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711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docx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名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7733—2008

地名标志

2008–04–23发布2008–08–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验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名标志的术语定义、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包装等。

本标准适用于地名标志的生产、流通、使用和监督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面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0,eqvISO780:

1997)

GB/T1720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B/T1732漆膜耐冲击性测定法

GB/T1733漆膜耐水性测定法

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

振动(正弦)(GB/T2423.10—1995,idtIEC60068-2-6:

1982)

GB2893安全色(GB2893—2001,neqISO3864:

1984)

GB/T3979物体色的测量方法

GB/T6543瓦楞纸箱

GB/T7000.1灯具一般安全要求与试验(GB7000.1—2002,idtIEC60598-1:

1999)

GB/T7284框架木箱

GB/T9174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10001(所有部分)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11185漆膜弯曲试验(锥形轴)(GB/T11185—1989,eqvISO6860:

1984)

GB/T12464普通木箱(GB/T12464—2002,neqJISZ1402:

1999)

GB/T17136土壤质量总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土壤质量总铬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1土壤质量铅、镉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693.1—1999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英语

GB/T18833—200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少数民族地名汉语拼音字母译转写法1976-06国家测绘总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1984-12-25中国地名委员会、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国家测绘局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与本标准。

3.1

地名geographicalnames

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

[GB/T17693.1—1999,定义2.1]

3.2

地名标志signsofgeographicalnames

标示地理实体专有名称及相关信息的设施。

4分类

4.1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标志

4.1.1海域地名标志,包括海洋、海湾、海峡、海滩、海岛、群岛、岬角、半岛等的地名标志。

4.1.2水系地名标志,包括河流、河源、河口、湖泊、陆地岛屿(包括河岛、湖岛等)、冰川(包括冰斗、冰川谷等)、瀑布、泉等的地名标志。

4.1.3地形地名标志,包括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脉、山口、山峰、火山、草原、森林、沙漠、戈壁、绿洲等的地名标志。

4.2人文地理实体地名标志

4.2.1居民地地名标志,包括街、巷、区片、小区、门、楼、楼单元、楼层和村等的地名标志。

4.2.2行政区域地名标志,包括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地名标志、地级(地级市、自治州、地区行政公署和盟等)地名标志、县级(县、县级市、市辖区、自治县和旗等)地名标志、乡级(乡、镇、民族乡和苏木等)地名标志。

4.2.3专业区地名标志,包括矿区、农业区、林区、牧区、渔区、工业区、边贸区、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等的地名标志。

4.2.4设施地名标志,包括火车站、汽车站、地(城)铁站、海港、河港、渡口、飞机场、桥梁(例如公路桥梁、铁路桥梁、城镇内的立交桥和过街桥等)、隧道(例如公路隧道、铁路隧道、城镇内的地下通道等)、环岛等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设施的地名标志,池塘、海塘、水库、蓄洪区、灌溉渠、堤坝、运河等具有地名意义的水利设施的地名标志,发电站、输变电站等具有地名意义的电力设施的地名标志。

4.2.5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包括风景区、公园、人物纪念地(例如陵园,人物纪念馆、纪念堂等)、事件纪念地(例如古战场等)、宗教纪念地(例如寺、庙、教堂等)等的地名标志。

5要求

5.1设置

5.1.1安全要求

设置的地名标志不应存在:

a)对人身造成任何伤害的潜在危险;

b)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的潜在危险。

5.1.2设置方式

地名标志一般了采用:

立柱式(安装在一根或一根以上的立柱上)、悬臂式、附着式(如顶挂、粘贴、镶嵌等)、碑碣式,以及其他方式设置。

5.1.3设置高度

一般情况下,立柱式、悬臂式和附着式地名标志的下边缘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m。

小于2m时,地名标志的,边角应为圆弧型。

5.1.4设置密度

5.1.4.1应因地制宜地确定地名标志的设置密度,以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指为导向功能。

5.1.4.2一般情况下,街、巷的交叉口均应设置街、巷地名标志。

当两交叉口间隔大于300m时,可适当增加街、巷地名标志的数量。

5.2版面内容

5.2.1文字

5.2.1.1地名标志上的汉字应使用规范汉字书写。

5.2.1.2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地名标志音标至当地政府规定的一种少数民族文字,其使用的字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5.2.1.3汉语拼音拼些方法按照《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的规定执行。

5.2.1.4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按照《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译转写法》拼写。

