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6608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8.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docx

安徽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作者:

————————————————————————————————日期: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数字安徽建设规划纲要(2008—2012)》部署要求,在广泛调研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为主线,广泛深入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先进、实用、统一的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为促进我省经济和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手段和支撑。

(二)建设原则

统筹建设,整合资源。

委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项目建设。

充分整合优化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促进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需求主导、协调发展。

以满足政务活动和服务社会公众为导向,综合分析、梳理、归纳信息化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分阶段、分步骤、稳步推进。

适度超前、注重实效。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积极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

坚持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保证各应用系统有效发挥作用。

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范标准,保证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

信息化项目与信息安全体系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三)工作目标

以促进建设高效、透明、服务型政府部门为宗旨。

到2012年,电子政务基本框架建成,完成办公平台、服务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重点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政务信息资源公开和共享机制初步建立,标准化体系满足基本业务需求。

初步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提供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管理、服务和指挥决策。

履行职责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行政成本大幅度降低。

信息化应用水平达到省内领先、国内一流。

到2010年六月底,信息资源整合基本完成,基础框架基本形成,协同办公系统功能进一步完善,门户网站知名度进一步提高,信息系统统一采编发功能基本实现,门厅电子屏幕、智能会议室、经济运行统计分析系统、全省重点工程项目信息公开系统等投入使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提升;“两化融合”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起步;信息化应用效果显著,居全省先进水平。

到2011年底,建设应用框架进一步完善,办公平台的经济运行调度、行政审批管理、财政项目管理、无线电管理、党务人事管理、机关事务管理、视频会议等各项应用系统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服务平台的政务公开、信息发布、咨询举报、监督投诉、办事指南、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功能基本实现;“两化融合”支撑服务及“数字安徽”有关重点项目基本建成,机关办公全面实现电子化,行政事务80%实现网上处理,行政许可50%实现在线处理,信息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到2012年底,建设应用框架全面完成,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成为全面履行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工作创新的重要支持手段;行政事务90%实现网上处理,行政许可80%实现在线处理;“两化融合”网上评价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在引导、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在全国具有典型意义。

二、基本框架构成

以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应用为核心,以网络及基础设施、数据中心为基础,以规范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为保障,构建信息化应用体系,即“两大平台、一个中心、一个基础、三种保障”。

(详见附件2)

两大平台:

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是建设的着力点、是履行职能,开展工作的重要载体。

办公平台以全省经信委系统工作人员为对象,开展公文流转、督查督办、党务人事、行政事务、信息交流、行业数据统计分析、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无线电管理、重点行业监测等工作。

服务平台以企业和社会为对象,开展政务公开、信息发布、网上申报、网上办事、政民互动、两化融合等各种公共服务。

一个中心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中心是深化应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数据收取、数据校验、数据整合、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的必要前提。

统一数据模型格式,充分发掘数据库和数据交换中心功能,提高数据应用效率。

一个基础基础设施是信息化应用的物质基础,承载着为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提供稳定、高效、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工具。

三种保障技术规范、信息安全和管理制度是办公平台和服务平台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

技术规范:

采用统一的标准规范、网络总线架构、应用系统软件、应用系统架构、数据库构架、中间件方式、数据接口标准等,达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便扩展目的。

信息安全:

建设防控一体、管理到位的主动式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涵盖电子认证、安全防御、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系统,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正常运行。

管理制度:

确立机关职能部门、有关单位为信息化应用的责任主体,完善管理制度,采取必要措施,建立高效的支撑队伍,确保服务到位、保障有力、运行高效。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办公平台

完成协同办公系统与信息专网的整合,优化公文流程,完善公文流转,增强督查督办、信息交流功能,实现信息采编发统一;扩大党务、人事、机关事务等各项电子化应用;完善短消息、语音、数字图书馆等多媒体服务应用;推进电子印章应用;整合升级原有经济运行、企业直报、项目备案等业务应用系统,拓展应用范围;加快重点项目跟踪管理系统、重点行业联网系统等新应用系统调研和建设;扩展统一的视频会议、视频通讯系统。

(二)拓展服务平台

完善升级门户网站,强化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等功能;建立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公示等服务应用系统,并与办公平台相关联,实现一站式服务体系;完善企业网络服务系统,积极为我省企业提供产品展示、市场信息、供求动态、电子商务等公益服务,打造网上企业娘家品牌。

(三)形成支撑体系

建立“两化融合”网上评价服务体系,指导、引导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广先进适用的信息技术和应用软件,公布信息化应用成果;建设全省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推进跨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更好地为企业和公众服务。

(四)完善基础设施

确立方便快捷的信息通道,优化网络结构及环境,采取下梯式方式,更新关键设备、核心部位;升级扩大中心机房;更新计算机及其它配套设备,推广使用3G等移动、便携式办公设备,实现网络办公。

