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266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某森林公园旅游建设项目

二、项目建设单位:

三、建设单位法人:

四、项目性质:

新建

五、项目建设地点:

某省某

六、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塔山森林公园位于某县城武康东南侧,省级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的西北角,是城区与风景区相互交融的地块,背靠风景区面向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城市中的公园,总用地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其中一期设计范围包括舞阳街沿线自然风光景观带、烟霞洞天景区、石溪竹韵景区、净心庵及道路入口景观和山林游步道景观,总用地面积约为0.42平方公里。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主要建设内容:

舞阳街沿线自然风光景观带(包括药园、田园、花园和树园),烟霞洞天景区(包括百岫寺周围景观、纪念园、梅园、秋园、上山道路、溪流整治、悠然亭、清源廊等),石溪竹韵景区(包括道路及溪流整治、草园、桃园、茶园、菊园、竹园),净心庵入口道路及溪流整治、公园一期西入口等,一期总投资概算约为1.25亿元。

七、项目建设目标

本项目利用某县交通、区位、生态、文化等综合优势,充分整合区域自然与人文资源,将项目地发展成为娱乐度假旅游的核心区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以娱乐度假为主体,集少儿梦幻天地、森林保健、康体养生、会议商务、旅游房产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梦幻+娱乐+舒适+时尚的生态旅游区,建设成为与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互补性极强的区域旅游产业龙头、某省旅游娱乐度假的标志性产品,以及具有省际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国家5A级娱乐度假型旅游区。

八、项目总建设期限:

83个月(2010年2月——2016年12月)

九、项目投资规模

本项目总投资为180036.58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135462.0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6767.65万元(含土地费用15000.00万元),基本预备费12978.38万元,建设期利息4158.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70.49万元。

十、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180036.58万元,资金来源为:

申请银行贷款60000万元,占投资33.33%,其余120036.58万元由项目单位自筹解决,占投资66.67%。

第二节项目单位概况

某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4月,地处赣州市章贡区105国道旁,占地1300亩,主要经营范围为旅游休闲、娱乐服务和生态农业观光,且具有多年成功运作某的经验。

某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相继建成了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生态农业观光于一体,具有独特田园风光和浓郁乡村气息的多功能现代绿色生态农庄——某。

该农庄得到了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

2003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在时任某省省委书记孟建柱的陪同下,视察了宝葫芦农庄,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宝葫芦农庄以“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科学的管理”的服务宗旨,倡导“亲近自然、愉悦身心”的生态休闲理念,在促进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某先后荣获“国家4A级景区”、“某十大特色美景”“最佳人气指数奖”等荣誉称号,是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放松心情、健康休闲的度假娱乐胜地。

且在2006年初的某省旅游景点测评中,某被社会公众评为人气指数最旺的旅游休闲景点。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与范围

一、研究过程

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本公司于2009年12月底开始组织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现场踏勘和外业调查等工作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所需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着手编制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研究范围

本报告根据国家、某省、某市政府发展旅游产业的相关政策及《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依据,通过对项目必要性论证、外部建设条件评述、旅游资源现状、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的分析,科学地制定出项目规划布局及建设方案,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制了项目环境保护和项目初步的工程招标方案,在此基础上,提出项目建设工程投资估算并进行投资效益评价。

第四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旅游规划通则》;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5、《旅游规划规范》;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7、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

8、《某省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

9、某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0、《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2、《某某中部梦幻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13、《投资项目可行研究指南》(2002年);

1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15、国家有关法规、设计规范;

16、项目业主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据

1

某某中部梦幻城旅游区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

其中:

建设性用地面积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2.1

建设投资

万元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3

资金来源

万元

3.1

企业自筹

万元

3.2

银行贷款

万元

4

年平均营业收入

万元

5

年平均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6

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7

利润总额(年平均)

万元

8

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9

投资利润率

%

10

总投资收益率(ROI)

%

11

利息备付率(ICR),平均值

12

偿债备付率(DSCR),平均值

13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

%

14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

15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

16

全投资静态回收期(所得税后)

17

全投资静态回收期(所得税前)

18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I=10%)(所得税后)

万元

19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I=10%)(所得税前)

万元

20

BEP(盈亏平衡点)

%

第六节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项目建设符合政府出台的各项关于促进旅游业发展规划和意见的指导精神;

2、某县近年来依托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快速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项目地供电、给排水、交通运输等各项建设条件已具备,为本项目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项目符合旅游市场所需,建成后市场需求巨大。

近年来旅游的消费水平也逐年趋向于高层次,多样性、刺激性、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旅游场所,未来随着旅游业越来越繁荣,人们的消费也越来越理性,旅游经营者如果仅仅让消费者停留在观赏的层面,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

