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6070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docx

课题申报书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课题名称:

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

信息技术环境有效教学策略方法研究

申报级别:

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44432323

课题设计论证

 

“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设计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育的信息化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生机和活力,教育的信息化手段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容量、教学效率和促进教师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提高信息素养和学生的成人、成才、成功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多出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国家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改革方针。

围绕着这一方针,各学校都在积极地探索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许多教师对“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理解不到位,认为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增大课堂容量,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未真正理解,没有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进行研究,使得课堂教学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

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校在2003年学校建成主干为光纤的百兆数字化校园网络,并配以相应数字化设备和众多数字化资源,以此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近几年来,学校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建设,更换信息化办公设备,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维护,为每位在职教师配备教学用笔记本电脑,建成一批以电脑、展台、红外电子白板、投影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环境的多功能教室。

这些均为我校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综上所述考虑,为充分发挥我校良好的信息技术大环境的作用,让老师们适应新形势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促使教师自身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推动学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并可持续发展,我校研究提出了“中学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内涵的界定

1、信息技术:

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2、信息技术环境:

就是以基于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应用主体而创设的动态发展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3、 有效教学:

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活动。

4、  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

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提高教学效率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教学方式方法并灵活运用的过程。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并结合校情、教情、学情,积极认真开展研究,探索出学科教学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进而促使学校发展。

具体目标为:

1、 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学理念,深化其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认识,促使其主动提高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技能。

通过主动学习、探索,提高其在信息环境下开展有效教学的能力,并使其教学行为发生较大的改变。

2、 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信息技术素养,通过主动学习和研究提高其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并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引领,积极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促使学校教学质量上台阶。

3、全面提高课题组成员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教学、反思、评价的能力。

能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其备课、教学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与团队协作性,最终能使学生学习的态度、行为、方式、能力有实质性的变化。

4、  通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使课题组成员能探索出不同学科的有效教学策略,并形成不同学科有效教学模式,让学校的信息技术资源充分为教学服务。

四、      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学校信息技术环境、课题组成员、生源质量和信息素养的实际,制定课题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1、对现代教育新理念的研究。

2、提升成员信息素养,对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研究。

3、结合实际,认真对信息技术环境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4、对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结合的研究。

五、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课题组成员的切身教学实践研究为主(即行动研究),兼用理论学习指导法、文献资料阅读法、调查分析法、组内座谈法、个案研究法。

1、组成员切身教学实践研究法:

主要是组成员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反思评价、教学总结、教学论文等一切自身教学实际与课题相关的内容。

2、调查分析法:

组成员综合运用各种形式(如:

学科培训或信息技术培训或校本培训、会议、文件等)调查了解学科或学校开展进行与课题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了解其效果,通过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3、 文献资料阅读法:

组成员在课题研究阶段内,要自学学习阅读与课题相关的文献、书籍,帮助其提高自向理论水平,并结合实际自觉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研究。

4、教研组内座谈法:

包括集体备课、研讨、评课、理论学习等,针对学科的章节或典型课或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等进行研究,从而不断地矫正学科老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并通过商讨的形式制定出符合学校环境和学科实际的学科有效教学的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体系。

六、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

我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研究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学校安排教研室正副两位主任亲自参与,协调、督促、检查;课题组成员老中青结合,研究力量强,选用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带领工作扎实的中级骨干教师参与并实验;课题组成员都来自高中各学科教学一线教师,课题负责人和五位主要参与者业务精,能力强,有责任心。

2、 制度保证:

学校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课题组将定期开展活动和阶段研究汇报会,交流相关经验,学习相关理论;组成员要定期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通过示范、研讨研究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保证组成员优先外出培训学习。

3、物质保证:

学校为课题组成员展开研究提供各种相关的软硬件资源;优先借阅图书、资料;优先使用红外电子白板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课题组成员每人都配备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

4、经费保障:

学校将全力支持课题实验的开展和研究,保证解决实验所需一切经费。

七、      课题实施步骤安排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6月)

1、 学校选定课题,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

2、 结合学校各方面实际情况,论证研究方案,并向中央电教馆申报审批课题,同时将申报资料简表打印报送市电教馆备案。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4年7月—2015年12月)

1、2014年7月-2015年2月

(1)以学校教研室和课题组为主,开展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讲座和结合学校实际,针对课题组成员或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资源的操作、运用”培训,并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

(2)运用文献研究法着重研究《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的操作使用及其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研究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

(3)运用教育调查法设计问题调查问卷向学生调查教师日常教学方法学生感觉的度,以及哪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最有效。

统计并分析,写出调查结果,并做好资料的保存。

2、2015年3月—2015年12月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运用教育行动研究法、教育观察法,文献参考法和经验总结筛选法,开展

(1)   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用研究;

(2)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资源整合研究;

(3)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4)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课堂组织教学研究;

(5)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反思与评价研究;

(6)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研究。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6年1月—2016年4月)

1、将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汇总,并分类。

2、将第二阶段的行动研究及其它形式的研究资料收集归档。

包括:

(1)   各组成员的有效教学设计案例;

(2)   课堂教学观察、教学策略和方法记录;

(3)   日常课、公开课、阶段性的示范课、研讨课课堂实录;

(4)   有效教学反思与评价研究记录;

(5)   教育叙事或教学论文成果;

(6)   学科教研与课题相关的资料;

(7)   学生成绩。

3、拟定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4、申报成果。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        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九五”规划以来承担一研究课题课题名称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信息技术学科中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2012-05-03        安康市教学研究室《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2012-05-03        安康市教学研究室《物理课堂中“探究过程”的研究》       2013-03-01        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陈世军 论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网络教研的开展》陈世军 反思《表格信息的数据分析》陈世军 论文《论办公软件Excel中“转置”功能在田径运动会秩序册制作中的应用》陈世军 论文《浅谈EXCEL表格基本操作中五种常用字操作对班主任班务工作的帮助》陈世军 论文《中学生利用研究性学习成果制作电脑作品的思考》潘遗宽 论文《对我校开展“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王晓岚 《2010届高三化学复习迎考总结》王晓岚 论文《浅谈起始年级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二、        主要参加者的组成结构石林海,49岁,高中语文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王晓岚,44岁,高中化学教师,中学高级职称;余新明,40岁,高中物理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王 芳,41岁,高中生物教师,中学高级职称,省级教学能手;潘遗宽,39岁,高中政治教师,中学一级职称。

三、      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1、组织保证:

我校领导对本课题的申报研究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学校安排教研室正副两位主任亲自参与,协调、督促、检查;课题组成员老中青结合,研究力量强,选用教学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带领工作扎实的中级骨干教师参与并实验;课题组成员都来自高中各学科教学一线教师,课题负责人和五位主要参与者业务精,能力强,有责任心。

2、制度保证:

学校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权利和义务,课题组将定期开展活动和阶段研究汇报会,交流相关经验,学习相关理论;组成员要定期进行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通过示范、研讨研究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保证组成员优先外出培训学习。

3、物质保证:

学校为课题组成员展开研究提供各种相关的软硬件资源;优先借阅图书、阅览资料;优先使用红外电子白板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理化生实验室;课题组成员每人都配备有教学用笔记本电脑。

4、经费保障:

学校将全力支持课题实验的开展和研究,保证解决实验所需一切经费。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