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6573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docx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AnalysisoftheinfluenceofFDIonChina'seconomicgrowth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0

指导教师:

审阅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6月15日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

本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

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___________日期:

___________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比重逐年增加;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更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

近几年,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不断达到历史的高峰,但其在我国经济中的角色和作用亦不断引起了质疑。

不可否认,FDI对我国经济的增长的显著贡献,但与此同时伴随的负面影响却是不容小觑的。

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利用FDI的现状出发,以近两年我国的外资结构特点为依据,通过研究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巨大贡献,进而深入探讨其给我国经济带来增长的正面效应下,显露的问题或潜伏着的负面效应,最后提出其如何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策略的构想,使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能够有所借鉴,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走势是快速健康与持续发展。

关键词:

FDI;经济增长;正负影响;对策分析

 

AnalysisoftheinfluenceofFDIonChina'seconomicgrowth

Abstract

Sincereformandopeningup,shareofdirectforeigninvestmentinChinaincreasedyearbyyear,astheglobaleconomicintegration,butalsomakerapidmomentumofeconomicdevelopmentinChina.Inrecentyears,attracting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continuedinChinareachedhistoricpeak,butitsroleandfunctionofChina'seconomycausedhasbeenquestioned.ThereisnodenyingthatthesignificantcontributionofFDIonChina'seconomicgrowth,butatthesametimewiththenegativeimpactistobereckonedwith.ThisarticleproceedingfromtheanalysisofpresentsituationofutilizingFDIinChina,withtheforeignstructurecharacteristicsofrecenttwoyearsinChinaasthedemarcationpoint,throughthestudyofFDIonChina'seconomicgrowthtomakegreatcontributions,anddelveintoitsbroughttoChina'seconomicgrowthunderthepositiveeffectsof,revealthenegativeeffectsofproblemorlurking,revealthenegativeeffectsofproblemorlurking,finallymadeitsideaofhowtofurtherpromotethesound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icpolicy,China'sforeigndirectinvestmentcanbeinreference,soastopromotetheeconomictrendisrapid,andhealth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

KeyWords:

China;Economicgrowth;Presentsituation;Positiveandnegativeeffects;Suggestions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FDI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全球最大的直接投资吸收国非我国莫属,外资成了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拉动力。

因此,我国在积极引入外商直接投资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其对我国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更要深入研究FDI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便我国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FDI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全球FDI总流量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波动,但我国的FDI流入量却一直稳步增长。

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FDI流入量变化趋势来看,可以大体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缓慢增长阶段(1983-1991):

为使FDI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采取如下举措来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进而加大对其的扶持力度,具体表现在:

第一,国务院于1986年10月,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即“二十二条”),目的是为了便于外商投资企业与政府间的信息沟通。

次年又成立了全国外商投资协会,并相继在4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建立分会。

此外,进一步下放了外资项目审批权。

第二,1987年对于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给予“两免三减”的税收优惠待遇;增加沿海开放城市,对外资企业的投资方向、人员安排和内部管理等均有所放宽。

2.快速增长阶段(1992-1995):

鉴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资的积极扶持,头十年的良好成效,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我国将继续利用FDI,进一步对我国经济做出贡献,具体表现在:

第一,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国家增加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并提出了“用市场换技术”这一原则。

不仅如此,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体现在允许外资进入金融、商业等服务业领域,已开放地区也向内地全面延伸。

第二,我国于1995年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外商投资项目划为鼓励、允许、限制、禁止四大类,不得不说,我国在外商政策与产业政策综合运用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三,我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举措使我国在吸收FDI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

3.调整后的稳步发展阶段(1996-2001):

此阶段,外商投资显著变化是外商由参股外销开始转向控股控市。

鉴于此,国家经贸委、国家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等的七个管理部门开始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统一了年检时间和程序,为规范外商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了监管力度。

同时,中国证监会等有关部门也为证券等行业对外开放做积极准备,使我国对外资的开放程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4.高速增长阶段(2002-2011):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本国经济随之由渐进式、局部性的开放转为大推进式、全方位的开放。

在世界银行对各国开放战略类型的划分中,我国处于相对开放的第三类战略,并向全面开放的第四种战略迈进。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已由工业部门转向服务业部门,为适应入市后对外开放的形势,我国相关部门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更为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创造了更加宽松与透明的政策环境。

此外,为配合跨国公司制造业向中国转移,迎接“中国制造”时代的到来,各地方政府在整合地区资源、优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各地引资政策的比拼也出现了逐步升级的态势。