本项目以观光、休闲、娱乐及旅游为主题而开发,因此符合旅游市场所需。

4、项目运营后年营业收入64933.50万元(计算年平均),年上交所得税金7407.88万元,利润总额(年平均)29631.53万元,税后内部收益率15.45%>10%,税后财务净现值50834.96万元,投资回收期14.34年,经济效益较好。

偿债备付率(DSCR)3.01>1(借款偿还年平均值),符合偿还要求。

5、项目建成后将大幅增加某县旅游接待能力,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带动项目地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和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某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建议

1、项目设计应尽量结合利用现状地形进行,这样不仅能保持地形地物的原样性,且有利于节约工程造价,发挥出投资的最大效益;

2、建议采取多渠道筹措资金。

要有效实施该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采取多渠道筹措足够的资金,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资金保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组织项目实施,对项目建设资金要专款专用,建立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

3、项目前期应制订出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加快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建设项目如期竣工;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管理,要严格按有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及工期。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背景

旅游产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产业”,是促进生态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先导产业,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就业富民的动力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国际旅游消费超过2万亿美元,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各国同期GDP的增长幅度,它在给社会事业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名符其实的富民产业。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在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同时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已被提升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在政策层面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在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中指出:

要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

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引导城市周边休闲度假带建设。

有序推进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

2007年某省旅游工作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旅游行业要重点提升发展理念,按照科学、和谐的原则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努力实现“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旅游产品结构上由单纯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专项旅游和会展商贸旅游结合型转变”等等十个转变。

2009年某省《关于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确定了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建设红色旅游强省、生态旅游名省、旅游产业大省的发展目标。

全省上下围绕“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总体定位,全力打造“中国红色旅游首选地、国际生态旅游必选地、世界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三大品牌。

《某省政府2010年工作报告》在2010年工作任务中要求:

围绕建设旅游产业大省,进一步打响“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观光度假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加快发展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和度假休闲旅游,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旅游总人次分别增长20%和15%以上。

2008年某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中提出:

加快旅游景区和旅游精品线路的打造。

整合全市优质旅游资源,统一修编旅游规划,建设一批品位高、有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增强我市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以某三爪仑国家示范森林公园为龙头打造城市“后花园”度假旅游区。

《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发挥资源环境优势,着力构建旅游大县格局的目标,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把旅游业培育和发展成县域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

着眼于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按照发展休闲旅游的定位,制定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加大旅游宣传力度,重点引资开发休闲旅游综合项目,以“绿色生态之旅”、“休闲度假之旅”、“宗教文化之旅”为主题,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市场广阔的生态旅游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休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大众旅游消费的期望已不仅仅限于看看、玩玩,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工作与生活节奏都比较快的今天,人们希望能利用闲暇日从工作的劳累与紧张中解脱出来,放松精神、陶冶情趣、锻炼身体、调节生活,因此,他们大多希望到气候宜人、环境幽静、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没有污染的地方去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追求身心合一的感受和体验。

希望在旅途中不但获得心灵美的享受,同时也能让身体得到最大限度的放松。

因此,休闲度假旅游逐渐地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首选,已形成巨大的消费市场。

本项目具有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乡村生态旅游、科普启智教育及会展商贸旅游等多重概念,项目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和地方旅游产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全面繁荣。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本工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美化城市形象的需要

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与繁荣,某县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正在向城市经济更繁荣、社会更文明、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优美的现代化小型城市的目标迈进。

某县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地对城市进行环境的改造工作。

但原有的城市绿化布局己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城市综合改造工程在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下己摆到议事日程。

某县政府根据高起点建设城市的思路,大刀阔斧地花大代价、大手笔进行拆迁房屋、搬迁企业,大面积造绿,旨在改善某县的市容,使区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形成一条以营造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绿色长廊。

并在总体的规划构思中将郊区大片农田、风景林地通过沿河绿化及道路绿化引入城市,将城市公园,滨河林荫道和城市道路带状绿地,连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大环境绿化网络。

本工程的建设是整个绿化网络中的重要工程之一,对美化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某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某旅游发展的愿景定位为:

中国江南休闲度假第一县,明确提出了将休闲度假产品作为旅游产业的核心产品。

规划同时提出了“一轴两环金三角”的旅游开放格局,并以下渚湖及周边地区为金三角的结构核,充分利用下渚湖湿地的良好生态,注重展现江南水乡的民俗文化,建设江南休闲名城,使之成为某旅游的接待中心和集散中心。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改造和建设对武康镇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提升城市品位和知名度,发展旅游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本工程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需要

城市建设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城市环境的改善就意味着投资环境的改善,良好的绿化、净化、美化和亮化等状况直接与该区的工业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有关。

