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280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docx

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抱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一、我还在打着工!

我还会打多久?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真是害人不浅,长期的打工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概念,缺乏长远规划。

最为关键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问题的视角就越悲观,自己也就越自卑。

一群老板聚在一起,大家所交流的话题大多是商业环境,以及如何更好地发展生意等等。

向对方展示的也是自己光辉灿烂的一面和发展的一面。

一群打工者聚集在一起,牢骚往往占了多数,骂老板刻薄,埋怨工作量大且与收入不对称等等,很少有打工者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满意的,向对方展示的也更多的是自己没有得到重用没有得到发挥的一面。

当然,有牢骚未必是不重视自己的工作,因为”嫌货的才是买货的”。

留心一下你就会发现,人在跳槽前反而异常平静,而成天把跳槽挂嘴边的人一般是那些一直做下去的人。

为什么打工者会选择用语言而不是实干来获得心理平衡呢?

这与打工者抱着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在打工密不可分。

我从1994年出道,打了四年工,跳出来自己开公司当老板,因根基不稳,一年后破产,又出来打工,四年后,又跳出来开公司当老板。

在每次从打工者到老板,又由老板到打工者的转换过程中,都难免要经历一次耗时数月的心态调整和角色转换,逼着自己进行换位思考,每次的转换与脱一次皮也差不了多少。

生意后来做大了,打算让太太来帮我接管我原来的那家公司,我自己重开一家,可太太打了八年工,接管公司后却把公司搞得乱七八糟。

追查原因,原来太太还是按照打工的那一套在管理公司,我又足足花了两年时间来帮助太太实现由一个打工者向老板的转换。

由此想到,如今报纸杂志电视上招商广告到处飞,好像有点资本就可以当老板了,好像老板可以速成?

其实这就是许多创业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根据自己在老板与打工者角色之间不断转换的过程,我总结出以下老板与打工者心态的几点不同:

长远目标与短期行为

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板,知道自己最终想要什么,要达到目标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具备长远眼光,拥有战略意识。

而作为打工者,着眼点也就是当前这两三年,往往第一考虑的还是安全感,如何保住现有的饭碗,自然不会想得太远,也不会太高。

而且,很少有打工者能进行换位思考,站到老板的角度去看问题和考虑问题。

也就造成很多打工者很难与老板沟通。

解决问题与完成工作

老板对一件工作的完成定义是指把某件事彻底被解决,今天能搞定的一定不拖到明天。

而打工者会习惯性地把工作按照天数来分解,每天只完成部分工作,下班时间一到心里就习惯性地想回家,剩下的工作明天再做,在公司里多待一分钟都不愿意。

单个环节与整个系统

打工者接到一个指派工作任务后,进行处理或是分解后转交给其他同事,然后在他看来,这事就差不多算完了,反正他负责的这块已经做完了,至于转交出去的工作是否被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那就不是他要操心的范围了。

长此以往,许多打工者已经习惯只管自己的二亩三分地,严重缺少整体系统概念。

而老板常常看的是整个任务的完成。

推脱责任与承担失败

在一个企业或是公司里,我们最常见到的就是在出现事故后,老板要追查责任人,大家异常统一、步调一致地互相推卸责任,极少有人会站出来承认自己工作的不足。

打工打久了,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回避,然后就是设法推给别人。

这样一来,打工者也就愈加不可能从失败和失利中学习、吸取教训。

其实,老板们的成长就是从一个个自己承担失败,并从中总结分析了问题原因所在、积累经验而来的。

个人意识与联合力量

很多的打工者脑海中都存在着个人英雄主义,总希望在一些事情上表露一下,在老板面前表表功,为了不被其他同事抢了功劳,所以有时候就会冒一定的风险(当然是以公司的资源为成本的)一个人单枪匹马干点什么出来,当然,要是出了娄子,最后还得由公司承担,很少有打工者们会从降低成本及风险、或是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去主动联合其他同事,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大手大脚与成本概念

