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9325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docx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之《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考纲下载]

1.大气的受热过程。

2.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应用。

3.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特点。

4.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5..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分布特点及其影响。

[考情分析]

1.结合热力环流、风向、风速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相应的图表资料,考查大气运动的形式、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009年高考:

广东12~13;广东文基43;上海文综18)

2.以等压线图、模式图及近期的台风、寒潮、沙尘天气等材料考查大气运动的成因、风向及风力的大小。

(2009年高考:

全国卷Ⅰ3~4;山东文综3~4;天津文综10~11;上海13)

3.以图表资料、热点地区、热点事件等为背景材料,结合地球运动等知识综合考察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的判断、成因及影响。

(2009年高考:

广东19~20;海南10~11)

4.以区域图为载体,结合气温、降水资料考查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的成因、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009年高考:

上海33;海南22)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考情分析等略)

1.大气运动,能量来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削弱作用

(2)保温效应。

绘制简单的示意图并用所学原理解释以下大气现象。

(大气上界)

(地面)

(1)太阳日出前、日落后,天空仍是明亮的。

(2)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3)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4)深秋燃烧秸秆防霜冻。

3.热力环流:

(1)概念:

(2)原理:

绘制下图甲乙两地间的环流状况,并绘出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

丙丁(高空)

甲(热)乙(冷)(地面)

(3)表现:

①小区域: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要求:

绘示意图呈现)

②大尺度:

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要求:

绘示意图呈现)

三圈环流示意图

东亚、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季风环流

(红笔表示7月,蓝笔表示1月,并呈现不同季节亚欧大陆及太平洋气压中心及其名称)

4.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因素

(2)绘出以下风向:

100(hp)

1002

ABCD1004

1006

(北半球高空)(南半球高空)(南半球低空)(北半球低空)

预习基础习题:

2019年12月11日,首都北京遭遇入秋以来最严重的大雾天气,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小于500米,有些地区的能见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

北京市气象台也首次一天发两个大雾黄色顸警,提醒人们注意出行安全。

据此材料及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l~2题。

1.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大气逆辐射

读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山顶气温目变化最小

C.山顶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D.山谷冬季日温差远大于夏季日温差

4.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

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

C.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

右图示意某一等高面。

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PN,M、N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

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气垂直运动时,O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

回答5~6题。

5.若此图表示北半球,PM>PN,则O点风向为()

A.⑥或⑦B.②或⑥C.④或⑧D.③或④

6.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B.②或⑧C.③或⑦D.⑥或⑦

7.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分布图。

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甲地气流下沉B.丁地出现暴风雪

C.丙地气压梯度力最大D.乙地是高气压中心

右图为“近地面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中气压带代表()

A.赤道低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D.副热带高气压带

9.图中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A.受该气压带影响,北非地区终年高温少雨

B.受风带1影响,台湾东部夏季多暴雨

C.受风带2影响,新西兰终年温和湿润

D.受气压带和风带2的交替控制,罗马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0~10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B.100~200盛行东南风C.200~300盛行西北风D.300~400盛行西南风

11.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3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

课堂活动:

一、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结果。

(因这一部分多以图表、示意图的形式呈现,所以应加强学生看图、析图、绘图能力,杜绝眼高手低的坏习惯,夯实基础知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学生只有正确绘制相关图形,方才真正能理解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二、疑难点拨。

预设问题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师设问:

读图分析下面问题。

(1)大气保温效应的体现。

(2)为什么说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3)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大气的保温效应包括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及大气逆辐射。

(此处教师点拨,很多同学认为大气的保温效应只包括大气逆辐射。

)塑料大棚和玻璃温室均利用了该原理。

(2)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很少,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的是地面长波辐射。

(3)全球变暖有其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

(很多同学忽略自然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加剧了这种趋势,主要是大气中温室气体过多造成的,所以我们要力求减少温室气体的含量——节能减排,使用清洁能源及新能源,植树造林,谋求全球合作。

巩固练习: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又提出,与这一效应相伴随的还有“地球变暗”效应。

读图,回答1~3题。

1.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25℃B.12℃C.10℃D.8℃

2.图乙中与全球变暖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3.图乙中与“地球变暗”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

预设问题二:

大气环流

教师设问: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分析下面问题。

(1)近地面气压和气温的关系;

(2)高空气压和气温的关系;

(3)气压与地势的关系;

(4)等压面与气压的关系。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1)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冷高压的关系;

(2)高空形成热高压、冷低压的关系;(此处教师及时点拨,结合气温的垂直递减情况。

(3)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4)高压处的等压面向高空凸起,低压处的等压面向下凹陷。

另外强调:

我们经常说的高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不在同一水平面,符合气压与地势的关系。

三圈环流下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季风环流的复习也主要是掌握住事物的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显示三圈环流示意图和1月季风环流形式图,绘图强调准,学生可修改自己绘图,1月份的形势图让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强调气压中心的位置、名称及风向成因。

(三圈环流示意图)

7月季风环流形式

小结:

A.三圈环流——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60°~90°)

地面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解释地球表面两个多雨带:

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温带多雨带(锋面气旋、极锋)。

两个少雨带:

极地少雨带(下沉气流)、副热带少雨带(下沉气流)。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B.季风环流——成因及影响

东亚季风最显著的原因:

