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魔力画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98184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魔力画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进魔力画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进魔力画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进魔力画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进魔力画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进魔力画室.docx

《走进魔力画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魔力画室.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进魔力画室.docx

走进魔力画室

《走进魔力画室》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画图程序,掌握画图程序的启动方法。

2.了解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

3.会用画图程序打开图片文件。

行为习惯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和正确规范的上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画图程序,掌握启动方法。

2.了解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会用程序打开图片文件。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素材文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图片欣赏。

打开准备好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这些图片画得好不好?

想不想知道,这些图片是用什么画出来的?

(电脑画得。

)以前,我们曾用手中的画笔,画过好多图画作品。

从现在开始,老师讲带领大家走进我们的魔力画室,了解windows“画图”程序,这里不仅有多种好用的画图工具,还有好多种颜色任你选择,修改也非常方便。

好了,接下来让我们打开画图程序看个究竟吧!

二、        学习新知

1.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试着启动画图程序,了解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

教师巡视、总结。

2.针对于刚才同学们的操作情况,教师进行示范、讲解。

重点介绍一下画图程序窗口的组成,方便学生后面的学习。

3.用画图程序打开图片文件。

同学们,老师在你们的D盘里面放了好多的图片文件,你们自学课本,并试着用画图程序打开它们,去欣赏一下吧。

教师巡视、总结。

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示范、讲解。

三、        拓展练习

学生在打开的画图程序中,试着用各种画图工具,在画布中作画。

(大致了解画图程序中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及作用。

四、        学生自评

根据课本51页中的评价表,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自评。

课后小结:

《小蘑菇》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铅笔、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2.了解画图程序中的前景色和背景色,并能进行相应的设置和应用。

3.会保存图画文件。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美。

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和正确、规范的上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1.画图程序中铅笔、橡皮、填充工具的使用方法。

2.认识前景色、背景色,并能对其设置和运用。

教学难点:

前景色和背景色的认识和设置,图画的布局和色调的搭配。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发、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画图软件,这一节课,我们就把手中的鼠标动起来,画出我们心中美丽的蓝图。

二、讲解新知

1.同学们自学课本“跟我来”中的内容,并试着动手去画一个小蘑菇。

如有不懂得地方,先进行标记,在老师示范操作中进行重点学习。

2.教师示范

(1)画背景。

(从画图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大局观,对画图的布局有一个很好的掌控。

(2)画小蘑菇。

认识前景色和背景色,进行前景色和背景色的颜色设置。

设置好颜色,选择铅笔工具画出小蘑菇的外轮廓。

设置好颜色,选择填充工具为小蘑菇填充颜色。

(填充颜色时,注意提醒学生,填充工具只能把设置好的颜色填充在某一个封闭的区域内。

选择橡皮工具给蘑菇的伞盖加上漂亮的斑点。

(橡皮工具会擦出背景色。

(3)保存作品。

3.学生上机练习,完成后并进行自由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点评。

四、小结

《挺拔的松树》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图画中的多边形图形。

2.能使用多边形工具绘制各种多边形。

3.能运用多边形工具进行创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书、动手操作、观察演示、倾听讲解以及合作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掌握画图软件中的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创作环节,熟悉多边形在图形表达信息方面的应用,提升用计算机软件工具画图的素养,培养创新意识。

2.通过图画作品的展示和交流,学生对自己和他人作品进行评价等活动,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提倡学生手脑并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画图程序中的多边形工具,掌握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多变性工具进行图画创作。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出示图片)老师这里有几副图,大家来看一下,然后想想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工具来画的呢?

这些图形都是用多边形工具画出来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新授

1.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请你们在工具箱中找一找,试一下,看看哪个工具可以画这多边形?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发现为题,提高学习兴趣,主动探究。

2.教师主导、点拨,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许多同学在工具箱中已经发现了“多边形”工具可以画出多边形。

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使用过程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有的同学认为“多边形”工具不是很“听话”。

下面老师为同学们做一次示范,看看怎样才能使“多边形”工具“听话”。

教师演示用多边形工具画一颗挺拔的松树,同时讲述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按课本“跟我来”中的操作步骤,为学生演示画出一颗挺拔的松树。

提问:

通过刚才的演示,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发现?

(树形的最后一条边不需要自己画,只要在最后一点出处双击鼠标左键,计算机会自动将最后一条边画好。

提问:

哪谁能总结一下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呢?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多边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一拖、二点、三双击。

3.学生上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

4.知识拓展、综合。

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试着画一画课本“做一做”中的《山脉与松树》图画。

三、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

课后小结:

《可爱的小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椭圆、直线、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用所学工具完成小鸡作品或者其它创作。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学,教师示范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2.通过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进行实时评价等方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上机学习、体验、完成作品,从而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行为习惯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和正确规范的上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椭圆、直线、刷子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画图工具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图画“可爱的小鸡”,问:

同学们,图上画的是什么呀?

(小鸡)

2.瞧!

