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763082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重点高中届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重点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阶段性调研联考二文科综合历史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统治者在祭祀活动中,人们特别注重对自己祖先的祭祀,以求祖先对政权的保佑。

春秋时期,民众在祭祀祖先时已不单纯以血缘为依据。

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

这一变化表明

A.宗法制度逐渐遭到破坏B.礼乐制度的渐趋世俗化

C.华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D.神权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人们特别注重对自己祖先的祭祀,以求祖先对政权的保佑”“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地区交流的加强,周边“夷狄”地区的华夏认同观念日益加强,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礼乐,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对华夏的认同,而不是神权,排除D。

2.李白因为作诗《永王东巡歌》,在永王割据失败后也被捕入狱。

因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他求情,他才免于一死,流放夜郎。

两年后,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李白得以重获自由身,从长江一路疾驰而下,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材料主要体现了

A.唐朝以民为本的法律文化理念B.唐朝纲常伦理得到强化

C.李白对于唐朝诗歌的突出贡献D.佛教思想影响唐朝司法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子仪等人以“天下动荡、不宜大动干戈为由”为李白求情,使其减刑,“朝廷因旱灾大赦天下”使李白重获自由等,主要反映了唐朝以民为本的法律文化理念,A项正确;唐朝纲常伦理得到强化与永王割据严重违背纲常伦理,与之相关的李白却重罪轻罚不符,B项错误;李白对于唐朝诗歌的突出贡献与材料中介绍的李白一首诗的创作背景不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佛教”思想影响唐朝司法,D项错误。

3.投壶即“投箭入壶”,源于战国时期的宴饮礼仪,至唐宋已成为一种娱乐游戏活动。

北宋司马光作《投壶新格》(投壶礼仪规则),提出“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

由此可知,宋代的投壶活动

A.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B.开始成为竞技比赛活动

C.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求D.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排斥

【答案】A

【解析】

【详解】司马光为投壶游戏制定礼仪规则。

并以儒学的“中正”观念解释投壶活动,这体现了宋代的投壶活动被赋予一定的教化意义,A正确;B错在“开始”,排除;题干中未涉及参与投壶活动的群体,因此无法得出这一活动适应了市民群体的需要,排除C;司马光制定投壶礼仪,说明这一活动得到了士大夫阶层的响应,排除D。

4.清朝中期以前对颁授历法书时有非常严格的规定,颁朔典礼是国家级典礼,王公贵族以及文武百官都要参加,各省则逐级颁发,原来被忽略的边疆区域的节气也被要求标注在时宪书中,清朝对颁授历法的重视。

这主要是为了

A.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控制B.凸显大一统帝国的权力象征

C.加大开发边疆进行前期准备D.表现政府对农业的特殊重视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各省则逐级颁发,原来被忽略的边疆区域的节气也被要求标注在时宪书中,清朝对颁授历法的重视”可得出清政府强调由中央向地方及边疆地区颁授历法书,彰显了大一统帝国的权力,故B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边疆地区,排除AC;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农业,排除D。

5.如表是光绪年间登州府雇工工资表,其中大伙计与女工属于“长工”。

据此可知

地名

大伙计

女工

短工

备注(当时当地小麦价格:

文/斤)

年薪(千文)

折小麦(市斤)

年薪(千文)

折小麦(市斤)

日工资(文)

折小麦(市斤)

福山东关村

20

833

10

416

300

12.5

24

栖霞马陵冢

15

833

200

11

18

招远后夼村

24

1500

6

375

250

15.6

16

注:

长工均由雇主管饭,本表工资系货币部分。

A.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登州府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登州地区民族资本主义已经诞生D.登州府呈现出近代化的经济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长工年薪和短工的日薪,对比当时小麦价格,和“长工雇主管饭”等信息,说明登州府劳动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商品化,故选D;材料并未讲述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关系,故不选A;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道光年间)后开始解体,故不选B;材料不能反映经济性质,不一定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可能是地主和富农的经营,故不选C。

