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97083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心理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心理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心理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心理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测验.docx

《心理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测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测验.docx

心理测验

走近心理测验

“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却仅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句都说的是同一个问题,即心理学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据记载,在公元前4世纪,就已经有研究心理现象的专著《论灵魂》,但当时由于没有科学的方法,心理学还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属于哲学或其他学科,直到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成为科学心理学建立的标志,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使心理学从其他学科中独立出来,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科学。

作为实证法之一的心理测验在推动心理学科学化发展中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到心理测验,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每天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可以看到各种心理测验:

“你适合找什么样的女友”、“你的性格内向还是外向”、“你是否抑郁了”等等,五花八门、这类东西甚至让我们中的一些人兴趣盎然,比如,前几天一名战友就打电话问我,说他做了一个心理测试,结果是这样的:

你的一些愿望相当不现实,有时你是外向的、和蔼可亲的、好交际的,然而有时你又是内向的、谨慎的、有所保留的,你为自己能独立思考、不轻易接受他人没有充分证据的观念而骄傲。

你喜欢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变化,受制于各种限制和条条框框你会感到不满。

有时,你非常怀疑自己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或做了正确的事。

他问我,这个心理测验结果可信吗?

大家认为呢?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今天就带着大家一起走近心理测验,认识科学的心理测验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我们如何科学对待心理测验。

从我们一出生,测验对我们的生活就有很大的影响。

当儿科医生抚摸我们的手掌和脚掌时,实际上她正在进行一项测验。

当我们进入学校时,考试决定我们的课程是通过还是不通过,可以进一步决定我们是否需要特殊需要教育。

入学以后,我们又要参加各种测验决定我们能否毕业、能否入伍、能否提职等等。

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身经百测”,那么测验是什么?

测验是指用来量化行为或者帮助理解和预测行为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心理测验就是测量人的心理的测量工具和技术。

一、心理测验的历史发展

(一)智力测验

不管是哪种测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那些参加考试的人予以区分。

即测验主要是用来评价个体差异的。

世界上第一个重要的智力量表正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的,1905年,为了给弱智者提供更好的教育,法国公共教育部长任命了一个委员会专门负责研究识别弱智者的方法。

委员会成员之一比奈和法国医生西蒙一起合作开发了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

比奈-西蒙1905年量表是由30个项目(题)组成的个别智力测验(一次只能给一个人测试的测验),以项目难度递增的顺序呈现。

例如第4题测验被试辨认食物的能力(比如,区分巧克力和木块)。

第14题要求被试给熟悉的事物(比如叉子)下定义,最难的30题则要求被试界定并区别成对的抽象名词(比如伤心和厌倦)。

由于比奈-西蒙量表是个体测验,无法满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需要快速、高效地评估成千上万部队招募人员的智力功能,催生了团体测验的大规模开发。

1917年,在美国积极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军队就寻求当时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罗伯特·耶克斯的帮助,耶克斯带领了一个优秀的心理学组成的委员会很快开发了两个团体智力测验(一次能给多个人同时进行的测验):

军队甲种测验(也叫Alpha,被试人员有一定的英语文化程度)与陆军乙种测验(Beta,被试人员为文盲,或者母语为非英语)。

这两个测验在战争期间对175万人进行智力测验。

这两个测验标志着近代军事心理学的诞生,开创了心理学正式介入军事领域的先例,同时也是军事心理测量学的开端。

其中,陆军甲种测验被后人当作原型,发展出了今天使用最广泛的智力量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二)人格测验

前面我们讲到智力测验是用来将那些低智力人群从正常智力人群中区分出来,从而更好地为这两类不同人群提供教育。

然而,除了拥有正常智力外,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正常人。

只知道一个人在计算速度、记忆力、知识面和抽象思维等方面的能力高低是不够的,要充分利用一个人的智力信息,还必须了解这个人是如何使用这些能力的。

一个整天坐在房间角落里无所事事的人,哪怕他拥有再多的智力也是毫无意义的;但对于一个充满活力、与他人关系良好、组织性强、坚持不懈、意志坚定、动力充足的人来说,即使只拥有中等智能也可以成大事。