因此,加快城市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环境、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将有力促进和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构筑新平台,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是某县委、县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某与上海、杭州的地域相连,双向交往增多,合作关系紧密。

为了更好的接受上海,苏杭等大都市的辐射,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参与长三角都市圈经济分工合作,某必须加大城市建设,提高自身城市品味,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某特殊的地理位置,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和土地资源,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以及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十分有利于吸引中外客商投资工业企业、房地产和旅游项目,促进某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使南京、上海、杭州人流与某连接更加紧密。

本项目建设将有力的提高武康中心城市的品位,增加后续土地开发的吸引力,为城市周边土地的开发带来巨大的潜力,土地出让的价格预期将有很大的升值,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武康真正成为县域经济中心而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3)建设塔山森林公园对于某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对某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品质提升,促进城市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提升某整体城市品位,改善环境品质和整体水平;

2、改善和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城市开发。

建设本项目将营造某城市休闲性的“前花园”和展示性的“城市大厅”。

从社会意义上来说,极大的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改善城区居民的休闲娱乐质量;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可以提升周边的土地价值,促进房地产业等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实现某“接轨沪杭,建设新某”的发展战略;

3、建设本项目将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统一。

完善原有的城市整体绿化布局,营造生态环境,开放城市绿地活动空间,扩大和提升社会效益。

4、城市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保持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改善增长的质量。

城市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城市功能的竞争,为满足城市功能的不断提升要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益性建设,使某县城市功能全起来、环境美起来、品味高起来,全面增强城市对某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

 

第三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第一节项目选址

一、选址依据

1、《某省旅游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

2、《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3、《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二、选址原则

1、符合旅游区总体规划要求;

2、交通方便,公用设施比较完善;

3、地形符合多功能分区的合理布局,并具有适当的发展空间;

4、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储存区,并远离高压线路及其设施。

三、项目选址

拟建项目选址位于位于某县香田乡和双溪镇境内,双溪镇是某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某县的东南部,东和北与雷公尖乡接壤,南界香田乡,西连水口乡;香田乡位于某县城东郊,南接奉新,东近安义,项目地省道万黄线和县道靖永线构成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捷。

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3600亩(合240公顷),其中建设性用地面积为1000亩。

建设场址地质条件较好,供电、给排水、通讯等市政设施可从现有市政管网直接引入。

项目选址符合《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项目选址条件好,有利于节约工程投资。

项目地理位置图

第二节项目建设条件

一、地形地貌

某地处九岭山东北南翼,某县地势东西长,南北窄,四周环山,中部山地间杂丘陵,惟东南偶有少量河谷平原,是一个以山区为主地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三面群峰高耸,九岭山脉逶迤全境,中间双水夹流,南、北河近似平行横贯全境,山地间杂丘陵,东南隅有小面积岗阜平原。

山脉均为九岭山脉及其余脉,呈华夏走向。

二、气候

某县属北亚热带温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光照充足。

历年平均气温:

17.0℃,历年最高气温:

39.9℃,历年最低气温:

-11.0℃,历年平均降水量:

1731.1MM,历年平均日照时数:

1773.7小时,年均雷暴日数:

62.1天,年均无霜期日数:

273.1天。

三、水文

境内主要河流是属修水水系的北潦河的南北两条支流,贯称为南河和北河。

南河长130公里,流域面积663.67平方公里,北河长119公里,流域面积751.44平方公里。

四、地震

根据GB183060—2001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本项目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区划图中<Ⅵ度区可不设防。

五、施工条件

工程建设的石料、砾石、沙等可就地取材,钢筋、水泥可到镇区或县城购买。

六、公共设施条件及施工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水、电、通讯等设施都配套齐全,可以满足本项目施工、运营的要求。

七、周边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场址地处位置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

 

第四章工程总体设计

一、工程概况

塔山森林公园位于某县城武康东南侧,省级风景名胜区下渚湖湿地的西北角,是城区与风景区相互交融的地块,背靠风景区面向城区,地理位置优越,是城市中的公园,总用地面积约1.46平方公里。

其中一期设计范围包括舞阳街沿线自然风光景观带、烟霞洞天景区、石溪竹韵景区、净心庵及道路入口景观和山林游步道景观,总用地面积约为0.42平方公里。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主要建设内容:

舞阳街沿线自然风光景观带(包括药园、田园、花园和树园),烟霞洞天景区(包括百岫寺周围景观、纪念园、梅园、秋园、上山道路、溪流整治、悠然亭、清源廊等),石溪竹韵景区(包括道路及溪流整治、草园、桃园、茶园、菊园、竹园),净心庵入口道路及溪流整治、公园一期西入口等,一期总投资概算约为1.25亿元。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位于塔山西北角,重山连绵、地形复杂,整体呈四周低中间高的趋势。

