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50958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启迪心灵的钥匙.docx

启迪心灵的钥匙

启迪心灵的钥匙

启迪心灵的钥匙

THEKEYTOENLIGHTENINGINTELLIGENCE

前言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几千年来的传统圣贤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堪称世界文化的精华、人类智慧的宝藏。

《礼记?

学记》开篇就有精辟的论述: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今天,我们聆听致力于推广中国传统儒家圣贤文化工作的杨淑芬、蔡礼旭两位老师所讲解的“八德故事”和“《弟子规》易解及故事”,正是古圣先贤的五伦大道、思维方法及处事待人接物方式的具体体现。

一生从事推广多元文化教育与和平的净空老教授,在国内外的多次演讲中,教导人们要做“四好人”。

他说:

“做好人是自己的本分,一切从落实《弟子规》做起。

”要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崇高人生理念,做社会大众的模范。

现今我国正大力提倡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有很多幼儿园、小学、中学亦开展儒家教育及儿童读经班课程。

由此学风带动,我们特将“八德故事”、“《弟子规》易解及故事”汇编为这部《启迪心灵的钥匙》一书。

杨老师所讲的“八德故事”是一九三0年蔡振绅先生编集的《德育课本》中的故事,采用竖版、繁体字,现代人读起来不太习惯。

为了让更多的人尽快掌握《德育课本》的内容,本书以杨老师讲授初级“八德故事”基本内容为依据,选取《德育课本》故事中的“八德篇”、“女德篇”以及汇集的“《弟子规》故事”,总数为389篇,计29万字。

蔡先生希望在孩童心灵最纯洁的时候,使孩子们得到最好的教育。

这种教育就是中国五千年来绵延不断的德教。

蔡先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从四岁开始他的父亲每天晚上给他讲一则“八德故事”,并教他读《孝经》等。

这些故事一直扎根在他的心里,奠定了他深厚的德行基础。

蔡先生的父亲晚年才得到两个儿子,为亲自教子读书,不惜辞去官职,告老还乡。

蔡先生感念父亲的教育,每当他看到孝、悌故事时就非常感动,进而希望把中国传统的美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即“八德”故事汇编成册。

这些故事可歌可泣,发人深省,催人泪下,读后令人难以忘怀。

这些故事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理应传承后世,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崇尚教育,并坚信教育应从幼儿开始,《弟子规》则是扎根的基础教育,它把德行、伦理道德的教育列在第一位,它是教育的真正大根大本。

本书编集整理后,希望更能适合现今更多更广泛的人们来阅读和学习。

通过阅读这些经典故事,能使读者在心灵深处得到莫大的启迪,能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和青少年教育的有益读本及参考教材,今天我们有责任给予下一代最好的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汇编此书之缘由,深切祈盼得到各界志士同仁共同来参与和大力推动。

为了使我们的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定要让圣贤文化教育,在我们祖国神州大地遍地开花结果。

进而掀起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高潮!

本书对故事原文的评语部分收录较少,对部分故事则加以扩充,并考虑到中小学生读者的需要,对生、难字加以注解。

亦由于我们能力和水平非常之有限,难免有不当及谬误之处,敬请大家给予批评和指正。

在此一并致谢!

二00七年九月十五日

八德

自汉武帝时代起,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

这个教育政策一直保持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宋朝朱熹曾曰: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五伦大道,这就是儒家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

它告诉我们思维的方法: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待人接物的原则:

言忠信,行笃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而教育的最根本乃是培养德行,具体来讲就是“八德”: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现注释如下:

一、孝:

百善孝为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我们应该知恩感恩。

一个人能知恩感恩,孝心才得以萌生。

 我们中国老祖宗留下的文字都是智慧的符号。

“孝”字是会意字。

一个“老”字,加一个儿子的“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孝”字。

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体叫“孝”。

所以,上一代和下一代密不可分。

我们看这个字就好像一个儿子背负着一个老子。

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即代代相传。

上一代总是想着如何培育下一代,才能对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同时为社会培养出一个好孩子,也是对社会有所交代。