这些明显于智能人类行为的非智力层面,被称为人格特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格测验开始兴盛起来。

而人格测验测量的是理论上在行为掩盖之下比较稳定的特质或特征。

特质是能够区分人相对持久的性格。

例如,我们说某些人是乐观主义的,另一些是悲观主义的。

乐观的人无论事情是否顺利都倾向于保持乐观。

相反,悲观主义者倾向于看事情的负面。

因此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可以看成是特质。

传统人格测验的基本目标之一是测量特质。

历史上第一个人格问卷-伍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表-编制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其编制的目的是为了鉴别出那些可能在战斗中垮掉的入伍新兵。

问卷的最终版本包含了116个要求受试者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比如,“你每天都喝威士忌酒吗?

”、“你晚上尿床吗?

”、“你是否经常做白日梦”、“你晚上睡眠质量好吗?

”。

实际上该量表是一次纸笔的精神科面谈。

这种设计自我陈述式的问卷调查来测人格是基于这样的假设:

被试会依照指导语提供真实的答案。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被试不愿、不能、不好、不便、不好意思“告诉”,那可怎么办?

比如我喜欢我自己,作是或否的判断。

面对这道题,你可能不太喜欢自己,但因为上了心理课,老师告诉你,我们每个人得首先喜欢自己,你可能不愿给出真实的答案,甚至有时候,你表面上很喜欢自己,但在潜意识里你恨自己是个男孩,因为你更愿意成为一个女孩,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了解是很有限的。

有位咨询师开展心理咨询时碰到这样一个例子:

他的第一位来访者,在看到给他做的人格问卷时,大为惊讶道:

“你这样问我就叫个性测验?

这不等于是我告诉了你吗?

”甩手而去。

此事令他反省了多年。

的确,问卷技术所获得的心理资料,完全是建构在被试“告诉”的基础上。

这种“告诉”又有多少客观性的?

这就是自陈式量表的局限性。

为了更客观、更准确地测量到人格特质,心理学家们又发展了两种技术:

投射测验和情境测验。

投射,简单点说,就是当人们试图去理解一个模糊刺激时,他们对于刺激的解释反映了他们的需要、感受、经历等等。

当一个惊恐的小男孩窥视一个黑暗的房间,看到一个巨大的阴影时,他会认为那是一个怪物,实际上这是他把自己的害怕投射到阴影上了,但是阴影本身是中性的——不好也不坏,不可怕也不漂亮。

小男孩看到的是自己脑海里对它的反映。

投射方法研究人格,就是使用一些刺激情境,使被试作出反应。

使用这些刺激情境是要获得被试本身独特的人格组织投射在刺激情境的信息。

投射技术的种类繁多,最有名的有:

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的精神病学家罗夏最早编制。

使用10张墨迹图,5张黑白图片,3张彩色图片,2张黑白加上红色。

图片呈现给被试,问被试看到了什么?

其记分解释程序十分复杂。

主题统觉测验,由默瑞与摩根于1935编制。

共有30张图片,外加空白图片1张。

要求被试根据图片讲故事。

房-树-人测验也是一种投射测验。

在测验中,要求被试绘一张含有、房子、树、人的画。

其构思是,认为房屋作为人居住的地方,可以引起对于家庭及亲人的联想;树的图画则可反映被试无意识;人则反映被试的自我形象以及与人相处的情形。

因此,投射技术作为一种区别于问卷技术的评估技术,它通过被试的心理活动产品(如联想、回忆、故事、绘画、手工拼贴、笔迹、甚至梦、笑话、短文等),根据临床经验、实证进行推论,间接地评估其中表现、反映、投射出来的被试的个性特征。