(五)建设数据中心

统一技术架构、规范技术要求,以政务信息资源库为核心,以企业基础信息资源库为基础,建设数据中心。

完成各个应用系统数据的收取、校验、管理、分析、统计,增强数据存储安全性,实现各应用系统数据的整合、交换、共享,提高数据的高可用性。

遵循实用性、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可恢复性原则,制定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建设全省企业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实现工商、税务、质监、统计等有关部门企业主要数据的交换和共享,提高相关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六)强化三大保障

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的要求,制订各应用系统开发和信息资源整合的技术规范和接口标准,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协同运行、信息资源的交换共享。

强化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扩大电子证书应用范围,加强授权管理、行为审计、责任认定、行为控制,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容灾备份恢复能力,确保安全运行。

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规范信息上网采编发工作流程,完善信息上网工作制度;加强对技术支撑部门的管理和支持,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技术支撑响应速度和工作质量。

四、重点项目

(一)门户网站

建设界面友好、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内容丰富、服务到位的政府部门门户网站,满足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全省重点项目公示等诸多需求,成为全面达标、企业和公众满意的政府优秀门户网站。

(二)办公系统

整合现有信息资源、优化公文流程、完善公文流转,建设督查督办、党务管理、人事管理、机关事务等应用功能,完善文件查询、条件检索;扩展短信、语音、视频、数字图书等多媒体服务应用;扩大全省经信委系统信息交流应用范围和功能,构建机关办公自动化和全省信息交流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

(三)统计分析监测系统

以重点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系统为基础,通过整合、升级、优化,建设重点企业、高耗能企业、中小企业、IT企业以及涉及工业产品质量和新产品管理等各类企业数据上报、汇总、分析、处理应用系统,实现经济运行、工业生产、行业管理及煤电运调度、能源监测、产品质量、新产品跟踪等综合监测调度管理功能,为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

(四)行政审批管理系统

统一建立各类行政许可审批系统,按照模块化管理的要求,实现各类行政许可网上受理审批、网上公布、监督监察、绩效评估,推动工作流程优化和管理创新。

(五)项目申报、核准、备案管理系统

以技术改造项目申报系统为基础,统一建立项目申报、审批、备案管理系统,实现各类项目申报、核准、备案系统模块化应用,按照透明、公开和公平要求,梳理并规范业务流程,开展企业项目申报、立项、核准下达一体化的网上服务。

(六)电子监察系统

建设重点项目实施过程电子监察管理系统,对核准立项后的项目,采用企业报送、数据共享,与相关单位协同管理等方式,实现项目的分阶段网上公示、并联跟踪、综合服务和督查管理,提高重点项目的社会透明度。

(七)安全生产与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应急平台,实现与省应急办和各市经信委应急指挥系统的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实现对应急预案、应急资源、决策分析等方面的应急管理,全面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八)重点企业能源监控系统

监测全省重点耗能企业的能源利用情况(煤、电、油、汽等)。

构建能源数据采集汇总、综合分析的信息化监测调度平台,为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节能降耗工作中提供分析、查询、监控、决策等服务。

(九)无线电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各类无线电管理业务数据库,更新全省地理信息数据,实现各类业务网上受理后的各环节流程化管理(证照管理、收费管理)。

建设无线电管理监测、查处业务管理系统。

(十)重点行业联网系统

在优化网络和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与煤矿安全监察、能源、电力、交通、铁路、民航等重点行业宽带点对点联网,实现主要行业指标的查询和在线监测。

(十一)数字化多媒体调度指挥中心

建设包括智能会议室、数字化大屏幕显示、多媒体控制系统、多方通讯IP语音系统、可视电话会议系统组成的数字化监控中心,联接统计分析监测、能源监控、安全生产、应急指挥、行业联网等专业应用系统,实现经济运行调度决策、节能监控等现场决策办公。

(十二)视频会议系统

在完善省市直连和与重点煤电企业直连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采用互联网技术和软件视频会议技术,逐步建设省市县、重点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扩展视频会议辅助功能的应用,提高视频会议系统的稳定性和利用效率。

(十三)两化融合评价系统

以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收益、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等指标体系为基础,以网络在线服务为主要形式,建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评价系统,向企业提供客观、独立的评估服务,并通过实践不断丰富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以推进全省企业两化融合的进程。

(十四)网络和基础设施升级、扩容

互联网接入由100M升级1000M,更新局域网关键设备;更新、升级委局域网楼层物理连接线路和终端口,达到100M桌面接入要求。

(十五)数据库及数据中心

利用数据总线处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整合、规范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体系,建设跨平台的数据处理、集中、比对、备份和生成应用的数据中心,减少数据统计不统一企业多头申报等问题,实现各系统统一利用、各部门资源共享。