作为老板,公司的每一分钱的支出都会算作是成本,省下来的就是利润,所以,精打细算是许多老板的习惯性思维和行为。

而打工者们却是大方得很,反正公司的资产是老板的,只要自己工作方便顺手,浪费点又算什么,以至于许多打工者在自己做老板的时候,还改变不了在打工时养成的大手大脚的习惯。

办事一条线和思维多样化

条条大路通罗马,完成工作不止一种方法,但打工者长期打工生涯下来,已经习惯了用单一思维去考虑问题,A事就用A类解决办法,B事就用B类解决办法,很少会去用超越性的思维来从多角度多方向来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打工真是害人不浅,长期的打工固化了人的思维,淡化了人的责任感,扼杀了人的创新思维,没有成本概念,缺乏长远规划。

最为关键的是,打工打得越久,看问题的视角就越悲观,自己也就越自卑。

所以提醒各位,即使一时不能当老板,也要抱着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很多人都是这样一种心态:

自己是打工者,因而只做与自己职责相关,并与自己所得薪水相称的那些工作。

这样一种心理定位,使你只盯着自己分内的那些工作,而不想额外多干一点,甚至经常以老板苛刻为由,连自己分内的那些工作都不努力做,敷衍塞责,结果因态度不积极,连自己分内的那份工作和薪水也保不住。

如果你以老板的心态来工作,那么,你就会以全局的角度来考虑你的工作,确认这份工作在整个工作链中处于什么位置,你就会从中找到做分内工作的最佳方法,会把工作做得更圆满,更出色。

以这种心态进行工作,你就不会拒绝上司派下的你有时间和精力来承担的工作。

你会认为这是表现自己工作能力、锻炼自己技能和毅力的一次机会。

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会因工作做得出色而使薪水得到提升,即使你没有得到提升,或你得到提升而不想做,你的领导能力也会得到培养、锻炼和提升,从而为你将来自己创业准备条件。

只为了薪水而工作,这是典型的穷人心态。

抱着这样的心态打工,就永远只能是打工者,甚至连打工的机会也不会很多。

以老板的心态打工,既是为了得到那份薪水,也是为自己独立创业准备条件。

所以,作为一个人,在一开始工作的时候,不必太计较薪水的多少,而一定要注意工作本身给予你的报酬,如技能的培养、经验的积累、品格的提升等。

我曾经是一个打工者,在帮别人做事业,养活自己。

如果我自己创业,就是在给自己做事业,养活自己还有别人。

那么,应该什么时候创业呢?

我把事业比作一棵树,找到一颗种子种下去就有了自己的事业,当树开花结果了,事业就成功了。

种子就是机遇,打工就是帮别人种树,同时学习种树的本领。

有很多人把种子种下去了,可是树没有结果就死了,因为他种树的本领还不够。

也有好多人换了几个公司,做了高管,但是到了退休也没有自己创业,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的种子。

我是打工仔,帮别人种树,我会很努力,把别人的树种好。

如果有一天我找到了自己的种子,我将种下自己的树,把它养大,吃到果子。

这叫以老板的心态去打工。

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积极主动。

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你就会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可能成为老板得力助手的人。

更重要的是,你能心安理得地沉稳入眠,因为你清楚自己已全力以赴,已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像老板那样思考,像老板那样追求,像老板那样执著,像老板那样奉献,像老板那样行动,你尽管现在不是老板,但你已具备了老板的素质和能力,只要你想,你总有一天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成功的老板。

现在的我早已是一位公司负责人,我经常要陪客户应酬,推销我的产品及服务,每个月要张罗员工薪资,遇到员工身体有病痛或是心情不佳,我还得小心伺候,免得他一时之间突然离职,日常作业会陷入停顿,这一阵子实在是很不景气,客户的预算大幅缩水不说,连决行的时程都一再往后延,造成业务及生产单位极大的困扰。

然后一下子是下大雨,一下子淹水,搞得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我的立场来说(我要特别强调这是我作为老板的立场),每放一天假我就损失多少钱,每泡掉一台计算机我就损失多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通通都要钱,我常在想说万一不幸有一天我垮台了,有多少员工会替这家公司或这个事业来着想?

