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70882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docx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

船舶电缆敷设工艺

1.电缆敷设范围

本规范定了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电缆敷设人员、电缆敷设技术要求、电缆敷设施工工艺要求、电缆敷设形式及检验。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新建或修理船舶的电缆敷设。

2.电缆敷设规范性引用文件

船舶电气设备和电缆接地工艺规范

3.电缆敷设前的准备工作


3.1准备“电气设备布置图”、“电舾装件布置图(敷设图)”、“综合导电系统

图”、“电气系统图”、“电缆清册”、“隔热布置图”及“防火区域划分图”等。

3.2熟悉本工艺规范要求和施工方法以及该船舶的电气施工原则工艺。

3.3准备好电缆敷设用的安装件、支承件、紧固件及施工用工具和材料。

3.4为便于电缆敷设,电缆安装件、电缆支承件等按施工区域集配。

根据电缆清册进行电缆及电缆附件备料。

3.5事先做好电缆临时标牌,标牌上注明电缆编号、规格、长度、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每根电缆端头各一块,共两块。

检查电缆上应有按“电缆清册”规定的长度做好电缆穿过隔舱或甲板的停止标记。

每根电缆切割时,随时将临时标牌包扎于该电缆的两端,电缆的切口应避免受潮影响绝缘,必要时可采取包扎封口措施。

按照“电缆清册”规定的拉敷地点及顺序将电缆依次卷入电缆筒备用。

3.6根据“电气设备布置图”、“电舾装布置图”于船上对电缆支承件和贯通件进行定位。

3.7在船体构件和甲板上开孔


3.7.1开孔一般应为圆形或腰圆形,如开孔为其它形状,其折角应为圆角。

3.7.2在横梁、肋骨及纵桁上开孔边缘至纵桁面板的距离H应不小于纵桁腹板高度h的40%。

当贯通件开孔尺寸超过上述规定进行强度补偿时,应与船体结构设计联系。

3.7.3在甲板上开孔

3.7.3.1开孔的形状为圆形或腰圆形,除了特殊情况外,其长轴应尽量沿艏艉线方向布置,以保证在相同的面积情况下减少沿船宽方向的开孔宽度。

3.8电缆框、筒与电缆托架、船体构件的间距

3.8.1电缆贯穿横梁或舱壁电缆框内表面高10mm。

3.8.2电缆贯穿甲板电缆筒

电缆离开电缆框内壁最小距离,电缆托架上表面一般比电缆筒内表面高10mm.电缆贯穿甲板电缆筒

3.9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的焊装电缆支承件、贯通件应焊接牢固,应能保证电缆紧固而不致脱落。

电缆框、筒在船体舱壁或甲板上的焊接应采用双面连续焊,以保证强度。

电缆支承件架和安装件的撑脚不应直接焊接在主甲板以下的船壳板上,也不应直接焊接在球扁钢的端面上。

若在油柜和水柜上焊接底脚,则须加装加强复板焊接。

所有焊接件在焊接后应随即清除焊渣,并涂以防锈漆。

电缆敷设前,电缆通道部分应预先涂以完工漆。

4.电缆敷设人员

电缆敷设施工人员上岗前应进行船舶电缆敷设的工艺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的

应知、应会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操作。

5.电缆敷设技术要求

5.1电缆敷设的线路应尽可能平直和易于检修。


5.1.1主干电缆暗式敷设时,敷设路径上的封闭板或封闭板上必须有便于开启检修、维护的措施。

5.1.2所有电缆线路的分支接线盒若为暗式安装时,则必须有便于开启分支接线盒的措施,并有耐久标志。

5.1.3不允许将电缆敷设在隔热或隔音绝缘层内,或在电缆上喷涂泡沫塑料等隔热材料和油漆。

5.1.4冷藏室、锅炉舱等处的电缆应全部明线敷设。

5.1.5居住室应尽可能采用暗式敷设,若采用明线敷设,可采用滞燃塑料槽予以保护。

5.2电缆敷设应防止机械损伤


5.2.1尽量避免在货舱、贮藏室、甲板上、舱底花钢板下等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敷设电缆,若无法避免时,则须设置电缆护罩或电缆管加以防护。

