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7711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4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建设项目

1.1.2项目承办单位

项目承办单位:

***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

***

1.1.3项目主管单位

项目主管单位:

***人民政府

1.1.4项目拟建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

***所属7个乡(镇)

1.1.5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证书编号:

资质等级:

乙级

1.2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

1.2.1研究工作的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意见》;

(2)《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6);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豫政〔2006〕33号);

(5)《***省2006-2020年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

(6)《***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导则》;

(7)《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指导手册》;

(8)***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新政办[2008]95号);

(9)《***市城市总体规划》;

(1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1)《***社会主义新农村空间布局规划纲要》;

(12)《***村镇规划》;

(1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

三、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仍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过于狭窄。

上级资金扶持成为我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最主要来源。

我村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正受到资金投入不足的制约,而且随着其快速发展这种表现将更加明显。

社会闲散资金难以进入到农村基础设施,这主要是因为农村投资具有风险大、报酬率低特点,资本的趋利性决定了民间资本不愿意将资金投向盈利少或无盈利且风险性较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希望相关部门积极协调这方面所存在的矛盾。

(2)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制约。

一是土地目前都已经承包到户,在某些项目中占用土地的难度大;二是村里对基础建设项目的通报和宣传工作不够充分,至使村民对村级建设项目认识浅薄,支持力度差;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部门协调不足,管理难度大,使得投入成本增加,原本就紧张的资金没有充分利用。

由于这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加大了项目建设的实施难度,甚至使一些工程不能顺利实施或无法实施。

我村的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就曾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由于土地征求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为的情况,导致了广场的建设工作一延再延。

(3)基础设施建设后期保养滞后。

在基础设施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天灾及不可抗因素等存在损坏,蚕食等现状。

村里对这些问题处理不积极,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

比如,我村的水源地以及村级文化广场的维护等问题。

四、我的几点建议

(1)村领导及上级领导在规划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之前应立足长远,突出重点,与村实际结合。

制定具体规划前应先征求民意,尤其是村级大的事情要经村民充分讨论,坚持群众自愿原则,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选点,并经公示无异议后上报。

基础工作要做到位,同时要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严防建设和治理的随意性。

(2)村领导要为村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做好我村对外宣传工作,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要敢于带动村民探索我村新的发展方式,不应将我村的发展方向定格化,模式化,要学会“走出去”,只有通过比较,突出我村重点、特点,并很好的联动市场,积极引入外资,才能让我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从而带动村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3)要加强工程建成使用后的保养工作。

对基础设施的养护应放在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存在的“有人建,有人用,无人养”的问题,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在规划阶段必须考虑后期维护费,将其纳入项目总投资或明确养护经费来源,建立养护经费保障机制。

(4)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

建设新农村,农民才是主体,政府只是一个主导者。

新农村建设,政府部门不能包办代替,只有调动村民直接参与建设才能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

所以这就需要基层领导广泛宣传,做好群众工作,这也是基层工作中最难的部分。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大力提升农村文明程度,激发农民投身建设新农村的热情。

五、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这就是城市向城镇延伸的一个重要标识,也为以后的城乡结合创造了条件,由此可以判断,城市、农村的结合是未来不可扭转的趋势,这就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这片宽广的农村大地上来,同时,也为一直在基层的工作人员探明了方向。

 

1.2.2研究工作的范围

该项目通过***省***新型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就项目的现状、建设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建设内容、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进行合理分析,为决策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1.3预期效果

1、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能够节约土地1.13万亩,节约土地占原有土地面积的52%;

2、通过新型农村社区的建设,利用节约的土地,发展二、三产业,有利于加快农村城镇一体化进程。

1.4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26042.47万元,其中:

银行贷款19000万元、自筹资金7042.47万元。

1.5项目结论

农村社区项目的实施,将会使农业生产水平获得明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符合国家有关政策,符合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该项目科学、可行,建议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该项目建设,尽快发挥该项目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承办单位概况及现状分析