6.1931年11月,北京《妇女界》日刊发表《妇女救国方略》,提出经济绝交和武力准备两种抗日救国策略,认为抗日救国“是中国人的唯一天职,女子占人民的半数,所以我们中国的女子,应该同男子一样负起责任,做撑起半壁山河的救国军"。

这反映了

A.团结抗战成为社会各界共识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中国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妇女界》刊文认为妇女也应该是抗日救国的重要力量,这说明民众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C;材料只反映了妇女救国的表现和思想,“成为各界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排除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6年以后,排除D。

7.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

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时间

外交成果

1953年12月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6月

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1955年4月

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

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

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

故答案为C项。

A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

【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

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

8.1979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将“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的表述;198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这反映了

A.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中央政策的转变

B.农村土地所有权属发生了根本变化

C.个体生产经营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逐步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共中央对“包产到户”不允许,到肯定,再到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说明中共中央对“包产到户”解放农村生产力的作用认识逐步深化,也说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逐步深化,故选D;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共基于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决定,始于中央政策的转变的说法错误,故排除A;包产到户并未使农村土地所有权发生变化,依然是土地公有制,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现代化,故排除C。

9.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认为,“当雅典人进行公共事务的讨论……他们听每个人的建议,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有这种美德,否则城邦将不存在”。

他强调雅典的存续得益于

A.规范的公共事务决策程序B.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

C.良好的道德风尚D.发达的城邦教育

【答案】B

【解析】

【详解】普罗泰格拉认为城邦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在公共事务讨论时,倾听了每个公民的建议,而每个公民对于城邦公共事务的关注则是其具备的美德。

这一言论说明了积极参政的公民群体是城邦得以延续的关键,B正确;普罗泰格拉的言论中并未涉及雅典城邦公共事务决策的程序,排除A;通过普罗泰格拉的言论可知,公民的美德指的是其对于城邦事务的关注,而非其本身的道德品质,排除C;普罗泰格拉的言论中未提及城邦教育,而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雅典,并非所有公民都具备良好的教育,这与题干中“每个人的建议”不符,排除D。

10.英国1750年至1795年间多次颁布法令,禁止出口机器、机器模型和设计,也禁止技术工人外流。

1825年,英国废除禁止出口机器的法令,允许大部分机器设备和技术自由出口。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

A.议会改革促使立法权的扩大B.技术革新提升机器制造能力

C.自由贸易政策推动机器出口D.通过工业革命成

“世界工厂”

【答案】B

【解析】

【详解】允许机器和技术出口是因为机器制造能力的提高,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机器出口的变化,立法权的扩大与题意主旨并不符,议会改革发生在1832年,排除A;1846年废除“谷物法”标志着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排除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在19世纪中叶,排除D。

故选B。

11.阅读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与其他国家相比,促进苏联工业年均增长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国家

时间

年均增长率

美国

1869—1899年

5.5%

德国

1870—1913年

4.4%

日本

1905/1909一1930/1934年

6.9%

苏联

1928—1940年

9%

A.苏联实施工业主导发展战略B.苏联与资本主义展开和平竞争

C.西方国家遭受经济危机打击D.资本积累和资源调配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材料“世界主要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比较表”可知1928-1940年间,苏联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国家集中计划的方式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调节不同,D正确;此时的苏联经济发展主要是得益于计划经济的模式,并不仅仅是由于实施工业主导,排除A项;苏联经济的增长并不是由于和资本主义的竟争,排除B项;西方国家遭受经济危机打击实在1929年经济大危机擷发以后,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D项。

【点睛】

12.马克思曾对某美术流派作过精辟的论述:

“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的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该美术流派是

A.新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古典主义美术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因此根据材料“借用他们的名字、战斗的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可以判断出是新古典主义美术,A符合题意;浪漫主义注重表现人的感情,强调色彩的作用,B排除;现实主义强调的是写实,C排除;现代主义强敌啊的是反传统、反理性,D排除。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随着张骞、班超出使西域,开辟了联结中西方的“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以长安为中心的陆路交通系统四通八达,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沟通中国南北。

