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655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docx

版最新人音版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春天

第一课时《杜鹃圆舞曲》

教学内容:

聆听:

《杜鹃圆舞曲》

教材分析:

《杜鹃圆舞曲》是根据挪威作曲家约纳森创作的一首同名钢琴曲改编的。

乐曲在曲调和节奏上具有挪威民间舞曲的风格。

乐曲采用三拍子圆舞曲体裁,C大调、中板。

由三个小圆舞曲组成。

第一段以杜鹃鸣叫的下行三度所构成的动机为核心,运用重复、模进、变奏等手法发展而成。

第二段主旋律应用了许多颤音。

第三段旋律流畅而连续,极富歌唱性,由于曲中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半音,使得旋律更加新颖。

教学目标:

能听出《杜鹃圆舞曲》中杜鹃的叫声,并随乐曲进行同步模仿。

教学重点:

能随乐曲进行同步模仿。

教学难点:

乐于参与实践活动。

教学方法:

表演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认识杜鹃鸟吗?

知道它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杜鹃鸟清脆的叫声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春天到了,天气暖和了,小杜鹃在森林里呀跳起了舞蹈。

小草发芽,鲜花盛开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多彩的春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景色里去吧。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音乐《杜鹃圆舞曲》。

二、聆听管弦乐《杜鹃圆舞曲》:

1、初听乐曲:

边听边想想这首乐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是二拍子的还是三拍子的?

你听到乐曲中“杜鹃”的叫声了吗?

杜鹃跳的是圆舞曲,这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

杜鹃鸟的叫声好像是“布谷!

布谷!

所以又称布谷鸟。

这是挪威作曲家约纳森所作的一首管弦乐曲,乐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天的景象。

2、欣赏乐曲的第一主题:

让我们跟着音乐,和小杜鹃飞一飞,形成了温和、迷人的气氛。

(1)在听到杜鹃声音时可以跟着音乐来拍一拍。

(2)学生用拍手、拍腿等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音乐中以竖笛婉转的模仿杜鹃的叫声以及轻松、活泼的三拍子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描绘出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好图景。

婉转的鸟鸣和轻松的三拍子节奏,形成了暖和迷人的气氛。

(3)随音乐哼唱、记忆主题旋律。

(4)为第一主题起名:

快乐的舞蹈、舞蹈的小鸟、自由的森林等等。

(5)出示谱例:

小组讨论,选择哪种乐器演奏哪行伴奏谱?

为什么?

(6)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乐曲的第一主题伴奏。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

主要由长笛、大提琴、小提琴来演奏。

这里,主旋律中应用了许多颤音,间杂着杜鹃的呜叫声,好似杜鹃鸟一会儿飞到这个枝头停歇;一会又飞向另一个枝头高唱,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自然美景,展示了一个欢乐的舞蹈场面。

(1)初听第二部分:

请你来听听这段音乐,跟刚才听的一样吗?

你觉得这段音乐里小杜鹃是怎样跳舞的?

跟着音乐跳一跳。

(2)为第二主题起名:

唱歌的杜鹃、舞蹈的小鸟、快乐的小鸟等。

4、欣赏乐曲第三部分:

由大提琴演奏出富有歌唱性的旋律。

由于运用了一些变化半音,曲调更加新颖。

加之以手风琴演奏所呈现的特有的音色,使的音乐有一种迷人的色彩。

(1)初听乐曲的第三部分:

现在我们来听听第三部分的音乐,跟前面两段音乐比,有什么变化?

小杜鹃又是怎么跳舞的呢?

请你边跟着音乐和小杜鹃跳一跳。

(2)为第三主题起名:

舞蹈的大树、快乐的大象、奔腾的大河等等。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

它和前面的哪一段相同?