虽然投射测验在被精神科医师和临床心理学家广泛使用,但对它的争议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几年以前,一位陆军中士的妻子在经历了14年婚姻后向他提出离婚,她声称丈夫“精神不稳定和精神错乱”,并指控丈夫无缘无故打她。

陆军中士到心理医生那里去“证明”自己精神正常。

在经历了访谈、一项能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和一项自陈式的人格测验之后,心理医生还对他进行了罗夏墨迹测验。

根据心理专家的评估,罗夏墨迹测验结果表明这位中士的思维过程没有任何不正常的,由此心理专家下结论认为中士精神稳定,与其妻子的说法不符合。

在法庭上,心理专家被作为证人传讯,下面是妻子的代表律师对心理专家的盘问:

律师:

在罗夏测验和其他测验的基础上,你认为我当事人的丈夫精神很稳定?

心理学家:

是的。

律师:

罗夏测验是什么?

心理学家:

罗夏测验时一种投射心理测验,包含有10张墨迹图片。

律师:

你是如何实施罗夏测验的?

心理学家:

给被试看卡片,一次一张,要求他说出他在卡片上看到了什么?

律师:

你的意思是可以通过对这10张卡片的表述,分辨出这个人是不是精神错落的?

心理学家:

是的。

律师:

太可笑了,14年了,这个男人毫无理由地打他老婆,心理学家竟因为他通过了罗夏测验而说他是正常的!

这种对罗夏墨迹测验的质疑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甚至有专家认为,这个测验在临床和法庭中被禁用。

但这丝毫不能浇灭人们对这个测验追捧的热情,根据心理测验在美国使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在临床领域最常使用的10种测验工具中,投射测验就占了五种。

而罗夏墨迹测验则是心理诊所中被使用最广泛的测验。

有人称之为心理学的X射线,史上最强大的心理测验工具。

情境测验技术则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评估技术。

它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1929年德国心理学家建立了一套用于挑选军官和特工人员的非常先进的多项评价过程。

所谓情境测验就是预先布置一种情境,评价人观察被评者在此情境中的行为表现,从而判定其人格。

在2009年山东公务员面试中就采用了无领导小组讨论这种情景测验技术。

即把被评者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人数为6一8人,小组成员地位平等,不指定领导人,大家就某一给定问题展开讨论,并要求最终达成一个小组决议。

评价人通过单向玻璃或摄像机观察整个讨论过程,通过扩音器倾听组员们的讨论,并根据事先准备好的考评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

无领导小组讨论能很好地测评出被评者的综合分析能力、言语表达能力、人际影响力、说服他人的能力、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非语言沟通能力等。

目前情景测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才选拔中。

当然,这种测验的挑战来自于如何科学设置情景,以及如何客观评估每个人在情景中的表现。

以上我们梳理了心理测验的发展历史,主要以智力量表和人格量表为线。

当然本身心理测验的发展,主要也集中于智力和人格方面。

下面我们就通如做EPQ测验,进一步了解心理测验的编制过程:

二、心理测验的编制过程

编制测验的方法,依测验的性质而异。

但不管它们的差异有多大,都得遵照测验的基本性质去做,都得遵循一定的程序。

(一)测验目的的确立

测验编制者首先要明确自己所编制的测验是用来测量什么和所测量的是哪些对象。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测验目的。

这个目的的确立将限定编制的测验指向哪些行为和哪些受测团体。

(二)测题编制

上一步骤可归结为测验编制计划的拟定。

这一步是很重要的,但在测验编制过程中更重要的问题是命题的方法和技术。

命题的一般过程是:

1、确定能表征所欲测量的心理结构的行为。

测题的取样应有代表性。

2、确定每一类行为的项目比例

E量表分(内-外倾):

21题

1,5,10,13,14,17,-21,25,-29,33,37,41,-45,49,53,55,61,65,71,80,84

神经质:

