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6563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docx

安溪八中学年高一年份质量检测

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3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命题人:

陈炳贵13-3-18

一、填空与选择(15分)

1.补写名句名篇及填空(一小题1分,共11分)

(1)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

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

(2)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

(3)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4)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塞上风云接地阴。

(7)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8)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2.课内知识考查(一小题2分,共4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送客湓浦口②因为长句,歌以赠之③似诉平生不得志

④整顿衣裳起敛容⑤暮去朝来颜色故⑥我从去年辞帝京

A.①②③④B.②③⑤⑥

C.①②④⑤D.①④⑤⑥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蓝田玉烟”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3—6题(12分)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程氏曰:

“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

嘉佑二年,试礼部。

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

“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

“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卒长曰:

“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雨日夜不止,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过金陵,见王安石,曰:

“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

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

”安石曰:

“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

”轼曰:

“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

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

”安石厉声曰:

“安石须说。

”又曰:

“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

”又曰:

“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轼戏曰:

“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①,虽杀人亦为之。

”安石笑而不言。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

“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而卒不得大用。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3.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比冠,博通经史。

   比:

等到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   诣:

下令

 C.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庐:

建房

 D.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   狱:

刑罚

4.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苏轼“才学高”的一组是()(2分)

 ①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

   ②以《春秋》对义居第一

 ③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④吾在是,水决不能攻城

 ⑤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    ⑥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苏轼听完母亲讲的故事,就能复述出大意来,很小就表现出了才能。

B.苏轼写信给欧阳修,欧阳修看到信后,说他自己应该避开,从而让苏轼出人头地,表达了对苏轼的赞美。

C.苏轼路过金陵,拜见王安石,劝说王安石要敢于进谏,来报答皇上对他不一般的待遇,很让王安石生气。

D.苏轼的才学受到欧阳修称颂,文章得到宋仁宗、宋神宗夸赞,可惜他最终没有得到重用。

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分)

(2)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

(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共6分,每小题2分)

提笔忘字:

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成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

 7.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8.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9.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2分)()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体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释】①已滞:

谓羁留甚久,悲于长江,故江水也因之而不畅。

②高风:

指秋风。

③晚,指晚秋。

10.从一、二句中的哪两个字,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

答:

                                       

11.三、四句的写景有何作用?

(3分)

答:

                                     

 

五、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16分)

12.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或曰:

“管仲俭乎?

”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①,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

“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②,管氏亦有反坫。

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八佾第三》)

【注】 ①摄:

兼职。

②坫:

设在厅堂中两楹间的土台,用以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

(1)下列各项是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孔子认为管仲是既不节俭,又不知礼,对管仲持批评的态度。

B.孔子认为管仲虽不节俭,但还是知礼的,对管仲持宽容态度。

C.孔子认为管仲既不节俭,又不知礼,违反了儒家倡导的“节俭”和“礼制”精神,因此,管仲还不是一个真君子。

D.从语段可以看出,孔子是很重视礼的,对人物的评价也是实事求是的。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请简述孔子对不合“礼”行为的态度及主张。

孔子谓季氏:

“八佾舞于庭。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 (《论语•八佾第三》)(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迎春的命运和处境是悲惨的。

父亲贾赦,一味好色贪财,生母邢夫人,性格怪癖。

她的婚姻大事,也就由其父贾赦独断敲定,许给了所谓的“世交之孙”名孙绍祖者。

但这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最后迎春在孙绍祖的作践下,受尽折磨,时仅一载,即悲惨死去。

B、王夫人性格复杂,她既有慈善的一面,也有狠毒的一面;既有沉着冷静的时候,也有糊涂急躁甚至竭斯底里的时候;既是富贵双全、威严体面的贵太太,也是内心脆弱、战战兢兢心怕宝贝儿子受到引诱或者伤害的普通母亲。

王夫人的多重性格多副面具体现了人性的复杂,而她在驱逐金钏、晴雯、司棋,并给她们造成悲剧的同时,也加速了她儿子、她本人乃至整个贾府的悲剧命运的到来,这正是人生的大悲哀。

C、赵姨娘是贾政的侍妾,她有一个出色的女儿探春,一个被人讨厌的儿子贾环。

赵姨娘在贾府也算是一个被压迫者,但她想用阴谋除掉凤姐和宝玉,以便她们母子“取而代之”,也来压迫别人。

这点就使人无法对她产生同情。

后来马道婆被捉,她和赵姨娘合计害宝玉和凤姐的事终于被贾母等人知道。

但由于各种考虑,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并没有对此深究。

D、贾环是一个不得人心的顽劣少年。

在作者的笔下一贯使读者憎恨他、厌恶他。

他地位卑下,只能低劣,而贪欲和野心却是极其强烈。

正和她母亲赵姨娘是同属于一个类型的人。

小说第八十四回写到,巧姐病了,贾环前来问候,问候完了却不走人,还故意把正在煎的药打翻了,气得凤姐把他们母子大骂一顿。

E、贾政出于对宝玉的终身考虑,再次要求宝玉入家塾读书,而且规定不许吟诗作对,只是每天学习八股文章。

而这些文章是宝玉平日深恶痛绝的,因此第一天下学之后,宝玉便急忙来到潇湘馆寻找黛玉。

见到黛玉,他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感。

14.(5分)《红楼梦》中“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这句是谁说的?