两只可爱的小鸡吃得多欢啊!

同学们想不想画一画呢?

3.出示课题:

可爱的小鸡

二、教师演示画图过程,学生通过网络一起学习。

(一)画第一只小鸡

1.画小鸡的头

单击工具箱中的“椭圆”工具按钮,在画图区适当的位置拖动出一个合适的椭圆,形成小鸡的头。

同学们再仔细看一遍,好吗?

(教师再演示一遍)

2.画小鸡的身体

(1)在已经画好的椭圆左边确定好小鸡身体的位置,按下shift键,拖动出一个与椭圆相交的圆。

(2)师问:

如果我们想把不需要的地方去掉,应该怎么办呢?

(3)学生讨论发言。

(4)使用“橡皮/颜色橡皮”工具擦除椭圆内的圆弧。

3.画小鸡的眼睛

在已经画好的椭圆内确定小鸡眼睛的位置,使用刷子工具,形成小鸡的眼睛。

4.画小鸡的脚和嘴巴

单击“直线”工具按钮,画出小鸡的脚和嘴。

(一边演示,一边给同学们讲解直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二)画第二只小鸡

仿照华第一只小鸡的操作方法,在第一只小鸡的右边画出第二只小鸡。

(三)画鸡食

单击“刷子”工具按钮,在两只小鸡的中间画出鸡食。

学生合作练习,教师指导。

三、学生上机练习,教师指导

要求:

1.相邻两台机的同学为一学习小组,共同完成。

2.出现问题,举手求教,师生合作完成。

四、展示评价

请几位位同学出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操作方法和步骤。

教师进行实时评价。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椭圆”工具的使用,同学们掌握的比较好,希望课后能多加练习,争取达到熟练使用的程度。

《我的爱车》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2.能用矩形和圆角矩形组合画一些基本图形。

3.让学生在画爱车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组合奥秘,培养创造力。

4.会恰当地使用“撤消”操作与橡皮工具。

重点:

“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方法。

难点:

“矩形”和“圆角矩形”工具组合图形。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

(生发言)

丁丁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汽车。

在他的屋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车:

小轿车、翻斗车、大吊车、小卡车、消防车……丁丁一有空就会把这些爱车拿出来玩,尤其是那辆消防车更是让丁丁爱不释手。

瞧,下面就是丁丁的那辆爱车,怎么样,漂亮吧?

(出示课件)

观察爱车,你能看出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吗?

(生: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圆形是用什么工具画的?

(生:

椭圆)引出矩形、圆角矩形工具。

车身主要是用圆角矩形工具生成;车窗和车门用的是矩形工具制作;车轮是用椭圆工具绘制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运用“矩形”和“圆角矩形”等工具画出你喜欢的汽车。

二、新授:

1、介绍工具:

矩形、圆角矩形工具的使用:

单击工具,将鼠标指针移到画布上,注意观察指针变成十字形状的时候,按鼠标左键向下拖动。

学生动手操作,试着画矩形、圆角矩形,也可以多拖几个如长方形,正方形等,自己任意组合一些图形。

2、画爱车:

大家画得很好,你们会用这些图形来画刚才的汽车吗?

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1)车身:

“圆角矩形”工具,画一大一小两个圆角矩形。

(2)拼接车头:

单击“选定”工具,拖动鼠标,将小圆角矩形选定,拖动到合适位置放开。

用橡皮工具擦去多余线条,并填充红色。

(3)画车窗、车门:

单击“矩形”工具,画出车窗、车门,并填充为灰色。

(4)画车轮:

“椭圆”工具,画出车轮,并填充为灰色。

(注意,在画车轮时要保证大小一样,可以复制一个,这样爱车才会跑得又快又稳当)练习并思考:

绘制车轮时,按Shift键,再拖动鼠标,会画出什么图形。

3、撤消:

思考:

如果画错了一笔,除了用橡皮,还有什么办法?

在绘画过程中,如果出现画错的现象,可单击“编辑”/撤消,就会把刚才的操作删除。

记住,我们至多可以撤消3次。

学生操作练习:

绘制小汽车。

4、拓展:

通过我们的努力,汽车终于能行驶上宽阔的马路上为大家服务了。

动脑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是由矩形组成的呢?

(生:

电视机、电脑、冰箱、衣柜、教学楼……)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大家请欣赏以下图片:

(用画图工具绘制的电视、微波炉、衣柜、冰箱、教学楼、电影胶片……)(课件展示)

你们想不想用画图工具把这些物品画出来呢?

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设计,实践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评选最佳作品。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说一说?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画图工具画出了这么多既有趣又有创意的作品,你们真是太棒了!

我希望同学们在课下也能用矩形工具画一幅最美的画送给你的爸爸妈妈,他们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雪中小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圆角矩形、矩形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2.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自学、教师示范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内化本节课所学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感受的能力,在灵活运用画图程序的同时,结合美术知识,发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行为习惯养成训练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和正确规范的上机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喷枪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喷枪工具,创作其它作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通过情境的介绍,唤起学生对雪景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发现新工具喷枪工具

二、学习新知

   1、启动画图程序

   2、这样的情景你一定看到过

   背景音乐响起

   打开小屋图,边描述雪景边画。

   1、这幅景象真美啊,你注意到老师用到了什么工具?

