伴口干、舌红苔黄者,以沙参易党参。

功效温肾健脾,益气活血。

主治白细胞减少症,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69.双花30g,蒲公英24g,紫花地丁18g,白花蛇舌草30g,土茯苓30g,土贝母12g,苍术9g,黄柏12g,苡仁24g,赤芍21g,羌活9g。

加减热毒炽盛,关节红、肿、热痛伴发热者,重用双花、蒲公英、紫花地了、土贝母;湿热毒重,病情反复发作,关节肿胀、灼热、晨僵、胶着感明显者,重用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苡仁、黄柏;阴虚低热不退,舌红少津,脉细数者加生地30-60g,丹皮12-18g;关节肿胀,积液明显者加车前草15-30g。

功效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

制备方法用法用量日1剂水煎服。

 

70.桑叶、菊花、杏仁各15克,白砂糖适量。

【功用】疏散风热,宣肺止咳。

【主治】外感风热,咽痛喉痒,咳嗽音哑,痰稠微黄,口渴,身热恶风,舌苔薄黄。

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

71.沙参15克,麦冬30克,五味子4克,延胡索10克,红花10克,板蓝根15克,田三七5克,薏苡仁30克,黄连10克,蜈蚣2条,大黄10克,牡丹皮5克。

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7天,滋阴降火,益气活血。

适用于糖尿病足阴虚血瘀者。

症见患足暗红肿胀,疼痛剧烈,干枯焦黑,溃破腐烂,疮口周围红肿,分泌物有臭味,口干,颧红,心烦,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或少苔,脉细数

 

72.生地黄、熟地黄、牛膝、猪苓、泽泻、生黄柏、生知母各6克,绿豆9克,龙龙胆草10克,车前子15克。

【功能主治】治水亏阴涸,阳火有余,小便癃闭,淋浊疼痛。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食盐少许,文武火煎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73.苍耳椽30g(可用苍耳子15g代替),蛇床子15g,白鲜皮15g,苦参15g,苍术15g,生军15g,黄柏15g,地肤子15g。

加减功效主治婴幼儿湿疹。

制备方法日1剂水煎洗患处,早中晚各1次

 

74.木香12g,陈皮12g,半夏12g,砂仁10g,当归10g,茜草10g,侧柏炭10g,党参15g,云苓15g,白术15g,黄芪30g,炙甘草9g,诃子9g。

加减偏于郁热者加黄芩、黄连、苡仁;腹痛较重者加元胡、白芷;便血者加杜仲炭;肾虚者合四神丸加减。

功效健脾益气,清热化湿,涩肠止泻,养血生肌。

主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75.百合30g,首乌15g,枸杞子15g,生地15g,太子参30g,酸枣仁20g,柏子仁20g,五味子10g,龙眼肉15g,合欢皮15g,远志10g,菖蒲12g,炙甘草10g。

加减功效滋阴益气,养心安神。

主治神经衰弱每日1剂水煎服。

日吃3次

76.中医治疗禽流感首先要辨证施治,先分清流感的性质,如外感或内伤,外感流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

法宜宣散,如桂枝汤:

桂枝(去皮,30克)芍药(30克)甘草(炙,20克)生姜(切,30克)大枣(擘,十二枚)、麻黄汤:

麻黄(去节,30克)桂枝(去皮,20克)甘草(炙,10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葛根汤:

葛根(40克)麻黄(去节,30克)芍药(20克)生姜(切,30克)甘草(炙,20克)大枣(擘,十二枚)桂枝(去皮,20克)之类。

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

甘草(炙,20克)干姜(15克)附子(炮,30克)、白通汤:

葱白(四茎)干姜(10克)附子(炮,30克)、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去节,20克)细辛(20克)附子(炮,30克)之类。

77.蝉衣15g浮萍15g连翘12g赤小豆12g桑白皮12g白鲜皮12g蛇床子12g地肤子12g麻黄6g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日服3次,10天为1疗程。

治疗;荨麻疹,风热型

78.急性湿疹可用鲜马齿苋煎液,或马齿苋60g、黄柏30g、苦参30g煎液或野菊花30g、苦参30g、明矾10g煎液待凉后湿敷;亚急性湿疹外用青黛散加香油调成糊状敷于患处;慢性湿疹可外用天麻膏、湿疹膏等。

 

79.麻黄5g,连翘30g,杏仁12g,荆芥15g,防风12g,生石膏20g,滑石15g,白鲜皮20g,地肤子30g,赤小豆30g,生姜5g。

1剂/日,水煎分3次服.皮肤瘙痒、水疱、糜烂、渗出等为特征的皮肤科疾病。

如荨麻疹、急性湿疹、红皮病、脂溢性皮炎、水痘、玫瑰糠疹、病毒性疱疹、过敏性皮炎、汗腺闭塞证、皮肤瘙痒。

 

80.山豆根15克,虎杖15克,连翘15克,板蓝根15克,土茯苓15克,白花蛇舌草20~30克,柴胡20克,白术20克,薏苡仁20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