当景气还不错的时候,我得用很多花招来吸引这些所谓的人才,其中股票选择权是我最反感的一件事情,我常想为什么我用我多年来辛苦存下来的钱创办一个事业,而这些员工却要轻易跟我分享我辛苦的成果?

当景气变差的时候,就像是现在,有多少员工会念在当初曾经一起奋斗的情谊呢?

不会,因为我永远叫老板,你永远叫员工,这是千古以来无法保持和谐的关系。

用比较感性的角度来看,与员工们朝夕相处共同奋斗,所以日久生情算,大家一份股份,这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刚面试就急着问说这家公司福利政策如何?

薪资待遇如何?

的这些人,通常我都会请他们自己创业比较好,因为这些问题永远没有办法找到平衡点。

如果用比较理性的角度来看,既然这个现实社会都是要用钱才能生存得下去,那么废话就不要说太多,直接了当说明工作内容为何,期限到了的时候该产出多少产品或是业绩,那这个样子的情况之下薪资及福利为何,我想如此还比较节省彼此双方的时间。

情?

那就别闹了!

这些话听起来很刺耳,几乎所有的求职者听完一定会破口大骂,但是我只能说这个就是绝大多数企业主的想法,这些基本上都是根据一个简单不过的逻辑:

“我一样每个月要花这么多钱来聘请员工作事情,我为什么没有权利去选择那些已经有技巧、有经验,甚至于是有客户在手上的新人呢?

如果有一天这位员工表现突出,那么我就酌予提拔或奖励,再过一阵子,当这位员工表现大不如前,或是突然出现了薪资待遇更便宜的高手来加入公司,那我实在没有理由还要留着这位坐领高薪及福利的前朝重臣,却拒绝掉一位这么价廉物美的新人。

这位前朝重臣的丰功伟业呢?

别傻了,老板会回你一句话:

我当初不是已经给了你相对的报酬吗?

我去了大陆这样子走马看花的逛了一下子,就觉得快活不下去了,各位的危机意识到底在哪里?

大陆员工其实是相当糟糕的,几乎完全没有主动积极进取的精神,我看了这么多公司工厂,只让我看到一个人会自己动脑筋想解决方案,这个就是我们目前台湾员工的优势所在,但是能维持多久呢?

侏罗纪公园中很清晰的一句话:

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只要我们脑袋里确实有料,其实企业老板是不太看学历的,有朝一日他必会回馈相当的报酬给你。

但如果你让老板觉得不放心你的时候,就算是需要作出违法的行为,他还是会毅然下决心请你走路的。

呆伯特这本书其实害了好多年轻人,这是我的真实感觉。

人类只是一种智商比较高级一点的动物,如果你常看Discovery或是国家地理频道的话,你就会发现老年的动物最可怜,因为又不能狩猎,又不能保卫家园,群体行动时还经常拖泥带水,影响整个行程进度,这是我们所谓的动物界。

其实我们人类也好不到哪里去,顶多批着一张道德的皮在身上,当我们走进浴室衣服一脱掉,哪有什么不一样,眼、耳、鼻、口、四肢、生殖器官...,差不多的啦!

但是又为什么会出现圣人、先贤、总统呢?

因为脑袋里的东西不一样。

我们一辈子活在世上,无非就是要想尽办法来创造出被人家利用的价值。

如果我每天只被老板利用一个小时,但是老板没有我这一个小时的帮忙,他就会赚不到钱,而且又找不到什么替代方案的话,那么我这一个小时就会相当值钱,比如说我担任这家公司的技术总顾问。

反之如果我的被利用价值相当低,随便一个人或一套硬设备就可以取代掉我,那么就算是我花了十几个小时,累得跟狗一样,老板还是会随时请我走路,因为我没有被利用的价值,比如说我客户的一些总机小姐。

常常有很久没联络的朋友或客户突然打电话给我,霹雳啪啦的问了一大堆问题,我也几哩呱啦地回答他们,生意就上门了,因为我有一些特定的印象停留在他们的脑海中,凡是他们遇到这一方面的问题时,通常都会先来问我,他们知道像这种事情找我准没错,这就是我个人独具的被利用价值。

你的被利用价值在哪里?