最后这段音乐再一次出现了前面第一段的音乐,就叫做再现。

三、表现乐曲:

1、复习管弦乐知识:

竖笛、长笛、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

2、挑选打击乐器,选出合适的节奏来为乐曲增添色彩。

要求:

第一和第三段用打击乐器伴奏,第二段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

3、情景表演:

森林的小动物们都来欣赏《杜鹃圆舞曲》了。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顽皮的、可爱的小杜鹃,欣赏了杜鹃那美妙的“布谷布谷”声音。

同学们,可爱的杜鹃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音乐,希望同学们能爱护这些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小动物。

最后,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和小杜鹃说再见。

第二课时春晓

教学内容:

1、聆听和演出《春晓》,

2、学会三角铁的演奏方法,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春晓》是谷建芬根据古诗词创作的20首《新学堂乐歌》之一。

她凭着对原诗词内涵的深刻理解,通过精心的艺术创作,用音乐的语言表达了诗词的美学意境和内在的情感,使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和音乐形象融为一体。

歌曲《春晓》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式具有简洁上口,好唱好记,入耳入心的艺术特点。

使人听来简约大气,优美动听;唱起来朗朗上口,活泼热情。

教学目标

1、聆听歌曲《春晓》(合唱版),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探究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法,并能根据《春晓》的意境配伴奏。

3、对比感受两首《春晓》的不同(合唱版、齐唱版),学会演唱,在演唱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在学习中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三角铁探究学习。

教学难点:

能根据歌曲意境编配伴奏,并能为歌曲进行伴奏。

教学方法:

演唱法、编创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会背诵很多古诗,其中有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说说看,是哪什么题目?

——《春晓》。

2、学生填词:

让我们跟着诗人孟浩然来到一千多年前的春天的早晨。

春天天气非常暖和,他睡得可香了,连天亮了都不知道呢!

于是他写道:

(春眠不觉晓)朦朦胧胧中,他听见到处都是欢乐的鸟鸣,他欣喜地吟诵道:

(处处闻啼鸟)当看到满地的花瓣,他不由地感叹道: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学生有节奏的朗诵《春晓》。

4、小朋友非常喜欢这首古诗,很多音乐家、作曲家也喜欢这首古诗,他们给这首古诗编创了很优美动听的旋律,使古诗变成了好听的歌曲。

我们一起来听听以歌曲形式出现的《春晓》,给这个冬天带来一点春天的气息。

二、聆听《春晓》(合唱版)

1、初听歌曲

歌曲的速度是怎么样的?

情绪是怎么样的?

(歌声充满热情、活泼流畅)

2、复听歌曲

歌曲中除了古诗的演唱还有“啦”,让我们跟着歌曲来进行表演。

古诗演唱的地方请你轻轻地跟着音乐哼唱,“啦”的地方请你跟着音乐来拍一拍手。

三、学唱《春晓》(齐唱版)

1、导入:

刚才我们听的《春晓》是很活泼欢快的,现在请你再来听听这首《春晓》,它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2、初听歌曲

《春晓》快速度唱起来和慢速度唱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速度平稳,抒情优美)

(1)学唱第一、二乐句

我们一起来唱唱歌曲,你来唱第一、二句,我来唱第三、四句。

(2)学唱第三、四乐句

我们换一换,我来唱第一、二句,你来唱第三、四句。

注意“来”,它特别长。

3、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歌曲,你觉得要怎么演唱歌曲更好听呢?

4、演唱歌曲

(1)模唱歌曲。

(2)跟伴奏演唱歌曲。

(3)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不要大声喊唱,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四、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1、认识三角铁的声音特点

2、探究学习三角铁的演奏方法

3、用三角铁为《春晓》伴奏(在歌曲的长音处伴奏效果好、有美感)。

五、完整演唱歌曲(用三角铁为歌曲伴奏)

音乐是一首诗,音乐是一幅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又有着诗情画意。

现在让我们闭上双眼,此刻没有诗也没有画,但是我希望你们用歌声唱出你们心中的画卷,唱出你们心中的诗篇,我就是你们的知音,让大家都能感受到你们歌声中的诗情画意!

六、课堂小结:

每一句诗就是一幅画,每一串音符又是一首诗,诗人用优美的文字,画家用神奇的画笔,音乐家用一串串音符带我们走入了美妙的世界。

感谢同学们,你们的歌声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

最后,让我们在美妙的歌声中结束这节音乐课吧!