而孩子理应将奉养父母的责任扛在肩上,时时想着父母、孝顺父母,不仅养父母之身,还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和父母之智慧,这样才能真正让父母身心更快乐,生活更圆满。

在新时期孝的含义更加广泛,概括起来有三种:

首先是对父母的孝,要孝敬父母;其次,是对国家忠诚;最后,是通过孝敬他人使自己的人格、品行得到升华,这也正是“孝”的最高境界。

二、悌:

悌是会意字,一个“心”字,跟一个弟弟的“弟”,心在弟旁,表示哥哥对弟弟妹妹的关心;心中有弟,就是兄弟间彼此诚心友爱。

而弟又有“次第”的意思,即弟弟对哥哥要尊敬顺从。

而哥哥对弟弟要爱护,顺其正而加以诱掖之。

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

兄弟者,手足也。

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息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

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

兄弟之间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

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假如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所谓“三岁看老”,三岁的孩子谦逊知礼,其后必有大成。

所以兄弟之间要懂得珍爱,相互勉励、扶持,切莫伤和气。

毕竟“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

由此推及,周围的人也会融合为一家人,正如106岁的新加坡“国宝”许哲女士所说:

“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如此上下和睦,祥和之气弥漫于宇宙之间,这才是真正的自然之道啊!

《弟子规》中“首孝弟”确实是教育的大根大本。

在家知道孝敬父母,在外面才知道尊敬老师、尊敬领导;在家懂得友爱兄弟,在外面才知道关心朋友、团结同事。

在家里把孝道行好了,在社会上才能更好地接人待物。

中国老式住宅的大门上往往有这样一副对联:

“忠孝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意思是说,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不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

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本书就有多处列举“孝廉”出身的人物。

有了孝悌的基础以后,才是知识的传授。

《论语?

学而篇》中,孔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因为“不孝父母,读书无益”。

三、忠:

忠为会意字,一个“中”字,加一个“心”字,表明“心正”,一个人的心不偏不斜,是为“忠”。

换句话说,就是经典里面讲的正知正见。

你的言语出之于正知正见,亦为“忠”。

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

四、信:

是指做人诚实不欺骗别人,我们与人交往要有诚信。

民无信不立,与人交往,言必合宜,绝不食言,不妄语,不轻诺,言既出,事必行。

五、礼:

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仪。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应学会礼仪,以礼待人。

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

六、义:

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正义感。

在社会活动中言行举止合乎正义和公益,不起盗心,不占便宜,不偏不倚,俯仰无愧。

七、廉:

是指人的品行正,不贪污,廉洁自律。

我们做事情应当洁身自爱、廉洁奉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世界观。

在思想上以清廉为乐。

就我们社会里的官员来说,首先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要真正认识到,官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在思想上以勤政廉政为乐,以贪污受贿为耻。

同时,要建立好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体系,保证官员的权力沿着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运行,在行动上耻于“贪”。

这对“拒腐蚀,永不沾”,也许是最好的药方。

八、耻:

是说做人应懂得知耻、要有羞愧感。

孔子曰:

“知耻近乎勇”,一个民族的强盛,往往崛起于这个民族自知所遭受的耻辱,继而才能勃发图强之力。

二00七年九月十五日

前言

八德

(第二版)

目录

八德篇

孝篇(24孝)1

1、虞舜耕田2、仲由负米3、闵损芦衣4、曾参养志

5、老莱斑衣6、郯子鹿乳7、汉文尝药8、郭巨埋儿

9、江革负母10、蔡顺拾椹11、姜诗出妇12、黄香温凊

13、董永卖身14、丁兰刻木15、陆绩怀桔16、孟宗哭竹

17、王裒泣墓18、王祥剖冰19、吴猛饱蚊20、黔娄尝粪

21、寿昌弃官22、庭坚涤秽23、李忠辟震24、实夫拜虎

【附】1、老虎引路2、李密孝祖母3、史可法感恩老师

4、杨黼活佛5、道纪法师孝母

悌篇(24悌)28

1、泰伯采药2、赵孝争死3、许武教弟4、姜肱大被

5、缪彤自挝6、王览争酖7、庚衮侍疫8、刘琎束带

9、牛弘不问10、田真叹荆11、李绩焚须12、文本乞恩

13、公艺百忍14、士选让产15、陈昉百犬16、文灿拒间

17、温公爱兄18、朱显焚券19、张闰无私20、章溢代戮

21、郑濂碎梨22、廷机教弟23、严凤敬兄24、世恩夜待

【附】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上)(下)