有多少?

能持续产生新的价值吗?

跟得上时代脉动吗?

我想这才是老板最想了解的,其它的,我认为都不是重点。

二、老板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老板们到底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回答是:

别把老板当“人”,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动物”,他们就是一群土狼!

记得有人曾经打过这样的比方:

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是狮子,它们因应环境的变化而在中国建立的合资企业是豹子,而那些在“血雨腥风”中厮杀出来的本土公司就是土狼,华为的任正非、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TCL的李东生就是这些土狼中的杰出代表。

什么是土狼?

看过《狮子王》的人大概对它们早有深刻印象——它们既无狮子的威猛、老虎的凶悍、猎豹的速度,也无苍鹰的利爪、毒蛇的牙齿,但它们却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对成功、对出人头地的强烈渴望。

它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修炼出对危险和机会特殊的直觉。

它们体格强健,四处奔跑,永不疲倦。

它们嗅觉敏锐,行动快捷,能够巧妙避开陷阱,迅猛地抓住猎物。

它们熟悉每一种利益格局,懂得在灰色领域如何灵活自如穿行。

它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永不言败,往往屡败屡战。

这些都是中国的土狼们能够用三流技术抢占一流市场、取得一流成就的根本原因。

首先,老板们个个都有一双铜钱做的眼睛。

也就是说,构建其心智模式的决定性因素是对利润的追求。

正是从这个意义来说,老板们都是经济动物。

一个称职的老板,他所见所闻所知的任何东西,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历史、文化,甚至人们不经意流露出来的奇谈怪论都可以通过其敏锐眼光转化为商机和利润。

追逐利润、创造价值既是企业的使命,也是老板的天职。

松下幸之助曾不无激愤地说:

“企业最大的罪恶就是不赚钱!

”老板们之所以需要一双铜钱做的眼睛,因为金钱是老板真正的生命源泉。

只要看到老板们双目无光,面容憔悴,有气无力,我就知道他们最近

一定是“流年”不顺,或错失商机,或赚钱不多,或亏损甚巨。

他们会靠在沙发上,皱着眉头对我说:

“对不起,王先生,最近睡眠不好,神经衰弱,头痛得厉害,胃口也不行。

唉,老板真不是人当的。

这正是,世人都说老板好,唯有金钱忘不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碰见他,好像突然换了一个人:

红光满面,精神抖擞,双目炯炯,犹如放电,印堂发亮,声若洪钟。

他会按捺不住地说:

“很成功,很成功!

”继而亮出他们赶超李嘉诚的宏伟计划。

如果说财富是致命的吗啡,那么老板则是食量巨大的瘾君子。

没有不断加量的咖啡因,老板们的生命力将会因此而苍白,甚至枯竭。

其次,老板们的鼻子灵敏得像猎犬、像鲨鱼。

无论生存的机会、发展的机会,还是危险的气味,灾难的降临,他们总能异常机敏地嗅出。

老子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换句话说,就是当天下人都知道这就是发财之路、这就是生财之机的时候,机会往往已经离我们远去。

而老板之所以称之为老板,就在于机会女神尚未向世人展露其绝代风华时,他们却能闻香识真容。

他们就像鲨鱼一样,哪怕数公里之外有一点点利润的血腥,就会异常迅猛地扑向猎物。

其三,老板们的耳朵是顺风耳,比老鼠的还要灵。

无论是平常琐碎、熙熙攘攘的市井之声,还是丝丝缕缕、若断若续的高层动静,甚至是大洋彼岸一只蝴蝶轻轻抖动翅膀的声音,都逃不过老板们灵敏的耳朵。

一位超级大老板,典型的南方人,其貌不扬,不善言辞,为人极其低调,走在街上俨然俗人,由此闹出不少笑话。

就是这么一个人,1999年房地产在南方正做得风生水起时,突然一人只身潜入还不太被人看好的北京。

有一次,他独自一人去看他的一个在建楼盘,探头探脑之际,被以貌取人的保安疑为有觊觎之心的盲流,一顿呵斥。

该仁兄也不申辩,亦不现出本相,悻悻然离去。

等北京申奥成功,他一口气在四环之内圈了5块地,每块地的规模和价值都超过名扬天下的潘石屹的现代城。

与此同时,他还把眼光放到当时还并不被人看好的天津,要打造一个几十平方公里的休闲小镇。

老板是什么?