宋元时期扩展了汉唐的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

……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

——摘编自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材料二南北战争后,关国铁路建设快速发展,从1870—1910年共修筑铁路30万余公里,平均年筑路近800余公里。

电报早期服务于铁路,随着铁路的普及,美国本土电报网络基本建成。

在此期间,红绿灯的使用为世界各国所效仿……“一战”后,美国交通运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与汽车制造相联系的公路和输油(气)管道建设逐渐形成网络;开掘深水河道来发展内河运输,以配合已形成的远洋航行网:

大力筹建飞机工厂和航空公司,到1930年,航线近5万里。

——据郭正忠《交通与文明—关于交通经济建设的历史考察》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交通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指出美国近现代交通建设的发展,并简析其影响。

【答案】

(1)特点:

自然河流和人工修筑相结合;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由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由国内向其他国家地区扩展;水陆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成因:

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华文明影响力不断增强。

(2)发展:

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和输油管道、内河及远洋航运、航空);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降低;交通运输管理规则更为科学完善。

影响:

推动了美国经济

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交通问题,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解析】

【详解】

(1)特点:

据材料“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水系”可知,灵渠的开凿,是自然河流和人工修筑相结合;据材料“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构筑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并结合所学可知,以都城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由以政治功能为主到以经济功能为主;据材料“……此外,中国从西汉开始不断探索海洋,逐渐形成了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连通的‘海上丝绸之路’”并结合所学可知,由国内向其他国家地区扩展;水陆交通不断发展完善(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成因:

据所学可从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中华文明影响力不断增强等方面回答。

(2)发展:

据材料“……‘一战’后,美国交通运输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与汽车制造相联系的公路和输油(气)管道建设逐渐形成网络”可知,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立体交通网络形成(铁路、公路和输油管道、内河及远洋航运、航空);据材料“开掘深水河道来发展内河运输,以配合已形成的远洋航行网;大力筹建飞机工厂和航空公司,到1930年,航线近5万里”并结合所学可知,充分利用两次工业革命的先进成果;运输时间缩短,运输成本降低;交通运输管理规则更为科学完善。

影响:

据所学可从推动了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解决了城市化进程中突出的交通问题、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方面回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自秦以降,两千年的专制天下,一直保持独一的最高文化国家,养成很深的自尊自信心。

一旦接触到西方文明,于认识上不会很快地承认其优越和有用,自是不能很快吸收。

一些开明之士,于直接鼓吹之外,则尽量设喻引例,开导当时的反对分子,以逐渐改变他们的认识,予以灌输许多新的观念。

……晚清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

同时对于实际政治社会的感染和潜移默化,都随时在扩张其影响。

——摘编自王尔敏《晚清政治思想史论》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

(要求:

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1论题:

晚晴开明之士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阐释: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睁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结合中国传统儒学鼓吹维新进行戊成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示例2论题:

“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阐释: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固守“夷夏大防”,坚持传统伦理道德,盲目排外。

对此,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思想,既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同时又主张采用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也为西学的传入创造了条件。

示例3:

论题:

“托古改制”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的开展

阐释: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示例1论题:

据材料“一些开明之士,于直接鼓吹之外,则尽量设喻引例,开导当时的反对分子,以逐渐改变他们的认识,予以灌输许多新的观念”可拟论题为:

晚晴开明之士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阐释:

结合中国近代史

具体史实可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睁眼看世界”成为社会思潮;洋务派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结合中国传统儒学鼓吹维新进行戊成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在“三民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等方面阐释。

示例2论题:

据材料“……晚清知识分子思想转变

历程,酝酿着中西观念的激荡,新旧杂糅和更新的创造”可拟论题为:

“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阐释: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可从经过两次鸦片战争、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中国封建顽固势力固守“夷夏大防”、坚持传统伦理道德、盲目排外;洋务派提出了“中体西用”思想、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同时又主张采用西方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实行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等方面回答。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苏联工业总产值的增长率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