(二)FDI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外商涉及的产业领域越来越广,且趋向独资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外商独资化涉及的产业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除席卷我国制造业外,更蔓延至服务业。

2008年,我国制造业外商独资项目数、实际外资额和合同签订的比重分别为70.3%、70%和79%,批发零售业的外商独资占比分别为83.4%、73%和53.3%,房地产业外商独资占比分别是54.5%,64.9%和53.3%。

2010年以来,这些领域的独资化趋势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外商为了自主控制发展节奏,完成在华战略布局,更是通过各种手段来达到独资化目的。

一是新设独资企业实现独资化。

这是近年来外商投资的主要特点,同时也是外商实现独资化的主要途径;二是利用增资扩股等方式逐步实现控股直至完全独资。

早在2004年,美国宝洁公司就以18亿美元价格收购其在我国最后一家合资企业中仅剩20%的股份,成为一家百分百控股的独资公司。

在此之前更有法国阿尔卡特公司通过收购中方股份,由此获得上海贝尔公司的控制权;三是寻求并购国内企业设立独资企业。

近几年,外资企业正是通过收购、入股和资产互换等方式并购国内企业,实现独资最大化的目的;四是通过合资企业另设独资企业。

在合资过程中,外方在熟悉了中国市场后便转让股份,撤出其出资股份,另设独资企业。

2.外商投资区域格局变化较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部地区一直是引入FDI的主要地区,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外商投资区域分布基本格局变化较小,东部地区吸收外资情况依旧逐年增长。

其在吸收外资方面显示出了绝对的区位优势,而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也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

从总体来看,东部地区在我国利用外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超过80%,外商投资地区结构不平衡的局面并未彻底得到改善。

2011年,东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额较2010年相比增长4.59%,占到全年总外资额的89.78%。

我国的中部地区吸收外资情况总体处于逐步上升的趋势,但个别年份外资额有所回落。

2010年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为76.8亿美元,所占比例为13.02%,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2011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却突然下降到49.36亿美元,较前年相比减少了近3个百分点。

西部地区吸收外资情况已全面增长,但是速度相比中东两部缓慢。

2010年实际使用外资额虽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仅为0.34亿美元。

东中西部吸入外资额的明显落差主要由于历史、地理区位、自然因素、对外开放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我国中西部劳动力较低,且矿藏、水能等初级优势资源与发达国家外商直接投资的融合度也相对较低,此外,中西部的工业结构与外资产业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其传统优势产业对于外商来说,并不是我国的投资重点,这就使中西部在吸收外资方面严重受阻。

另外,中西部机械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空间小,难以形成与FDI的配套资源,加上其区位劣势,周边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相对较弱,这就大大影响了中西部地区对FDI的有效吸收和全方位扩散。

另一方面,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东部地区就利用自身较好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基础这两大优势使其快速成为吸引FDI的热点。

同时,FDI在我国区域分布的严重失衡,是扩大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差异的绝对要素,也是导致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决定因素。

据有关数据显示,2006-2011年底,我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三大地区累计实际利用FDI金额占全国累计实际利用FDI总量的比重分别为:

76.15%;10.23%;5.62%。

3.香港和自由港的资金投入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增加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缘因素影响FDI的来源分布:

一方面,港、日、韩、新加坡等东亚国家或地区介于跟我国的距离较近,文化差异相对较小,运输成本也较低,因此更倾向于来我国投资。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我国一部分内资企业为了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多次采取在自由港注册后,以外资企业身份,利用回国投资而产生投资回流;部分跨国公司在自由港设立分支机构,目的是便于实行价格转移和国际避税,然后再由这些分支机构对华进行投资,从而导致来自自由港的FDI近年来高速增长。

亚洲十国或地区对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1-12月,亚洲十国/地区(香港、澳门、台湾省、日本、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韩国)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22302家,同比增长1.1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00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3.99%。

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1.61%,其中香港以770.11亿美元的投资额位居第一。

从世界各大洲经济表现看,亚洲地区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势头,尤其在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进程显著,这也为亚洲十国或地区对我国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创造了经济环境。

2006年至2010年,香港的FDI平均占比上升到45%,我国东部地区来自香港的投资比重下降趋势明显,来自主要投资国和地区的投资比重也略有降低;而西部地区来自香港的投资比重上升趋势显著,来自主要投资国和地区的投资比重下降幅度略大于东部地区。

从总体上,东部、西部来自港的FDI均有所增加,但西部地区的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

