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7115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docx

上海市闵行区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上海市闵行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春秋战国时期,下列价值观最有可能被社会认可的是

A.追名逐利

B.仁义道德

C.礼乐教化

D.无为而治

3.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图的: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4.13世纪后半期,“汗八里”成为影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汗八里”可能是指中国的

A.开封

B.临安

C.大都

D.长安

5.2021年1月,黄浦区光启南路在市政道路改造中,发现两根粗大石柱,据专家初步推断是徐光启“阁老坊”的遗物。

与徐光启相关的史实是

A.榷场贸易

B.丝绸之路

C.朝贡贸易

D.西学东渐

6.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展出的《丝路山水地图》引发热议。

如要进一步搜集丝绸之路起源的有关史料,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

A.汉朝史料

B.唐朝史料

C.宋朝史料

D.明朝史料

7.有史家认为,历史之真象即运动规律如“一螺线”,该史家可能是

A.刘知几

B.司马光

C.章学诚

D.梁启超

8.与烟草、土豆等农作物最初从美洲传向欧亚大陆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人物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9.下图漫画中的人物正在穿上象征权力的长统靴,但宝座上充满刺刀尖,远处克里米亚战争还在传来隆隆炮声。

图中人物寓指的是

A.拿破仑

B.林肯

C.彼得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10.下列不同时期的德国疆域图中,与历史人物俾斯麦的活动空间相符合的是

A.

B.

C.

D.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突出的成就是

A.电力的广泛应用

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C.化学工业的建立

D.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

12.“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持此观点的人属于

A.洋务派

B.顽固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13.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A.赔款B.开设工厂C.开放通商口岸D.割地

14.世界一体化引发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冲击与重组,在1915年的中国发生了

A.变法维新运动

B.辛亥革命

C.改良主义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5.从口号内容看,以下口号与“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处于同一历史背景下的是

A.“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B.“废除二十一条”

C.“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收复东北失地”

16.(日本)“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日本“征服满蒙”的第一步就是发动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

”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18.威尔逊总统认为,提供给世界资本的国家,就是管理世界的国家。

合乎此见解的史实是

A.放弃中立,参加战争

B.提出“十四点原则”

C.召开华盛顿会议

D.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

19.“慕尼黑阴谋”导致利益被牺牲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

20.“在20世纪下半叶,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

”这两个联盟是

A.国际联盟、联合国

B.北约、华约

C.欧共体、北约

D.联合国、WTO

二、材料分析题

21.材料一

(1)对于研究孔子、秦始皇、汉武帝而言,材料一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属于间接史料的是。

(填写字母)。

材料二

故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

……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

(2)材料二中的“中国之教”、“中国之政”、“中国之境”分别指什么?

(3)作者对孔子、秦始皇、汉武帝持何种态度?

其主要依据分别是什么?

22.古今中外,思想的引领作用不容忽视,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请将下列思想理论与相关历史人物一一对应(填写字母)

孟德斯鸠A.三权分立

卢梭B.科学社会主义

凯恩斯C.社会契约论

马克思D.脱亚入欧

福泽谕吉E.国家干预经济

23.随着思想学说的不断涌现,各国依据国情进行了制度革新的探索。

请任选以上一种思想理论,结合史实简述其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24.2021年是农历戊戌年,追溯近200多年的历史,历经4个戊戌年,中国逐渐发展为一个日益强大的现代国家。

请将下图中与序号相关的史实补充完整。

25.

(1)依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分别叙述两次“接轨”时世界大势如何?

(2)你怎样看待中国与世界的这两次接轨?

参考答案

1.B

【解析】材料“立七十一国”“姬姓”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封邦建国,即分封制度,故B项正确;A项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是秦朝推行全国的,排除;D项是元朝的地方制度,排除。

2.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处于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法家思想最为上层统治者所看中,因为其主张迎合了统治者发动争霸和兼并战争的需要,争功逐利也成为士大夫效仿的目标,故A项正确;BC两项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排除;D项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排除。

点睛:

明确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从而分析出答案。

3.B

【解析】

从图中的信息并结合所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B符合题意;A项北宋是汉族人赵匡胤建立的,不符合题意;C项西夏是党项族元昊建立的政权,不是契丹人建立的政权,不符合题意;D项吐蕃政权的都城在逻些(今西藏拉萨),不符合题意。

4.C

【解析】

从材料“13世纪后半期”“影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元代蒙古人称北京为汗八里,汗八里为元代都城大都(今北京)的别称,故C项正确;A项是北宋都城,B项是南宋都城,都不符合“13世纪后半期”,排除;长安作为国际大都市是隋唐时期,也不符合“13世纪后半期”,排除。

点睛:

关键信息“13世纪后半期”“影响世界的国际大都市”。

5.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徐光启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故D项正确;A项是北宋时期设立的,排除;B项是汉朝开通的,排除;C项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与徐光启无关,排除。

点睛:

关键信息是“徐光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6.A

【解析】

根据材料“丝绸之路起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张骞通西域,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西汉,排除。