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澳大利亚北部:

1月(夏季)西北季风(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而成),海洋吹向陆地降水较多;7月(冬季)东南季风(海陆热力差异),陆地吹向海洋,降水较少。

(热带草原气候)

巩固练习:

图甲和图乙分别表示北半球某滨海地区海陆环流和海陆气温变化特征。

据图回答4~6题。

4.由图乙可知,图甲出现的时间为()

A.16时至次日8时B.8时至17时C.18时至次日6时D.6时至18时

5.图甲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6.若图甲为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图,则此时()

A.我国北方地区正忙于收割小麦

B.我国东北的建筑工人正忙着建大厦

C.我国南北温差很大

D.长江中下游地区常有雷阵雨出现

海陆热力差异会造成海洋与陆地不同季节的气压变化。

读沿海地区近地面的等压面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

7.若甲地为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则甲地此时的主导风向是()

A.东北季风B.西北季风C.东南季风D.西南季风

8.若甲地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则甲地此时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寒潮B.泥石流C.暴雨洪涝D.霜冻

9.读我国某地区年雾日数(天)示意图,图中B、C、D三城市为人口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1)图中ABCD四城市年雾日数最多的是(城市代号)。

连接AB两城市的铁路线为。

(2)A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基地,该地成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越条件是。

(多项选择)

A.海拔高、纬度低,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B.地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C.雾日少,晴好天气多D.位于长江干流沿岸,水陆交通方便

(3)“晚见江山雾,暮听夜雨来”是对图中(城市代号)的形象写照。

分析形成这种天气的原因。

(4)D城市所在省的西部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试分析其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

预设问题三: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相关运用

下图示意某区城某月一条海平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读图完成1~3题。

1.N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B.N地C.P地D.Q地

3.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此题让学生分析,展示思维过程,教师点拨。

(1)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N处在高压脊上,气压梯度力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东北风。

(教师强调弯曲等压线时的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的切线垂直。

(2)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P处低压槽部,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应选C。

(提示学生从材料中等压线的凸向获取有效信息)。

(3)M处在北半球,气压最高的月份在冬季1月,故选D。

(此问题一方面考察了区域定位,另一方面考察了气压中心的分布情况,再者告诉学生会排除干扰选项。

比方说第9题,A、B、C三项其实说的是同一时期,以此可提高选择题的正答率。

小结:

对于等压线分布图,根据等值线的一般规律首先判断其反映的现象——增大、缩小、高值中心或低值中心,然后结合气压场的特点进行下一步的判断。

巩固练习:

下图为某气象台发布的墨西哥湾及邻近海区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时降雨集中分布在飓风东北部的主要原因是()

A.气流上升速度快B.形成锋面雨C.凝结核多D.气温较低

11.预计飕风中心经过70小时到达A市。

到达A市时,所在地的区时为()

A.8日13时B.8日23时C.9日13时D.9日23时

读某日08时地面天气图(图6)和文字信息,回答12~13题。

某气象小组学生探讨天气图中a→b天气的空间变化。

12.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发展到一定强度的热带气旋,可给所经过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13.若判断天气图中的台风能否登陆台湾岛,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台风的()

A.形成原因B.形成源地C.移动路径D.移动快慢

14.(30分)阅读表2和图9.图10,完成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大陆7月最高气压与1月最低气压的差值最大接近hpa。

(4分)

(2)造成澳大利亚大陆1月、7月不同气压状况的原因是;。

(6分)

(3)从风向、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比分析1月与7月表2中两城市降水差异的原因。

(12分)

(4)图9中新西兰的库克海峡与图10中澳大利亚的巴斯海峡所处的纬度差不多,但库克海峡的风浪远大于巴斯海峡,这是为什么?

(8分)

参考答案

预习基础习题

1.D2.B3.B4.C5.A6.C7.D8.D9.C10.D11.B

巩固练习

1.B2.C3.B4.A5.C6.C7.B8.C

9.(10分)

(1)C(1分)成昆铁路(2分)

(2)AC(2分)

(3)B或C(任填一个得1分)原因:

该地区位于四川盆地,日落后周围山坡温度迅速下降,坡上空气接触冷地面后也降温增重,沿坡面下滑到谷底,而盆地底部原来的暖空气受冷空气抬升在空中凝结成云形成降雨(夜雨)(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4)由于煤炭资源和有色金属的不合理利用,造成大气酸雨和粉尘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2分)

10.A11.B12.B13.C

14.(30分)

(1)22(4分)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分)

(3)1月(夏季):

悉尼降水多于珀斯,悉尼受来自海洋的偏南风的影响,又受沿岸暖流影响和(大分水岭)地形抬升,降水较多,(4分)而珀斯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沿岸又受寒流影响,降水少;(4分)

7月(冬季):

珀斯的降水多于悉尼,珀斯受来自海洋的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2分)而悉尼受来自大陆内部干燥的西北风的影响,降水较少。

(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根据等压线的分布,巴斯海峡冬季(7月)吹偏北风,夏季(1月)吹偏南风,风向与东西向的海峡有较大的夹角,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对盛行风有阻碍作用,故风浪小。

(4分)新西兰周围是广阔的海洋,受强盛西风(西北风)带影响显著,库克海峡西北—东南走向与风向基本一致,故风浪大。

(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