   2、讲解喷枪工具用法

   不同样式的效果

   单击生成的效果

   拖动鼠标生成的效果

   3、打开书P65,读小博士的话

   4、打开桌面上的《小屋》图,用喷枪工具画一幅雪景

   5、利用我们学过的工具,你还可以为雪景进行哪些加工?

三、展示、点评作品

   1.指名展示说意图

   2.打开书评价表,将创作的作品打星,填入评价表中

3.保存作品。

四、拓展练习

   大家用喷枪工具进行了创作,让我们提前感受到了有趣的冬天。

《快乐的童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修改图画文件的方法。

   2、掌握放大镜工具和取色工具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熟悉画图程序

   2、在模仿绘画过程中,不断了解和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在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在图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取色方法。

教学准备:

范画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一幅画好的完美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中主要绘图工具的用法,利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许多很漂亮的图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画图的技巧,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掌握更多的画图技巧,画图本领会大大提高,同样也可以画出这么美,这么漂亮的图画来。

二、探究新知

放大和取色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

放大和取色工具。

看看它们都有哪些本领?

大家想不想认识它们。

由于时间仓促,丁丁的作品《快乐的童年》没有画完,请大家帮他把画面中小朋友的皮肤和他们穿的衣服填上颜色,把他们打扮的漂漂亮亮。

学生尝试完成《快乐的童年》图画的修改。

教师巡视、发现、总结。

师演示示范。

[强调:

放大镜工具在修改图形中的适用范围是相当广的,在放大状态下,工具箱中除文字工具外的所有工具都能使用。

颜色吸管工具主要是在填充颜色时使用,可以很快捷的获取相同颜色。

]

三、学生上机操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哪些画图技巧?

能谈谈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教师总结

《快乐的童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修改图画文件的方法。

   2、掌握放大镜工具和取色工具的用法。

   过程与方法

   1、在图片欣赏的过程中,不断熟悉画图程序

   2、在模仿绘画过程中,不断了解和熟练画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3、在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在图片的创作过程中,积累更多的操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取色”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前景色和背景色的取色方法。

教学准备:

范画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一幅画好的完美作品。

学生欣赏作品,并畅谈自己的感受。

同学们说的很好,前面我们学习了“画图”软件中主要绘图工具的用法,利用这些工具画出了许多很漂亮的图画。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些画图的技巧,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会掌握更多的画图技巧,画图本领会大大提高,同样也可以画出这么美,这么漂亮的图画来。

二、探究新知

放大和取色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

放大和取色工具。

看看它们都有哪些本领?

大家想不想认识它们。

由于时间仓促,丁丁的作品《快乐的童年》没有画完,请大家帮他把画面中小朋友的皮肤和他们穿的衣服填上颜色,把他们打扮的漂漂亮亮。

学生尝试完成《快乐的童年》图画的修改。

教师巡视、发现、总结。

师演示示范。

(强调:

放大镜工具在修改图形中的适用范围是相当广的,在放大状态下,工具箱中除文字工具外的所有工具都能使用。

颜色吸管工具主要是在填充颜色时使用,可以很快捷的获取相同颜色。

三、学生上机操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了哪些画图技巧?

能谈谈吗?

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与体会。

教师总结

《兴旺的牧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在画图程序中插入外部图片的方法。

2.学习对图片的复制和粘贴操作,感受其方便和高效。

3.能用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做一做”中的作业及类似的创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学、探究、合作,教师示范演示等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情感目标:

通过完成《兴旺的牧场》的创作,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对插入外部图片的复制和粘贴操作,能用其方法,创作出漂亮的作品。

教学难点:

在电脑绘画过程中,能根据图画主题和内容,灵活运用复制和粘贴操作。

教学准备:

退片素材。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去过草原牧场吗?

不久前,丁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草原,真正见到了草原牧场“风吹草低现牛羊”的美丽景色。

回家后,丁丁就用画图程序,把草原的美丽景象画了下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老师这里也有一些现成的有关草原牧场的素材图片,接下来我们就用前面学过的画图方法来创作一幅《兴旺的牧场》图画。

二、自学课本,探究新知

1.欣赏一些草原牧场图片和视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自学课本,探究新知,试着完成《兴旺的牧场》的创作。

教师巡视、发现存在的问题。

3.教师演示《兴旺的牧场》的创作过程,学生认真观看、学习。

4.学生上机操作,完成作品的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知识拓展

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试着完成课本“做一做”中的图画,或者用相同的操作自己创作一幅作品。

四、展示、评价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展示部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实时点评。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对插入图片的复制、粘贴操作,利用这些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绘图效率。

虽不复杂,但很使用,希望同学们认真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