(十六)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提高电子认证应用水平,扩大电子证书使用范围;建立网络入侵防御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加强网络病毒防控和办公桌面设备病毒防控;建立数据备份与异地容灾恢复系统,完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十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工程

大力推进全省重点、骨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的生产设计过程自动化、管理方式网络化、决策支持智能化、经营管理实时化和商务运营电子化,为全省大中型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示范,加快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

(十八)全省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

按照国家要求,建设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平台和基础数据信息数据库,建立信息交换、共享、合作和应用机制,实现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企业基础信息的实时交换。

(十九)全省企业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

以现有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安徽网站(群)及企业网络服务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建设企业网络运行环境、运营工作环境等基础支撑平台,改进升级企业会员和用户管理系统、网络内容管理系统以及服务功能等基础信息平台,通过为中小企业提供产品展示、供求信息、商务撮合、招商引资、融资担保,以及网上培训、法律咨询、创业辅导等各类信息服务,推动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信息化推进协调体制,充分发挥委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和决策作用,形成以委信息化办公室牵头、信息中心为技术支撑和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机制。

成立信息化专家组,形成专家咨询机制,提供智力支撑。

(二)重视宣传培训

广泛宣传信息化实施意见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信息化应用氛围。

加强培训,把信息化培训纳入到教育培训总体计划中,加快各业务系统的应用进程。

(三)强化督查考核

制定《省经信委信息化应用考评制度》,把信息化应用作为部门和公务员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

定期不定期对相关部门信息化应用的情况进行检督查,每年度根据督查结果,进行总结评比。

(四)加大建设投入

统筹安排信息化建设资金,落实自身建设项目资金和运行维护费用。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开展与通信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合作共建。

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落实数字安徽建设项目。

附件:

1、信息资源现状汇总表

2、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基本框架图

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资源现状

类别

名称

内容

说明

网络

互联网出口

局域网

广域网

无线电专网

100M互联网接入;南楼、北楼及冶金楼、纺织楼裸光纤联网;17市经委,3个市煤炭局采用SDH2M联网,与省煤监局10M联网,信息点达1600个。

无线电专线自成体系,与17市无线电监测站建成有2M专线,与机关无线电处2M连接。

互联网接口负载重、桌面带宽低,均衡能力差。

设备

网络设备(40台)

各类服务器设备(30台)

视频会议设备(50台)

计算机设备(400台套)

网络交换设备为华为、Cisco早期产品;楼层交换机多为2001年前购置,服务器设备多为低端“刀片式”产品。

计算机多为台式。

互联网出口交换机为100M、主核心交换机端口少、处理能力不够,不能适应需要。

安全系统

电子证书

防火墙

入侵监测系统

防病毒系统

备份系统

以电子证书为核心,由防火墙、网络防病毒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等构成了网络安全体系主架构。

电子证书只涵盖委机关用户;网络防护缺少入侵防御、防病毒网关、行为管理等新设备和系统;缺少统一的备份系统。

机关办公应用系统

省经信委机关办公网

省经信委系统信息专网

互联网邮局系统

省市经委视频会议系统

煤电企业视频会议系统

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机关公文流转,一般性办公事务管理,省市县信息交流,对外联络,省市经信委视频会议、煤电运调度视频会议,档案管理。

各系统需进一步完善,功能需进一步提升,应用需进一步整合。

机关业务应用系统

重点企业生产运行监测分析系统,电煤调度信息系统

能源管理信息系统

煤矿瓦斯监控系统

中小企业运行信息直报系统

技术创新网,企业技术中心管理系统,无线电管理系统

实现重点企业、中小企业、耗能节能企业等信息直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项目基本管理,瓦斯实时监控。

无线电专项管理。

现有系统无法满足当前工作发展需要,亟待升级提高;各系统各自为战,技术不统一规范,信息资源无法共享。

社会服务系统

政府网站(过渡版)

政务公开网站

数字安徽网站

中国中小企业安徽网站(群)

中国安徽企业网

完成机构改革中过渡的工作需要,基本实现政务公开的需要,基本完成国家建立中国中小企业安徽网站,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网络服务网站群。

功能不完善、界面登录不统一,缺少统一的信息编发平台,应用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外服务型网站运行环境和保障机制脆弱。

辅助、管理应用系统

短信平台

语音系统

视频点播系统、数字图书馆

机房集中监控系统

实现办公系统内短信发布,语音提示、视频点播、数字图书馆等功能,基本实现机房监控。

应用范围窄、部分功能现已落后,不能支持跨平台运行,普遍存在亟需升级需要,机房缺少消防应急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