货舱和甲板上的电缆护罩厚度,一般不应小于3mm,以保证足够强度。

5.2.2尽量避免在活动或可拆的部件及附件敷设电缆,以免活动件移动或拆装时损伤电缆。

5.2.3电缆穿过甲板时,应采用金属电缆管、电缆筒或电缆围板保护。

5.2.4在桅杆内敷设电缆,可在距甲板高度200mm以上处,经多个水密电缆筒或水密填料函箱将电缆引出

5.3电缆敷设不应跨过船体伸缩接头,如确实不能避免时,电缆长度应保证有一定伸缩度。

5.4电缆应尽量远离热源敷设。

如蒸汽管、排气管及法兰、电阻器、锅炉等热源。

离热源平行空间距离一般应不小于100mm;电缆与蒸汽管、排气管等热源交叉时,其空间距离一般不应小于80mm,否则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

5.5电缆敷设应防止潮气凝结和油、水的影响。


5.5.1尽量避免在有潮气凝结、滴水和有油、水侵入的场所敷设电缆。

5.5.2在易受油水浸渍的花钢板下敷设电缆时,应将电缆敷设在金属软管内(普利卡套管),并贴近花钢板安装,其两端一般应高出花钢板250mm以上,并用填料函或护圈填塞堵料封闭

5.6电缆应避免穿越易燃、易爆和有腐蚀性气体影响的场所(如氧气间、油漆间、蓄电池室、煤仓、弹药库等)。

5.7电缆严禁穿越油舱。

5.8电缆一般不应穿过水舱,如无法避免时,可用单根无缝钢管穿管敷设,管子与舱壁的焊接应保证水密,并应有防腐蚀措施。

5.9电缆与船壳板、甲板、舱壁及防火隔堵间距不小于20mm;电缆与双层底及滑油、燃油柜的敷设间距应不小于50mm。

5.11下列电缆不应敷设在一起

5.11.1具有不同允许工作温度的电缆不应敷设在一起,如敷设在一起,则同束内所有电缆的允许工作温度应以该束中允许工作温度最低的电缆为准。

5.11.2对要求两路供电的重要设备,例如操舵装置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5.11.3本质安全电路与非本质安全电路的电缆应分开敷设,例如:

不许束聚在一起,不允许放在同一罩壳或管道内,在同一个电缆支承件上分束敷设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50mm。

5.11.4对具有双套设备的重要设备或互为备用完成同一重要功能(例如机舱传令钟等)的双套系统,其各自的供电及其控制用的两路电缆,应尽最大可能在水平及垂直方向远离敷设。

5.11.5具有不同护套或外护层的电缆,若敷设时可能损坏其它电缆的护套或外护层时,一般不应成束缚设在一起,除非采取防护措施。

5.11.6电力推进装置的主电路电缆应与励磁电缆和其它低压电缆分开敷设。

5.11.7到各台发电机去的电缆应单独敷设,最少要分二路。

动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可以分束敷设在同一托架上。

5.11.8除光缆外,对于船舶推进和操纵等重要的控制、监测和安全系统的信号电缆,它们可能受到电磁干扰的影响,不能与电力或照明电缆成束敷设在一起。

5.12用于重要设备或应急动力设备、应急照明,以及应急状态下使用的船内通信或信号设备的电缆应尽量远离厨房、洗衣间、机器处所及其舱棚,以及其它高度失火危险处所,但对这些处所中的设备供电的电缆可例外。

5.13应急配电板至舵机的电缆及由应急配电板至应急消防泵的电缆尽量不经过机舱或者管子保护。

5.14相系统均应采用三芯对称电缆,若不得已在电流20A以上的电力系统采用单芯电缆,其敷设应符合规范要求。

5.15连接和分支


5.15.1电缆的敷设通常不应有接头、如由于维修或分段造船需要连接接头时,这种接头的导电连续性、绝缘性、机械强度和防护性、接地和耐火或滞燃等特性均应不低于对电缆的相应要求。

