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8875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docx

小升初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含答案

句子的修辞、衔接与排序

教学步骤:

句子的修辞

修辞,是研究如何选用各种语言手段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门语言科学。

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

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自终具体语言子境中体会修辞手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比拟、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引用、反复、对比、双关等。

一、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

比喻句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关键是:

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1)明喻:

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像”“像 …… 一样,“仿佛”“好像”“犹如”等比喻词。

如:

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2)暗喻:

甲是乙。

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

如: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借喻:

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

如:

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2.比拟

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1)拟人:

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人来写,但要注意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

如:

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

是把人当物来写,运用拟物时要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者相似点。

如:

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3.夸张

    夸张是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

(1)扩大夸张:

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说。

如: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低、少、弱等)处说。

如: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3)超前夸张:

是故意把后发生的事说成是先发生或者同时发生的。

如:

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

4.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且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成串排列,加强气势,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

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将各分句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5.设问和反问

(1)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

设问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如:

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它的特点是:

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

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的。

它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如: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6.对偶

    对偶是把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大类型:

(1)正对:

即上下旬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如: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反对:

上下旬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

即流水对。

上下旬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如: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引用

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如:

①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接引用)②“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间接引用)

8.反复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反复。

(1)连续反复。

如: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2)间隔反复。

如: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绝不是平凡的树!

用不同的词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句中“盼望着”出现两次,突出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属于反复。

9.对比

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

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

如杜甫的名句: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运用对比手法时,必须能表现对比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必须是相反的。

用来对比的词语,意义要鲜明,能揭示对立事物的矛盾,选用反义词或意义相反的两个比喻,更能加强对比的表达效果。

如:

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

前后两个句子中的两对反义词,体现了鲜明的是非观和坚定的立场。

10.双关

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1)谐音双关。

如: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义双关:

如: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二、运用修辞手法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常见用法有以下几种:

(1)作比较。

例句:

她长得像她妈妈。

(2)表猜测。

例句:

这天像是要下雨了。

(3)表举例。

例句:

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4)表说明。

例句:

猎人微笑着说:

准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5)表想象。

例句:

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戊关战士。

2.不能混淆比喻和拟人。

拟人是把物当做人来写。

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具有相融关系,“人”并不出现,当然也不能出现比喻词“像”“如”等。

如: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将鸟儿当人来写,“人”并未出现)而比喻是本体与喻体具有相似关系,不论何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如: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暗喻,喻体是两丈多高的水墙”)

3.夸张不等于说大话。

夸张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和说大话、说假话是一点也不相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

如: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句中的“雪花大如席”,就是高度的艺术夸张,但又不失其真实。

如果说“三亚雪花大如席”,那就是说大话、说假话了。

4.不要混淆反问与设问。

设问多是自问自答,答案就在问句的后面;反问多是问而不答,可以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来。

反问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其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如: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问题的答案蕴涵在句中,肯定了这就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属于反问。

又如:

喳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答案紧随问题之后,是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注意的,属于设问。

5.不能混淆对偶和对比。

对偶主要是结构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如: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是怎样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反复不是重复。

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起增强语气、强化感情的作用;而重复是一种语病,一般表现为使用不同的词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如: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句中“盼望着”出现两次,突出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属于反复。

“天气渐渐地慢慢地变冷了。

”句子“惭渐地”“慢慢地”意思相同,属于重复。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连贯,指的是句与句之间的贯通:

内容、思想感情、顺序、句式等方面的一致,也涉及到段与段之间的照应、过渡。

注意三点:

第一、保持话题统一。

如: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     B     ,从床底下拽了出来,送到幼儿园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了。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第二、合理安排句序。

如: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  C  ,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

第三、运用语言的呼应与衔接。

如:

下面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4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D)

(1)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养子,一进来,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黑;),两颊微陷下去。

(2)天山连绵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都有丰饶的物产。

A.

(1)a

(2)aB.

(1)a

(2)bC.

(1)b

(2)aD.

(1)b

(2)b

针对练习: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C )。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Y)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N)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N)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Y)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Y)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N)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Y)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Y)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N)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N)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轻、薄。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坚固。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有刺。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银光透明。

五、先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若是再说明是拟人还是拟物。

1、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得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拟人)

2、人老了,可地并没有老,要靠科学给它点滋补,让它长出更好的庄稼来。

(拟人)

3、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拟人)

5、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

(×)

七、指出下面哪些词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哪些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

大雨如注兔死狐悲绿草如茵鬼使神差骨瘦如柴明察秋毫

如饥似渴争奇斗艳水平如镜归心似箭莺歌燕舞固若金汤

比喻:

大雨如注、绿草如茵、骨瘦如柴、如饥似渴、水平如镜、归心似箭、固若金汤

比拟:

兔死狐悲、鬼使神差、明察秋毫、争奇斗艳、莺歌燕舞

八、判断,是夸张句的在括号里划“√”,不是的在括号里划“×”。

1、桂花开了,十里飘香。

(√)

2、春雨贵如油。

(×)

3、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

4、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

5、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

九、下面各句都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请你写出它们各用什么代什么。

1、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谁倒企业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

本句用企业的牌子代企业,饭碗代工作。

2、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千里马”,更需要“伯乐”啊!

