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81657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docx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之考点专项训练效果检测题24

考点24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

题号

宋明理学

1、2、3、4、5、6、7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8、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

A.理学逐渐盛行B.商品经济繁荣

C.儒学受到冲击D.中央集权加强

解释:

A 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尚气节、重义轻利的历史现象,这是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影响,A项正确。

2.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

玄学的出现反映了(  )

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

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

解释:

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的信息分析,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3.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

“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解释:

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朱熹对宋孝宗“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的进言体现了其“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4.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

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

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释:

B 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

5.(2014黑龙江二模)《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

对此,老秀才言:

“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

”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

”作者此作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解释:

C 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

故选C项。

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6.“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

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解释:

D 朱熹发展了理学,排除A项;政治需要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含义;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儒家思想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日益走向僵化,“儒家的政治化”就是指儒家思想受封建专制主义控制而失去活力,D项符合材料。

7.(2013浙江六市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D.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解释:

C 周的“秩序井然”是宗法制下血缘等级森严的反映。

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私学兴起,出现一批杰出思想家,他们代表不同阶层的利益,各自提出了关于社会和人生的主张,“百家争鸣”出现,为社会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故战国为“清新”;唐的“丰满华丽”是国家统一、繁荣富强的反映。

宋代时理学兴起,抑制个性发展,崇尚理性生活,故宋为“理性美”。

8.李贽在《李氏丛书·老子解下篇》中写道:

“致一之理,庶人非下,侯王非高,在庶人可言贵,在侯王可言贱。

”李贽提出的观点是(  )

A.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

B.提倡人人平等

C.反对封建礼教

D.反对理学空谈,提倡功利主义

解释:

B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的意思是按照万物一体的原理,社会上根本不存在高低贵贱的区别。

老百姓并不卑下,自有其尊贵的地方;王侯贵族并不高贵,也有其卑贱的地方。

材料里未涉及个性解放,也未谈到封建礼教,所以,排除A、C两项;D项也属于李贽的主张,揭露道学家的丑恶面目,但与本题无关,可排除。

因此答案为B。

9.(2013哈三中模拟)李贽在《藏书》中说道: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这表明李贽(  )

A.认为世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是非差别

B.坚决反对孔子的是非观

C.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

D.与儒家学说势不两立

解释:

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题干中“人之是非,初无定质”表明李贽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A项表述错误,排除,李贽自身便是一位儒学家,他反对人们以孔子的是非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B、D两项错误。

10.(2014汕头模拟)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工商皆本

解释:

C 四个选项都符合历史潮流,也都是黄宗羲的观点,但是A、B、D三项与“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的信息不符。

材料体现了平等的思想,只有C项正确。

11.(2013宜宾一模)马克垚认为:

明清之际中国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是很重要的,如果按照这种思路发展下去,则可以有助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目标。

下列思想与之对应的有(  )

①黄宗羲“工商皆本” ②陆九渊“心即理也”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④王夫之“循天下之公”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解释:

B 注意题干信息:

“明清之际”“经济和政治方面出现的新思想”。

陆九渊“心即理也”是南宋时期在思想方面的发展,故排除②,①③④皆与题干相符。

本题答案为B。

12.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

(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解释:

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认识和把握历史事物本质的能力。

“反动”指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故选C。

A项不符合史实,B、D两项均不符合三大思想家的主张,排除。

二、非选择题

13.(2013苏州检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儒者以“六艺”(《诗》《书》《礼》《易》《春秋》《乐》)为法。

“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故曰:

“博而少要,劳而少功。

”若夫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

——汉初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材料二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

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

而进士轻薄,终于担当不了天下大事。

在这一情形下,须待北宋知识分子再来打开新风气,寻觅新生命。

书院讲学,由此酝酿。

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

要把清净寂灭究竟涅槃的最高出世观念,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旧理想。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三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

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理学家追求的政治理想是什么?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特点。

解释: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演变。

(1)问,注意从儒学的内容、儒学的作用两个角度归纳。

(2)问,结合材料即可回答“政治理想”;“原因”则要从统治的需要、宗教的冲击、科举的局限等角度回答。

第(3)问,解答黄宗羲的主张注意问题的限制条件;“思想特点”则要从与传统儒学的关系的角度归纳。

答案:

(1)六艺卷帙浩繁,儒学太博而难以找到要点,用力多,而收效太少。

儒学对于正君臣父子,别夫妇长幼尊的礼数,是任何一家都不能更改的。

(2)理想:

治国、平天下。

原因:

佛教、道教的冲击(宗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培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

(3)君主政治观: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臣平等。

经济发展观:

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特点:

对传统的儒学进行批判性的继承。

14.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

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私学文化”反映了该时期社会转型的哪些基本特征?

(2)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两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

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

解释: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思想的演变。

(1)问,从“专制主义”入手,回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法家对专制主义的认识,分析“表现”,“私学文化”的兴起反映了时代变革,结合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等知识回答“基本特征”。

(2)问,从个性解放等角度分析“相似之处”,联系明朝中后期东西方政治经济特征分析不同作用及根源。

答案:

(1)表现:

荀子提出治国要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基本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在各国的改革中,“士”阶层活跃;学术下移,私学兴办,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相似之处:

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

作用:

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根源:

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