5.2.1.5地名标志的文字应使用黑体字。

汉语拼写字母字样和阿拉伯数字字样见附录A。

5.2.1.6地名标志的文字端正,笔画清楚,排列整齐,间隔均匀,整体位置适中。

5.2.2图形符号

5.2.2.1下列地名标志可增加图形符号:

a)专业区地名标志;

b)设施地名标志;

c)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

5.2.2.2图形符号及其绘制等应符合GB/T10001中的相关规定。

5.2.3指示方向信息

街、巷地名标志可增加标明街、巷走向的指示方向信息。

5.2.4邮政编码

大门地名标志可增加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

5.3版面布局

5.3.1文字

5.3.1.1海域、水系、地形、行政区域、专业区、设施、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以及街、巷、区片、小区、村等居民地名标志,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汉语拼音。

版面示例分别见图B.1~图B.15。

5.3.1.2楼地名标志左边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所在街区、村的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其中汉字名称标示在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汉语拼音标示在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

右边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楼宇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高度不小于350mm。

版面示例见图B.16.

5.3.1.3门地名标示上部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院落、独立门户所在街区、村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该门的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版面示例见图B.17。

5.3.1.4楼单位地名标志宽度的中部五分之三区域标示楼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用“一单元”表示,依次类推。

版面示例见图B.18。

5.3.1.5楼层地名标志直径的中部五分之三区域标示楼层编号。

地上第一层用“1”表示,依次类推;地下第一层用“B1”表示,以此类推。

版面示例见图B.19。

5.3.1.6碑碣式地名标志竖置时,上部五分之四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名称的汉语拼音,汉字名称竖写,汉语拼音横写。

版面示例见图B.20。

标示少数民族文字时,少数民族文字标示在汉字名称之下,其中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中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少数民族文字,下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汉语拼音,少数民族文字横写。

碑碣式地名标志横置时,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标示地理试题名称的汉语拼音,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横写。

版面示例见图B.21。

5.3.1.7除竖置的碑碣式地名标志外,一般情况下,标示少数民族文字时,少数民族文字标示在汉字名称之上,原汉字名称书写区域的上部三分之一的区域标示少数民族文字,下部三分之二区域标示汉字名称,其他部分比例不变。

5.3.2图形符号

设置图形符号时,地名标志左边五分之二的区域标志图形符号,右边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地理实体的汉字名称和汉语拼音,其中汉字名称表示在上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汉语拼音表示在下部五分之二的区域。

版面示例见图B.22。

5.3.3指示方向信息表示在汉语拼音两侧,并与汉语拼音保持一定间距。

指示方向信息的汉字高度与汉语拼音的高度相同。

版面示例见图B.23。

5.3.4邮政编码

大门地名标志标示邮政编码时,上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院落、独立门户所在街区、村的汉字名称。

中部五分之三的区域标示该门的编号,编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下部五分之一的区域标示该门所在区域的邮政编码,在“邮政编码”四个字后空一格标示编码,编码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版面示例见图B.24。

5.4颜色

地名标志的颜色要求见表1。

表中的白色,采用长余辉蓄光材料制作时可为黄绿色或蓝绿色。

除以基板颜色和棕色作为背景颜色外,地名标志应采用GB2893规定的安全色。

碑碣式地名标志的背景颜色可采用基板颜色,文字颜色应采用黑色或红色。

地名标志上图形符号的颜色应符合GB/T10001中的相关规定,并与标志材质、背景颜色以及标志上文字的颜色保持相互协调。

表1颜色要求

类型

背景颜色

文字颜色

居民地

地名标志

街、巷地名标志

蓝色(东西走向,包括东西向的斜街)、绿色(南北走向,包括南北走向的斜街)

白色

区片、小区、门、楼单元、楼层、村地名标志)

蓝色

白色

基板颜色(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黑色或红色

楼地名标志

左边书写名称区域为蓝色、右边书写楼号区域为白色

左边书写的文字为白色、右边书写的楼号为红色

基板颜色(金属腐蚀地名标志)

黑色或红色

行政区域、设施地名标志

蓝色

白色

专业区、海域、水系、地形地名标志

绿色

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志

棕色

5.5尺寸规格

5.5.1地名标志图文书写平面的尺寸规格要求见表2。

表2尺寸规格要求

单位为毫米

类型

图文书写平面尺寸

外沿宽度

居民地

地名标志

街地名标志

1200~1700

300~700

≤25

巷地名标志

460

160

≤20

区片、小区、村地名标志

800~1700

300~700

≤25

门地名标志

570

370

≤15

270

170

≤15

150

90

≤12

楼地名标志

900

500

≤25

楼单元地名标志

300~400

150~200

≤15

楼层地名标志

直径:

200~400

≤15

行政区域地名标志

2000~7000

900~2500

≤25

专业区地名标志

1500~3000

600~1200

≤25

设施、纪念地和旅游地地名标识

1500~3000

800~150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