第三课时布谷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布谷》

2、复习《杜鹃圆舞曲》

教材分析:

1、《布谷》:

是朱兰创作的一首儿童歌曲,2/4拍,C大调,歌曲模仿布谷鸟的叫声,流畅的旋律,给人以愉快、优美的感受。

歌词以孩子般的童心,歌唱了勇敢报春的布谷鸟,抒发了孩子们对春天到来充满欢乐的喜悦之情。

2、柯尔文手势:

是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手势是19世纪70年代由优翰·柯尔文(JohnCurwen,1816–1880)首创的,所以称之为“柯尔文手势”。

手势借助七种不同手势和在身体前方不同的高低位置来代表七个不同的唱名,在空间把所唱音的高低关系体现出来。

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音高、音准的调整、交流的一个身体语言形式。

教学目标

1、能边唱边表演《布谷》,学会在“sol、mi、do”手势的辅助下,唱准“布谷”的音高。

2、能用放松、清晰的声音做“bugu”的发声练习。

教学重点:

能在手势的辅助下唱准音高

教学难点:

能用放松、清晰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

教学方法:

演唱法、编创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学一学做一做唱一唱:

1、发声练习

2/41=C—G

53|31|1—|53|31|1—

bugubugubugubugu

2、学习柯尔文手势

(1)认识音符、演唱音阶

在我们音乐里,有七个音符,1(do)、2(re)、3(mi)、4(fa)、5(sol)、6(la)、7(si),让我们一起唱一唱。

(2)加入柯尔文手势手势演唱音阶

每个音符不但有自己的名字,还有自己的手势,请你跟着我一起边唱边学一学。

二、学唱歌曲《布谷》:

1、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布谷鸟也出来了,让我们来听听歌曲《布谷》。

2、初听歌曲

数一数歌曲中的“布谷”的叫声出现了几次?

(9次)并在听到时学着布谷鸟飞翔时的翅膀。

3、复听歌曲

学生用手指着歌谱,随着音乐移动,数一数歌中的长音("X-"的节奏)出现了几次?

(5次)

4、同步模唱歌曲

找找歌曲的规律(长音后面接布谷的叫声),随歌曲中出现的的“布谷”同步模晿。

5、学唱歌曲

(1)师生对唱

歌曲里“布谷”的叫声出现了9次?

前面八个是一样的,最后一个不一定,音高点。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你能给它加上我们刚才学过的手势吗?

(当唱到solmi时,作出它们的科尔文手势)。

跟着歌曲的音乐我来唱前面,你来唱“布谷”的地方。

(2)分组接唱

歌曲最后一个布谷是越来越弱、越来越慢的,请你仔细地听一听,学一学。

(3)完整模晿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用自然、柔和的声音轻轻的演唱歌曲。

(4)边唱边表演

随着音乐的伴奏让学生边唱边表演,看谁能把歌曲表现的最好。

三、复习《杜鹃圆舞曲》:

1、在第一节课我们欣赏了管弦乐《杜鹃圆舞曲》,音乐给我们带来了轻松愉块的气氛,使我们共同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现在让我们再一起来欣赏吧。

2、比较《布谷》与《杜鹃圆舞曲》,谁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布谷》,感受了布谷鸟的美妙叫声,同时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美丽,希望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亲身体验,你会被美丽的景色所陶醉的。

同学们,小杜鹃不仅我们带来了美丽的春天的信息,还给森林带来了健康,以后我们一定要一起爱护它们,好吗?

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与布谷鸟告别吧。

 

第四课时小雨沙沙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小雨沙沙》

2、为图配象声词

教材分析:

《小雨沙沙》是一首由五声音阶构成的一段体儿童歌曲,2/4拍,宫调式。

旋律采用了级进、同音反复及变化重复等手法,在有规律的节奏紧密配合下,生动地描绘了小雨沙沙的声音。

拟人化的歌词天真而又稚气,充满了儿童情趣,歌曲既向孩子们介绍了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又提示孩子们注意细心观察事物。

启迪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用对唱的方法完整表演《小雨沙沙》。

2、给四幅图配上相对应的象声词。

3、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能用对唱的方法完整表演歌曲。

教学难点:

1、用天真活泼的语气唱歌,富有表现力来表演歌曲。

2、演唱中歌曲的强弱表现。

教学方法:

表演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风姐姐柔柔地吹着,春雨也沙沙地下着。

种子在春雨的滋润下,高兴地喝着水开始长大、发芽。

听听,歌曲描述了谁在说话!