5.15.2电缆应在适当的接线盒内进行连接和分支。

接线端或汇流排应具有适合于电缆定额的尺寸。

连接和分支处应有清晰的标志。

5.16工作电压超过50V的金属护套电缆必须可靠接地。

6电缆敷设施工工艺要求

6.1一般施工工艺要求


6.1.1电缆的拉敷


6.1.1.1电缆拉敷前,应检查线路上所有支承件、贯通件、安装件有无遗漏,有无锐边和毛刺,焊接是否牢靠,是否均已涂有防锈漆及完工漆。

电缆开始拉敷后,在敷设线路上及附近,尽可能避免进行气割和焊接,以免灼伤电缆,否则应有临时防护措施。

6.1.1.2电缆拉敷前,应仔细核对电缆型号、代号、规格、长度、起终点设备名称和位置以及中间停止点,它们与电缆清册和图纸是否相符,并检查电缆有否损伤。

6.1.1.3电缆的拉敷应按电缆清册规定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对于分支电缆,如未列入电缆清册,则可按设备布置图、电气系统图,根据实际走线进行现场切割和拉敷,并在二端做好临时标记。

分支电缆敷设,一般应用在主干电缆拉敷完毕后进行。

6.1.1.4电缆拉敷时,应使电缆沿着已检查合格的支承件、贯通件的敷设线路方向连续均匀地移动,不得强力硬拖,以免损伤电缆。

对于主干电缆,应按照电缆上的“停止标记”将电缆停在规定的处所。

6.1.1.5不同护套的电缆混合拉敷时,应特别注意防止电缆相互磨擦而损伤其护套层。

6.1.1.6每根电缆拉敷完毕后,均需把电缆理齐整平,校对长度,并把到位电缆或下一步再拉敷的电缆圈好,挂在设备附近。

不得将电缆随地乱抛,任意踩踏。

6.1.1.7所有电缆拉敷完毕后,应全面核对电缆型号、规格及进入设备的长度和总数。

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电缆的紧固。

6.1.2电缆的紧固


6.1.2.1电缆紧固后不应有任何松动,不应损伤电缆,线路应力求平直整齐。

6.1.2.2水平敷设的电缆一般采用下托敷设方式,各种支架均应尽量避免横向安装,以免在绑扎电缆时造成扎带上端应力集中的不合理现象。

6.1.2.3除光缆外,对于船舶推进和操纵等重要的控制、监测和安全系统的信号电缆,不能与电力或照明电缆在同一束内紧固,分束间距不小于50mm。

6.1.2.4在扁钢支架上紧固电缆,应使最底层的所有电缆与扁钢接触,并尽量使

6.1.2.5连续使用尼龙扎带紧固水平下部支承或垂直敷设的电缆时,必须每隔1.5m采用一根金属扎带紧固电缆。

6.1.2.6应在一根尼龙扎带的有效长度内紧固电缆束,扎带不许接长使用,扎带收紧应采用专用工具,以保证收紧得合适。

6.1.2.7在同一电缆束中,扎带的锁扣或搭口的方位应一致,不要任意安置,扎带紧固后距锁扣或搭口5~6mm处将多余部分切除,力求整齐。

6.1.2.8电缆紧固间距一般应为300mm,电缆在组合电缆支架的每一档长孔导板上均应用一根扎带紧固。

6.1.2.9电缆紧固件通常可选用不锈钢扎带、有塑不锈钢扎带、尼龙扎带。

6.1.2.10扎带选用的一般规定为:

除了机舱和A类重要机器处所、防火舱室、露天场合及较多潮湿舱室所紧固电缆均应采用有塑不锈钢扎带,其它处所可采用不锈钢扎带、有塑不锈钢扎带和尼龙扎带。

6.2特殊施工工艺要求


6.2.1电缆在金属管子或金属软管中敷设

6.2.1.1管子和管道的内壁应光滑无毛刺,且内外壁表面应有防蚀护层。

6.2.1.2管子和管道端部应无锐边和快口。

否则应设置护圈。

6.2.1.3管子和管道的弯曲半径应保证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允许值,外径大于63mm的管子,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2倍。