指的事是什么?

请简要叙述。

 

六、现代文阅读。

(共16分)

祖父驾鹤西游那晚,我在灵前三跪九拜,突然一只桃子掉下来,不偏不倚砸中我的脑袋,头上隆起一个“桃子”。

家人疑惑,莫非我在祖父生前得罪了他?

 属猴的祖父有八个儿子,希望有谁能走出山旮旯,但个个都是恋山的主。

祖父说,龙生龙,凤生凤,老猴生儿钻山洞。

我生肖属马,马踏天下,日行千里。

祖父便把希冀转移到了我身上。

弥留之际,祖父紧抓住我的手,气若游丝:

“你不走出去,我死不瞑目!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在属猴的祖父灵位前摆上桃子,心里一万遍地默念“我要走出大山”。

 按祖父的遗愿,葬他于村郭的高山之上。

我想,祖父还是很留恋人间烟火的,他可以看到村庄的朝霞夕烟,听到牛羊的长哞欢唱,望到江上的轻舟白帆。

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一个愿景留在了人间。

他站在高山之巅,是想有一天看着我走出大山!

 于是,一匹马朝着高山昂首嘶鸣,顿时“大风起兮云飞扬”,烈马绝尘,踏破万里关山——我满怀激情地参加了市水利局的资料员考试,以赤骥之勇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一条血路,最终一举夺魁,成为了一匹城市中的千里马。

 离开老家那天,祖母用柴火在家烧菜,父亲摇着木船载我飘过凌江。

家里的炊烟仿佛架起了一座天桥,一直通向祖父的坟墓。

我想是祖父知道我要来报喜了,专为我搭了这烟桥。

 顺着桥的方向来到山腰,在父亲的桃园摘了又大又红的桃子。

正想离开时,瞥见好几人在风中白袂飘飘,我猛一惊。

父亲说,那是看护园子的稻草人,一个大男人还怕没灵魂的人么?

我定了神,把头上的红草帽扣在了一个稻草人头上,嘿,白衣红帽,精神着呢!

我拍了拍它,老伙计,替我好好看护园子,下次回来赏你!

我到市水利局上班后,被安排到下属的移民办写材料。

不久市里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对我市的凌江水库进行加固扩容,须迁移上游的部分居民。

我们村是上游地势最低的一个村,被定为全村迁移。

尽管村民一百个不愿意,但谁敢跟龙王爷掰胳膊?

移民工作很快就开锣了,我忙成了转陀螺

,根本抽不出身回老家。

仅一年多时间,全村就迁移到了凌江水库之畔。

回到按城镇标准建设的移民村,水泥硬底化路面把家家户户的房子切割成一排排“豆腐块”,全没了过去那种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和闲适。

村民也不再有土地,五谷蔬果都是从街上现买的,失却了泥土的芳香。

吃着祖母用煤气煮的客家菜,再也品不出当年的滋味。

清明时节,我们精心准备了祭品,跋山涉水回到了原来的村庄。

哪里还有村庄的影子呢,湖波浩淼,一片泽国,在低处的房屋都成了水底龙宫,只有高处的几座房子还在临水照花,显出无限落寞的怨妇神态来。

再看我的祖屋,一半在水里,一半在水面。

我的童年记忆一下子淹去了大半。

在那个老宅里,我曾经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闻鸡起舞,曾经听着祖父无数次“走出大山”的絮叨,吃着祖母用柴火烧的饭菜……还有,在这村庄里,曾经阡陌纵横、鸡犬相闻、炊烟缭绕、渔歌唱晚。

而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片记忆化作无情水域……

“你看,那边怎么浮着人?

”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到远处一个个人头在浮动,我脸色煞白。

父亲忽然一拍脑袋,说,怎么忘了呢,那是村民以前用来看护菜园的稻草人!