2、季札让国3、兄弟折箭

忠篇(24忠)59

1、龙逢极谏2、比干死争3、张良复仇4、纪信代死

5、苏武牧羊6、日磾笃慎7、丙吉护储8、朱云折槛

9、李善乳主10、嵇绍卫帝11、敬德瘢痍12、元方举知

13、金藏剖心14、真卿劲节15、李绛善谏16、李沆不阿

17、王旦荐贤18、岳飞报国19、孟容制强20、洪皓就鼎

21、孝孺斩衰22、铁铉背立23、于谦劝王24、守仁求心

【附】但愿主公常清明

信篇(12信)89

1、魏征妩媚2、季札挂剑3、郭伋亭候4、朱晖许堪

5、张劭待式6、陈实期行7、羊祜推诚8、曹摅约囚

9、刘平期贼10、戴胄守法11、子仪见酋12、曹彬激诚

礼篇(12礼)97

1、孔子尽礼2、伯禽趋跪3、宋桓罪己4、锄麑触槐

5、孙晷温恭6、荣绪拜经7、原平恭耕8、索敞严肃

9、彦光易俗10、德言对经11、朱熹间居12、居仁敬斋

义篇(12义)105

1、仲淹义田2、天祥衣带3、宋弘念旧4、关公秉烛

5、祖逖避难6、公义变俗7、汉宾惠人8、冯谖焚券

9、袁升还妾10、孝基还财11、云敞葬师12、刘濠焚宅

廉篇(12廉)118

1、大禹克俭2、孔明洁身3、刘宠钱清4、孟尝还珠

5、杨震四知6、山涛封丝7、隐之饮泉8、虞愿见石

9、甄彬赎苎10、孙谦感物11、包拯贡砚12、许衡心主

【附】方志敏以清贫为财富

耻篇(12耻)129

1、句践尝胆2、相如称疾3、丘明素臣4、王烈遗布

5、管宁善化6、朱冲送牛7、元琰避盗8、弘景异操

9、于义决讼10、钱徽焚书11、卢革避试12、纯仁无愧

女德篇

孝篇(12孝)137

1、皇英妇道2、妙真祝寿3、赵妇感火4、储范织席

5、赵王辟疫6、木兰从军7、夏王糟糠8、秀贞谏母

9、吴冯感化10、崔唐乳姑11、菊花无怨12、刘女代耕

悌篇(12悌)145

1、柳卢睦族2、统姊助粟3、韩郑鞠叔4、陈王堂前

5、章嫂让儿6、少娣化嫂7、魏王谢过8、敦妻担金

9、秀姑友恭10、余陈让产11、穗女抚弟12、欧冯均产

忠篇(12忠)152

1、樊姬进贤2、魏负匡君3、滂母无憾4、李秀忠烈

5、虞孙诲忠6、朱韩新城7、长孙规谏8、徐惠匡君

9、董杨训儿10、陈冯杖子11、施氏奴事12、蓝姐捕盗

信篇(12信)159

1、母师止闾2、义母践诺3、陈妇一诺4、程妻守鞋

5、钱林心许6、潘金止旌7、定姜戒诬8、昌蒲慎言

9、邓曼抚民10、冬梅践言11、卢女慰父12、王陈抱子

礼篇(12礼)165

1、太妊斋庄2、姜后脱簪3、缺妻敬馌4、宿瘤采桑

5、杨刘责子6、申国家规7、意辛礼法8、公乘责弟

9、礼圭尊祭10、郑崔夜绩11、楚媛不违12、杜后礼法

义篇(12义)172

1、臧氏义保2、嫠清捐产3、苞母勖子4、章练全城

5、义姑退兵6、平阳义师7、郑卢冒刃8、包崔尺组

9、吴谢笞贺10、张高义妇11、陈林义母12、义颛祷侄

廉篇(12廉)178

1、稷母责金2、邓后克己3、柳韩和丸4、丁香殓银

5、彭陈辞姻6、贞姬辞聘7、修母荻训8、高后减政

9、杨罗出俸10、潘郭诗诫11、李林却枋12、申蒋移奁

耻篇(12耻)184

1、许阮愧允2、班昭女诫3、崔卢仕训4、徐后内训

5、御妻求去6、乐妻婉谏7、房崔愧心8、李哥羞业

9、唐王愧丽10、张黄弃簪11、元妃受楚12、湛妻激贲

《弟子规》课文192

《弟子规》易解及故事200

百孝篇346

八德篇

孝篇(24孝)

【第一个故事】

虞①舜耕田

虞舜大孝,竭力于田,象鸟相助,孝感动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

在上古时代,有三位非常著名的帝王:

尧、舜、禹,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

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觉得自己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

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地向他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舜是一个著名的孝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

父亲叫“瞽叟”②,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

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

于是父亲再娶。

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

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欺负舜。

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

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形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

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

“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

”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

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不因此恼怒,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

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喜。

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

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

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

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

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

但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治理天下,尧帝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让九个儿子来辅佐他。

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惠,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

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

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

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的娥皇和女英早已为他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

可是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

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

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地又躲过一劫。

当象得意地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愤怒的脸色,仍旧若无其事。

此后侍奉父母,对待弟弟,反而越加谨慎了。

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

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

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

在这儿,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