都说了些什么?

二、学习歌曲《小雨沙沙》

1、初听歌曲

有了雨水的滋润,种子终于钻出地面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2、学习歌词

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种子对小雨在说着什么悄悄话?

请小朋友们带上表情跟着老师将儿歌读一读吧!

XX|XX|XXX|XXX|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

XX|XX|XXX|XXX|

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XXX|XXX|X—|XXX|XXX|X—|

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哟哟,我要发芽。

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哟哟,我要长大。

3、学习第三、四乐句

会说种子的话,那你能唱吗?

要用什么样的声音唱?

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4、学习第一、二乐句

(1)种子的话你会说了,让我们再来听听“小雨”是怎么唱的。

(2)师生接龙学唱第一、二乐句

5、学习整首歌曲

(1)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下半句。

(2)学生唱前半句,老师接下半句。

6、复听歌曲

7、完整演唱歌曲

(1)下小雨声音很轻,要唱的弱些

(2)因为种子在土里说话,所以唱的也要得弱些

(3)种子得到雨水滋润后心情非常高兴!

“我要发芽”“我要长大”得唱兴奋点,表现出种子出土后的开心。

三、为图配象声词

(1)为图找合适的象声词

(2)给声音配上合适的节奏

四、歌曲表演:

1、刚才大家用歌声表现了《小雨沙沙》意境,那怎样用动作来表现雨水真甜,小苗发芽呢?

跟着音乐做一做。

(师弹琴生唱并自创动

2、大家编好了吗?

愿意表演的起立来做!

(一部分人自愿)下面的小朋友一起做,不能忘了演唱。

3、我们再换一种形式:

相邻两个人,一个扮小雨,一个扮种子来做。

(师生配合,同时再请一对做不同的)大家可以自由创编,也可学一学。

4、集体边唱边做,进行表演。

附:

歌表演动作说明

开始位置:

按座位两人一组,一人扮“小雨”,一人扮“种子”。

音乐小节歌词动作建议图示

第一段

〔1〕—〔8〕  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说话,在说话。

  “种子”两脚做单腿跪步蹲,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或撑在地面上,头低下,作入土的种子。

“小雨”两脚做小碎步,双手在身前有节奏地上下摆动,眼看“种子”,围着“种子”走一圈。

〔9〕—〔11〕〔12〕—〔14〕 哎呀呀,雨水真甜, 哎呀呀,我要发芽 

“小雨”在原地做〔1〕—〔8〕小节动作,“种子”头慢慢抬起,微微摇动。

“小雨”动作同上,“种子”双手手腕相靠,掌心相对,托在下巴处,作种子发芽状。

第二段

〔1〕—〔8〕同第一段  动作同第一段〔1〕—〔8〕“种子”双手扮苗苗状。

〔9〕—〔14〕 哎呀呀,我要出土, 哎哟哟,我要长大。

  

“小雨”双脚一小节一次提压脚跟,同时双手一小节向左,一小节向右拍手,“种子”慢慢地站起。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雨沙沙》,知道种子的发芽生长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那么小朋友的成长离不开什么呢?