2006年至2010年,自由港(萨摩亚、开曼群岛、毛里求斯、维尔京群岛)直接投资平均占比约上升至25%,其他主要国和地区(台湾省、日本、新加坡、美国、韩国、英国、荷兰、德国、法国)直接投资的平均占比下降至24%;2011年1-12月,对华投资前十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均有通过英属维尔京、开曼群岛、萨摩亚、毛里求斯和巴巴多斯等自由港对华进行的投资。

4.我国房地产业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为显著

我国在利用外资的行业投向方面一向较为稳定,但近几年来,流入房地产业的FDI规模波动幅度较大,所占比例迅速上升。

根据商务部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FDI)金额为97.04亿美元,同比增38.17%,连续第16个月实现月度同比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领域利用外资增幅明显较大。

我国1-11月房地产行业吸收FDI201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

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则显示,1-11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本年资金来源63220亿元,同比增长了31.2%。

其中,国内贷款11245亿元,增长约25%;利用外资656亿元,增幅高达59%。

历史数据显示,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整体增幅在回落,但其中利用外资额却在持续增长,这引发了市场关于“热钱”进入中国楼市的猜想。

FDI的行业投向与我国的经济结构直接相关。

一方面是我国固有的产业结构和国际产业转移规律所决定的。

第二产业的产值在我国GDP所占的比重不仅超过了第一与第三产业,而且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工业化发展,第二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内部结构及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成为我国工业化发展支柱。

工业品的国内市场容量较大,市场机制发育也相对完善,这些都为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制造业的生产能力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也对跨国公司参与中国工业品市场的竞争构成了较强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FDI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也同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

相对于其他产业,我国制造业对外资的开放时间长,程度高,多数行业对外资进入方式和股权比例的限制较少,而第三产业的在许多领域上对外资进入实施了不同程度的严格限制。

尽管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的重点领域逐步转向服务业,使得第三产业的开放程度大大加快,外商对服务业的投资表现出了喜人的热情与较好的预期,但由于部分服务业的市场发育程度还不够成熟,各种竞争阻力依然存在,因而影响跨国公司在这些领域内的实际投资。

同时,众所周知房地产业存在大量的利润空间,不难料到流入房地产业的FDI所占比例将会持续攀升。

5.2012年我国吸入外资额持续下降,吸收外资压力增大

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2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77.2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0.56%,此为2011年11月以来连续4个月的同比下降。

从对华投资来看,这6个月的下降主要是受欧债危机的持续影响,使欧盟27国对华投资同比下降至33.32%,但美国经济自回暖后,使对我国的投资略有上升势头,同比增长了0.87%。

外商直接投资的减速和贸易逆差的出现,会使我国的外汇储备再现负增长。

实际上,2011年9-12月,我国的外汇储备就有3个月出现负增长。

此次贸易逆差主要是由于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但此情况持续下降的可能性不大。

2012年我国仍会是贸易顺差占主导,只不过顺差会有所减少,所占GDP的比重将会略有下降。

二、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

1.FDI带动我国贸易的增长

一般而言,FDI规模增加与进口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FDI增长会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进口数量增加。

原因是FDI可能导致产业内的贸易量增加或直接投资伴随的进口贸易增加。

2011年1-12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12家,同比增长1.12%;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60.11亿美元,同比增长9.72%。

2012年1-2月,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4.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1%。

据世界投资报告显示,有关研究人员采用静态多元回归统计对2005年50个发达与发展中国家进行样本数据观测和处理,分析FDI的流入与贸易绩效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

回归分析的结果是,人均FDI水平对制成品出口产生的影响都是正面的,人均FDI水平每上升1%,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技术产品出口、低技术产品出口会分别上升0.55%、0.31%和0.28%。

由此可以得出FDI总体上促进贸易增长的结论。

而当FDI流入大于流出时,若外国直接投资不是流向生产性产业,却是更多地流向非生产性产业如房地产和证券等,则很有可能促使国内泡沫经济的产生和形成,从而削弱本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进而对出口增长产生负面效应。

因此,应合理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与分配,辩证其带来增长效应的同时发生的负面影响。

2.FDI的流入增强我国的出口竞争力

许多学者从研究FDI通过促进东道国比较优势变革来提高出口竞争力的途径和制约因素,到考察FDI与出口产业竞争力的关系,都认为FDI促进了我国的出口结构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的转变,其通过带动中国产品出口来增强一些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指出此研究有一定的缺陷,主要是源于FDI对我国资源密集型产业和一般技术制造业并不带来显著的促进作用。