6.2.1.4穿管系数(电缆外径截面积的总和与管子的内截面积之比)不应大于0.35。

6.2.1.5管子或管道应保证机械上和电气上的连续性,并应可靠接地。

6.2.1.6管子或管道的布置应使水不能在内部积聚(考虑可能凝水),应设有泄水孔。

6.2.1.7在油、水容易进入的场所,管子或管道的两端应用填料密封,如管子的接头与设备的进线口直接连接,则连接处应保证水密性能。

6.2.1.8管子或管道通过船体伸缩接头,或管路因过长而有断裂的可能时,则应设置伸缩接头,主甲板上电缆管道防水电缆分线箱间距不大于30m。

6.2.1.9若电缆敷设在围壁通道内,则围壁通道的构造不应使之成为火灾由一甲板间或舱室传到另一处的通道。

6.2.1.10用作冷阴极辉光放电灯的电缆,除非用金属护套或屏蔽加以保护,否则均不应安装在金属管中。

6.2.2电缆贯穿甲板、舱壁和船体构件敷设


6.2.2.1电缆穿过非水密舱壁和船体构件


6.2.2.1.1电缆穿过非水密舱壁和船体构件时,一般应在水密舱壁和船体构件上设置电缆框或衬套

6.2.2.1.2舱壁电缆框与电缆束之间的缝隙大于10mm时,应用填料作堵封。

6.2.2.1.3单根电缆穿过复合岩棉板或硅酸钙板,应设置滞燃尼龙电缆衬套。

6.2.2.2电缆穿过水密舱壁


6.2.2.2.1单根电缆穿过水密舱壁、如厨房、厕所、浴室等可用填料函,多根电缆可用组合填料函或贯穿装置,保持其水密完整性。

6.2.2.2.2贯穿装置的填料应由不燃和耐腐蚀的材料制成,并取得有关船级社认可。

6.2.2.2.3填料函的紧固应尽量使填料压紧在护套上,填料函压紧后应使螺母露2~3牙。

6.2.2.3电缆穿过水密甲板


6.2.2.3.1单根电缆可用具有填料函的电缆管,多根电缆可用贯通件,高度应不小于200mm。

这些贯通件的焊接端应伸入甲板(若有隔热层应是隔热层外20mm以上)。

6.2.3电缆贯穿防火隔堵敷设本船穿越A级防火区域的电缆,采用防火套管及密封胶.B级防火区域采用无毒防火堵料填充、封堵。

6.2.4电缆在冷藏场所敷设


6.2.4.1冷藏场所无关的电缆不应穿过冷藏场所。

冷藏场所的电缆应全部明线敷设,且电缆与冷藏室壁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间。

6.2.4.3固定电缆的支承件应镀锌或采用其它防腐蚀措施。

紧固件采用不锈钢扎带。

6.2.4.4电缆穿过隔热绝缘层时,则电缆应敷设在电缆管中,管子的两端应设置水密填料函,中间设置滞燃尼龙管。

6.2.4.5在冷藏场所中一般不使用以聚氯乙烯为绝缘或护套的电缆,除非该聚氯乙烯混合物是适用于低温工作的。

6.2.5电缆邻近无线电设备敷设


6.2.5.1敷设在露天甲板上的电缆,应采用非金属不透性护套电缆,并应敷设在金属管内,或金属罩壳内。

6.2.5.2所有进入无线电系统的电缆和无线电助航仪系统的电缆,应保持电气连续性,并至少应有两端可靠接地。

6.2.5.3若设有无线电室,则与无线电室无关的电缆不应穿越无线电室,若必须穿过时,则应敷设在连续的金属管道内,金属管道在进出专用无线电室处均应可靠接地。

6.2.6中压电缆敷设

6.2.6.1具有金属护套或铠装,并作有效接地的中压电缆可采用敞开敷设方式,例如敷设在导板上。

6.2.6.2若采用既无金属护套也无铠装的中压电缆,则应敷设在金属管道或金属管中,并应保证这些金属管道或金属管接地的连续性,其他电缆不应和中压电缆敷设在同一金属管道和金属管中。

6.2.6.3中压电缆应尽可能远离低压电缆敷设,且应敷设在不易受到机械损伤的部位。

6.2.6.4中压电缆应尽量不经过起居处所敷设。

6.2.6.5中压电缆应在明显处作标志,以便识别。

6.2.6.6敷设过程中,电缆的弯曲半径应满足9倍的电缆外径,进入同一设备时,弯曲半径应尽量一致。

6.2.6.7拉放电缆时,可在沿电缆路径适当的位置安装水平或垂直的滑轮,以减少在电缆上的拉力。

6.2.6.8电缆在托架上的敷设应捆扎牢固,避免由于船舶摇动而引起电缆的磨损。

6.2.6.9电缆在储存及切割后的拉放过程中,应用对其末端进行保护性处理。

6.2.6.10三芯中压电力电缆的屏蔽两端接地;单芯电力电缆的屏蔽只单端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