24题

3,7,12,15,19,23,27,31,35,39,43,47,51,57,59,63,67,69,73,74,77,78,82,86

精神质:

23题

-2,-6,-9,-11,-18,22,26,30,34,-38,-42,46,50,-56,-62,66,68,-72,75,76,81,85,-88

欺骗性:

20题

-4,-8,-16,20,-24,-28,32,36,-40,-44,-48,-52,-54,58,-60,-64,-70,-79,-83,87

3、选择测题的形式

4、初步形成测题。

测题的数目至少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2-3倍,以备日后删除淘汰。

如果测题较多,每种测验要编制一个复份,以便交替使用。

5、检查测题并初步修改

(三)预试和测题的分析

制定测题的程序包括:

预试、选择和修改等一系列过程。

在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测题前,这些步骤是不断重复的。

首先,编制者自己或聘请许多专家制作一个测验计划,以相应材料为依据写出具有一定格式的测题,在不断的分析中删掉不适当的测题。

这些初步定下的测题,后来再次受到原编制者和其他人的选择和编制。

编辑包含着修改意义不明确的词语和取消一些重复的、不能用的测题。

这些是对测题所进行的质的分析工作。

经过这样初步筛选出来的测题,虽然它们在制定过程中是遵循测验的原理,并且在内容和形式上符合良好测题的要求,但它们是否具有适当的难度和鉴别力,仍须进行预试以搜集实际资料,作为测题的分析依据。

(四)测题的选择、编排及测验的标准化

测题分析结果为各个测题的性能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我们总是选择那些具有最好鉴别力,最适合的难度的测题。

对这些侧题的编排原则是,测验的编制者必须根据测验的目的与性质,并考虑被试者的作答心理反应方式,还要考虑测题格式的类型和测题的难度。

测验需要达到的目的是获得对被试者的反应尽可能准确的测定。

要达到这一目的,依赖于对误差的控制,即减少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

这是通过使测验情境对所有被试者都相似来达到的。

进行这种控制的过程称为标准化。

包括对测验实施时的指导语、时限、计分标准化。

当然还包括常模的制定。

常模的制定是为了解释问题。

比如我说你这次心理学考试考了80分,你觉得如果不知道大家的平均分是多少的时候有意义吗?

没有,只有我告诉你班里平均分是60的时候才有意义,而这个60分就是我们所说的常模。

他的制定是依据测验适用对象总体的平均成绩。

(五)测验的基本特征的鉴定

按照上述程序,某一测验编制完成以后,为考核测验是否具有评价、诊断、预测方面的功能,即它是不是一个优良的测量式工具,应对该测验的基本特征—信度与效率加以考查,以使信度与效率系数符合编制者的要求。

(六)编写测验说明书

测验说明书向测验使用者指明按照说明书规定实施测验.就会使测验的结果信度高,效度也会得到保证。

说明书的内容应包括下列各项:

1、本测验的目的和功能。

2、测验的效率以及测验中的材料是根据什么原则、应用什么方法选择得来的。

3、关于如何实施测验的说明。

4、关于如何校阅试卷的说明,标准答案,或记分标准的规定。

5、常模表,如何应用常模似解释结果的说明。

6、测验的信度。

7、关于如何应用测验结果的指示。

总之,编制心理测验是一项复杂、技术强的工作。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为广阔的是人的内心世界。

”人的心理世界是极为复杂的、变化多端的,难以测量,因而,心理测验具有其独特的特点:

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

人的心理特征是内在的,看不见也摸不着,不可能直接进行测量,只能通过人们在面对问题情境时,所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来推论其心理特质。

心理测量犹如借助温度计里水银柱的高低来测量气温一样,是一种间接的测量。

2、心理测验的相对性

在心理测量学中,没有理想的绝对零点,而只有相对零点。

如学习成绩为0,表明在一次考试中全部没有做对,却并不表明在所测的能力上为0。

因此,一般情况下,每个人的心理测量结果都在一个连续体上,即在其所在团体的大多数人的行为或某种人为确定的标准上占据一位置,我们只是从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位置,对一个人某种心理特质水平作出判断,心理测量具有相对性。