山峰最高处海拔156米,最低处海拔在5米左右。

山林整体植被状况良好,水源涵养丰富,在多个山坞中形成了山涧,局部开山地块还形成了水塘。

山涧以烟霞溪、石溪两条为最大,常年水流不断。

烟霞溪在山脚高差较大处形成瀑布,地势平缓处汇集成开阔水库,水质良好。

舞阳街沿线由于山体破坏严重,景观修复的难度较大。

工程用地范围内现状多为自然山林地,还有少量的棚屋建筑。

二、设计编制依据

《某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某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

《浙江·某下渚湖湿地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

《某县志》

甲方提供1:

500电子地形图

三、设计遵循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建设部1993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建标[1997]259号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四、设计指导思想

根据用地特别的自然条件,结合山林植被改造要求,依托地方文化资源,以市民和周边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多种尺度和各具内容的山林空间为主体,总体上强调山体景观表现和文化趣味设计,建设清新、自然、开放的城市山林休闲景观空间。

第二章景观设计说明

依据现状自然地形、地貌,将一期工程设计范围内分为五个分区:

舞阳街自然风光景观带、烟霞洞天景区、石溪竹韵景区、净心庵入口道路景观区和山林游步道景观区。

一、舞阳街自然风光景观带:

沿线位于森林公园面向城市的开敞界面,是城市与山林的过渡地带,主要以大尺度的景观林带形成自然的野趣特色,同时在局部重点区块以精细的种植突出主题分别设置了:

药园、田园、花园和树园四个主题。

人行道沿线绿化在满足功能的基础上,根据相邻山体、平地的不同特征进行不同的处理,丰富沿线景观。

二、烟霞洞天景区:

烟霞坞以水库为特色入口景观,以百岫寺为佛教文化聚集点,以纪念园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山中的度假酒店为休闲活动的中心,形成一个植被丰富、景观优美的自然山坞。

依据地块特征,将整个烟霞坞内的种植景观分为两个特色区域:

梅园、秋园。

梅园包括水库直至百岫寺、纪念园的区块,以梅花、腊梅、竹等植物为主,强调冬季景观特色;秋园包括了放生池以上的烟霞坞区块,以适宜山林、谷底生长的枫香、三角枫、鸡爪槭等等秋色叶植物为主,强调秋季绚丽的色彩。

三、石溪竹韵景区:

石溪坞整体为东西走向,西头与塔山村相接,东边连接烟霞坞,是一个将山林游赏与体验农趣相结合的区块。

在本次设计中内容主要包括坞中的主要游步道及两侧的山涧、植被景观,重点以现有良好的竹林为景观基调,通过农趣体验园是设置,形成专类园:

草园、桃园、茶园、菊园、竹园五个特色农趣体验园。

四、净心庵及道路入口景观:

位于玉屏路上,是进入净心庵唯一通道,同时是山林游步道重要的出入口。

设计以相邻山体的大片松、竹为绿色背景,以七叶树为行道树形成主景,突出季相变换景观的同时,隐寓佛教文化内涵。

入口处以毛石景墙围合形成铺装场地,草亭位于一角,景石点缀于铺装中央,配以大树突出森林公园主题。

五、山林游步道景观:

重点突出野趣,在山林整体植被景观改造的前提下,对游步道两侧因修路而被破坏的山体进行植被修复,还山林以自然本色。

游步道沿线设置合理的休憩平台,平台依山就势,或是依附在山体缓坡上的场地,或是悬挑在陡坡上的平台,周边都适当精心点缀植被,形成山野中的精致之所。

 

第三章建筑设计说明

塔山森林公园一期工程中设计的建筑总面积约为960平方米,除纪念园管理房外,其余各单体的建筑面积建筑均小于300平方米。

所设计的建筑按功能类型可分为管理服务建筑和景观建筑两种,建筑均采用某本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结合山地公园特色。

1、管理服务建筑包含烟霞洞天景区主入口服务建筑、纪念园管理用房及公厕等。

烟霞洞天景区主入口服务建筑位于舞阳街北侧平地上,建筑面向入口广场,包括了商业服务、办公管理及公共厕所等功能,建筑为局部二层:

一层部分为砖木结构;二层部分为框架结构,外墙贴木柱及局部饰面木板;屋顶为木结构两坡面。

纪念园管理房位于烟霞坞中的一个东向的山谷中,包括了展览、接待、办公等功能,作为纪念园室外场地的配套,建筑为框架结构、局部二层,外墙局部采用木板、文化石装饰。

公厕为一层砖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