他们像饥肠辘辘的恐龙,永远都吃不饱。

他们之所以屡败屡战,跌倒了又爬起来,是因为他们心中始终燃烧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对成功的渴望。

他们虚与委蛇、忍辱负重、强装笑容、点头哈腰、甘当孙子,是因为他们的目标高远——要么是中国首富,要么是世界500强。

他们最大的痛苦不是别人的白眼、社会的压力、经营的艰险,而是我什么时候才能赶上或超过李嘉诚?

三、什么是老板心态?

1、把老板的钱当成自己的钱,把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

笔者在企业培训中,经常说这样一个关于钱和事的关系:

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节约又有效率;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节约但没有效率;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不节约但有效率;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不节约也没有效率。

很多人和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老板的钱和老板的事当成别人的钱和别人的事来对待,最终结果是:

老板把我们当成了外人。

如果我们转换以下思维和行动方式,把老板的钱当成自己的钱——凡事讲节约,把老板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凡事讲效率,最终结果将是:

老板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假如我们确实坚持这样做了,老板仍无动于衷,最后再跳槽走人不迟。

2、“每桶四美元”——就是老板心态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基勃特。

他在远行住旅馆时,总是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四美元的标准石油”字样,在书信及收据上也不例外,签了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

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四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了。

公司懂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

“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见他。

”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基勃特成了第二任懂事长。

这是一件谁都可以做到的事,可是只有阿基勃特一人去做了,而且坚定不移,乐此不疲。

嘲笑他的人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华、能力在他之上,可是最后,只有他成了懂事长。

可以这么讲,有老板心态的人最终不一定都会成为老板,但是,没有老板心态的人肯定最终成不了老板。

3、一枚硬币所体现的老板心态

李嘉诚有一次在回办公室的路途当中,发现一枚金属硬币从眼前闪过,滚到车子下面。

李嘉诚下了车,要去拣那枚硬币。

在他弯腰要拣的过程中,一个门卫提前把那枚港币拣了起来,并交给了李嘉诚。

李嘉诚拿过硬币,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钞票奖励给这个门卫。

人们感到很奇怪,别人只是帮他拣1元钱,他却给了100元,为什么?

李嘉诚说,这一块港币,如果不把它拣起来,它可能掉到水沟里面,这个社会财富就会流失掉,

所以我们不能让人们已经创造出来的财富和价值,让它流失掉,那个门卫不仅知道珍惜财富,还懂得帮助别人,应该奖励。

思想不同,对于一件事情的决定也是不一样的。

决定不一样,又使得人们采取了不同的行动。

行动不一样造成了不同的结果,这种节约个人和社会财富的心态就是老板心态,也就是有的人成为成功的老板,而有的人则成不了老板,或者成为了一个失败的老板。

4、一碗豆浆所体现的老板心态

王永庆,台湾首富,现年88岁,资产总额1.5万亿新台币,被誉为“经营之神”。

王永庆最大的特点就是节俭,他的节俭程度这对于我这样大手大脚的人来说简直是噩梦一般。

王永庆喝豆浆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

一般人喝豆浆:

老板,一碗豆浆,打个蛋。

王永庆:

老板,一碗豆浆,然后先喝一口,再说“老板,打个蛋”——他赚了一口!

他曾经告诉工人说:

“你们所戴的工作手套,如果一个掌心磨穿了,不妨翻过来,换戴在另一只手上再用,这便是节约能源。

”王家所用的肥皂在剩一小片时,不会将之抛弃掉,而是把这块小肥皂黏附在大块的新肥皂上再使用,王永庆每天做毛巾操所用的毛巾,一用就是37年,到今天还在用……真是够恐怖的。

5、洗厕所洗出来的老板心态

日本国民中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

许多年之前,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

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

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

一定要好好干!