(父母培养关怀,老师关心爱护等等)雨水滋润了万物,让我们感受到了下雨的乐趣。

请小朋友们再次用甜美的声音、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演唱歌曲《小雨沙沙》。

第2课放牧

第一课时《放牛歌》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放牛歌》

2、学会双响筒的演奏方法

3、练习用三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放牛歌》是一首民歌风的创作歌曲。

2/4拍,五声徽调式,一段体结构。

歌曲欢快活泼,很有朝气。

歌曲仿佛是一幅画卷。

让我们感到小牧童吹着小笛、骑着牛儿兴致勃勃把家回的情景。

歌曲不仅易唱,有趣味,而且用音节省,音域也只有六度,是适宜低年龄学生演唱的好儿歌。

教学目标:

1、在歌曲《放牛歌》的演唱中,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的伴奏。

2、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放牛歌》,并能通过歌声表达牧童快乐的心情。

3、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表演《放牛歌》,以表达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教学重点:

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表达牧童快乐的心情。

教学难点:

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双响筒、木鱼的伴奏

教学方法:

演唱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牧童们的生活是非常悠闲的,它们赶着羊、骑着牛过着愉快的生活。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和牧童有关的一首歌曲《放牛歌》。

二、聆听歌曲《放牛歌》

1、让我们来听听这首《放牛歌》唱了些什么?

2、学习歌词

歌曲写了牧童放牛的生活,请你用优美的声音来念念歌词。

3、初听歌曲

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认识反复跳跃记号)

4、学唱不同结尾

这首歌曲有两个结尾,这两个结尾分别是怎么唱的?

第一个结尾音是低的,第二个结尾音是高的,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5、复听歌曲

让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歌曲,注意歌曲不同的结尾和间奏的地方。

三、学唱歌曲

1、跟着电子琴演唱歌曲。

2、指导演唱歌曲

3、分角色演唱歌曲

4、跟伴奏演唱歌曲

四、为歌曲伴奏

让我们用双响筒、木鱼、三角铁来为歌曲伴奏,边唱边伴奏

1、认识双响筒

(1)出示双响筒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打击乐器,猜猜它叫什么名字?

它的名字叫双响筒,听听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是的,双响筒的声音是有高低的,一边高一边低,很像马蹄声。

(2)探索双响筒

除了刚才的办法你觉得它可以怎么敲?

试试看,你能让它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

(3)学习演奏方法

我刚才是怎么拿的?

怎么演奏的?

让我们一起来学学它的演奏姿势。

(4)演奏双响筒

请你用双响筒来演奏这些图示。

(书本第12页)

2、用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这首歌曲当中有出现间奏,让我们一起用双响筒来为歌曲伴奏,让我们先来把双响筒的节奏演奏一下。

出示节奏谱:

XX|XX|XX|XXX|XXX|跟音乐演奏双响筒.

3、用木鱼伴奏歌曲

出示节奏谱:

X0|X0|X0|X0|XX|跟音乐演奏木鱼。

4、用木鱼、双响筒伴奏歌曲

5、用三角铁伴奏歌曲

出示节奏谱:

X—|X—|X—|X—|X—|跟音乐演奏三角铁。

6、用木鱼、双响筒、三角铁一起伴奏歌曲(跟音乐用乐器伴奏歌曲)

五、为歌曲编配动作,边唱边来表演。

1、脚踏节拍:

起稳定速度的作用。

2、一句做一个动作来表现歌词大意

(1)模仿吹笛动作

(2)双手向上左右摇摆表现“云儿轻轻飞”

(3)双手向下左右摇摆表现“趟着水”

(4)双手交叉胸前表现“把家回”

3、表演歌曲(加伴奏、动作)

六、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可真是一个表演家,不仅能歌唱、舞蹈,还能为歌曲伴奏。

希望你们能在音乐的陪伴中快乐的成长。

回到家里,也希望你们把自创表演的歌曲再次给家长进行表演,看谁演的好。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牧童谣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牧童谣》

2、聆听童声合唱《牧童》

3、用三角铁和双响筒为歌曲伴奏

教材分析:

1、《牧童》是一首斯洛伐克民歌,2/4拍、D大调。

四乐句的一段体结构。

歌曲像一幅田园风景画,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成为人们喜爱的外国歌曲之一。

2、《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

4/4拍,五声商调式。

歌曲的节奏抒展,旋律优美抒情。

用一问一答的形式,描绘天上太阳放光明和地上青儿草又青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歌曲较多使用衬词,简单易学,利于传唱。