本句用千里马代人才,伯乐代慧眼识才的人。

3、在中国民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本句用诸葛亮代像诸葛亮一样的人。

4、“泥裤子”一直跟在“粗辫子”的身后。

本句用泥裤子代跟班,粗辫子代有权势的人。

十、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1、浪费也是犯罪吗()

2、浪费怎么不是犯罪(反问句)

3、勤学好问怎么会是错误的呢(反问句)

4、这一学期他为什么进步得这么快全是勤奋努力嘛。

(设问句)

5、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荆棘丛生的荒坡吗所以一切全靠人们的辛勤劳动。

(反问句)

6、是谁这么不讲卫生,竟然在教室里随地吐痰()

十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A )。

(1)《手术台就是阵地》

(2)《蟋蟀的住宅》(3)《沙漠里的船》

(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5)《把牢底坐穿》

A.比喻 拟人 比喻 设问 夸张

B.夸张 比喻 夸张 反问 比喻

C.比喻 拟人 夸张 设问 夸张

十二、看广告,知修辞。

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

(比喻)

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夸张)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设问)

十三、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夸张)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比喻)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拟人)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对偶)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夸张)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7、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反问)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夸张)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夸张)

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对偶)

十四、句子衔接排序题。

1.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项是(B)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2.排列下列句子的语序,使句意连贯:

(1)太空中还存在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Χ线、γ射折线和带电或不带电的高能粒子。

(2)所以,宇航员必须乘坐专门设计的,与外界隔绝的载人航天器才能在太空中安全地生活和工作。

(3)在没有保护的条件下,人进入太空后身体的大气压力突然消失,体内的空气就会迅速膨胀,溶解在血液中的氮气也会分离出来,形成气泡,阻塞血管。

(4)这些射线和高能粒子能穿透普通的衣服,深入人体,引起内脏器官病变,甚至致人以死地。

(5)如果要离开航天器进入开放的太空,就必须穿上特制的宇航服。

(6)人会因内脏、器官的胀裂而丧命。

正确的排序是361425

作业布置:

一、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拟人哪些是拟物分别将序号写出来。

1、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2、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锅里热气腾腾。

3、风推开人家的门窗,把破屋子上的茅草大把大把地撕下来,向空中扬去。

4、敌人夹着尾巴逃跑了。

5、祖国,我的亲娘,我回来了。

6、这家伙摇头摆尾地走了出去。

7、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8、忽然后面跑来了一只狼,慌慌张张地说:

“慈悲的先生,救救我吧!

拟人(2、3、5、7、8)拟物(1、4、6)

二、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B)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像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

(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

(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

(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

(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2.下边是一首七言律诗,括号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句是( D)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半帆风雨宜织锦   B.千年筠竹老不死C.半树佛花香易散   D.万里鱼龙争照影

3.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面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 A)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蕖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4.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      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      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5.从修辞效果看,下列横线上所填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D)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

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空气、水源和土壤,地球伤痕累累,公害却频频发生,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B.“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C.“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D.“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6.下列语句中运用的比喻,不妥的一句是(  B )

A.他提着两个沉甸甸的大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似的深一脚、浅一脚。

B.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小路上向前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般的轻快。

C.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传来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她突然看见山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两脚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7.对下面的广告词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D )

A.瑞士钟表公司广告:

“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运用反衬手法,说明瑞士钟表公司的维修人员是不太勤快,但瑞士钟表公司的产品质量十分可靠。

B.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广告: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运用引用、对偶、夸张的手法说明产品数量多、性能好。

C.美国柯达公司广告:

“你只需按一下快门,余下的一切由我来做。

”——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明产品的使用方便。

D.湖南“天仙”电扇厂广告:

“实不相瞒,‘天仙’的名气是吹出来的。

”——运用双关的手法说明产品销量大、质量好。

8.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病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

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

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9.对下面一段话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B)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A.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B.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C.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修长茂密,充满自然美。

D.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复的修辞方法,表现出井冈山的翠竹挺拔、强劲,充满了顽强的生命力。

10.下面排列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D)

(1)还有摇荡的水草

(2)游人从桥上望去

(3)那鱼就在水草和石头间滑动(4)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鹅卵石

A.

(2)(3)(4)

(1)B.(3)

(1)

(2)(4)

C.

(2)(3)

(1)(4)D.

(2)(4)

(1)(3)

11.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当的一项是(A)

事实上,水是一个整体,河流只是水的一个成长阶段,①,②,河流只有在抵达海洋的那一瞬间才算完成它的生命过程。

水的成长方式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智慧的思考,③。

A.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老年一样;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B.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老年一样;③即如何使弱小的个体变成强大的整体

C.①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老年一样;②河流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包容弱小的个体;

D.①只有长到海洋那么强壮时才算成熟;②就像人要分幼年青年老年一样;③即如何由强大的整体变成弱小的个体;

12.根据语境,与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坦然是失意后的乐观,是平淡中的自信。

许多事的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我们只需尽量去做,求得一份付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

请记住:

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逸;。

A.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

B.没有大海的壮阔,但要有小溪的优雅。

C.没有小溪的优雅,但要有大海的壮阔。

D.没有小溪的优雅,可以有大海的壮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