3、心理测验的客观性

一个测验一般从项目分析、信度评估、效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质量评估。

测验常模是通过对总体的代表性样本的预测确定的,测验的信度、效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经过实践的检验。

每一个测验均依据一套科学系统的程序进行,并经过了标准化,因而,测验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现在,大家已经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事实,如果想要编制一个新的测验,这是一个多么庞杂的任务。

除了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外,测验的开发也是相当昂贵的,如果想要开发一个全新的智力测验,在现有智力测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这样一个项目可能需要花费几百万美元,需要很多测验方面的专家一同工作很多年。

所以,如果已有可供使用的现成的测验,就不必编制新测验。

使用现成的测验,无疑会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

如果国外已有的某种测验,其信度和效率都比较好,那么修订该测验是最好的途径。

修订量表的程序跟编制量表的程序基本上是一致的。

三、如何科学对待心理测验

鉴于人的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以及心理测验的特有特点,因此,如何尽量精确地描述个别心理差异的性质和程度就成为心理测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此,我们必须正确使用心理测验,否则,运用不当,不仅不能有效地诊断个体的心理问题,相反地还可能引起不良的后果。

为了使心理测验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效,在使用心理测验时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端正认识

要正确地使用心理测验,首先对心理测验要有正确的认识。

心理测验是研究心理的重要方法,是心理诊断和作决策的重要工具。

因此,必须要以科学、严肃、慎重、谦虚的态度对待心理测验,绝不能视心理测验为唯一准确可靠的诊断工具。

正像心理学家潘菽教授指出的那样,心理测验是可信的,但不能全信,心理测验是可用的,但不能完全依靠它。

(二)要科学选择

选择恰当的测验。

心理测验有优劣之分。

有些科普刊物上登载的游戏性测验,不能正式拿来使用,必须选择按照科学方法编制的,经过标准化程序处理的心理测验。

测验种类繁多,且功能各异,要根据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和测验手册中的有关介绍来认识并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

选择测验人员。

心理测验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工作,测验人员必须是经过专门的心理测验训练,具备相应资格的人。

测验的选择、施测、记分、解释,只有训练有素的专业工作者才能担任。

(三)要控制误差

在施测中,主试必须尽力控制和减少误差,以提高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客观性和有效性。

为此,主试在施测前,务必认真阅读测验手册,熟悉测验的施测和方法,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测验内容要保密;要注意观察并善于控制被试者的行为情绪,使被试者把自己的全部潜力、特征表现出来;要避免主试者的主观态度对被试者的影响;测验的评分要客观;对测验的过程要作好记录,为全面、正确分析解释测验结果作好准备。

(四)要慎重解释与使用测验结果

测验结果的解释是整个心理测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测验本身的质量、施测环境、施测过程和个体本身在施测过程中的身心状态,都可以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所以客观地说,测验结果只能作为了解被试的一种参考而不是唯一标准。

由于测验结果可能存在的不准确性,在对测验结果解释时就应特别谨慎,不能做孤立的解释、不能绝对化、更不能主观臆测,任意发挥。

如果条件允许,应尽量在测验之外多了解被试的情况,结合被试的情况做出审慎的解释。

要尊重被测者的人格,对测验中获得的个人信息应加以保密。

最后,一切测验都是人编的,但是我们的生活又绝不是几道题目能够说清和预测的。

这就是研究人的科学所面临的苦难。

对此,我们只能是既认真对待,但又不被框住。

作为施测者,必须要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质,对测验的结果的解释也不能为了满足来访者的心理需求而信口开河,否则就成了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就是配上了计算机,满口科学术语,也成不了心理学家,这中间最关键的是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我们虽然不是心理学家,但作为心理工作者,我们也需要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