便想起了那些守护自家桃园的稻草人。

举目望去,几个白袂飘飘的稻草人仍忠实地守候着,竟然还看见了那个戴红草帽的老伙计,只是没有了当年的精神劲儿,耷拉着脑袋,像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

我收回目光,不忍再看,眼前的凌江在怒吼咆哮,掀起滔天浊浪。

要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断然是不可能了。

便在江边的一棵桃树下摆了供品,父亲隔江高喊——爹啊,吉日良辰,天朗气清,恭备三牲,祭奠尔魂。

伏惟兮尚飨!

点了香烛,烧起纸钱,曾经村庄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渔米飘香瞬间灰飞烟灭。

我心情沉重地屈膝下跪,忽然树上掉下一只桃子,嘭一声砸到了我的脑袋,头上长起一个“桃”。

家人疑惑地看我,我真想一个猛子扎进凌江……

  晚上,我喝得酩酊大醉。

梦见祖父指着一戴红草帽的稻草人大声呵斥:

你走出了山旮旯,怎么还把全村人都带走了呢!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以朴实、自然的笔触,重点描写了“我”从乡村到城市工作的过程,巧妙地表达了作品深刻的内在意蕴。

B.作者写“我”无法过江去祖父坟前祭拜,是要表现在现代化进程日新月异的当下,如火如荼的城镇化建设,使广大农村正在失去其生活的本来面目。

C.小说的谋篇布局,看似随手拈来,随意铺展,实则步步为营,匠心独运。

语言沉稳老练,不动声色,却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D.小说结尾写“我”做了一个梦,祖父责备了“我”,实际上体现了“我”因为不能给祖父上坟,不能尽孝心的一种愧疚之情。

E.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

如我忙成了转陀螺;将水泥路面切割出的“豆腐块”的死板和倚山而建、傍湖而居的随意、闲适对比等。

16.小说在开篇和结尾处都写到了桃子掉下来砸中了“我”的脑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5分)

17.小说标题叫“灵魂远去的村庄”,你是如何看待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变成城市这一问题的?

请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进行分析。

(6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

,,,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

1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

2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

3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

4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

5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

6今天是昨天和明天的接力处

A.⑤①⑥②④③B.⑤⑥①④③②

C.⑥④③②①⑤D.⑥②③①④⑤

20.根据下面新闻的导语,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4个字。

(5分)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网伊斯坦布尔10月28日电)在一场事关小组出线权的生死战中,中国选手李娜被澳大利亚选手斯托瑟以6:

1、6:

0横扫,无缘自己首个WTA年终总决赛四强,同时也是连续第六次不敌对手。

八、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在某中学读书的一名学生,总觉得自己屈才。

和班上同学比,自己成绩稍差,他就抱怨老师“水平太低”,参加市里的中学生作文比赛没获奖,他又抱怨比赛组织者“有眼无珠”;父母都是普通百姓,他就经常埋怨他们没能耐,不能为自己的未来创造优越的条件……

有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倾听了他的叙说,沉默片刻,说:

“为什么我听到的全都是别人的错误和责任?

个人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学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自己对自己负责啊。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什么感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

 

年段班级-号数姓名

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3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答题卡

一、填空与选择(15分)

1.补写名句名篇及填空(一小题1分,共11分)

(1)

(2)(3)

(4)

(5)(6)

(7)(8)

(9)

2.课内知识考查(一小题2分,共4分)

(1)(2分)

(2)(2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3—6题(12分)

3.(2分)4.(2分)5.(2分)

6.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3分)

(2)(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共6分,每小题2分)

7.(2分)8.(2分)9.(2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古体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0.(3分)

11.(3分)

五、文化经典与文学名著(16分)

12.

(1)(2分)

(2)(4分)

13.(5分)()

14.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六、现代文阅读。

(共16分)

15.(5分)

16.(5分)

17.(6分)

七、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2分)()19.(2分)()

20.(5分)

八、作文(70分)

安溪八中2012-2013学年高一年3月份质量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一、填空与选择(15分)

1.补写名句名篇及填空(一小题1分,共11分)

(1)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2)相逢何必曾相识(3)唯见江心秋月白。

(4)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枯松倒挂倚绝壁。

(6)江间波浪兼天涌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四弦一声如裂帛。

(9)无边落木萧萧下。

2.课内知识考查(一小题2分,共4分)

(1).C(③⑥与今义同)

(2)A(“贺知章”为“杜甫”:

“白居易”为“贺知章”。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3—6题(12分)

3.B(诣:

到,去。

4.A(③⑥均是从侧面表现苏轼的才学,②是直接表现,①是说苏轼的品行的,⑤是王安石的话,④是苏轼守城的决心。

5 .C(王安石没有生气,他们二人谈得融洽。

6

(1)河水将要毁坏城墙,事情很紧迫,即使是禁军也暂且为我(守住徐州)尽点力。

害:

毁坏1分急:

紧急1分且:

暂且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