可是意想不到的是,上司安排她洗厕所。

这件事情我敢担保没有人乐意干,何况这个女孩一向喜爱清洁,没有干过粗活。

所以每次洗马桶对她而言都是无比痛苦的事情。

而上司的要求十分严格:

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

她十分清楚自己不适应这一工作,“光洁如新的要求实在难以达到,因为在她看来那是不可能的。

于是她想换一份工作。

这时,单位里一位前辈及时出现在她面前帮她摆脱了困境,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之路的走法。

那个人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只是亲自作了个样子给她看。

首先,他一遍又一遍地清洗着马桶,直到抹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毫不勉强。

他不用只言片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的道理,只有马桶中的水可以达到“喝”的清洁程度,才算是“光洁如新”,而这点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完全可以办得到的!

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而富有深意的微笑,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这已经够用了。

因为她早已经激动得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

于是,女孩子痛下决心:

“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

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的、振奋的人,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和工作质量,她也多次喝过马桶里的水。

几十年光阴转瞬即逝,那个女孩正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她成功了。

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是日本邮政大臣,一颗正在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没错,就是当年在帝国酒店发誓当一名出色的刷厕所工人的女孩。

四、塑造老板心态

1、承担责任——陈义红的职业生涯

在商界,高级职业经理人和老板的关系,一向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

频频见诸于报端的,往往是职业经理人离开企业另立山头,从创业之初的“亲密无间”到后来的“口角相向”甚至“反目成仇”,昔日的搭档摇身一变,成为老板的死对头。

但是,陈义红和李宁,这二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例外。

昔日的体操王子李宁退役之后,创办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公司,历经15年的发展,李宁公司已经成为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领头羊,在李宁公司扎根14年的陈义红,无疑就是最好的见证人和最有力的实践者。

2005年9月1日,陈义红正式从李宁公司董事会辞任,但这并不是他和李宁公司关系的终结,而是他从职业经理人到老板的一次圆满转型。

在李宁的力邀之下,1991年1月,陈义红率部加盟李宁公司,负责组建鞋业部,并出任经理,由此开始了他在李宁公司长达14年的职业生涯。

接下来的10余年中,陈义红先后任烟台李宁鞋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和北京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CEO等职务。

随着陈义红职位的不断提升,他所做的决策对于整个公司也越来越重要。

“任何一个决策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是执行时的计划、控制和调整。

职业经理人经常会和老板为了一个重要的决策争得不可开交,但我相信我的决策,也愿意承担一切风险,这可能正是我和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的差别。

”陈义红坦言道。

事实也的确如此,李宁先生就曾评价陈义红“是一个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有老板心态,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不想当老板的经理人,成不了好的职业经理人。

”自小在军营中长大,并有4年军旅生涯的陈义红将一句“将军与士兵”的至理名言做了重新演绎:

“而作为老板,必须把职业经理人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为他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并从一开始就帮助职业经理人考虑他的职业发展问题,为他们的未来着想,帮助他们平稳地实现转型。

2002年2月,李宁公司同意大利KAPPA公司(背靠背品牌)签订合同,并成立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为KAPPA在中国地区的总代理,陈义红将已日趋成熟的李宁品牌交给了迅速成长起来的管理团队,亲自出任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5年6月,陈义红出资购买北京动向80%的股权,正式成为北京动向体育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2005年9月1日,陈义红正式从李宁公司董事会辞任。

从经营者成功蜕变为企业所有者的陈义红坦言,自己最大的优势就是清楚两种角色的心态,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事实上,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非常微妙,因为所处的位置、考虑问题的角度不一样,矛盾永远都是存在的,化解矛盾的关键是双方能不能相互妥协和让步。

我和李宁这14年来有太多的不同,就是本着这样一个原则,才能一直走到今天,而且很好地走过来了,包括今天我买下动向公司,也是我们关系的一种延续,对于我和李宁公司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2、做企业的主人——像老板那样思考和行动

什么叫做主人?

不管老板在不在,不管公司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你愿意去全力以赴,你愿意帮助公司去创造更多财富,这就是做主人的心态。

什么叫做仆人?

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