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6759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3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

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3课时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3·杭州一模)“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

”材料中的“它”是指

(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D.抗日战争

解析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揭开了侵略与对抗、中西社会冲突的帷幕,中国自此被轰出中世纪、进入近代,开始有了世界的概念,萌发了“师夷”即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要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一系列变化。

故答案为A。

答案 A

2.(原创题)1841年,广东地区张贴了一张布告,威胁外国人说:

“如果我们不彻底消灭你们这些猪、狗的话,我们就不是顶天立地的勇敢的中国人。

……我们一定要杀了你们,砍掉你们的脑袋,烧死你们。

”这说明

(  )。

A.殖民统治引起人们的不满

B.清政府发动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C.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

D.中外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解析 A项中的“殖民统治”说法不对,广州此时仅是通商口岸;清政府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反抗外来侵略,故B项错误;清政府腐败无能,但人民对外国人毫无畏惧,说明中国人民具有反抗精神,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仍是封建社会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故D项说法错误。

答案 C

3.(2013·绍兴模拟)2012年8月29日,在《南京条约》签定170周年之际,此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历史影响反复进入学者的视野,该条约最能反映当时英国意图的规定是

(  )。

A.勒索大量赔款B.协定关税

C.开放通商口岸D.割占香港岛

解析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的侵略意图是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进行商品输出,所以B项最能体现其意图。

A、C、D三项不能体现英国最终意图。

答案 B

4.(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有两对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人民大众”包括

(  )。

①农民阶级 ②无产阶级 ③小商品生产者 ④资产阶级 ⑤地主阶级

A.①②③④B.①②

C.①②③D.①⑤

解析 人民大众指的是一切推动历史发展进程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内涵也会一起变化。

鸦片战争后,封建主义已发展为一种反动势力,阻碍了绝大多数中国人民追求民主的进程,也就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地主阶级就不能归纳为人民大众的行列。

答案 A

5.(原创题)(茅海建著《近代的尺度》)下表是一份对华战争支出账单:

东印度公司

由宗主国政府支付的实际远征军费用

    至1841年4月30日

    至1842年4月30日

由东印度公司于1842年4月5日前支付而尚未收到付款的1842年至1843年远征费用估计

东印度公司支付的国内远征军费用

682507

753184

318725 1071909

1096416

28541

________________

2879373

香港

香港工事,据义律上校的账单

3000

新南威尔士

军需部门提供的补给品

16000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战争的费用比中国少

B.东印度公司是战争的罪魁祸首

C.香港已被英国占领

D.此次对华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对华”、“1841年至1843年”,可以判断这是中英之间的鸦片战争,引起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故选D项。

表格中没有中国军费开支数据,无法对比,排除A项;战争的罪魁祸首是英国政府,排除B项;占领的是香港岛,不是香港,排除C项。

答案 

D

6.(原创题)右图是1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

D.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解析 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图片中的“北洋舰队”,判断出是甲午中日战争,由此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出C项是正确答案。

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

D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排除。

答案 C

7.(2013·盐城模拟)近代某条约规定:

“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

二、四川省重庆府。

三、江苏省苏州府。

四、浙江省杭州府。

”据此判断该条约

(  )。

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

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

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解析 根据材料中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关键信

息,说明该条约是《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选D项。

而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是指《辛丑条约》,列强开始在华资本输出早在鸦片战争以后就开始了,义和团运动主要与反洋教斗争有关,与《马关条约》没有直接关系,故可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8.某年,英国伦敦一本杂志上刊登了一幅新闻漫画,描绘了日本人的形象。

解析下图,该新闻事件应该是

(  )。

A.甲午中日战争B.巴黎和会

C.抗日战争D.明治维新

解析 从漫画中人物的穿着等可判断,当时的中国

人应是“清官员”,联系所学,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对华进行侵略。

答案 A

9.(原创题)《中国外交史》:

“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

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

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A项符合历史史实。

B

项错在“彻底”,排除;C项错在《马关条约》,应该是《辛丑条约》,排除;D项错在“完全沦为”“殖民地”,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

答案 A

10.(2013·晋中联考)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

这一条约是

(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学|科|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辛丑条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

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故选D项。

答案 D

11.(改编题)右图是时局漫画“真正的麻烦在巨龙苏醒后”。

漫画中的动物代表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

据此,你能判断他们是利用什么制约“巨龙苏醒”的?

(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再就是漫画中的龙头上长有清朝大辫子。

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他们迫使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把清政府当做他们的侵华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更加腐朽无能,故选D项。

答案 D

12.(2013·江苏四市调研)清朝官员袁昶说:

“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

二背国际公法。

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

”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  )。

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

B.袁昶注重用

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

解析 材料中袁昶认为义和团攻击使馆的行为是错误的,不值得提倡。

故选A项。

只是引用了古代的交战礼仪,并非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排除B项。

依据所学实施可知,统治者并没有支持其方案。

排除C项。

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份对外“和约”——义和团运动期间,一位团民私自替政府拟了一份对外“和约”。

“和约”虽不具法律效力,作为历史材料却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思想。

内容如下:

一、各国前所索赔款,一概作废。

二、各国应偿中国兵费四百兆两。

……

八、日本将台湾交还中国。

九、德国将胶州交还中国。

十、俄罗斯将大连交还中国。

……

十六、日本亦须照乾隆时例入贡。

十七、华人交通西人,及不遵官场约束者,归朝廷治罪。

十八、所有东西洋人与中国官场相见,须行叩头之礼。

十九、外人不准在中国游历。

二十、俄罗斯西伯利亚及各处铁路,均须拆毁。

二十一、英国须将新安九龙交还中国。

二十二、各国运来中国货物应加倍收税。

……

(1)“和约”中第八项是针对哪个不平等条约而提出来的?

(4分)

(2)作者在“和约”中提出了哪几类要求?

(6分)

(3)你是如何看待这份“和约”的?

(10分)

解析 第(

1)问,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回答;第

(2)问,对材料条款进行归类,确定归类标准是关键;第(3)问,结合条款内容进行归类评价,应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

答案 

(1)第八项——《马关条约》。

(2)正义的要求:

收回国家主权、废除赔款、收回关税主权。

保守的观念:

恢复朝贡体系、实行闭关锁国。

(3)①“和约”反映了社会形态更替时农民阶层只能使用传统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进行抗争的无奈现实;②“和约”反映了现代化后来者在反抗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现代世界体系的同时,却不自觉地运用西方国家“游戏规则”的矛盾心态。

如“和约”中反映爱国精神与盲目排外的要求;“和约”中抵御外来侵略的要求与传统天朝观念(华夷观念)的要求并存;“和约”中存在农业社会的要求与工业社会的要求。

14.(2013·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

,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

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

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

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

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

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对此你如何理解?

(10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7分)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

(3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探究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1)问,通过阅读材料内容回答,作者的观点主要是指出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

对这种转型的理解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方面阐释。

(2)问,归纳材料内容,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回答。

第(3)问,结合三大史观回答。

“清代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说的就是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惊醒了中国,

中国人开始向世界看齐,就是全球史观。

答案 

(1)观点:

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的转折点。

理解:

鸦片战争使中国被迫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开始面对世界;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开始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惊醒了部分中国人,使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面对世界。

(2)直接影响: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间接影响:

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3)观点: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