即便FDI确实对某种商品的出口额带来一些帮助,但也不能简单地得出FDI使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上升的结论。

如果在FDI促进某种商品的出口份额上升的同时却对同类商品的进口的话,那么这类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或许会下降,这是因为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变化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性,FDI虽非我国产品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但其却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性的重要原因。

此外,有一部分专家就FDI对我国的不同区域、不同技术类别制成品出口的作用及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的影响,进行了“FDI-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

得出此结论:

虽然外资企业对我国国内企业的出口具有一定的“挤入”效应,但是从总体上说,FDI对我国内资企业出口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FDI通过资本形成、技术外溢等效应,提高了我国内资企业的出口竞争力。

3.FDI促使我国企业改革制度的完善

我国企业出于利用外资进行重组和改造的现实需要,从客观上提出了扩大利用外资来获得一部分增量资金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举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相继带动了12万多万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技术改造。

不仅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和新型经营管理人才,更加速了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资产重组。

与此同时,还形成了上海大众、TCL、康佳等一大批现代名牌企业。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批准设立的30多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产权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约占57%,国有和集体成分在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得到了保值和增值,利用外资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入和现有国有企业利用外资进行重组的显著成效,促进了传统所有制结构的改变,进而对形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起到积极的作用。

跨国公司就成为了FDI参与国有经济战略重组,优化国有经济结构及增强国有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据统计,目前世界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世界贸易额的三分之二,世界对外投资的70%,世界专利技术的80%,均为跨国公司所有。

4.FDI促进我国民营资本和技术的进步

不可否认,20多年来持续的引进外资是“中国经济奇迹”的主要推动力,FDI无疑是解释20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最重要变量之一。

当然,期间存在着FDI与中国的“拉美化”问题。

所谓“拉美化”,就是是指拉美地区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以政权更迭、经济危机和社会失范为特征的整体性危机。

但是,简单地把我国和拉美比附是草率而武断的,但以拉美为前车之鉴,这种担忧显得不无道理。

新的战略时期,如果外资企业在我国享受着优于本土企业的政策优惠,介于这种不公平的竞争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我国的企业就很难成为本国经济的主导力量。

外资在大量流入我国的同时,国内政策却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实行严格控制,因此严重地束缚了民营经济的发展。

类似本土企业被边缘化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拉美化”的另一方面是外资的输入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技术溢出效应,对东道国的技术自主开发能力帮助也极其微弱。

最典型非中国的汽车行业莫属,中国一贯的“市场换技术”政策也是在汽车工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由此可见,中国对FDI的依赖反映了国内民间投资不够积极,而且FDI的大量涌入,可能导致对国内民营资本的压抑。

管理水平的提升、人员技能的提高、工艺流程的改善和都是在引进外资的过程中,发生的FDI带来的全新商业和管理模式已经产生了技术外溢效应的结果。

FDI与民营资本不仅是相辅相承的,而且对中国资本的形成和增加就业作出了贡献。

(二)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外商独资企业往往会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我国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但与此同时,外商独资化也会对我国利用外资的状况乃至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1.加剧外资企业的市场垄断

由于外资的大量进入,目前其已经垄断了我国的部分行业。

且随着外商独资化步伐的加快,外资垄断使我国市场的情况将更加严重。

一是通过进一步扩大市场优势。

独资化使外资企业迅速整合在我国的资源,形成更为合理的内部合作分工体系。

与此同时,外商会采用更为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模式,加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扩大其在我国的市场份额;二是通过排挤、打压国内企业。

外资企业使用并购、低价抢占市场这些手段,排挤我国国内现有企业,并用自身的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筑高进入壁垒,阻止国内于国际的潜在进入者,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

2.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目标是“以市场换技术”,但由于外商独资化趋势的加剧,中外合资合作的逐步减少,发生技术外溢的平台和载体也随之不断减少,最终导致外资企业技术外溢的可能性直线降低。

尽管在我国外商独资企业使用更先进的技术,但由于外资企业的相对独立性和其对自身重要技术的严格保密,会对我国同行业的带来的技术溢出和示范效应大大降低,结果使我国牺牲了市场却换不来技术。

3.进一步阻碍国内优势企业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及成长前景良好的优势企业,少部分企业甚至位于于全球同类企业的前列。

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优势企业同跨国公司仍有明显差距。

特别是在外商独资化趋势加剧下,优势企业由于面临实力更强大的外资企业的竞争而举步维艰,为了保护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正常营运,一部分优势企业很可能陷入“外商有目的和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