点睛:

关键信息“丝绸之路起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

7.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梁启超认为历史之真象即运动规律如“一螺线”,故D项正确;刘知几认为史学家须兼备才、学、识三长,尤重史识,故A项排除;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史《资治通鉴》,故B项排除;章学诚认为史学主要包括史事、史文、史义三个部分,其中史义是灵魂,因此最为重要,故C项排除。

8.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使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A项到达好望角,排除;B项到达印度,排除;D项是环球航行,排除。

9.D

【解析】从材料“克里米亚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7月—1855年12月,因此图中的人物是指亚历山大二世,故D项正确;拿破仑·波拿巴是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故A项排除;B项是美国总统,克里米亚战争美国没有参加,排除;C项是18世纪的俄国沙皇,排除。

点睛:

“克里米亚战争”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答案。

10.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俾斯麦时期德意志实现了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故A项符合题意;BC项是二战后德国的分裂,不符合题意;D项是1990年德国实现了统一,不符合题意。

1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是最突出的成就,故A项正确;BC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但不是标志性的成就,排除。

12.B

【解析】材料反映出立国的根本准则,在于崇尚礼仪礼节而不能崇尚权谋欺诈;国家根本希望,在人心而不在技巧奇艺。

这可以看出此人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的,因此此人属于顽固派,故B项正确;A项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排除;CD项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排除。

13.B

【详解】

《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西方的侵略转为资本输出为主,故B项正确;排除ACD。

14.D

【解析】材料“文化冲击与重组”“191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1915年中国发生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正确;ABC项是政治制度的改革,排除。

点睛:

材料“文化冲击与重组”“1915年”是解题的关键。

15.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五四运动中的口号;A项是新文化运动,排除;B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符合题意;CD项是九一八事变后提出的,排除。

16.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侵占中国东北,故A项正确;BCD项都晚于A项,排除。

17.C

【解析】材料“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反映出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都不符合题,故ABD项排除。

18.B

【解析】

材料“管理世界的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A项是1917年,排除;华盛顿会议召开于1921-1922年,故C项排除;“门户开放”政策是1898年提出,故D项排除。

点睛:

理解威尔逊的“管理世界”的含义,他所说的管理世界实际上就是统治世界。

19.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阴谋”使捷克斯洛伐克失去了苏台德区,故D项正确;ABC项没有是利益的损失,故排除。

20.C

【解析】

根据材料“20世纪下半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应该是欧洲的一体化组织,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北约组织,故C项正确;国际联盟是一战后形成的,不符合材料中时间,故A项排除;北约和华约都是政治军事集团,故B项排除;联合国是世界性的组织,故D项排除。

点睛:

此题两个关键信息“20世纪下半叶”“欧洲”。

21.

(1)材料一中属于直接史料的是C;属于间接史料的是A、B。

(填写字母)。

(2)中国之教:

儒家思想;中国之政: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之境:

疆域、版图。

(表述欠缺的,酌情赋分。

(3)态度:

褒扬或肯定

依据:

孔子: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后成为历代王朝的统治思想和传统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秦始皇:

秦始皇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

汉武帝:

汉武帝开疆拓土(通西域,设河西四郡等),基本奠定中国的版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发展;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和疆域等方面来分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属于第一手的史料;孔子像和秦始皇雕像属于第二手史料。

(2)材料中“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是指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是指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是指汉武帝时期奠定了中国的疆域版图。

(3)从材料“自秦以来,垂二千年,虽百王代兴,时有改革,然观其大义,不甚悬殊”中可以分析出作者对孔子、秦始皇、汉武帝持肯定的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儒学的地位、中央集权的影响和中国版图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2.ACEB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福泽谕吉提出脱亚入欧的主张。

23.人物与思想理论搭配正确,并有简单介绍。

结合史实,简要叙述。

如:

孟德斯鸠: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如美国据此制定了《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构建。

【解析】

首先从孟德斯鸠、卢梭、凯恩斯、马克思和福泽谕吉中选择一个人物,然后结合所选人物的思想进行论述即可。

24.①林则徐②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③大跃进④人民公社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8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1898年戊戌变法昙花一现;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造成巨大的损失。

25.

(1)第一次:

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英国率先完成次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向欧洲、北美、东亚扩张,为争夺市场和原料,列强在全球范围加速进行殖民扩张。

第二次:

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

(2)一般层次:

全球化曾给中国带来屈辱与苦难,也给中国带来机遇与挑战。

较高层次:

中国与世界从被动到主动的两次接轨,折射出全球化是世界发展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中国应汲取历史教训,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与时俱进。

【解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第一次是19世纪中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英国率先完成次工业革命,工业化浪潮向欧洲、北美、东亚扩张,为争夺市场和原料,列强在全球范围加速进行殖民扩张。

第二次是二战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加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

(2)从材料“19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潮流不断推进”“屈辱与苦难”“机遇与挑战”中归纳出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观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