1957年5月10日,最高苏维埃通过了关于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法令,决定撤销25个管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只保留与国防工业直接有关的航空工业部、造船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学工业部、中型机器制造部,相应地撤销了113个各加盟共和国的部。

同时规定,全苏建立105个经济行政区。

每个经济行政区设立一个国民经济委员会,所有原来各部所属企业一律下放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

改组法令实施后、地方和企业往往不考虑全国生产力布局的合理性和资源保障情况,力图建立闭关自守的独立经济体系,从而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分散的局面,导致基本建设战线越拉越长,严重降低了投资效果。

此外,改组还破坏了统一的技术政策、使统一行业的科研和设计力量无法集中。

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摘编自顾学宏《评赫鲁晓夫时期的工业管理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影响。

【答案】

(1)主要内容:

调整工业和建筑业的部门设置和数量;把工业和建筑业的领导重心从中央转移到地方;由按部门管理改为按地区管理;在各经济行政区设立国民经济委员会。

(2)影响:

扩大了地方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苏联的困境:

削弱了国民经济原有的集中管理优势;导致地方主义迅速膨胀;降低了苏联工业和建筑业的投资效果;阻碍了苏联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

【详解】

(1)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撤销25个管理工业和建筑业的部,只保留与国防工业直接有关的航空工业部、造船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化学工业部、中型机器制造部”“撤销了113个各加盟共和国的部”“全苏建立105个经济行政区,每个经济行政区设立一个国民经济委员会,所有原来各部所属企业一律下放给所在地区的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可以得出调整工业和建筑业的部门设置和数量、把工业和建筑业的领导重心从中央移到地方.由按部门管理改为按地区管理、在各经济行政区设立国民经济委员会等。

(2)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工业和建筑业改组的影响,根据材料“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分散的局面”“严重降低了投资效果”“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简析,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扩大了地方自主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苏联的困境;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削弱了国民经济应有的集中管理优势、导致地方主义迅速膨胀、降低了苏联工.业和建筑业的投资效果﹑阻碍了苏联科学技术的进步等。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期间及战后,在列宁与美国总统成尔逊的倡导下,民族自决思潮再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敏锐地观察到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

孙中山指出:

“自欧战告终,世界局面一变,潮流所趋,都注重民族自决。

”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也让陈独秀欢欣鼓舞,他感慨道:

“欧洲停战以来,各国的属地受了民族自决主义的影响,狠狠发展他们民族运动的光荣。

”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陈独秀认为民族自决应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方面的任务,即反对国内的专制政府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陈独秀的民族自决思想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

——摘编自郑大华等《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

国家主义派对“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的回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的出现;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推动;民族危机的加深。

(2)影响:

促进了国人民族民主解放意识的高涨;客观上促进了北洋政府的统治策略的调整;推动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发展。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关于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原因:

根据材料“民族自决思潮再次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各派政治势力敏锐地观察到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民族自决的世界趋势、十月革命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中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推动、民族危机的加深等方面分析。

【小问2详解】

关于一战后民族自决思潮在中国发展的影响,根据材料“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民族民主革命纲领的形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促进国人民族解放意识、改变北洋政府的统治策略、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分析。

【点睛】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夫之(1619-1692),人称“船山先生”,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王夫之一生所著甚多,其中由30卷《读通鉴论》及15卷《宋论》所构成的史论,体现了其鲜明的历史观。

而明船山之“史”,需观船山之“易”。

在船山思想体系中,易学处于中心,统摄诸事之理;史学则处于外围,涵摄理之事征。

“历史发展有无规律?

如果有,是依照何种规律发展的?

”在此之前,史学家多将朝代更迭所显现的治乱循环作为历史规律,船山反对此种分法,他认为治、乱仅是阴、阳二气运动的表现形态,在治、乱表象下,历史是沿着进化的方向发展的……“历史为何而存在?

”船山说:

“史之为书,见诸行事之征也。

”他认为。

以史为鉴的目的不在于一姓之私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