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

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一个叫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

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

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

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

于是进一步考验他种种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

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地回归,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信舜的德行与能力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还是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

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

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

“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

”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继而潸③然泪下!

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孟子》云:

“舜何人也?

予何人也?

有为者,亦若是!

”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

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

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深信必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

这至孝的大爱孕育出的是互敬互爱、和睦共处的和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注释】①虞:

yú。

②瞽叟:

gǔsǒu。

③潸:

shān,流泪的样子。

【第二个故事】

仲由负米

子路尽力,负米奉亲,亲没仕楚,叹不及贫。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

他非常孝敬父母。

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

经常吃野菜度日。

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

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

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

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

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

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

俸禄非常优厚。

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

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

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

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

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1.不强不达:

一个君子如果有理想有目标,可是不能承担责任,不能坚强,不能发奋图强,就没有办法达到目标,实现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告诉他一定要坚强。

2.不忠无亲:

做事一定要忠于职责,否则就没有办法团结为你效劳的人。

3.不恭失礼:

做任何事情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没有发自内心真诚的处事态度,就是个失礼之人,也没有办法广结善缘,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要推动政事就很困难。

4.不信无复:

人一生最讲究的就是信用,如果一朝失信于人,往后要别人相信会更加困难。

5.不劳无功:

做官之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凡事要躬亲,做好典范,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手下的人不愿意向你学习,你如何施展你的抱负呢?

子路在回卫国帮助国君平叛时,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击中,帽子的带子断了掉在地上,他从容地把帽子戴好,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说:

“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

”他不幸死于卫国的噩耗传来,孔子非常痛心,自从他收子路为门生后,子路经常跟随在老师身边。

孔子说:

“有子路在我身边时,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我恶言相向,也没有人敢污辱我。

”所以他很感慨,痛心一位贤才就这样死于卫国。

子路的这种精神是孔子教诲他的,一个君子从始至终都要恭敬有礼。

所以子路在临终还仍然牢记老师的教诲,可见孝顺的人一定是尊师重道之人,子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地诚敬。

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

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

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第三个故事】

闵①损芦衣

孝哉闵子,衣芦御②车,感父救母,千古令誉。

春秋时期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③的人。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

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

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

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

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丝絮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

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

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

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

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否能够承受?

是否有勇气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