也方便学生创编问答式的歌词。

教学目标

1、学会在“la”手势的辅助下,唱准“la”的音高,能随教师模唱《牧童谣》的旋律。

2、能和小伙伴合作,用问答的演唱方式边唱边表演《牧童谣》。

3、在歌曲《牧童》的聆听中,能用合适的节奏加入三角铁和双响筒的伴奏。

教学重点:

能在手势的辅助模唱旋律;能背唱二到四句主题旋律。

教学难点:

能听辨乐曲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并能背唱二到四句主题旋律。

教学方法:

演唱法、聆听法

教学用具: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模唱旋律

1、跟着老师做“la”的手势

2、随老师模晿旋律

5555|6—|5555|3—||并用手势辅助“la”的音高模晿。

(让学生在有趣的练习中,对“misolla”三个音之间的高低有初步认识)

二、学习歌曲《牧童谣》

1、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歌曲《牧童谣》是一首湖北民歌,让我们去看看湖北的牧童在放牧时唱的是什么歌。

2、初听歌曲

歌曲里哪两句是我们刚才唱过的?

七个音符里歌曲中出现了几个?

3、模唱曲谱

歌曲里有“misollare”这四个音,请你跟着我,我们一起来把曲谱唱一唱。

4、复听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问一答演唱的,哪几段是问的?

哪几段是答的?

5、学唱衬词部分

歌曲一共有四句,其中有三句歌词是一样的,“那斯那斯嗨”,请你来唱一样的三句,我来唱不一样的那句。

6、师生对唱歌曲

让我们来唱一唱,问的地方我来唱,答的地方你来唱,合的地方我们一起唱。

(一遍之后换过来演唱)

7、男女生对唱

请男生来问,女生来唱,合的地方一起唱。

(一遍之后换过来演唱)

8、创编歌词

(1)教师范唱“衬词+什么水中游啊游+衬词’”

(2)学生填词“衬词+鱼儿水中游啊游+衬词”

9、教科书后面的活页练习把旋律当歌词模晿

瞄一瞄,做一做

三、聆听歌曲《牧童》

1、导入

《牧童》是斯洛伐克民歌,斯洛伐克是一个可爱的国家,拥有肥沃的平原和连绵的高山峻岭,牧童们在自己的家乡自由地放声歌唱。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初听歌曲

小牧童的心情是怎样的?

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3、了解歌词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歌曲唱了牧童些什么。

(出示歌词)

4、复听歌曲

这首歌曲里有些地方是一个人唱的,有些地方是很多人一起唱的,请你仔细听一听,听到很多人一起唱的地方举手来表示。

(1)让我们用双响筒和三角铁来给歌曲进行伴奏,这里有两种节奏,你觉得它分别适合哪个乐器?

X—(三角铁)XX(双响筒)

(2)让两位同学分别用双响筒和三角铁在齐唱与合唱处轻轻敲击

(3)全班分成两部分,用“叮—”来模仿三角铁的声音,用“笃嗒”来模仿双响筒的声音一起来为歌曲进行伴奏。

6、完整表现歌曲

随着合唱《牧童》,配上双响筒和三角铁的伴奏把牧童快乐的生活表现出来

四、课堂小结:

蓝天、白云、绿水、青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抒发了小牧童悠闲放牧的愉快心情。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会了湖北民歌《牧童谣》,同时也聆听了斯洛伐克民歌《牧童》,同学们出色的表现令老师非常惊讶!

这节课就到这里结束了,老师期待着下一节课和同学们再见!

 

第三课时牧童短笛

教学内容:

1、聆听钢琴曲《牧童短笛》

2、复习歌曲《牧童谣》和《放牛歌

教材分析:

《牧童短笛》这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

全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舒缓的节奏,优美又极富歌唱性的旋律,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

全段共六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都从4/4

拍的第三拍开始。

第二段以紧凑的节奏、欢快的速度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

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

教学目标:

1、能听辨出钢琴曲《牧童短笛》在速度和情绪上的变化,听出旋律中的相同部分,并能背唱二到四句主题旋律。

2、通过复习《牧童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