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1072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一轮复习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单元测试4.docx

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单元测试4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单元测试

1.(2016届兰州一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10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释: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

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

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

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

③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忧患。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景物类型:

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试题类型:

1.诗中赏画:

看画面形、色、动、静等概括意境描绘图景。

2.画中品诗: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剖析作者情感思想。

首先考生应明白答题的步骤:

第一步:

总结并概括诗中选取了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二步:

这幅画面是怎样组合而成的?

从色彩、动静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展开分析。

第三步:

概括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诗中赏画,就要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歌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左右远近高低等角度);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5分)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

“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

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

“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类题目的设题形式如下:

分析某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分析某段(阕)表达的情感;结合诗歌的情感,印证前人的评价;比较两首诗歌的情感;概括内容。

答题的技巧如下:

读懂诗歌是关键。

三关注:

关注题目、关注作者、关注注释(知人论世,分析类别)。

六类别:

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惜别送别诗,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诗。

二关键:

关键词(有感情色彩的字词),关键句(抒情议论性的语句)。

一注意:

注意用典。

2.(2016届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10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

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

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

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3分)

【答案】橘柚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分析,联想《雨霖铃》的句子时只需注意“季节”和“抒发离别之情”的信息。

“橘柚香”具有时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联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之句。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有些日常生活常识的都能找出。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3分)

【答案】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解析】

试题分析:

“醉别”的“醉”字包含情感信息,有“借酒浇愁”之意;而“江风引雨”是景,属于借景抒情。

既为送别诗,又点出“别”,当有惜别之意,此为第一层。

又因“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此为第二层。

“江风引雨”为景语,起烘托此刻悲凉心境的作用,此为第三层。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类题的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

“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

【答案】由眼前情景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名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2016届广州六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10分)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

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

“梦中安能见郢树烟?

‘烟’字只当用‘边’字。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为什么?

(5分)

【答案】不同意这种观点。

诗的最后一联,说自己处境不好,兄弟又远在他方,今后只能寄以相思之梦,在梦中经常梦见“郢”一带的烟树。

“烟”字状出了梦境相思的迷离恍惚之态,暗示出今后兄弟二人欲见不易,显得情深意浓,十分真切感人。

用“边”字既与首联重复,又肤浅无味。

注:

答同意的,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3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首诗所抒发的并不单纯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诗的第二联,正是集中地表现他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

从字面上看,“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报荒十二年”,似乎只是对他的政治遭遇的客观实写,因为他被贬谪的地区离京城确有五、六千里,时间确有十二年之久。

实际上,在“万死”、“投荒”、“六千里”、“十二年”这些词语里,就已经包藏着诗人的抑郁不平之气,怨愤凄厉之情,只不过是意在言外,不露痕迹,让人“思而得之”罢了。

我们知道,柳宗元被贬的十二年,死的机会确实不少,在永州就曾四次遭火灾,差一点被烧死。

诗人用“万死”这样的夸张词语,无非是要渲染自己的处境,表明他一心为国,却被长期流放到如此偏僻的“蛮荒”之地,这该是多么不公平、多么令人愤慨呵!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兄弟惜别,依依不舍之情:

首联写诗人在越江边送别兄弟,双双落泪,尽显离别的痛苦与不舍;

(2)被贬蛮荒的愤懑愁苦之情(或答:

政治生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

颔联写只身去国之远,蛮荒生活之久之难,流露出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或:

颈联“云似墨”一句,写出诗人被贬之地的险恶,也暗示诗人此时处境的险恶,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处境的愁苦愤懑之情。

)(3)兄弟之间的骨肉至情:

尾联表明兄弟远隔两地,再难相见,只能在梦中寄以思念之情,从而体现兄弟之间的深厚情感。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解答可从诗中江边送别;被贬蛮荒;远隔两地,再难相见这些内容分析出诗人的情感。

该诗一方面叙“别离”之意,首联写送兄弟到越江边时,双双落泪,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颈联寓情于景,表现分别时的无比凄恻、哀伤而怅惘之情。

尾联写别后相思之梦,显得情深意浓,真切感人。

另一方面又抒“迁谪”之情。

第二联,用“一身”“万死”“六千里”“十二年”等词语,高度概括的自己屡遭贬谪的凄惨经历,表明抒发了被长期流放蛮荒之地的愤懑愁苦之情。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

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大意及注释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分析,由“欲知”可知,“欲知此后相思梦”为虚写,想象。

“长在荆门郢树烟”一句为写景,故运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

“相思梦”写出分别后想象着经常梦中相见;“长在荆门郢树烟”想象着在梦中经常梦见弟弟去的“郢”一带的烟树。

由这些虚写的手法,足以表现出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之深。

4.(2016届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三第一次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10分)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

②亚夫营:

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5分)

【答案】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

到江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

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作用:

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

(或为下面抒写宦游之苦做铺垫)

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

“无赖”即“无心”,与“有情”相对。

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

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

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

何焯说:

“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5分)

【答案】①借景抒情(正衬、烘托),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春天里美丽而欢乐的景色,抒发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②第三联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宦游在外的辛苦(孤独)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③第四联乐景哀情作者埋怨新滩不解人意,新滩涨水就像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写出自己思乡之情浓重,不能归乡的无奈。

(鉴赏点不同,说法各异,合理即可)(手法1分,情感1分)

【解析】

考点: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2016届江苏清江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江城子·病起春尽陈子龙

一帘病枕五更钟。

晓云空,卷残红。

无情春色,去矣几时逢?

添我几行清泪也,留不住,苦匆匆。

楚宫吴苑草茸茸。

恋芳丛,绕游蜂。

料得来年,相见画屏中。

人自伤心花自笑,凭燕子,舞东风。

陈子龙:

明末文学家,本诗大约作于南明福王朝灭亡后一年。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①伤春之情。

作者“病起”发现春色已匆匆逝去,无法挽留,只能用“几行清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