2.1承办单位概况

***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前身是财政局资金办公室。

2006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正式成立。

公司隶属市政府,为市属国有投资公司,国有资产出资人,市属投融资和项目主体。

注册地址为******大道财政局六楼;基本帐户开户行为农发行***支行;贷款卡号***************;主营业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公司于2007年7月被***市人民政府评为“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本部注册资本5000万元,投资人为***国有资产管理局,下辖四个子公司,分别为:

***、***公司、***及***。

共有在职职工317人,其中公司本部25人,子公司292人。

公司法定代表人***,男,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1967年2月出生于******,96年1月至99年任***经济技术开发公司副经理;99年至2007年5月任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2007年5月至今任***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财政局副局长、副书记。

从事经济及投资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

2.2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2.2.1基本现状

1、***基本概况

***辖13个乡镇,347个行政村,地域面积882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19.8平方公里,总人口49万,其中市区人口18万。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7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5%,规模工业增加值23.1亿元,增长15.6%;实现利润3.9亿元,增长35.6%;全市用电量8.3亿/千瓦时,增长2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6亿元,增长29.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增长29.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02亿元,增长1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增长19.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分别增长17%、7.8%。

2009年末城镇新增就业11000余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8000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5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9亿元。

2、人口结构状况

本项目将66个行政村整合为18个新型农村社区,整合区域包括**镇、***镇、***镇、***、**乡、**乡、**乡7个乡镇内经济相对发达的村庄。

本项目整合区域内总人口为76077人,户数19138户,户均人口3.97人,人口占***全市的15.53%。

男女比例达到104.7:

100,其年龄结构如下图:

 

 

18个整合区域人口平均增长率为6‰,规划到2020年,区域人口达到80763人。

3、区域经济概况

本项目整合的区域中大多处于平原,个别为山区,2009年区域内生产总值15.43亿元,占到***全市生产总值的21%。

一、二、三产业比例为2.1:

4.2:

3.7。

2009年区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450元.

区域内农民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工业、第三产业为辅。

部分靠近城市区域的居民,经济来源于工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

4、土地利用现状

目前整合区域内现有总用地129554亩,其中农业用地94693亩,工业用地6796亩,村镇建设用地21817亩,其它用地6248亩。

具体见下表:

土地利用现状平衡表

用地性质

总用地面积

农业用地

工业用地

村镇建设用地

其它用地

面积(亩)

129554

94693

6796

21817

6248

所占比例(%)

100

73.09

5.25

16.84

4.82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在各类用地中,农业用地(耕地)占到了73.09%,人均耕地为1.24亩,其次为村镇建设用地,户均建设用地为760平方米,工业用地及其它用地占到总用地10%左右。

5、现有村庄建设现状

本项目对整合的66个行政村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总建设用地面积21817亩,其中:

住宅用地面积11920105.96平方米,公共建筑面积388592.21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747297.58平方米,绿化面积79283.64平方米,其它公共设施用地面积1409460平方米.

现有各类用地面积见下表:

现有村庄各类用地面积统计表

序号

 

内容

村庄总建设用地(亩)

村庄人口数(人)

居住用地(平方米)

公共建筑用地

小学面积(平方米)

幼儿园面积(平方米)

村委会面积(平方米)

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

商店面积(平方米)

养殖场面积(平方米)

公共设施面积(泵房、

配电房等(平方米)

道路广场面积(平方米)

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其他房屋面积(平方米)

其他占地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数量

1

***社区

800

2750

482472.43

14664.66

3610

320

1156

700

400

90

27013.00

2865.91

2

***社区

790

3051

470790.22

16269.78

3750

180

1189

650

570

110

29969.70

3179.60

3

**社区

1200

2887

747431.34

15395.23

3440

490

1385

400

180

100

28358.74

3008.69

4

***社区

1150

4422

688474.42

23580.78

3510

420

1356

700

600

140

43436.91

4608.39

5

***社区

300

26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